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诗文精粹”,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等课文。《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另外,大臣们劝阻吴王出兵的理由“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与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实质性内容是相同的,这种前呼后应的写作特点也要在教学中渗透。
【教学设想】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好这一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课文的“序”。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紧扣我组的教研主题,教学中我们以读为主线,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例子。完全跳开书本去学习语言,往往是低效的,“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此环节我们借鉴了薛法根老师的一个做法:通过朗读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重在读,因为读是基础,是关键,要在学生读熟,读懂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然后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板书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
二是走入人物的内心进行想象补白,体会寓言的道理。这篇课文文字浅显,让学生理解课文,探究出以文字为载体的寓意,是易如反掌的。但如果我们上课时只立足于情节的简单再现,想揭示的寓意学生也只是浅层次的理解而已,只是停留在口号式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什么原因造成虽然危险就在身后,而却视而不见?而且为什么这么多人包括吴王都视而不见?而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结果又是怎样的可怕?对于寓言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成功的!同时,其实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课文的文字之中,只要引导学生凭借文字,走进内心,这样体验出的“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不是深刻一些呢?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
2、学会3个 生字。
3、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感悟寓意,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所隐伏着祸患。
教学过程:
一、积累导入
1、教师出示八字成语前四字,学生对后四字,引出: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2、板书课题:学习“螳螂”两个生字
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蝉 优闲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 拿着弹弓瞄准
2、轻声读课文,了解故事。
要求概括、精炼: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既然课文主要写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就先来了读读“螳螂捕蝉”故事。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故事。(9、11自然段)
三、学习“螳螂捕蝉”的故事,明白寓意。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给你启发最大的是那一句?
2、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默读,先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1)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么样的蝉?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怎么高兴地想?(指导朗读:读出蝉的自在)
(2)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了什么?或许,它也在想呢——(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这股杀气。)
(3)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危及生命,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对蝉说什么?如果你就是这只蝉你会怎样?
3、聚焦它身后的那只螳螂,它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4、再来看螳螂后面的黄雀,它又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
5、蝉、螳螂、黄雀它们各有特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四、学习课文首尾段
1、少年讲的这个故事,吴王明白了吗?理解“恍然大悟”
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3、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4、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并用上提供的词语。
五、总结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01-24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05-26
《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11-09
湘教版《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1-13
螳螂捕蝉的教学设计范文04-25
《螳螂捕蝉》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1-30
《螳螂捕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1-17
有关于《螳螂捕蝉》教学设计07-03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精选10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