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精选9篇)
教案设计要以学生为目标,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分数与除法》
教材、学情分析:
前面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从“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方面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下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分数。
同学们能结合生活实例说说。
表示什么意义吗?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下面学习分数与除法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唤起生成
1、提出问题
(1)6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6÷3=2(块)。6在除法里叫什么,3叫什么,2叫什么?强调除数不能为0,同时板书除数和被除数。
(2)1块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1÷2=1/2(块)
(3)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1÷3=_____(块)(板书,同时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唤醒学生平均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4)观察三个算式,两个数相除,商有时是整数,当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当除不尽是可以写成分数,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分数与除法。(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究
探究一;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提出问题
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块?引导列出算式:3÷4这里把谁看做单位“1“?(板书)
2、尝试合作探究
尝试操作:拿三个同样的圆片看做3张饼,折一折,分一分,用剪刀剪下来,想一想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1)交流汇报,同时上台展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每一种方法都让学生多说。
使学生明确3张的1/4等于1张的3/4,所以,3÷4=3/4(张)
分法一:先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个有4个,一共12个,再把12个分给4个人,得到每人3个,把3个拼到一块就是3/4张。
分法二: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3个拼在一块,每人得3/4张。(也许学生还有不同的分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两种分法,使学生更直观清晰。
这些除法能用分数表示,其他的除法能用分数表示吗?下面我们继续分。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不仅加深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理解,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3÷4的问题的解决了,你们还想分月饼吗?
你想把( )块月饼平均分给( )人,每人分得( )块。
【设计意图】
学生随意把几块月饼平均分给几人,如果出现5÷4这样的情况,为学习假分数作准备。
刚才我们分饼,现在不分了,7÷8= 并板书,请学生讲清楚怎么想的,得数怎么来的?
探究二;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以上几个算式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汇报交流得出:被除数÷除数=_____谁是分子,谁是分母?(同时板书)
用字母表示:,a÷b=_____(b≠0)(强调分母不能为0)(同时板书)
使学生明确:
2、除法用分数表示时,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做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行:
24÷25= 14÷29= 9÷5= 12÷6=
=( )÷( )
=( )÷( )
2、练习十二第1题(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3、拓展提高
喜羊羊和懒羊羊分别要用一根彩带包装礼品盒。
懒羊羊:我用一根长3米的彩带,平均分成5段,拿出1段来包装。
喜羊羊:我用一根长1米的彩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来包装。
谁用的彩带长?
4、总结提升
同学们,现在再来看
这个分数,你怎样理解它?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6÷3=2(块)
1÷2=1/2(块)
1÷3=1/3(块)
被除数÷除数= (除数不为0)
a÷b=(b≠0)
3÷4=3/4(块)
3÷5=3/5(块)
7÷8=7/8(块)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 )数,它表示( )。10/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 4÷9= 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
(4)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2、
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3)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a÷b=b,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三、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0页的例3。例3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一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利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核心能力
能借助几何直观,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能借助几何直观,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确定单位“1”的量。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数与除法》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分米120分=()小时2000千克=()吨
(2)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研究的?
师:这节我们利用它们的关系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问题探究
出示: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阅读与理解。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2)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请你们试着解决,并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你的结论。
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1:根据分数的意义,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
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并结合所画的图给大家解释得到结果的过程。
2—3个同学结合直观图,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引导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顾与反思。
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比较这两个问题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通常两个数相除,如果商是整数,则两个数的关系就用几倍表示;如果商是小数,则两个数的关系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3、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2)一个5平方米的花坛,种7种花朵,每种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种9种花呢?(用分数表示)
4、课堂总结
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先找题中的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三)课时作业
(1)一班有学生28人,二班有学生23人,二班人数是一班的几分之几?一班的人数占两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案:23÷28=23+28=51(人)28÷51=
解析:先找题中的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第一问的单位“1”是一班的人数23÷28=,第二问的单位“1”两个班的人数23+28=51(人)28÷51=【考查目标1、2】
(2)学校买来15米彩带,平均分给18个班,每个班可以分得多少米?每个班可以分得这些彩带的几分之几?
答案:15÷18=(米)1÷18=
解析:15米平均分给18个班,根据除法的意义列算式15÷18=(米),第二问是将15米的彩带看作单位“1”,平均分给18个班,根据分数的意义1÷18=
【考查目标2、3】
2.理解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
(1)出示题目:9cm=dm。
教师:根据以往的方法,这道题该如何解决?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自主练习。
练习完成后师生交流讨论。
(2)比较这道题与本节课开始时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都是用进率去除得到结果。
不同点:第1题当中的数值都可以除尽,商是整数。这道题中的数值不能除尽,商用分数表示。
得到答案:可以用9÷10=得到9cm=dm。
(3)教师:想想这个例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
(回顾今天所学的课题,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9cm=dm就是求9cm是10cm(10是进率)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用9÷10=,所以9cm=dm。
教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都用进率去除,能除尽时商用整数表示,除不尽时商用分数表示。
(4)自主练习。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学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生:3(1)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即:1÷3=3(1)(个)
答:每人分得3(1) 个。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例2 :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显示3张饼]
②剪一剪:下面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形表示这3张饼,请同学们以小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课件显示把3张饼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显示拼好后的3/4个饼]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 4(3)(张)
答:每人分得4(3) 张。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3(1) 3÷4= 4(3)
讨论、感知关系
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1、填空:课本P39试一试1。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生:小组讨论思考
师:以7/3为例讲解,课本P39 T 2、3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活动六:课堂检测(二)
课本P40 练一练 的2、3。
课后作业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 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 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
(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
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重在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来观察和理解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当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该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就可以得到1块饼干中的1/4,也就是1/4块,现在有三个同样的饼干,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分,每人就可以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在边展示边讲解后,我继续提问,除了这样的思考方式,你还可以怎么分?有一个成绩较好,思维较敏锐的学生说,我们还可以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8份,每人取其中的2份,就是2/8块,共有3个2/8块,就是6/8块也就是3/4块。我注意到了,我只是点了一下,这样也是可以的,6/8就是3/4,这是我们以后所要学习的内容。课后,在其余老师的点拨下,我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未尝不可,的确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实际上,我还是觉得该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的不够牢固,对于题目中已经很明显地给出了。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那应该平均分成4份,而他却想到了平均分成了8份,这是思维跳跃的一种形式,但也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陈爷爷每天绕操场跑6圈,2分钟可以跑半圈。照这个速度,陈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6÷(1/2÷2)=6÷1/4=24(分)
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应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练习九的第1题,。提示:对于三步计算的题来说,如果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也只要两步就能完成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2/9x0.375÷6/7
4÷ 8/3 – 0.6
引导学生注意:遇到小数计算,要先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3、解下列方程
5X=15/19
2/3X÷1/4=12
4、这篇文章太长了,3小时才录入了1/3。照这样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文章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对于本题来说,如果学生列成8÷3×1/3也是对的。)
5、练习九的第10题。
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计算,再通过比较,有所发现并作出解释。如果计算正确,就能发现得数等于原来的数。其原因是2/
3、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出示检测题卡,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纠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写成一篇周记的形式。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 3 (2 )=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课件出示例题。
2. 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 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 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 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 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 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 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 (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 (2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①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 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还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学生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学生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抓住特点,学而不乱。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熟悉法则。
1、口算。
9/10÷3=4/7÷4=3/10÷1=3/5÷6=
口答出答案,并说出得到答案的具体过程。分数除以整数:是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2、梳理相关的知识。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只要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把9/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二、激活记忆,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
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的饼分给小朋友。
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板书:4÷1/2=8(个)
2、观察算式,引出课题。
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三、探究算法,形成法则。
1、交流得数8个人的想法。
分一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体会8个苹果的由来;用算式表示4×2=8;比较算式4÷1/2=8和4×2=8,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4÷1/2=4×2=8。
2、变换数据,增加感性认识。
每人吃1/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吃1/4个,又可以分给几个人?
先列算式,再在图中分一分得出结果,最后把算式写完整。
4÷1/3=4×3=12(个)
4÷1/4=4×4=16(个)
3、出示课件
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列出算式;在图中分一分,写出结果;思考计算方法,形成法则后再计算。
4÷2/3=4×3/2=6(段)
4、交流,形成计算法则。
小组交流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再班级交流,形成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整数除以分数,只要整数乘分数的倒数。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练一练。
2、课堂作业。
3、1壶水可以装几杯?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幼儿园的老师分饼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必要。
2、注重自主探索:
学生有了知识的求知欲望后,赶紧让他们在小组内自主探索,借助圆片和图形语言理解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与讨论,自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除以分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3、经历知识的形成:
数学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效果,更注重知识的学习过程。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语言来验证知识的形成,如4÷1/2=8是怎样得出学生就能借助图形语言自己探索出每张分了2个1/2,4张就有8个1/2。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严密性,还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或真理是能接受实践的验证的,为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4、练习循序渐进:
设计练习时,我在算一算里安排有层次的计算,让学生先算简单的不需要约分,再算需要约分的,最后算要化成带分数的算式,满足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然后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8-19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8-19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4-11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6-21
分数除法的教学设计04-07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5-08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8-19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04-07
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