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二、题目解说: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稀罕。而“秘密”则给“甘露”批上了神秘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揭示事理。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三、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四、讨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五、小结
第二课时
六、交流信息
①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②学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七、教师小结
①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②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②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一、分组探究
①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②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密,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二、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许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①生动动形象,具有趣味性;②用词准确;③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小结、扩展
①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②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11-07
神奇的纳米教学设计范文03-23
神奇的纳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06
《神奇的纳米》教案08-26
纳米新星教学设计06-2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10-22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2-18
《神奇的纳米纸》阅读答案02-03
《神奇的纳米纸》的阅读答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