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2 17:59:36 小英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 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教学学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爱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从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例如:把“成功”看着100份,那么“灵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2)“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讲析。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是那两个量相比?

  问题2哪个量是单位“1’?怎样计算?

  120÷160=3/4

  例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1对比两题,什么没有变?问题有何变化?

  2,达标率:达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3如何求达标率?

  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须乘100%。

  2.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便于比较,计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级的达标率是75%。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探索新知。

  1、命中率的定义

  师:六1班举行投篮比赛,两名选手争夺冠军。

  师:从他们两的对话信息来看,你认为哪名队员获胜?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说出:应该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命中率,再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谁应该当选)

  师:什么是命中率?(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自主探索求命中率。

  师:根据这个定义,你能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的'命中率吗?

  学生自主探索。

  小数表示的结果:3÷5=0.64÷6≈0.6670.667>0.6

  分数表示的结果:3÷5=3/54÷6=2/32/3>3/5

  3、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相同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三、交流讨论

  1、感受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

  谈话感受:能否把这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2、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3÷5=0.6=60/100=60%

  4÷6≈0.667=667/1000=66.7%

  师:你是怎么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百分号,“如果数位不够呢?”数位不够添“0”占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怎么样?(这个数扩大了100倍)加上百分号又表示什么呢?(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所以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师:这里4÷6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自学理解,掌握方法。

  师:“≈”和“=”什么意思?(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用等号。)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3÷5=3/5=3×20/5×20=60/100=60%(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4÷6=2/3≈0.667=667/1000=66.7%(不能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办?)

  交流:如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这两个转化方法哪种更简便一些?

  3、让学生将两种转化方法完整抄下来。

  4、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归纳出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呢?

  引导归纳: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要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把小数化分数,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0”补位)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四、回顾反思。

  1、什么是命中率?怎么求命中率?

  2、生活中的百分率

  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等。

  师: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

  3、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归类为“求百分率”(揭示课题。)

  五、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第五题。

  2、把下面的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六、回顾全课,当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求百分率,是新人教版教材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它是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的例题教学,通过一个例题同时教学求百分率和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结合新课标,我个人体会,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以下的意图和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遇到新问题,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这样就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并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材的编排一方面是凸显数的转化的必要性,即让学生体会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是解决百分率这个实际问题的需要,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整合在一起,目的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多维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基本的观察、分析、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了知识的迁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据上教材分析我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百分率的含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感悟转化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走入情景,产生问题意识,经历从数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掌握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自主产生问题意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时,我把主题图活用为学生身边的急需他们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很快走入情境,进入角色,成为主人,思考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在认知需求的驱动下,很容易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求命中率。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生成与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自己通过计算、尝试、观察、类比等学习活动中,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数的转化方法,并发现归纳出了转化的规律,体会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立生活中百分率表达式的数学模型,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如:课中,本节课的教学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归纳、总结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悟了最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抽象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思维特点,强化了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最后通过回顾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积累了学习的活动经验,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

  3、关注数学 本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

  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教学,它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我注意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了数学的本质,为学生搭建了感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平台。

  在总结小数,分数化百分数时,我仅仅抓住板书这一直观的思维材料,通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对比分析,充分比较,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感悟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4、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又不能以直观的教学手段作支撑,学生的学习完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知识的迁移、生成、发展和类推,所以,教学时,调动学生思维上的参与是本节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因此我采用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强调了思维上的参与。比如课的一开始,我就把问题抛给学生,根据图中两人争执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当裁判员,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进入问题情境,提出了数学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求王涛的命中率时,先遇到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这一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在计算李强的命中率时,又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醒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5、障碍励志 激发参与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学习责任感和学习兴趣两个要素得以保持,两者相辅相成。励志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趋于稳定和自觉。要想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的志向,离不开障碍的磨炼。因此教学时,我有效利用教材内容这一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的提出或使学生遇到一个又一个努努力就能跨越的小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排除万难,勇攀知识高峰的动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材第8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哪个量是标准量,哪个量就作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6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4.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

  老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 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条件相同,问题不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老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3)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4)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板书:多造的'÷原计划的(单位“1”)

  (5)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14-12)÷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提问:“14-1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不除以14呢?

  (6)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14÷12≈1.167=116.7%

  116.7%-100%=16.7%

  老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

  2.拓展。

  将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1)提问: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学生列式,老师板书:(14-12)÷14

  如果有学生列式为14÷14-12÷14也是允许的。

  (3)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学生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比的对象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分析数量关系。

  (1)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2)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   )看作单位“1”,是(    )和(    )比,所以用(    )÷(    )。

  2.看线段图填空。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

  列式:          列式:

  (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列式:

  3.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 思维训练

  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多2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2)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2.(1)37.5 3÷8 (2)66.7 (5-3)÷3 (3)40 (5-3)÷5

  3. (25-20)÷25=20%

  4. 168÷312≈0.538=53.8%

  思维训练

  25%÷(100%+25%)=20%

  教材习题

  教材第87页“做一做”

  (10-9)÷10=10%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质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数(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用A表示一个数,B表示另一个数。

  求A比B多百分之几:1. (A-B)÷B 2. A÷B-1

  求B比A少百分之几:1. (A-B)÷A 2. 1-B÷A

  注意: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5

  一.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三. 教学难点

  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步骤

  1. 导入

  呈现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读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水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是50立方厘米,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

  提问:你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几个关于分数的问题吗?

  (生1:水的体积是冰体积的几分之几?

  生2:冰的体积是水的几分之几?

  生3: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几分之几?

  生4:冰的体积比水的多几分之几?)

  让学生口述这几道分数应用题的解答过程。

  2.新授

  教师补充问题:冰的体积比水的多百分之几?跟以上四道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与第4道题类似,但第四题是多几分之几,第5题的多百分之几)

  师:那它们的解法是否一样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提示:我们知道画线段图是解题的一个好帮手,我们不妨来画图找一找“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的关系吧!

  3. 让学生先独立画图列式计算,再让学生展示线段图,交流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线段图中,是那两个部分之间的比较)

  4. 教师补充问题:小明同学跟你们一样,求出了冰的体积比水的多11.1%,于是他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11.1%,对吗?请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画图发现“单位1”发生了变化,比较的基准不一样)

  5. 如果让你将以上6道题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你分类的标准的什么?

  (1,2为一类,3,4,5,6为一类)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会学习了,分类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得分类,我们就能通过一片树叶发现一片森林,举一反三。像3,4,5,6这样的一类题目都是找到是哪两个部分做比较,通常都是与单位“1”作比较,直接将它们相除就可以了。

  五.课堂练习

  接下来,我要来考考大家的文字功底如何,你们敢来挑战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六.课堂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

  根据提供的数据自编一道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并通过画图列式求解。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型】新授型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转化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师:关于百分数,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2、导入: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复习百分数的意义,通过找一找,复习单位“1”;通过算一算,复习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他是一个特别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又在做一个实验,我们一起去看看(示课件:制作冰块)看,他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呢?

  出示智慧老人:由于水的密度是1g/cm3,而冰的密度约为0.9g/cm3,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后,由于质量不变,而密度减小,所以它的体积要变大。

  【设计意图:根据水结冰这个情景,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知道这种物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新知:

  (1)出示问题:盒子里有45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师: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并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多的部分是水体积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么?那就请你试一试。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算法。

  ②出示板演,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0-45)÷45=5÷45 ≈11.1%

  方法2:50÷45=111.1% 111.1%-100%=11.1%

  引导学生认识:

  方法1: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

  ③小结:增加的量÷单位“1”×100﹪=增加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先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使抽象的思维直观形象化,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即时练习:

  小林的体重去年是40千克,今年是52千克,今年体重比去年体重增加了百分之几?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即时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增加百分之几”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2.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盒子里有45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厘米,原来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约减少了百分之几?

  师:你认为“减少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小结:减少的量÷单位“1”×100﹪=减少百分之几

  (2)即时练习:

  某粮库有大米120吨,面粉150吨,大米比面粉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百分之几”的细细引导,在“减少百分之几”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六年级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求百分率》教学设计10-27

求百分率教案07-2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优秀教学设计09-08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09-07

求近似数的教学设计10-27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求百分率说课稿08-01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0-20

百分率数学教学设计(通用5篇)11-21

应用题复习教学设计08-09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