三年级数学上册《农村新貌》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农村新貌》第14~15页。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教材呈现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场景图,向学生提供了关于住宅楼、街景、玩具厂、果园等方面的素材,并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提供了若干信息,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与以前同类教材不同的是,图中仅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把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在让学生主动寻找所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探索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我班学生82.6%是从农村来,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整节课结合情境图设计数学情景,由福娃欢欢当小导游把4个分散的场景串联起来,把一个个单一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有意识地采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大胆猜想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合作。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其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要求和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现实情境中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在场景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情境图),学生搜集农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旧对比,感受变化
1.课件出示农村过去的情况,学生汇报交流了解到的、搜集到的有关农村过去的资料或图片。
2.课件出示农村新貌,请学生汇报交流现在农村的情况,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揭示课题(板书:农村新貌)。
【设计说明:通过农村面貌的新旧对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进一步感受农村的变化,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进行实践活动
1.观察场景图,整体感知。
谈话:在新农村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成几大块说说看到的4个场景,随学生回答,依次点出该场景并放大——住宅楼、街道、玩具厂、果园。
【设计说明: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做到观察有序,思考有整体性。初步学会把所学的内容大体分成几大块,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2.小组合作,以每个场景为单位,交流信息。
指出:在这些场景中,有很多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也请你当回“小导游”,选择你感兴趣的场景向小组成员介绍,其他成员仔细倾听,相互补充。之后每组派一个代表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时对各小组的观察是否有序进行点评。
学生搜集的信息:
住宅楼:共有36幢小洋楼,排成3排;每幢小楼住一户,每户有4人。
街道:街道上的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装90盏。
玩具厂:一个阿姨上午做48个玩具,下午做36个玩具;每6个玩具装一箱。
果园:果园里有6行苹果树,每行15棵;还有30棵梨树。
【设计说明: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请学生当回“小导游”,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入手分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小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谈话:你能根据每个场景给出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分场景整理记录在学案纸上。比一比5分钟内哪组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2)全班分场景交流,整理问题。
5分钟过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情况。各小组选出发言人,说说本组选择了那个场景,提出了什么问题。其他组若在同一个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作补充。
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的完整性:示范:我们小组选择了街道,根据“每个灯柱装5盏灯,共装90盏”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灯柱?”
教师有所针对性的点评各组提出的问题,并有所选择的板书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
住宅楼:每排有几幢楼?
每排住几户?
每排住几人?
一共住了多少人?……
街道:一共有几个灯柱?……
玩具厂:一位阿姨一天共做几个玩具?
这位阿姨上午做的玩具比下午多几个?
这位阿姨下午做的玩具比上午少几个?
上午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下午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一天做的玩具可以装几箱?……
果园:3分钟能走到果园吗?
果园里共有几棵苹果树?
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几棵?
一共有几棵果树?
果园里的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
梨树比苹果树少几棵?
梨树再种几棵和苹果树一样多?
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倍?……
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能行”挑战赛。学生根据整理出的问题,自己选择喜欢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如有困难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组长将小组的答案列式在学案纸上。
(2)集体反馈。
全班反馈,指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分组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请各组说说是怎样想的,其他组补充。
一步计算的问题可以口头列式,关于两步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到相应的问题旁。
(3)重点讨论“3分钟能走到果园吗?”。
(多媒体演示播放情景,小导游福娃欢欢问:“每分钟走58米,3分钟能走到果园吗?”路牌指示“果园200米”)
①引导学生估算,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方法1:把55看作50和5,50×3=150(米)5×3=15(米)
150+15=165(米)165<200 所以不能走到。
方法2:把55看作60,60×3=180(米)180<200所以不能走到。
小结: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会这种方法。
②列式计算:
55×3=165(米)165<200 所以不能走到。
【设计说明:互动是课堂教学系统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对此适当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总结,整理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新农村,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吗?你在提出问题前做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些什么?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吗?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多动脑,你就可以把我们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你也会变得更聪明!请同学们回家后注意观察,找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解决。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策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应用拓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你觉得农村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或者画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农村新貌
有序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农村新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农村新貌》教学反思11-24
农村新貌的教案11-24
数学六上册教学设计07-15
农村新貌惹人赞散文07-26
农村新貌作文400字11-25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1-04
农村新貌惹人赞小学作文09-25
农村新貌小学作文500字12-0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