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运用具体事例表达美好思想感情的写法。掌握“崛、脆、楣、沦、惹、轧、桩、泊”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通过具体材料和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少年周恩来伟大的救国抱负和崇高的学习目的。
[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通过具体材料和语言领会文章内容。
2、难点: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幻灯片等。
[教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
2、熟记注释中几个重要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剧中的周恩来为了革命,历经磨难。他为国为民的做法是久已有之。你们想了解吗?周恩来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总理,少年时代的他有怎样的志向呢?我们学习课文之后就能知道这些情形。
(在讨论中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析题。
板书课题。
“为……而……”准确地表达了“目的”与“行动”的关系。
三、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出示幻灯,给加点字注音。
崛起 干脆 门楣
千钟粟 桩 惹 轧
解释几个词语:
光耀门楣 扬长而去 千钟粟 颜如玉
四、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写了少年周恩来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
2、“一桩桩的事实“指哪些事情?
3、按时间顺序,第一个片段应插在什么地方?把它提到开头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
五、逐题解答。
1、两个片段:
在奉天东关模范小学的一堂修身课和考上天津南开学校后关于为什么上中学的讨论。
2、“一桩桩的`事实”指:(幻灯出示)
伯文告诫、中华不振
列强分割、蚕食中国
日俄战争、中国遭殃
洋人违法、逍遥法外
3、第一个片段应插在“一桩桩的事实”这段之后,提到开头,有突出中心和点题的作用。
(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3次。
2、完成作业本第一至三题。
3、预习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和通过比较来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课文写了周恩来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
2、“一桩桩的事实”指哪些事情?
二、学习新课。
1、“一桩村的事实”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明确:按照时间顺序,也照顾到地点转换,“一出沈阳火车站”、“到沈阳后”、“在沈阳租界”等。
(教师要适当地复习小学学过的内容)
2、“沉重分量”表达了周恩来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周恩来对“中华不振”的沉重忧虑和对“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
(提示学生联系本文主旨来回答,答案不要求统一)
3、课文记叙周恩来考上南开学校后的一次讨论会片段有何作用?
明确:对于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周恩来同样作了响亮的回答,这一回答进一步证明明了他的既定学习目的,不仅是一以贯之的,而且是付诸行动的。
(以学生讨论为主)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设计一次有关学习的讨论)
4、给“人各有志”段分层次。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人各有志”到“答案”。
第二层:“书中自有”到“伟大的动力。”
第三层:“周恩来根本反对”到最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5、学习最后一段。
赞颂他那宽广的心胸,并点出宽广的心胸与伟大的志向、伟大的事业之间的联系。
三、了解课文写法。
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中心思想和采用比较手法突出周恩来的伟大抱负。
(设计问题:从文中找出周恩来的读书目的和其它人的读书目的)
(在学生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出写作手法)
四、课文小结。
五、齐读课文。
六、课后练习辅导。
七、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4-06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4-05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11-0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9-1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07-2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设计07-0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7-09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01-3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