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用具: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
教学用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解决。
(4)理清课文脉胳。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2、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
②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③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试着读一读。
⑤小结。
(2)精读第二段。
①指名读。
②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小结。
(3)精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4~7小节。
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8~12小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
Ⅰ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Ⅱ“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c.感情朗读。
④小结板书。
3、朗读课文
4、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教后感:
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地读书活动上,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精神风貌。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学习衬托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语言,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读一个词语
[幻灯片“天游峰”]
2、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天游峰?或者在电视上见过天游峰?
幻灯片镜头: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出示幻灯片
3、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幻灯片:扫路人]
4、你对“扫路人”有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
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6、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是写扫路人的)
对了,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扫路人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了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都读正确了,谁来展示。
[幻灯片:夷 颇 褪 帚 削 罢]
(指名读 指名领读)
2、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读或者写的时候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指名回答)
3、老师补充:[点击“夷”字]“夷”这个字一般的意思是安全。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既可以一下子记住字形又可以一下子记住意思,请大家看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顺,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这就是字形,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感觉很安全,生命有了保障,这就是意思。记住了吗?
(点击“削”字)“削”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换成如下幻灯片]一个是读xiāo,例如削苹果、削铅笔。另一个读音是xuē,例如剥削、削弱、削减,本课中的瘦削也读xuē。
[幻灯片:削 xiāo,削苹果、削铅笔
xuē,剥削、削弱、削减、瘦削]
4、下面请同学们翻到练习1,用钢笔认认真真地描红。描红的时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美观。
5、生字能读正确了,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呢?谁展示?
[幻灯片:武夷山、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说罢](指名小组读)
6、老师提示:“帚”单个读的时候读第三声,在词语“扫帚”中则要读轻声。
“颇有节奏”在这个词语中的“颇”在这里的意思是“很、相当”的意思。
7、再看下面几组词语:
轻轻松松,飘飘悠悠,气喘吁吁。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3
一、教材依据: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五单元15课。
二、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感受扫路人敬职敬业,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品质。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融合多种写作手法衬托扫路人的形象。描写生动,感情丰富细腻,是一篇育人的佳作。
我班学生没有去过天游峰,对扫路人这个职业也没有深切体会,他们的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本课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扫路人的思想,内心,以及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析课文内容。
2、方法与途径: 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
4、电教化设备应用:电子白板演示天游峰的课件和视频录像。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2、体会“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笑声一直伴随我到住地”这些句子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天游峰的扫路人ppt课件;天游峰的视频录像
教学用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启发谈活,揭题设疑
读课题,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你怎么知道的。(写人散文)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让我们了解什么?(什么样的天游峰?什么样的扫路人?)
(二)、默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设疑“这是怎样的天游峰?”
二、学习新课。
(一)、精读课文第一、二、七自然段,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播放天游峰图片。)
1、再读读,看看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特点?
从“第一险峰”、“九百多级”、“一根银丝”、“抛”、“仿佛要断掉”、“飘飘悠悠”、(好不得意)等词看出天游峰的险峻。
“一根银丝”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级石梯,远远望去他仿佛是从空中抛下来的,多么险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这里的作用。(从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确实很险。)
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
2、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
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3、“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4、天游峰的景色美丽吗?课文中作者对天游峰的描写十分精彩,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几个字概括出天游峰给你的印象)
板书:高、险
5、小结并过渡:作者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却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认识这位老人吧。
【设计意图】:联系课文,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再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就能把学生引到第二、七自然段中,学生找出不同的句子,我就顺势板书:天游峰:高、险。游客:望而却步。然后再让学生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天游峰的险,引导学生体会登峰的不易,为下面体会扫路老人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作铺垫。
(二)、精读其余部分,感悟扫路人的性格特点。
1、看看课文哪几句话写扫路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相关句子后,交流并指导朗读)
2、“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从颇有节奏‘哗——哗——哗——’的声音,可以看出老人身体很健朗。
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扫路时的“哗——哗——”声,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3、“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话,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多么恰当!)[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2)……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老人生活在美丽的山中,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生活。他仿佛就是这山中的一员。他已经与武夷山的天游峰融为一体,以苦为乐,热爱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岁高龄,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彼,悠然自在。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6、“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大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终年在山上扫路被晒得黝黑,说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说明了他不怕累,对这项工作是乐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岁了,但没想到老人已经70岁了,这说明老人在山上扫路,锻炼了身体,可谓是身心俱佳,心态年轻,所以看上去也年轻了。
8、“‘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从以上句子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9、师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通过找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清贫,节俭,健康;通过找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通过找描写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感受老人的敬业爱岗,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学生再找着写句子的过程中,逐渐勾画出了老人的性格特点,使老人的形象一点点清晰与完善,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三)、升华主题,感受作者思想内涵
老人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同样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你从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动了呢?
(1)“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为什么说30年后?分别表现出作者和扫路人的什么感情?
为什么说笑声半我到住处?仅仅是到住处吗?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师: 让我们再次倾吐对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了这一问题,是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概括中心打下了基础。
三、作业设计:
1、本文明明是写人,为什么要大力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收获了什么?
3、课文中是怎样刻画扫路人的?
(通过人物的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神态)
4、仿照作者的方法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板书: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美、高、险
扫路人 热情、自信、豁达,乐观,敬业
八、【课后反思】:
1、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景和写人交织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学生理清线索按照两条思路展开教学。1、天游峰是怎样的山峰?学生从1、2、7段中感悟到天游峰的高,险。2、扫路人是怎样的老人?学生又从3、4、5、6、8、9、10、11、12段中感受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学生越能深刻的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就越能细致的体会到老人的乐于奉献,不畏艰苦,豁达开朗,热爱生活的特点,加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练习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联想设身处地的理解老人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突破教学难点,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作者写人的手法,学会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表现人物,学会铺垫和反衬的手法的运用,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勾画人物的写法。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热爱劳动的精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的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资料。
一、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检查读音
3、重点朗读:颇 循 棱 豁
4、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采用拉火车的`形式朗读一遍;再请一小组朗读展示。
二、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情感 。
1、指名读课题后回答:根据课题说说课文属于哪一类文章?(人)它写的是哪儿的什么人?(在这儿把老人的样子让学生找到)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游峰?
2、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作者在描写这位老人时,重点描写老人的什么?(语言)教师可以补充还有(神态)
3、自学: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4、交流:
重点:语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开怀大笑。
感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过程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
2、请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再朗读。
四、 课堂小结。
1、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2、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怎样描写人物?
五、作业。仿照这篇课文,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瘦”字的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天游峰的险、高,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生字读准,读不准的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意思初步查字典解决,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写有生字词及重点段的小黑板5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词小黑板,自读。
(2)、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的?
(3)、齐读这些词语。
(4)、这些词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说说看。
(5)、指导字形:“瘦”,师范写,生书空,再在书上描写。
3、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句子比较难读的?(相机指点,教给方法,再请其读。)
4、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很细心。请看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天游峰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书,找出并画下来。
(1)、指名读句子,读了这段话,在你头脑中浮现出的是一座什么样的天游峰呢?(从语言学中整体感知天游峰的险。)
(2)、你能读出天游峰的'险吗?指名读,齐读。
(3)、我当时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什么叫“好不得意”?我当时是怎么上的山?你说说看。
5、过渡: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哦,原来这是天游峰的扫路人在扫地。这位扫路人什么样子呢?请读课文3-12小节,划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穿着的句子。
(1)、引导从“我循声……正用竹扫帚清扫着路面。”读了这句话,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感知:穿着俭朴,精瘦。)
(2)、“借着淡淡的星光……”读了这段话,又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站在你的面前?(感知:辛苦、慈善。)
(3)、再读,感受老人形象。
6、这位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于是,有了我们之间的一次对话。请同学们自读4-12小节,把对话读好。
(1)、指名分角色读。
(2)、你从中知道什么?
(3)、老人工作累不累?说说理由。
出示第七节内容:“我抬头望了望……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引导学生再次读出天游峰的高,路的险、窄,游客爬山时的样子。
重点指导老人扫天游峰的内容。(时间长度: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二十年……都这样一级……再一级……。空间广度:晴天,下雨天,刮风,下雪,老人还是这样一级……再一级……。)
此时,你的脑海中又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我此时倒抽了一口气,为什么?
7、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一直这样扫下去呢?再读课文,找找答案。
(1)、“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我能舍得走吗?”
(2)、老人舍不得什么?仅仅舍不得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8、我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老人怎么说?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1)、30年后,老人还健在吗?那时已是百岁老人了,你认为呢?说说看。
(2)、有这种可能,老人扫地锻炼身体,而且心情愉快,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而且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所以……
9、同学们,听了老人和我的对话,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充满自信,豁达开朗)
10、今天,我们跟随课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险(板书:险)并且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豁达开朗)。其实,他只中一位普通人。在我们的身边,像他一样的普通人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多留心观察,或许,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得到许多生活的智慧。今天就学到这儿,下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资料链接: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真山水、纯文化是武夷山最大的特点。真山水真就真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连空气都显得古老而清新。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教学流程:
一、直入课题,重视目标
1、谈话导入:在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一个人,人们这样赞颂他: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问:知道这是写给谁的颁奖词吗?钱学森)
其实感动中国的不仅仅是那些伟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普通人,他们同样会带给我们一份深刻的感动。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去细细品味这位普通的扫路人带来的感动。
2、师出示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合作交流,小组预展
问题一
1、默读课文,分别用“——”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用“△”标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词句,用“()”标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原因。
问题二
2、课文重点是写扫路人,而文章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三、全班展示,互动提升。
师过渡:都说“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味描写老人的词句,与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
出示友情提示:师随机抽组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时记下自己没有的收获,及时补充汇报组没有的感动。
问题一
默读课文,分别用“——”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用“△”标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词句,用“()”标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原因。
外貌描写:
1、交流出示一: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清扫着路面。
这里是抓住了人物外貌中的什么描写?(穿着)
文中还有一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2、交流出示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段是外貌中的什么描写?(长相)
读了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 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
3、通常我们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总是会放在一起写的,但在这篇文中里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扫路声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只是远远地看,第二次是因为作者和老人交谈了许多,他怀着敬意来看这位老人,所以是仔细打量)
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
动作描写:
1、“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指导:(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这句话表面写茶香,人喝了心里热乎乎的,其实仅仅是茶热吗?
师: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语言神态:
1、 第一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 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觉得老人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生活乐观的.人。)
A同学们,当烈日炎炎的夏天来到了,老人是怎样扫路的?当寒风凛冽的冬天来到了,老人又是怎样扫路的?下着滂沱大雨的天气呢?外面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呢?
B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吗?理由:
相机指导第7段。
这么辛苦的工作老人为什么说不累?这矛盾吗?
老人把他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把工作的苦当成了——乐,有一句话是“因为爱,所以美丽”,老人因为喜欢,所以——不累、感觉轻松,老人不累的是他的那颗心呀。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叫——豁达开朗)。 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享受。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难怪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C谁来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练读,指名朗读。
2、第二处:“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 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 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这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老人。)
A我们再来想想自己身边的老人,当他们早上在公园晨练的时候,这位老人早已在——;当他们中午在悠闲地溜溜鸟、下下棋的时候,这位老人在——;当晚上老人们和子孙在享受美餐、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位老人在——
B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地清扫着天游峰的石梯。可他还是说——(怎么舍得离开呢),为什么舍不得走?(因为山好,水好,空气好,这里鲜花簇拥,群鸟相伴,人间仙境,谁不留恋?他吃的、喝的都是大山给予的,他舍不得走,他要回报大山。他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要继续清扫石阶。) 是啊,普普通通的工作、浓浓烈烈的情怀,一辈子工作的地方怎么能舍得离开呢?
C我们一起把这份真情、这份热爱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问题二:
课文重点是写扫路人,而文章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四、练习达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会给他写些什么呢?颁奖词要求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你的感动。
师出示:平凡的一生,平凡的岗位,一个又一个365天里,你总是在用扫帚谱写你乐观的态度,雕刻你自信的精神。你热爱生活,生活也热爱你!
2、拓展阅读《挑山工》。
3、布置作业。 讨论: 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三十年后的他会是什么样的?他和章武先生能相遇吗?相遇后又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下来。
4、结课: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他——(对照板书说),他和天游峰一样顶天立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感觉自己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对教材的把握到位,目标定位准确。
在上课之前,我通过认真研读文本,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人“,写峰的险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品质,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时,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生从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中,感受到了老人的品质,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以感动贯穿课堂,让整节课首尾呼应。
在教学时,我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导入,让学生认识到感动中国的人物不仅有伟人,还有那些普通人。学生带着感动走近文本,感受扫路人带来的感动。结尾时让学生给扫路人写颁奖词,感受扫路人的品质。不仅体现了读写结合,还让感动首尾呼应,贯穿课堂。
三、小组建设已见成效,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组的交流合作落到了实处。
本节课上,学生的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在学生明确目标,根据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发挥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对自己组学习的组织非常到位,每个小组成员都汇报了自己的收获,并且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每一组的组内交流都落到了实处,小组建设已见成效。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朗读课文落实不到位,虽说目标设计有读课文,但在课堂教学时,由于过于注重了学生默读的感悟,汇报,交流,虽有朗读的指导,但读的不够。
2、时间掌握不够好,学生自学时间比预想的要长,所以最后的写的落实不太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相信,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对我的帮助,我会不断的前进,使自己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来自信地为大家读一读今天的课题?(指名2生读)
2、我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课题)
3、引入: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作者有一天非常有幸地登上了天游峰,终生难忘。其实,令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天游峰,更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位扫路人。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
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
3、问: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
“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
“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6、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学们想见识一下这天游峰吗?出示图片,引读第2节。
7、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学生齐读)
过渡: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请你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
8、指名答,出示第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9、指名交流: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是极高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数字说明天游峰的高。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写游人的感受、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10、欣赏图片,引读第7自然段
11、同学们,登上了这样的天游峰顶,你会想到那句诗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是啊!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三、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一)组织学生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老人的?指名答,板书: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精瘦”老人有精神、辛劳;
“褪色”、“运动鞋”老人节约俭朴;
“清扫着路面”老人很勤劳。
(2)女生齐读,板书:勤劳俭朴
◆出示:借着淡淡的星光……炯炯有神。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瘦削”、“黝黑”老人勤劳健康;
“慈善”老人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老人充满精神、健康。
(2)男生齐读,板书:健康慈善、充满精神
问: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呢?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齐读两段外貌描写的话
过渡:从外貌描写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健康、慈善、充满了精神气的老人。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交流描写动作的句子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
(1)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指名回答,板书:热情好客
(2)具体体现在哪里?(指名答: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3)是啊!老人真是热情好客,还为偶遇的我沏茶!茶热,请更热;茶浓,情更浓!它很快沟通了我俩的心,我们开始品茶谈心!
过渡:老人都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从他的话中,你对他又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4、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你们觉得老人的工作应该是累还是不累?为什么?指名答
(2)比较朗读
师: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师: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老人却说(生接:不累不累)
(3)引读:这九百多级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作者也因登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而老人却要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这么辛苦,这么累,可是老人却说:(生读),而且说得(生读)。
(4)指导读好老人的话
(5)老人的话带给作者极大的震撼,使我(生接: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作者看到这样一位不顾累,不怕险的老人,感到惊讶,更无比敬佩,所以不禁(生接:倒抽了一口气)
(6)再读老人的话,想想:;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指名答: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 板书:豁达开朗
(7)齐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5、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最后一个句子是什么句?(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不舍得走。)
(2)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3)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不得那些花鸟,舍不得的这天游峰,舍不得这大自然。)
(4)再读老人的话,从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爱工作、爱天游峰、爱大自然)
(5)清贫而辛劳的工作,恬静而充实的生活,在老人眼里都是最令他舍不得的。他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
(6)齐读第10自然段,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过渡:老人朴实的话让我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6、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1) 你明白作者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意思吗?(祝福老人能活到100岁,)
(2) 你说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
每天扫天游峰的石阶锻炼身体、环境好、心态好、吃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那么,老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答
7、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从老人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自信乐观)
(二)情感深化
1、师: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又自信乐观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不深深祝福他健康长寿呢?一起读好11、12小节!(学生齐读)
2、出示最后一句,问:笑声应该是短暂的,为什么它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这是说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
留在作者心里的,除了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什么?(老人……的精神。看板书回答)
3、老师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为老人朗诵一首小诗,请大家用心聆听!(配乐朗诵)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指名畅所欲言)
5、七旬老者,按理说应该干什么了?指名说说
6、小结:人到七十古来稀,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每天坚持清扫着登天游峰的石阶,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严寒或是酷暑,因为他把这份工作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高兴,所以他不觉得累,这就叫做“乐此不疲”。(板书:乐此不疲)
7、学到这儿,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齐读:
(1) 自信地享受生活吧,你会活得更有意义!
(2) 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做一个快乐的人!
(3)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 我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当堂练习
出示:欣闻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武夷山游览区十大杰出模范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1、师读
2、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让你的智慧才华在笔尖流淌吧!(提示:写颁奖词语言要精炼。)
3、指名交流,适时表扬。
4、总结:正是老人这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使他坚持在天游峰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板书:知足者常乐)读!
6、总结写作方法:(1)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侧面描写;
(2)抓住了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了正面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3.想象一下,要是30年后,“我”再次遇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该是什么样子?相见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 不禁(jīn) 扑棱棱(lēng) 气喘吁吁(xū) 瘦削(xuē) 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 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 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 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
品读赏句 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 ------幻灯出示图片
4、 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 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 ,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 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 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
① 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
② 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板书:慈善 健康 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 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 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三.拓展作业: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3-27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3-08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实录03-15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范文04-17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6篇01-01
《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3篇01-19
《天游峰的扫路人》六年级课文原文06-20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05-06
登天游峰作文12-12
爬天游峰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