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4 15:30: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本课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熏陶学生情感的好文章。

  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坚持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自读自悟和自主探究中,联结新旧知识,沟通课堂内外,由浅入深地感悟周总理崇高的品质,激起对伟人的崇敬、爱戴之情。

  设计特色:

  读、思、说、写相结合,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平等对话,民主交流,自由讨论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感受他伟大的人格。

  3.领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教育学生懂得最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感受作者强烈的感情。

  本课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周总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精读课文,理解交流,品读感悟

  1.请大家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看看文中描述的哪些内容使你深受感动,画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受感动?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

  2.汇报学习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①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学生可能找到极其简单,如此而已这两个重点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也可能联系生活实际或影视中看到的办公室来体会室内陈设简单;还可能体会到周总理住的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室内陈设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体会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

  ②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让学生充分地读,学生会找到一尺来高一叠充分说明周总理工作量大,教师趁机提问:一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学生通过比划,得到直观的认识,从而体会周总理工作劳苦。而且他们还会从周总理自己不停地工作,却让我先到值班室去睡,到时候才叫我这一对比中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崇高品质。

  ③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a这里突出写了周总理审稿时的动作(看、画、想、问),充分说明总理审稿认真负责,突出了他的劳苦。b从他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可以看出总理审稿一丝不苟、严肃认真。c夜很静相当长的时间也可以说明周总理是多么劳苦。d读到这里,联系前文我就想到那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也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审阅完的,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啊!

  3.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a当有同时找到这一句时,教师问:作者说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增加了吗?然后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通过上文的两杯绿茶的去掉好像后句子的意见,同学们就会明白,花生米是增加了分量的,而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一个人时就更少了。b周总理的工作那么繁重,而食物却如此的简单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在主动的阅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这一环节我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顺序,对于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感人事迹,我采用了学生体会到哪儿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到哪儿的方法。通过阅读理解畅所欲言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4.看到周总理的生活如此简朴,却为国家做着如此劳苦而伟大的工作,同学们,你们有些什么想法?

  (这个过程是在指导学生感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作者通过生活小事,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5.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好总理。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总理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赞叹呢?(大屏幕出示图片:周总理审稿图)看,夜深了,可我们总理办公室的灯却还亮着,同学们,你们路过这,看到这一切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呢?

  学生围绕总理工作太劳苦,劝慰他休息和表达自己对总理的敬仰之情来回答

  6.接着出示: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身患重病)

  下午三时:起床

  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陪餐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办公

  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点:休息

  请同学们自由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时心里又有什么想法?

  (在品读、感悟课文内容后相机出示总理审稿插图和总理1974年3月26日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让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想法、感受,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又是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的日夜的真实写照,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7.小结过渡: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周总理的工作如此劳苦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所以,作者在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想到总理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请听:

  ①教师范读7、8自然段(读出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和心中的骄傲、自豪)

  ②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③汇报读书情况: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感情?

  板书:骄傲、自豪

  崇敬、爱戴

  (著名语言学家张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我采用范读自由读谈感受再读(读出这种感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及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在情感上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强烈的感染。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已也作者的真情产生了共鸣。)

  ④串联教材,迁移课外:你们都读出了心中的骄傲、自豪,读出了对总理的无限敬仰和热爱。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吧,别犹豫了,赶快拿出笔来,一吐为快吧?优美的音乐轻轻响起,学生在激动的氛围中,自由抒写)

  请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大家:(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课文)生答;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我们学过很多歌颂周总理的文章,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为什么在又阴又冷的天气里,会有那么多的人自发的去送总理的灵车因为他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爱戴。想到自己读过的名人名言)生答:老师,我读过臧克家的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总理已经离我们而却了,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回家通过大人了解的情况)生答:昨天爷爷告诉我,周总理逝世时,全国人民都胸戴白花,臂上佩着黑纱沉痛悼念他,我不信,今天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我相信了

  (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学生将课前积累的资料加上自己独特的感悟凝练成了一句句扣人心弦的心里话,由此更深刻地领悟了周总理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精神,更真切地抒发了自己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⑤老师建议大家回家后去读读《一月的哀思》、《周总理,你在哪里》和《伟人之初周恩来》等篇目,相信到时候你们会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同时,及时拓展学习资源,将课内探究引向课外实践,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

  三、总结全文,熟读成诵

  1.刚才,同学们说得动心动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把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独特体验,在课文尾声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心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内容,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小结全文:大家充满激情的声音,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声,让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驻人间。

  3 一夜的工作

  工作劳苦 骄傲、自豪  周总理  生活简朴 崇敬、爱戴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设计模板03-01

小学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05-03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11-07

《一夜的工作》课文教学设计范文03-01

课文《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5-08

小学课文《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设计11-04

课文一夜的工作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1-12

课文《一夜的工作》教案设计11-01

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