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3 12:44:33 登绮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均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5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习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学

  1,师讲猴子一家的故事。提问:老三为什么说不公平?

  2,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学习探究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三、课内精讲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四、课堂训练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小法官。学生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3、课件出示:12瓶矿泉水平均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不重复)。

  五、总结迁移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平均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二(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出示主题图。

  师:你在情景图中都看到了什么物品?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师:对,在分东西,但是他们在分糖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他们想把6块糖果分给3人,不知道怎么分了。

  如果给你6块糖,让你分给3人,你想怎样分?想一想,同学们可以用圆圈代替糖果,把分法在你的练习本上画出来。

  鼓励学生多尝试,并尽可能把想法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生1:2、2、2

  生2:1、2、3

  生3:1、1、4

  师:你们更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生:2、2、2,因为比较公平。

  师: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二:感受平均份

  师:我们一起来大声读出这句话。

  我们看看另两种方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对的,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平均分,因为每份的数量不同。

  刚才同学们把6块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块。

  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刚才分的过程再来说一说。

  师:6块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块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画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把6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3块。

  生:把6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1块。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大家,下图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是平均分,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中糖果的摆放一样吗?

  我们发现,判断平均分,跟它的物品摆放方向和形状没有关系,只要保证每份同样多,那就是平均分。

  2、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知识掌握的很牢固,我们来看第二题,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同学们不但会平均分,而且还知道了每份个数不同,平均分成的份数也不同。

  3.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数学知识?你们学到了什么?

  《平均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平均分

  1.谈话引入,教学教材第42页例1。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分东西的问题,你们遇到过吗?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哪些分东西的情况。(让孩子们自由地说一说)今天老师带来了6个桃,(出示6个桃的图片)想请你们分一分。你会分吗?请拿出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分东西的经历,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引起注意。然后用简洁而富有挑战性的话语“你会分吗?”激起孩子们的动手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分桃的`活动中

  2.动手操作。

  不作任何要求,让学生任意分。

  在操作过程中,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分成几堆呢?每堆分得一样还是不一样?这时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生成性对话:你想分成几堆呢?有几种分法?每堆分成一样的可以有几种分法?分成不一样的又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教材中设置的分6个桃的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的活动,对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意在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考分这6个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到不管怎样分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分东西的经验,乘法的学习也渗透了每份相同的概念,因此,在动手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有两种情况,会向教师提出怎样分的问题。这时老师可根据生成问题进行引导,每堆分成一样的可以有几种分法?分成不一样的又可以怎样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结果分成了两类。

  3.交流汇报。

  根据交流列举出所有的分法。(课件展示)

  提问:仔细观察和比较一下同学们分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各种不同的分法分成两类。(图略)

  4.揭示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从同学们分得情况来看,把6个桃分成几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一样多,一种是每一份的个数不一样多。如果让你把这6个桃分给同学,你认为是每人分得一样多好呢?还是不一样多好呢?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说明理由。

  教师追问:你能给这种分法取个名字吗?

  指名说一现。

  师指出:通过讨论我们知道,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整理分类后,提问: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引发思考,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尝试平均分

  1.再次操作,感知平均分。

  提问: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你会吗?在动手之前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后,继续让学生分6个桃。与第一次操作不同的是:提出了平均分的要求。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是半开放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同样多就符合平均分的要求。在动手分桃前,设问:你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分?意在提醒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有目标地做事情,更有助于操作后的交流。

  2.组织交流。

  提问:能把你的分法和大家分享吗?请到实物投影上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

  预设:6个桃,分成6堆,每堆1个;6个桃,分成3堆,每堆2个。

  总结:从同学们分得的结果来看,把6个桃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但不管分成几堆,只要每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理解平均分

  1.教学第42页例题2。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操作,体会2个分为一份,8能分成这样的4份。

  交流汇报。

  提问: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阅读课本,并填空。

  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联系书上的直观图说一说8个桃,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课本中的直观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2个2个地分的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基础上再阅读课本,就能领会图中所表达的意思

  3.总结:从同学们分的情况来看,8个桃,每2个分为一份,我们只要每次拿2个。拿了4次就把8个桃拿完了,说明8里面有4个2,就平均分成了4份。

  【设计意图】老师的总结,进一步强化和再现了这种分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到,按照要求要2个2个地分,从而建构平均分的表象。

  四、强化平均分

  教学教材第43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后,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每6根一份,又可以分成几份?

  预设: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6份;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4份;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

  【设计意图】用同样多的小棒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到每份的个数多,分成的份数就少,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巩固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设计意图】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理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最好方法。

  2.完成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后,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和要求。

  提问:题目让我们做几件事?(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

  3.出示补充题。

  有()个桔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让学生独立地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完成教材第4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设:这道题,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先在图中每3个一份地圈一圈,再填空;在图中每个孩子手里画3个气球,再数一数;也可能想到每人3个,5个3就是15个。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在课件上演示动态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变静为动,形象直观地演示分气球的过程。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真正理解15个气球,每3个分给1个小朋友,就是看15里能拿出几个3,就能分给几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几份。

  六、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把一些事物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你们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父母或同伴听,好吗?

【《平均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09-24

平均分优秀教案设计10-17

《平均分》教学反思范文03-22

关于认识平均分的教学反思03-15

平均分教学反思(精选6篇)06-13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范文03-21

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3篇)04-28

思想平的教学反思02-01

关于认识平均分的教学反思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