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栏目中的“积少成多”,结合开展背诵古诗文比赛活动。
课前任务:
背诵古诗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本单元学的三首古诗。
二、积少成多——诵读积累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诗名句的美。
3、背诵。
4、出示李叔同写的《送别》让学生诵读,播放《送别》(关于《送别》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介绍,见案后“参考资料”)。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补充李叔同写的《送别》,一是感受词曲的美,感受人世间送别的哀伤,珍惜人间友情。另也算是对本单元所学的四首“送别”的古诗画上一个小句号,同时又是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关注送别诗,关注我国的诗歌文化。】
三、背诵古诗文比赛
形式:可采用男女生挑战赛;可采用小组与小组挑战赛;也可采用同学之间热身赛之后,自荐表演赛等。
四、课后练习
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古诗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
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
课前任务:
(一)学生方面
1、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自由组合小组,选择己方观点。选出组长,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备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是辩手,做好参与的准备。
【辩论会这形式,学生接触得少。所以课前多做功课,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与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1、首先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了解学生分组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调整(注意学生资源的互补),人数5个左右,不宜太多。了解各小组选择的观点,鼓励选择辩方少的观点。
3、对于资料的收集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可从平时生活中寻找有力的事例;可从书刊、网络中寻找支持己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可通过与家人、亲戚等交谈获得有关的材料。关注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
4、教师自己适当收集一些能支持、或反驳正反双方的材料。
【充分发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作用,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环境方面
1、课前黑板写上“辩论会”三个大字。
2、教室桌椅摆成若干个方块,每个方块各让一组正方队员与反方队员入坐。
【注意环境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做好合理的安排,有益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过程:
一、再现情境,明确要求
1、教师指导(或充当)主持人,描述情境,提出正反方观点。
2、提出要求,做好辩前准备。
(1)记住自己的观点。
(2)要用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做到观点突出,有条有理。
(3)认真听,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辩或反驳。
(4)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等,自然大方,文明辩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辩论前让学生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辩论。】
3、让各小组进行辩前的准备。
二、点面结合,全员参与
1、请一个正反方小组在班上进行试辩,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提出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示范。
2、按坐位方块,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教师巡视指导。
3、请一两个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在班级展示辩论,适时给予评价、指导。
4、让各辩方小组自行调换辩方(对手),再次进行辩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5、在各小组推荐优秀辩手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正反方小组,进行班级辩论表演。
6、评出最佳辩手,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本次辩论会学生表现情况。
【本环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由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多层次的辩论体验,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辩论,学会辩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写一个人物群体。第四课时习作指导约20分钟左右后,学生动笔习作;第五课时学生动笔习作。
课前任务:
1、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
2、教师要反复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群体生活,从中获得鲜活的练笔素材。
教学过程:
一、引用明星群体,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这21位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这21位演员就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请你把这个群体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目的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通过“千手观音”明星群体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明确了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为本次习作指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导入习作要求,唤醒习作欲望,选择要写群体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谈话”将习作要求渗透其中,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
2、思考:让学生思考: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要介绍这个群体什么特点,准备选用什么事例。你介绍这个群体,准备取个什么题目?
3、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为学生创设思考、交流的空间。在班上交流中,互相唤醒。】
4、提示:同学们,在向别人介绍群体时,本单元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5、让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三、动笔介绍群体,教师巡视指导
补充建议:
1、教学“拓展与交流”时,除了教材中例举的几处外,学生可以从课外读物中找到很多,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想课外拓展,从课外读物中找到这样的描写,同时,更主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后把精彩的描写才摘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2、口语交际的“评价活动”要求不要太高,无论是辩手还是对这次的辩论内容来说,老师和同学的要求适度就可以了。
3、学生习作也可安排在课后完成,第五课时留用习作讲评。另,“温故知新”栏目中的内容可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案例预设中“拓展与交流”的练笔与“积少成多”的古诗背诵比赛活动可做略处理;习作安排三课时,其中习作讲评一课时。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S版《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07-20
语文S版教学设计:语文百花园五11-04
语文S版《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10-24
语文S版《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10-24
语文百花园二S版教学设计11-04
语文S版《语文百花园七》备课教案设计10-24
语文s版下册教学计划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