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16 11:52: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

  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本课共三节。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两节讲的是世界观的道理。第三节主要讲的是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因此教材的逻辑起点,即第一节首先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部分有机构成,因此第一节的一、二框就分别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和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第一节的中心观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从而引出第二节的内容: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节的内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为了较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材第三框题阐述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第三节前两个框题讲的就是方法论。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最一般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就是第二框题,它是第一框题的深化和具体要求。第三框题则带有总结的性质,从世界观上概括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观点。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6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提问: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天体形成有其固有规律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

  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么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多媒体显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

  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

  (学生阅读第7页第3、4段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由学生阅读第7页第 6自然段和第7页第1、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议一议”(课文第7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页第3、4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其中第二部分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提问: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克隆羊“阳阳”

  2001年2月27日,陕西的克隆羊“阳阳”成了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的明星。“阳阳”的外表和普通山羊没有任何不同,它是由一只成年母山羊的体细胞克隆诞生的,体细胞就采自这只山羊的耳朵。“

  1997年以来,人类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英国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核移植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199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的转基因羊,可望实现构建“动物药厂”的梦想。而美国的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是否意味着新的物种的出现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依赖于物质呢?

  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基因,没有掌握基因的变化规律,或者人类不把这些客观因素作为基础,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克隆羊”“转基因羊”等新物种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想一想”(第9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本来没有雨的地方,人们可能通过人工催雨产生降雨;在本来有雨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消雨使天空不再降雨。这说明,人类产生后 (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类意识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人的意识支配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2.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

  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上述事实说明 ( )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3.人类面对大自然,从不单纯地适应自然等自然恩赐,更不愿意消极地听凭自然的摆布。这是因为 ( )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

  D.人类尊重自然,服从自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高瞻远瞩,通观全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的党和政府、专家学者都始终在强调,西部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前提。这是因为 ( )

  A.自然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B.绝对服从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和自然的基本前提

  D.人和自然之间总是和谐一致的

  简答题

  5。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②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初中政治教案04-08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高二政治教案04-04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07-07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07-22

自然界的时钟教学设计01-25

《自然界与人类》(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高二政治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案设计08-16

高二政治教学计划设计04-17

再现客观事物教学设计06-19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

  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本课共三节。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两节讲的是世界观的道理。第三节主要讲的是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因此教材的逻辑起点,即第一节首先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部分有机构成,因此第一节的一、二框就分别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和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第一节的中心观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从而引出第二节的内容: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节的内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为了较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材第三框题阐述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第三节前两个框题讲的就是方法论。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最一般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就是第二框题,它是第一框题的深化和具体要求。第三框题则带有总结的性质,从世界观上概括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观点。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6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提问: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天体形成有其固有规律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

  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么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多媒体显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

  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

  (学生阅读第7页第3、4段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由学生阅读第7页第 6自然段和第7页第1、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议一议”(课文第7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页第3、4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其中第二部分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提问: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克隆羊“阳阳”

  2001年2月27日,陕西的克隆羊“阳阳”成了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的明星。“阳阳”的外表和普通山羊没有任何不同,它是由一只成年母山羊的体细胞克隆诞生的,体细胞就采自这只山羊的耳朵。“

  1997年以来,人类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英国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核移植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199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的转基因羊,可望实现构建“动物药厂”的梦想。而美国的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是否意味着新的物种的出现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依赖于物质呢?

  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基因,没有掌握基因的变化规律,或者人类不把这些客观因素作为基础,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克隆羊”“转基因羊”等新物种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想一想”(第9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本来没有雨的地方,人们可能通过人工催雨产生降雨;在本来有雨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消雨使天空不再降雨。这说明,人类产生后 (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类意识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人的意识支配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2.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

  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上述事实说明 ( )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3.人类面对大自然,从不单纯地适应自然等自然恩赐,更不愿意消极地听凭自然的摆布。这是因为 ( )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

  D.人类尊重自然,服从自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高瞻远瞩,通观全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的党和政府、专家学者都始终在强调,西部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前提。这是因为 ( )

  A.自然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B.绝对服从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和自然的基本前提

  D.人和自然之间总是和谐一致的

  简答题

  5。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②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