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①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说说你眼中的春天。
②(课件演示:美丽的春天画面)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春天,写下了他们眼中的春天景象。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呢?你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吗?
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赞美春天的诗——(板书:游园不值),生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谁了解他?(生说后,师补充)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①自由读文,做到读通顺流畅。
②指名读,纠正易错的音“应”“柴”生评价。
③师范读,生挑战再读。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①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读得有韵味啊。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注意这两个易写错的字了吗?同学们先试写一下“扉”“屐”,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②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很久没有人来开门呢?)想象“为什么很久没有人来开门呢?”你们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又是怎么想的呢?读读第一句。
③通过观察插图和查看注解的方式让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重点理解“怜”“应”的意思)。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门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拍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④现在你们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想象遇到这种情况,心情会怎么样?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⑤正当诗人失望扫兴时,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生说“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诗人的心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失望——惊喜)所以诗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接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⑥你能用朗读的方式告诉我你读懂了这首诗的意思了吗?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品评诗文,体会含义:
①、诗人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练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你们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呢?说说原因。
②、师点拨这句诗的寓意。齐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知识训练:
①写话训练: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想到“满园春色”,想象:园内会有哪些景物呢?请你将自己想到的园中劲舞有条理具体写下来。
②阅读训练:课件出示:《咏柳》《春日》《春晓》诗句让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春光。诵读。
六、语文实践:
①继续收集有关赞美春天的诗歌。
②准备召开《赞美你啊,春天》诗歌朗诵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这首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本着《新课程教学理念》,通过“提问引路——想象入境——感情朗读”的方式,有效的开发教材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情境美,从而诗化学生的心灵。
一、质疑。理解诗句如果逐词逐句的讲解,不但形式呆板生硬,而且学生缺乏兴趣,费时又费力。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书下注解先自己弄清大概诗意,然后让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又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意,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想象。教学中我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两句,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把诗中描绘的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发散学生思维,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拓展。在学生领悟了诗的意境美后,还深深地陶醉在这满园春色中,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趁机出示其它描写春天的古诗让学生诵读,更加激起学生对春的眷恋之情,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赞美春天的诗篇,也体现了学习的大语文观。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激情导入:
1.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现在正是春天,美丽的春天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这个百花争艳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好不好?
2.引入:
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同是南宋诗人的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出示课件)
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感知:
1.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 生于1194年,卒,不明。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3.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4.听配乐朗读。 (出示课件)
5、生自读诗,质疑不理解的生字、词语,并学习生字词。
屐齿 苍苔 小扣 柴扉 出墙来 不值
6.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解读诗意:
1.自读全诗,思考: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请生读,齐读(要求:字正腔圆)
2.咬文嚼字’、品悟诗意
(1)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2)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3)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四、感悟诗情:
1、探寻“不值”原因,找出印证“不值”的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
(1)重点理解“扣”什么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训练朗读(读出“轻轻”的感觉)
(3)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
2、诗人如此久扣柴扉,柴扉却久久不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1)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2)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的爱惜?(印)
为什么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3)训练朗读(读出爱惜)
(4)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主人和诗人都如此爱惜这苍苔?(爱苍苔其实是爱春色)再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5)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板书:失落)
(6)再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的失落,失望。
3、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
(“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更显示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
4、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
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
1、投影题目 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
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
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
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投影古诗)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5指导朗读。(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
(a)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句话?
(b)引导学生将后句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
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
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c)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
你们想不想欣赏这满园的春色?(投影出示录像欣赏)
(d)欣赏了满园的春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寻春
1.老师这儿也有几首优美的诗文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两首诗)
(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1)找到哪几句话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2)任选一句或几句,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四、悟情
1.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2.《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诗中后两句广为流传。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方得感悟
热爱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设计意图:至此为止,整堂课的结构已实现“递归”,这两句诗的第二次朗读,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己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的话,让我们齐声朗读。(投影《春》中的几句话)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4.配乐背诵古诗。(投影古诗)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扣、值”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读懂诗句,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从“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欣欣向荣之美。
教学难点: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用此的考究和魅力。体会“一”“满”“关”“出”的妙用。
教学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游园不值》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千百年来,形成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诗文化,诗给人以灵性,给人以美感,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力作,请同学们看投影《题李凝幽居》,找学生读。
(教师引导: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在朗读时,一二声应该读的声音拉长,三四声应该读的短促。)
3、刚才我发现这名同学在读时“敲”字读的很重,你们知道“推敲”的故事吗?(教师介绍: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到李凝 ,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 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 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 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 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 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 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详情参照影片《色戒》,著 名艳星钟丽缇勇敢出演)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 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 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 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 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 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 )
“敲”字的使用使全诗更具魅力,这又让我想起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是诗人推敲的经典之举。同学们这种思维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再看看贾岛的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投影点击),按照刚才的读法自由读诗。
师:又是“不遇”,两首诗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作者就“不遇”写诗,看来这“不遇”真的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呀!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他们不同,我们在延安小学的大教室里(相遇),这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
就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拜读南宋著名的诗人叶绍翁富有灵性的代表作《游园不值》吧!(板书齐读题目:游园不值)
分析题目:理解“值”“不值”的意思。教师适时激励。
二、深入理解,品读古诗:
1、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雨过天晴之时,他去拜访友人,可是却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投影朗读,引入情景)
2、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看看作者游园看到了那些事物?(学生汇报:苍苔,红杏、柴扉)
4、结合你生活中对这些事物的理解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就会贴地皮长出来,沿着街门的小路不断的生长,苍就是绿,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苍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给人一种春天的欣欣向荣之感,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春天真美呀!(请你带着这中感受读一读。)
5、一种普通的植物,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句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特别情感呢?(引导学生说出“怜”“印”。说体会,再读。)
6、用以上的方法汇报:“红杏”“柴扉”
(红杏:引出幻灯片“红杏”一句的比较,体会“红杏“的妙用。
师:杏花二月就开,这让我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每到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比较投影: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禁不住赞叹这枝杏花: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7、“柴扉”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8、我们只是发现了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满园关不住),引导学生从“满”字体会园内的景色。(师:一怎么就是“满园”,我想起了一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乃无穷尽也,一想象怎么多就怎么多。没有一就没有满。难怪后来有人将这样的景色概括为(春色满园)。
9、你就是那一枝红杏,你回头望望园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百花争艳、花团锦簇、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紫千红……)
10、教师适时表扬。
11、同学们,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我们还有必要进到园子里吗?游园访友没能进园,隔墙观花,神游园中,作者心愿意酬。这么美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领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词析句中我们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真的好像是一名伟大的鉴赏家,喜欢古诗吗?我们来检验一下:(投影显示练习题)和学生一起做。
2、告诉你,你也可以做诗,老师这里搜集了学生的作品(投影),结合老师给你的描写春天的资料,你来赞美春天。(板书:魅力)
3、拜读朱自清的优秀散文《春》。(此项机动)
四、结束语: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看题目:不值,如果说不值是不遇的意思,那么,学完诗,猛然间,我又有了新的收获,不是不值,在不值中,还有一份美好的感觉,是不遇中有遇。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不遇中往往会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让我们再读课题,(游园虽不值,不遇中有遇,同学们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而是---------值。)
五、布置作业:
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记录下来。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应”、“怜”、“屐齿”等字词;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
幻灯,课文插图,小黑板,电子琴,鲜花、蝴蝶、枝叶、小鸟的图片,“红杏出墙”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题。
1、同学们,大家喜爱春天吗?(生:喜爱)
2、谁能背出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呢?(学生背《春晓》、《惠崇春江晚景》等。)
[联系旧知识,激发学习思维的“热点”,以较强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学习]
3、背得真好,我们掌声表扬。(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文第十二课。(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4、诗题中,同学们有不明白的词吗?
[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
生:“不值”是什么意思?
师:“不值”这个词可不容易理解,请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释,选择最佳答案。(幻灯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种解释,引导学生选择第5项解释:遇到、碰上)
[教会学生勤查工具书的学习方法。]
师:一起来说说整个诗题的意思。
二、看图激趣,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看上这幅图画,(出示挂图)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条石子小路,上面布满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生3:我看到了诗人站在园外敲打柴门……
……
[学生自由看图说话,既激发兴趣,又能增强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文,理解诗意。
1、朗读训练。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小黑板出示诗文)
(2)、指名朗读古诗。
(3)、大家说他读得好不好?哪里读得不好?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让学生懂得对周边事物进行评价,懂得读好古诗的关键是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2、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诗句的意思和诗人的感情,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做上记号。(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能在集体中表现出互帮互助的好风气。]
(2)、大家先看第一、第二句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根据学生的提问在小黑板上画出“应”、“怜”、“屐齿”、“印”等字词,其他问题即问即答。)
3、理解难解词语。
(1)、理解“印”。要想理解这词的意思,得先从“苍苔”入手。苍苔喜欢长在什么地方?一到春天,苍苔毛茸茸、绿油油的一片,如果从苍苔上走过,会留下什么?“印”字的意思是(留下脚印)。
(2)、理解“屐齿”。什么东西会把苍苔踩坏?旧时人们所穿的木底鞋叫做“屐”,木底鞋上的横梁叫做“屐齿”。
(3)、理解“怜”。穿着屐齿踩在绿油油的青苔上,主人会觉得可惜吗?为什么?(因为主人爱惜苍苔)谁来说说“怜”字的意思?(爱惜、怜惜)
(4)、理解“应”。
师:“应”这个字很难理解,大家先别忙着知道它的意思,我们先来看第二句话。(全班齐读)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诗人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不见主人来开门。(板书:柴门不开)
师:为什么好久也没人来开门?诗人是怎么猜想的呢?
生:他想,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客人踩坏了吧!
师:诗人想,大概是这样吧!表示猜测的词语除了“大概”还有哪些?(可能、也许、或许)这回大家知道“应”字怎么解释了吗?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我采用铺垫提问,逐层设置提问,为整体理解铺下“垫脚石”,让学生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4、让学生齐读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
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
(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这种融融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课文跳动的脉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
二、解诗题,知作者,初读全诗。
1、介绍诗人。
2、读题目,读出停顿。
3、重点理解“值”,理解诗题。
4、师做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七言诗的节奏。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这首古诗。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外读过或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指名背一两首。)如《春晓》《村居》等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然后投影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字词,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南宋 叶绍翁)
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2.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不值”该怎么理解?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诗中的“园”指私人花园。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
3.听录音范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
(l)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画出不懂的词语。
过渡:作者去老朋友那里游园赏春,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4.抓字眼,明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
着重抓住以下词语。
应.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的时间。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5.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
(3)指名读古诗。
(4)总结写作特点。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作者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而想到满园春色。(板书:叙事 想象)
(5)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a、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作者从一枝偶然长出墙外的红杏想到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一下子就把春色写活了。
b、学生谈感受。(如果自己是这首诗的作者,你会对红杏说什么?或者你是红杏,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6)填空:
《游园不值》通过写作者游园观春景,可惜( ),
但他从墙上伸出的( ),想到满园的( ),
赞美了( )的美丽和新生事物旺盛的( ),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热爱之情。
三、总结:
回顾学习的经过。
四、作业。
1、齐读最后两行诗句,展开想象,把它画下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案背景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人们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前两句诗是叙述事情,写诗人满心欢喜来游园未遇到主人很扫兴的事。诗人却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挡不住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学生学习这首诗既能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诗中蕴涵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思,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拓展积累其他表现春天景象的诗。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难点:
朗读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春天来了,她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课件展示春天美景)
2、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春花烂漫、姹紫嫣红——————
3、师:同学们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美,古代诗人却用诗句描绘春天的灿烂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新诗
1、示《游园不值》。
2、对于诗人,你了解了多少?(百度搜索,简介作者生平)
3、对于诗题,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释)
“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了解宋代私人花园)
“值”,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4、、投影课本上的诗配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经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鞋子下面的木块踩坏了这翠绿的苍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却不见主人来开门。(鼓励用自己的话说)
诗人与花园主人约好了前去花园欣赏、游玩,为什么没有见到主人呢?(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也许因为是柴门,诗人的敲门声太小了,主人在午休,没有听见。
生:也许主人去了后门,而诗人却敲了前门。
生:也许主人把约定的事情忘记了,出去游玩了。
生:也许势利的主人根本就没有把诗人当做真心朋友,不希望自己庄园的春景让穷苦的诗人欣赏
生:也许——————
(三)、领悟诗境
1、投影诗句,图画,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熟读。
(1)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诗人你会坏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么读这两句?
指导反复读,男女比赛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希望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心情变化。写作也是如此。)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师: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来,这是什么哲理呢?
生: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的。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提出问题要着眼于教学的重、难点,立足于整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研讨,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抓住“教机”让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创新,追求更大的成功。)
3、整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诗中哪些地方是联想?哪些地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还有问题吗?
(四)、拓展运用,小练笔。
师:诗人既然是来朋友家游览庄园,为什么却没有见到主人呢?同学们猜测出了很多种原因。虽然没有见到主人,心情有些失落,可是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觉感悟出了一个哲理。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春色满园”到底是怎样的?园里可能有哪些景物?小组先说一说,再用你们的彩笔把它画下来吧。用你的笔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写出来吧!可以大胆地猜测,合理地想象。
1、学生练笔。
2、练笔交流,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小练笔没有写完的继续完成。
2、收集背诵有关春天的诗,第二课时交流。
七、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如果对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就会很深刻,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很容易了。如,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为学生理解题意、明白道理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意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种形式地读,领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充分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诗人为何没有能进入园中”,在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庄园普通人是不容易进入的。读了后两句诗,我再次提出问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分小组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有的想,有的画,有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背诵古诗。
2、师: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体会在他身上发生的推敲的故事。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3、师:贾岛的两首诗是都是写不遇的。老师补充(课件出示)一些写不遇的诗文题目。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二、导入新课,通读全诗,指导朗读
1、师:雨过天晴,让我们跟着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来——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个——不值。师板书课题,生解释“不值”即“不遇”。
2、师指导朗读,生自己试读,谈朗读心得,教师及时指导。
3、指生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相遇”内容
1、自读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人游园所遇的事物:苍苔、柴扉、红杏。
2、师指导学生分别谈对于“柴扉”“苍苔”和“红杏”的认识。
(1)生谈柴扉: 穷困,简陋,简单。读出这扇门的特别。
(2)生谈苍苔:绿色的小植物,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读出苍苔的绿。
(3)生谈红杏:美丽,早春开花。师补充部分古人描写赞美红杏的诗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3、师小结,配乐,生齐读。
四、细读品味,体会用词和情感
1、师:我们对这些普通的景物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 生:“怜”字。师板书。
2、引导学生体会“印”字体现得对苍苔的怜爱
3、引导体会“扣”字,对比“敲”字,体会对柴扉的怜爱。
4、学生谈“出”和“关”、“ 一枝”和“满园”的用词,对比“出”和“遮”字的用法,体会对“一枝红杏”的怜爱之情。
5、指一个学生扮红杏,其他学生扮关在园内的花草,和红杏对话。
6、师扮园主人,生扮诗人,和园主人对话,谈游园的见闻感受。
7、师总结提升:我们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我们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全凭我们的心啊!(老师和生齐读整首诗。)
五、拓展阅读,品悟哲理
1、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我还有必要非要见园主人不可吗?为什么?
生:诗人已经知道园子里春意盎然,所以没有必要见园主人了。
师: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么多的不遇,是因为不遇中,已经获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 师: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 师板书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
生:游园不值。 师:游园虽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师:那就让我们荡起欢快的双桨,唱起来吧。
(师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中齐唱。)
【教材分析】
这首久享盛名的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和怜春惜春的情怀,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的优秀教学设计12-18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12-24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12-16
课文《游园不值》的优秀教学设计12-22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优秀范文12-25
《游园不值》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5-06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4-14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3-12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