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把“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木课生字、新词,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难点:理解文中几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在学生讲述后小结):哦,我们班的同学,到过那么多的地方,真不错,你们觉得到过的那些地方,好吗?美不美?——
是呀.我们的祖国很大,景色秀美;今大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祖国的美丽山水的(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听录音前出示学习要求:
1.边看课文边听录音,听清带拼音字的.正确读音。
2.想一想:课文介绍厂哪些美丽的景色? (读一读,让学生明确要求。)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怎样记住它,并联系文中的句子想想意思;)
四、检查自学,讨论交流。
1.检查生字注音,重点正音:撒、富;
2.字形分析,重点分析下列字的字形:肩,宽、岸、撒。
3.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窗、望”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厂生字,也大致了解了课文所写的美丽景色。那么,写祖国美丽景色的是哪几段课文呢?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
②讨沦,理解: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轰隆隆”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出示句子:火车象骏马,在原野上跑的欢。
理解:怎样的马叫骏马?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怎么样的地方叫“原野”?为什么说“跑的欢”,而不说“跑的快”?
出示句子:车窗象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理解:照相机拍下的照片,原来是不动的,但这里为什么说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出示活动幻灯片(板书:活动的照片),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把窗口看到的景色比作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③齐读这一段课文;
2.继续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车窗里小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板书:田野高山绿水)
它们分别是哪一节?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课文)
①学习第2段,指名读课文
理解“一张照片是田野”这句话的意思:
田野美丽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书上是怎么写的?用“——”划出,齐读2、3两句。(板书:望不到边)
出示画片,理解“望不到边”。“望不到边”说明田野怎样?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望不利边的?
小结,整体理解: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写什么?2、3两句写什么?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②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学习第3段课文;
出示学法:1.细读课文。
2.想一想“我”从车窗里看到什么。
3.景色怎样美?用“~~~~~”划出有关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
师扶着生学第三段课文。
检查,反馈:出示图片,理解“手牵着手,望不到顶、肩挨着肩”的意思:
板书: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③用上面的方法门学第4段课文。
反馈、交流:
出示图片,理解“望不到岸”、“星星点点”的意思,说说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三、指导完成课后题3。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应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在火车上通过车窗看到了祖国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一起把2、3、4段课文一起读一遍,(采用引渎的方法朗读)
二、学习第5段课文。
课文中的“我”坐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只有这些呢?
1.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板书: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
2.找出课文中与这一段相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火车还在怎样,小朋友还会看到窗外哪些美丽的景色。
3.总结:火车在前进,我们的祖国这么大,美丽的山山水水这么多,看是看不完的,写也是写不完的,所以作者说一一再次齐读最后一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延伸。
说说读了课文,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土地广大,景色优美,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我们都爱自己祖国:
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未做的作业。
附板书:
田野:望不到边
活动的照片 < 高山:望不到顶 手牵着手 山山水水看不完
肩挨着肩 祖国山水多美丽
绿水:望不到岸 星星点点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03-01
《祖国山水多美丽》的教学设计06-22
关于《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03-15
《祖国山水多美丽》课堂教学设计01-19
《祖国山水多美丽》初中课堂教学设计01-19
《祖国山水多美丽》优秀课堂教学设计01-19
小学语文《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设计范文01-19
《祖国山水多美丽》的教学反思09-01
《祖国山水多美丽》教学札记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