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识别生活中的分数。
2.能将分数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识别分数的过程;掌握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互动新授
1.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
(1)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这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并说明方法。
方法1:用折纸的方法,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色,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方法2:沿着折出的纸剪开,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得出4个小正方形,给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上色,涂色的小正方形就是原正方形的,也可以说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
(3)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1)题,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大正方形。
生2:第一个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而第二个则表示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
生3:第一幅图是求这个正方形的,所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第二幅图是求4个小正方形的,就是把这4个小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一个小正方形。
(4)教师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剪开的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这里的既能表示1份与整个正方形的关系,也能表示1份的数量是多少。
2.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第(2)题,说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
(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
(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
①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②小组代表发言。
(一份是苹果总数的,2份是苹果总数的)
(3)教师用课件演示(动态集合图)
强调:把整体平均分成几分,它的每一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它的几份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小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3.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有12名学生,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要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其中1/3是女生,2/3是男生”是什么意思?
(3)抓住分数的意义引导思考
提出问题: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
①说分数的意义。
抓住女生人数给出的确定分数“1/3”,让学生结合实际解释这个分数的意义。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因为1/3是女生,要求女生的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
②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图分一分,或用摆小棒的方式摆一摆。学生独立画图、摆小棒,集体展示交流。
③列式解答,教师板书;12÷3=4(人)
④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解题过程
(4)迁移类推,求男生的人数。
①小组讨论。说说男生确定分数2/3表示的意义
(因为2/3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要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
②画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算法。
③列式解答,并说说列式的理由。教材板书
12÷3=4(人)4×2=8(人)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分一分,并涂色表示分数。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的第3题
(1)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
②提示:说一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表示什么?
(把“10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
③学生动手分一份,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把这个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2根,2份就是4根。)
(2)集体交流,并说说解答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生2: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 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用题是感到既头疼又枯燥的知识,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景,为新知的引出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花、趣味化。通过巧妙设疑,既复习了以往所学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又为今天所要学的新知作了铺垫,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切实做到了在情景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 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设计意图: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让学生亲身经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其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用生活中的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 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 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 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 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 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黑板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的每个解题过程后面渡藏着那个经典的解题思路、方法,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影象投射在所写的算式、线段图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题并说出解题意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方法中,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得意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小组展示比赛,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比赛展示中形成,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灵活运用新知。
1. 小记者发言:谢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参与讨论,然后听了大家介绍的好方法,体会到了解答应用题的乐趣。领略了你们班同学的风采,收益非浅,表示感谢!(拿出“智慧奖、创意奖”等奖状感谢刚刚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疑:还剩下的问题能帮忙解决吗?
2. 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 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 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总体设想]:
我设计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是为新授部分服务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 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 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从问题导入,引出新知,到自由探讨新知,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和辅助。学生是整节课引发的一环有一环,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性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学过的应用题及其结构,加深理解对这些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分析推理并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本册教材里的应用题的特点,更加熟练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确定要先算的中间问题,进一步认识一些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解答本学期学过的应用题。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整理思路。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三步计算应用题。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解答时可按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想要先求出的中间问题
2.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小结:这两题都是求两商之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而第(2)题有一重复条件,所以也可以两步计算列式解答。
3.做期末复习第14题。学生读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1)题根据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条件又可以怎样想
第(2)题可以怎样想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小结:这两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但第(1)题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第(2)题的互换,所以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中间问题:即6天装配电脑的台数要先求出来。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道题。
山边林场栽槐树和杉树各12行,槐树每行24棵,杉树每行30棵。栽的槐树和杉树一共多少棵
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怎样解答?(板书综合算式)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方法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两种方法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
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来想能求什么问题,也可以根据问题来想需要什么条件,确定每一步算什么。在列式时,要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尽考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在本学期学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如果有一个条件是两个数量共同的条件,也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五、课堂作业
1.期末复习第15题。要求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期末复习第16题。要求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核心内容是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水结冰的情景,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由此及彼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为后续的内容,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百分数,学习百分数的的意义,并学会了简单的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今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会用线段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学生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认知障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关键知道谁比谁,把谁看作单位1,把什么数这作为分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难点:解决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
学前准备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复习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知道求百分率用除法,百分率是一个比值。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
师:因为百分数的特质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百分数重温百分数的意义。明确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中回顾与反思。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百分数知识提出数学问题。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4、师:哪些问题是我们学过的?你能不能很快就列出算式,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在思考中提升:都是相同的量相比,为什么列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算式呢?
6、小结:相比的两个两个量没变,但比的标准变了,列的算式就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虽然相比的量不变,但比的标准变了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百分数应用题时,不仅要看清楚“谁和谁比”,还要弄清“以谁为标准”。)
(二)在解决“增加百分之几”问题中理解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5、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得出两种不同的理解。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并根据学生思维和学习的特点,突显画线段草图的必要性。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使学生抽象的思维直观形象化,利于孩子分析数量,明确解题思路。)
6、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7、学生列式计算,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8、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9、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后结合线段图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思,目的是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线段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再加上课件的演示动静结合,从而使学生更明晰解题的思路。)
(三)在辨析中解决“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件出示第四题)师: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少了百分之几?
2、抛出问题,激化矛盾,
师:有分歧了,认为不用算的同学举手,为什么不用算?说说你的理由。师:认为不用算的同学也来说说你的理由。3、列式计算
师:学生动笔计算,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对于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或者是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矛盾的激化,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晰解决百分数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以谁为标准”。)
9、小结提升:刚才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世界!练习1: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练习2: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66÷121
(3)、 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练习3:奥运·中国(可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中国近三届奥运金牌、奖牌榜
(1)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考考你的同桌吗?
(2)29届奥运会金牌数比上一届增加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28届奥运会奖牌数比上一届增加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提醒学生理解“上一届”指的是哪一届。)
(设计意图:在不改变书上练习所要达成的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将书上的练习进行了重组和设计,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进一步巩固“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教材的使用更加“增值”。)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无时不刻都在发生变化,因为变化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挑战的勇气,因此,适当去掌握和分析这些变化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能更多的使用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下课!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画图理解题意
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
3.列式解答40-40× 40×(1-)
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变式引出例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读题
2.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可以怎样列方程?
(1)解:设买来大米千克.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
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
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
(二)归纳总结.
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所以不能直接用乘法直接乘,可以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
出示例7。
烧煤多少吨?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①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为什么?(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1”。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的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演线段图: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解设四月份原计划烧煤x吨。
答:四月份原计划烧煤135吨。
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反馈提问: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三、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
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
一条路的长度-已经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
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
对应关系:
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
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
选择正确的列式.
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还剩300头,这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
解:设共有肉牛( )头。
四)巩固反馈
课本第76页的第2题。
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6页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水结成冰块”的情境,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从而真正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由此及彼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份关于百大超市和国光超市七月份、八月份销售金额情况统计表。如果你是经理,看了之后,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百大超市 国光超市
七月份:40万元 50万元
八月份:20万元 30万元
(2)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
(4)师:两个超市七月份的销售金额都比八月份有所增加,其增加的金额都是10万元,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说两个超市的增加幅度一样吗?
(5)小组讨论
(6)汇报:要比较两个超市的增长幅度,必须进行第二次比较,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2、出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自主构建,探究新知
1、解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提示:
要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要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通过小组研究,你们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生1:50÷40
生2:(50—40)÷40
生3:(50—40)÷50
……
(2)学生评议,理清思路
①学生评议时,引导他们画出线段图:
②启发学生思考:“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
③得出结论,列出算式:
要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多的金额”是“七月份销售金额”的百分之几?
列式:(50—40)÷40
=10÷40
=25%
④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解法: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⑤交流汇报:
50÷40—1=125%—1=25%(结合线段图理解)
2、解决“百大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解决了自已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答吗?”
生:能。
师:“百大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②学生列式解答:
生:(50—40)÷50
=10÷50
=20%
③引导学生小结:被除数相同,但除数不同,多百分之几与少百分之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㈢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解决问题
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②国光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1)列式解答:
(30—20)÷20=50%
(30—20)÷30≈33.3%
(2)观察发现:
师:你认为解答的关键是什么?
生: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多的金额”是“七月份销售金额”的百分之几?
师:解决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
其实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生:上个单元学习圆的面积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的。
师: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好办法。以后遇到难题时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试试。
2、做课本“试一试”第(1)题。
学生自已读题,说一说几成是什么意思后独立完成。
3、解决实际问题:
师:据了解赣州为了迎接宋城文化节活动,正在大搞绿化工作,一个绿色的赣州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叔叔、阿姨的绿化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想帮他们来解决吗?
出示题目:赣州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
4、小调查:
⑴调查你家上个月和这个月用水、用电的量,并进行比较,从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了解一下你班上同学零花钱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看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
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
(二) 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两类问题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所以设计了这两个部分的旧知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作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分析与解答
教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教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学生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100-96)÷100=0.04=4%。
学生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1000-960)÷1000=0.04=4%。
学生3:1×(1-20%)=1×0.8=0.8,
0.8×(1+20%)=0.8×1.2=0.96,
(1-0.96)÷1=0.04=4%。
学生汇报:我们组每个人假设3月的价格都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看来3月的价格是多少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有同学把价格假设为1,这里的1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据的假设,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一致,促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是为什么?在所有假设的数据中,“1”是最特别的,特别提出来分析,是让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只是单纯的1元,也可以代表“10元”“100元”等,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
(三)回顾与反思
教师:如果老师用更为一般的假设方法,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元,请你求一求结果,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果还是4%
教师:那么,开始的时候有同学提出“降了20%,又涨了20%,所以价格没有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虽然涨价和降价都是20%,但是它们的基础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4月的价格是在3月的价格的基础上降价的,而5月的价格是在4月的价格(也就是3月的价格降了20%之后所得的价格)的基础上涨价的。
【设计意图】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通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和没有直接关系,使学生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对于一开始认为价格不变的学生,重点提出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也就是连续变化的时候单位“1”发生了改变,让学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台笔记本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2.一台笔记本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你发现了什么?
(二)变式练习
1.长方形的长增加25%,宽减少20%,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
2.商店对某饮料推出了“第二杯半价”的促销办法,若卖出两杯这种饮料,相当于按原价的百分之几销售?
(三)提高练习
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20%,第二次剪去余下的20%,第三次剪去余下的20%,还剩全长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百分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加深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06-23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1-24
《认识简单的分数》教学设计07-22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06-12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06-19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11-25
《分数应用题》优秀教学设计04-06
简单的分数加法优秀教学设计06-17
《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范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