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略处理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中感悟蝙蝠飞行的“灵巧”。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读中理清试验准备工作。读中比较试验结果,读中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角色转移,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研究发现!
3、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一、联系生活,
1、师: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比如说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指名说)
2、过渡:那么,善于在夜间飞行的蝙蝠,给人们什么启示呢?
⑴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师点出“夜航”)读了这一小节,你心中有疑问吗?(生回答)
⑵引读第二自然段,师顺着学生回答:是呀,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二、由疑导入,读中感悟,导读感知(学习3)
1、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⑴出示3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⑵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⑶边读边想第一句话,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比……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
⑷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⑸比读,赛读,师导: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2、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
⑵(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三、角色转移,读中有思,读中发现(学习5)
1、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通过几次试验,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2、自由读5,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⑵请生上台板书。
⑶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默读5第一、第二句话,⑴思考:在这些准备工作中,你注意到了哪些细小的地方?在书上标一标。(“横七竖八”、“许多绳子”、“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⑵交流,师导:科学家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这么做有何用意?(实验更精确,充分说明蝙蝠不靠眼睛探路。)
小结:看来,科学家们做试验时想得还挺周到、细致的!
4、试验结果如何?⑴引读第三句话。
⑵小科学家们,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5、齐读5。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中比较
1、自由读5。
2、学生小组自学完成表格。
3、交流并派代表上台介绍二、三次试验经过。
4、出示第一次试验结果和二、三次试验结果。
㈠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㈡、㈢蝙蝠就象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⑴指名读。
⑵自由读这二句话,比一比,第一次和第二、三次试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师导:抓住两句话中关键词来说)。
⑶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5、⑴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三次试验证明……”
⑵指名读。(请学生板书三次试验结果。)
⑶说说“配合”一词能否去掉!
读中比较。三次试验中,第一次和最后两次的结果截然相反。在试验结果的陈述中,作者有意强调结果的截然不同,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读中比较,让学生在读中研究、发现,从而使读不再浮于表面,形成真正的、有实效、有收获的“读”。
6、师小结全文:说说你在这堂课学习中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自学生词,抄写生词。
2、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作业
用自己的话复述科学家三次试验的经过;
完成练笔《蝙蝠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气介绍自己夜里飞行的秘密;
以网络和各类书报杂志中搜集整理仿生学知识,并整理成文,在读书交流会上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附: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第一次 试验准备工作 试验结果 证明
(学生板书) 铃铛没响 (生板书)
—————— 绳子没碰 ——————
—————— ——————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本板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轨迹、教师教学的思路!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10-09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4-0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4-07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03-17
蝙蝠和雷达 教学设计05-16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7-06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8-09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1-26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10-09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设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