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设计
说课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上的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内容: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是在学生学习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今后学生才能对周长和面积正确区分,理解实际意义。所以本节课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生其它几何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编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具有层次分明的编排特点,也注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来编排,这样,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求周长或面积。
教法分析:
这节课我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并坚持以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活动,采用实验操作,引导发现,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操作观察、说理、思维等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击破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分析:
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操作迁移分析概括自学等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
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共安排以下几个活动。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用什么公式?计算周长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什么是面积?面积和周长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对比。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的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内涵。
1、一想
先让学生想一想,回想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得出周长和概念。
2、摸一摸
用实物让学生摸一摸,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到面积的'形式,得出面积的概念。
3、比一比。
出示例题: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让学生根据图形给出的数据计算周长和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它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由学生对板演同学的计算进行评价,从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比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的不同,也感受到概念的不同。
4、说一说
结合例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间联系:都需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或正方形的边长;区别是概念不同、计算方法不同、计量单位不同,面积表示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计算方法要用面积计算公式,使用面积计量单位。而周长表示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计算方法要用周长计算公式,使用长度单位。
三、巩固练习,反馈巩固
1、 基本训练 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1、2题;练习二十七第1题。
2、 拓展训练 用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宽取整厘米)
想一想,试一试,你一共能围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亲身掌握到知识的要领,达到巩固反馈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
六、独立作业。
【四年级上册《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的教学设计10-11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08-10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案10-22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反思范文02-04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优秀教学设计11-21
四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的教学反思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