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8 13:10:02 飞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第13页例题及14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嘎巴手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 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 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说明。

  4、 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知1升有多少,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

  感知1升有多少,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纸杯等实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器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形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L)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

  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

  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 1/2升,1/4升, 3/4升各是多少。

  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

  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

  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

  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

  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想想做做”第3题 (课前布置完成)

  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回到家里再找一找一些容器,先估计一下能盛多少水,在实际量一量。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容量单位“升”。

  3、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三、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四、教学过程

  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一)认识容量

  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板书:容量。)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

  (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

  (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

  (2)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3)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4)、感知一升有多少。

  ①认识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②实验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1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学生活动二: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把1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四)布置作业:回家动手量一量一些容器是多少升或毫升?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三、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 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

  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 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 感知1升的多少

  1. 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3. 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

  (1)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

  (2) 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 节约1升。

  (1) 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 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六、 全课小结(略)

  设计意图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p.10~12。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4、练习,完成(3)和(4)

  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6

  一、创设情境,认识容量

  1、初步感受,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

  师:你知道这个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生一:我知道,雪碧瓶子里装了2.25升。

  生二:有的牛奶盒子一升,有的225毫升。

  生三:有的色拉油罐是4升,有的是8升

  ……

  师:同学们答得都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看到的具体内容。

  生:贴在瓶子上的商标写的明明确确,容量是多少升或者是多少毫升。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容量和升。

  (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 引导观察比较: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杯子,谁能说出哪个杯子里盛的水多?

  学生讨论。

  生一:1号杯子里盛的水多。

  生二:1号杯子盛的水多,就是容量大。

  生三:2号杯子的水少,就是容量少。

  师:确实如此,哪一个杯子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体的物品我们称它为容器。

  2. 引导操作比较: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水壶

  师:观察这两个水壶,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生:这两个水壶外表看起来一样大。

  师:那它们的容量是不是一样大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

  生:给两个水壶都装满水,再分别倒入两个一样大的大杯子里,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就说明哪个水壶的容量大。

  师:如果只有这样的两个水壶,不借助于其它工具,可以辨别它们的容量大小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第一个水壶装满水,往第二个水壶里倒,如果没倒满,就说明第二个水壶的容量大;如果正好倒满,那就是两个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如果倒满了后,第一个水壶里的水还有的剩,就是第一个水壶的容量大。

  师:这个方法真好,你说的真好。请你来演示一下。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这下你能看出哪个水壶容量大一些,哪个水壶容量小一些吗?为什么呢?

  生:装的水多,就说明它容量大,演示比较后我就看明白了。

  师:那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其它的容器吗?举例子并来比较一下它们容量的大小。

  生一:我家中的电水壶比热水瓶的容量大,因为烧一电水壶的水可以装两热水瓶。

  生二:我家的浴缸和洗脸盆的容量大很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生三:我家吃饭的时候盛饭的是小碗,容量小;盛汤的是大碗,容量大。

  ……

  师: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 引导操作计量

  让学生观察小组里的水壶,指出各组的水壶同样大小。

  师:你知道这个水壶的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

  启发学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学生动手测量并交流计量的过程和结果。

  生一:一壶水可以倒满5个杯子。

  生二:不对,是6杯。

  生三:我们5杯半

  师:同学们说的杯数都不太一样。而同样大的水壶,计算它容量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计量的结果相同呢?

  生一:我们各组杯子不是一样大,所以杯数有多有少。

  生二:我们应该准备相同大小的杯子,这样量出来的杯数就一样多了。

  师:容量的大小可以进行计量。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二、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师:你见到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生齐:升和毫升。

  师:升和毫升都是常见的容量单位,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升。(板书:升)

  师:说说你看到的瓶、罐是盛放什么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出示挂图)

  生一:第一个装的酱油,容量是一升。最大的罐子里装的纯净水,容量是19升。

  生二:色拉油和果汁的瓶子容量分别是4升和3升。

  师: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板书:升、L)

  学生读一读。

  2. 简介“升”的历史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三、 认识1升

  1.师: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小组交流一下。

  师: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请学生观察量杯。

  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一:我看到量杯上有数字1。

  师追问:那你知道1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一:知道,表示容量是1升。

  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2:我还看到在量筒和量杯上有一些线。

  师:这些线就好像我们直尺上的刻度一样,它们是测量工具的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 请各小组同学量出正方体玻璃容器每条边(棱)的长度。

  生:长、宽、高都是1分米。

  3.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指出: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4. 体验1升的多少。

  师: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呢?请同学们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生一:我的杯子大,两杯就有1升了。

  生二:我的要3杯多点呢!

  ……

  师: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同学们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不然对身体不利!

  四、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生:醋,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的瓶子容量大一些,是用升做单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分小组先观察题中的插图,说清图意,再进行判断。说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比较。

  生一:把每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倒进量杯里量一下,不就清楚了。

  生二:我用量杯把一升的水,分别往三个杯子里倒,那个杯子里的水最不满,就是谁的容量大。

  师:方法都不错。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在每小组里演示。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观察题中的插图,弄清题意,再作判断。组织交流时,要求简要说明理由。

  生一:第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和第三个杯子的容量同样大。

  生二:这是因为第一杯水先倒满第二杯,看到第一个杯子里还剩一些;再把倒满的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看到第三杯正好倒满。所以我得出:第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后两个杯子的容量相等。

  师:答得真好。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题中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要求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砂锅和电水壶的容量比1升大。我是根据我的经验得出的,而且我们已经用量筒测量出1升水有多少。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

  3. “节约1升”。

  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生计算并回答:20分钟流失1升水,1小时等于60分钟,1小时就是流失3升水,一天24小时,就是流失72升水。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

  五、课下拓展

  师:学习了这一课,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了不同的收获,老师希望你们课下留心观察,看看你们家里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记录下来,并记下你从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咱们下节课一起交流。

  《认识容量单位和升》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容量单位和升》重在感受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从观察入手,立足操作体验,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容量单位、升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1、以生活问题为纽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一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在“猜、倒、看、比、量”的实践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建构新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数学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本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主动探究,也学会了与人交流,效果很好。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要为生活服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怎样比较出哪个瓶子的容量大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用毫升和升做单位的容器?”等等问题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计量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应采取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3、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实际意义,以有意义接受的方式构建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对1升的表象,深化体验,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容量为2升的饮料瓶,净含量为1升的饮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两个,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各1个,塑料盆一个、量杯一个、六个一次性杯子,滴水龙头一分钟滴下的水等。

  说教法: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有“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的生活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及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利用学生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并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说学法: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来参与教学活动,防止学生的认知表面化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容量

  1、出示几个不同的杯子、瓶子,他们有什么用途? 引出容器。

  2、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进而引出“容量大、盛的水多”。

  3、课件出示两个外形一样但壁厚不同的杯子(如图)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比较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引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体会容量的含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的结果会有不同。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争论到实验论证的过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的兴趣。

  5、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猜一猜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小。学生猜测后,课件播放倒水录像,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学生能力各异,接着用图示进行分解,细说出推理过程,旨在让学生都能比较清楚的进行推理。最后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 观察图后直接判断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由实验到观察,根据图意判断容器容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埋下伏笔,每个容器里到底能装多少水,引出容量单位。

  二、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谈话:你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得出需要有一个标准的量器来计量的需求。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你还知道哪些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的问题情境,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解决矛盾的需求,以旧知识为背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三、认识容量单位

  1、让学生从带来的饮料瓶包装上找容量单位。再出示超市平面图:说说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标特写,让学生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找出容量单位。

  2、提取容量单位,引导概括容量单位一般用来计量液体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样的信息供学生选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取有用信息,不仅概括出容量单位是常用来计量液体的多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四、 感知1升有多少。

  1、通过量杯认识1升。出示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每组观察一下,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容器,估计哪一个能装得下1升水?把量杯中的1升水分别倒入正方体容器中,其中一个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设疑“什么样的正方体容器才能装1升水?”这是小组合作通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里面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得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认识不同形状的1升。使学生理解这些容器虽然形状不一样,但里面装的液体都是1升。

  4、估计:你喝水的杯子,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每组选用1个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丰富的活动中交流。本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三次倒水的体验活动,使之对“1升有多少”有比较深刻的感知。

  五、 应用拓展。

  1、辨一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让学生辨别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

  2、估一估:(经历三个阶段)

  (1)实物估计:先估教室中的纯净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这两次估计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寻找参照物的方法进行估计。

  (2)选择性估计:给出一些数据选择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计:看图想象直接估计容量。

  3、算一算:

  先欣赏节约用水广告短片。再计算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小时一天会流失多少水,计算过后课件将五桶纯净水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从视觉上深刻感知一个关不紧水龙头带来的水浪费,体验节水的重要性。

  4、说一说:出示盛有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水的杯子,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1升的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容器进行判断,进一步体会升的含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算一算环节同时起到思想教育的渗透作用。最后让学生说说滴水龙头一分钟浪费的水是多少,体会到这时少量的水已经不能用升来做计量单位了,为后面学习毫升埋下伏笔。

  总评: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为学习体积和容积打下基础。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课始,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对容量的大小初步感知,再顺势而为,组织学生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然后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去观察与发现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创设“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把容量单位放到熟悉的旧知背景中认识,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估测容器的容量。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不断地与自我对话,加深了对“升”的理解,丰富了“升”的表象,初步体验到了猜测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认识1升以后,安排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在这样一次次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整节课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猜想、实验等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大胆进行猜想。这种猜想不仅是“我在猜”,更是“我在思”。教师让猜想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真正体验到了猜想所带来的乐趣。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9

  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组织形式

  2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毫升)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八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p.10~12。

  教材依据:

  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习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其计量单位,这对于丰富学生对量及其计量单位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

  2、让学生观察几种常用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升”作为容量的单位。

  3、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大小不同的茶杯、水壶、标有容量的饮料瓶、罐,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和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小学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06-17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05-0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圆认识》07-01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3-04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1-16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3-24

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03-08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14

小学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7-20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