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4 09:05:46 思颖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1

  长度单位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选出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回答。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厘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掌握常见物体的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测量、比较和换算长度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物体(如课桌、书本等)、测量工具(尺子、厘米纸条等)。

  学生准备:钢笔、练习本、尺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统一长度单位,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单位呢?”

  2. 探究(15分钟)

  展示尺子:向学生解释尺子的使用方法。

  测量课桌长度: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桌长度,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的刻度为厘米。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们平时见过哪些东西的长度用厘米表示?”

  实践测量: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长度的单位可以是统一的,即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3. 讲解(10分钟)

  使用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观察与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物体的长度,用厘米表示并比较大小。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学习的内容。

  4. 操练(15分钟)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厘米的问题,如:“厘米是什么?”

  选择正确厘米数:让学生根据图表中给出的长度,选择正确的厘米数。

  上台展示: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上台将课室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表示,并解释自己的做法。

  5. 拓展(15分钟)

  估测长度: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估测它们的长度。

  实际测量: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估计的长度,并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

  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需要用到厘米单位的场景?”

  讨论记录:让学生讨论并记录下来。

  6. 教学延伸

  布置练习题和游戏,如长度换算练习和链接游戏,以巩固学生对厘米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评价

  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情况。

  批改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针对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给予口头评价。

  五、参考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物体、测量工具(尺子)。

  学生准备:尺子、练习本。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5分钟)

  课件演示:展示古人用度量巨石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境。

  讨论: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单位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单位。

  动手实践:用一拃为单位量课桌长度,发现测量结果不同,激发探究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

  认识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线和数字,理解厘米的概念。

  认识1厘米: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并举例生活中的1厘米(如图钉、手指宽度)。

  测量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强调0刻度对齐的重要性。

  示范: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测量物体长度。

  4. 巩固练习(15分钟)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如测量铅笔、手掌宽度等。

  小组活动:四人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手掌长度等,并记录。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估测与比较:让学生估测教室中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尺子测量,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异。

  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用到厘米单位,并讨论记录。

  6.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厘米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测量和估测能力。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长度单位(厘米)》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07-13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3-15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3-09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4-14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5-26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03-24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6-07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08-06

数学《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