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学生简介作者,明确识记内容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抹{槛{绿{模{
2、幢瞅瞥昵(黑板出示,在学生完成多音字时提问,两者同时进行,节时;纠错,)
三、学生自由读:
注意文中词语;思考,文中人物生活都很窘困,哪些语句或语段能体现出来,请在文中做一下标记。
四、下面我们先检测一下对文中词语的掌握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暴躁
A账款昵称苔藓错综复杂
B倾泻扯淡口哨一筹莫展
C一幢暴燥窗槛唠唠叨叨
D纳闷颤抖数落转弯抹角
2、下面请同学们就各自找出的表现文中人物生活窘困的语句或语段进行讨论(可以分组)然后我将找同学回答。
明确:
a用具:“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旧铁床上……”;“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推测他没有雨具,一个“透”字表现了出来;这一点可以不作讨论,看情况而定)
b外貌:“……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
c经济苏艾靠画一些插图来生活,薪水少且不稳定;老贝儿曼主要靠做模特生活
d生活环境:文章的第一节表现了他们住所在偏僻的杂乱无章的华盛顿的一个小街道。(这一点较难,但也最重要因为这牵扯到文章的布局问题,这一节看上去可有可无,但实际上它给人物的出场以及人物的生存境况作了铺垫和交代,应多引导多启发。)
3、生活在下层的贫苦之人自身能够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自顾不暇,很多人往往会自扫门前雪。欧亨利的文章中的人物是不是这样呢?那么他们之间的情谊又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请在文中标出。
明确:
a苏艾与琼珊:她们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琼珊得病苏艾对她的照顾(学生找到相应文句)
b老贝儿曼对她们的帮助,尤其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画作所蕴涵的浓郁情谊。(可以让学生叙述,培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4、本文的中文译名有三个《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请结合自身理解谈一谈哪一个更好,简要说出你的理由。(题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分析最后一个:“常春”使人产生明丽光辉的联想,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暗示性、蕴涵力更强,能更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5、主旨: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牧师听完了他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他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
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我们可以通过沉淀自己使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在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沉淀自己使我们像文中的苏艾和老贝儿曼一样用心去关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类的福音将真正的到来了!
6、总结:回扣这节课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小说三要素:人物:
环境(自然):
情节:
7、作业(看情形选则)
a、苏艾与琼珊从5月相识直到琼珊得病的11月间相处融洽,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约200字的短文
b、假设琼珊在弥留之际让你带她给她的好友苏珊写一封感谢苏珊的信,请发挥想象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C、苏珊与琼珊参加了老贝儿曼的葬礼并写了一篇悼词,请想象它的内容,200字左右。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创设朗读情境,把握书信内容,体会书信的情感。
2、研读赏析,质疑讨论,走进傅雷,了解其人。
3、生活链接,采用书信的形式,书写心得体会。
【教学重点】
创设朗读情境,把握书信内容,体会书信的情感。
【教学难点】
研读赏析,质疑讨论,走进傅雷,了解其人。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信,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家信,家书则是家人书写的家事、传递私情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究竟书写了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两则,来共同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投影:
明确重点字词: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气吞牛斗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朗读速度舒缓,语重心长。
3、提问:
⑴ 如果请傅聪为这两则家书配上钢琴曲,你会选择怎样的曲调(或怎样基调的曲子)?
讨论明确:会选择曲调舒缓的具有抒情意味的钢琴曲,这样才与信中父亲真诚、平等与儿子交流的语态相一致。师选择一首钢琴曲为背景,生结合背景自由朗读课文。
⑵ 在信中,父亲真诚、平等的语态,体现在何处?
讨论明确:
10月2日,当儿子精神消沉时,父亲对儿子没有高高在上的训斥,而是充满了理解与安慰。
理解、关爱: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那里去发泄?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尊重: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出这些信来重读几遍。
平等、真诚的鼓励: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景吗?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修养,方能廓然无痕,真正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对伤害自己的感情,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1月26日,当儿子在音乐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父亲不是简单的赞扬儿子几声,而是,娓娓地平等地对孩子道出人生的忠告。
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池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⑶ 在父亲真诚的语态中,我们看到父子间是种怎样的关系?
讨论明确:慈父情深、朋友情重。
三、研读赏析,走进作家
1、在充满深挚的情义家信中,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一个人?
讨论明确: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吸取前车之鑒。希望儿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仍能谦虚,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共同的主旋律:希望儿子无论经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家信虽小,但傅雷的家信境界高远,展现了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阅读其真诚、平等的书信时,你除了感受父子间平等、真诚的交流外,你还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光彩?
讨论明确:傅雷拳拳报国赤子心,殷殷报国志,这也是他希望儿子所拥有的品质。如: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新!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其实还大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小结:在《傅雷家书》两则中,我们在真诚、平等的氛围中,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对艺术、人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3、再读课文,体会深意。
四、生活链接,书写感受
请以给傅雷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学习这两封信的感受。
【板书】
傅雷家书
家书 真情 人格
平等真诚的父子情、朋友情
真挚的爱国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在写鲸的形体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能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并对此产生兴趣,有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3、能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方法说明,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习性,书面填写课后练习1中的表格,知道课文是怎样说明鲸是很大的。
教学难点:
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鲸》。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哪位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
二、填写表格,回忆课文内容。
1、那么鲸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了解课文内容后填写课后的表格,现在就请大家看着自己填写的表格,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表格里所填的内容。
2、大家可以根据我们一起总结出的内容来修改自己填写的表格。
三、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填写表格,我们了解到鲸是一种形体非常大的动物,那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适当做批注。
2、一句一句地体会第一自然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A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鲸和象进行比较呢?
(这两句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用鲸和我们熟悉的并且形体也很庞大的象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鲸的形体巨大。)
B 我们在动物园中见到过象,觉得象是非常大的动物。而鲸比象要“大得多”,你能通过朗读这两句话让我们感觉到鲸的形体非常大吗?
C 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过渡:文章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
(2)“最大的鲸有16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xx多公斤。”
(这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具体地了解到鲸的形体究竟有多大。)
“16万多公斤”、“ 20xx多公斤”,如果去掉“多”字,不是更具体吗?再跟原句比一比,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吗?
(这种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实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
过渡:谁来接着说文章中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样重。”
A “4万多公斤”有多重呢?超市里卖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一袋,大家估算一下,像这样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达到4万多公斤重呢?(1600多袋)
“17米”有多长呢?我们一间教室,大概长8、9米,那就是说,我国捕获的这头鲸有几个教室这样长啊?(大概相当于我们2个教室的长度)
这两个数字,就让我们非常具体地感受到了鲸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动物。接着作者又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B 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比,有什么好处呢?
(用鲸的舌头同十几头大肥猪做比较,更让我们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鲸的身体又大又重。)
c 这里又用了“4万多公斤”、“十几头”,同样有什么好处啊?
过渡:大家继续说,在这一段中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呢?“它要是张开嘴”,或者是“它如果张开嘴”……
“假设”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一米六几、七几的人站在鲸的嘴里伸手摸不到它的上腭,以及4个人围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宽敞敞的画面和情景。进而可以想到鲸的嘴都着这么大,更不用说整个身体有多么大了。你能想象着这些情景,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鲸的身体很大吗?
(5)“我国捕获过……”(出示这两句话),这两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归纳说明方法,整体感受鲸的形体巨大。
A (出示全段内容)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巨大呢?
小结:这一段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了鲸是个庞然大物。
b 再读读这段话,让听者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鲸的确是庞然大物。
过渡:老师知道大家从课文中除了了解到鲸的形体巨大以外,还了解到了许多其它关于鲸的知识。刚好我听三班老师说她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像你们这么大的小学生在做义务讲解员,我当时就想我们班一定也有不少同学对这个工作充满兴趣,有机会也想尝试尝试,对吗?谁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啊?不过讲解员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你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那我们今天就在课堂上来个小小的竞聘,怎么样?看看哪些同学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同学,老师会发给你一个讲解员的胸卡,让你模拟上岗。大家不用紧张,一会儿要考察的内容都是课文中的知识,现在大家赶快再浏览浏览课文第2—6自然段,争取在一会儿的竞聘中有出色的表现。
四、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1、考考口才。
哪位同学能看着图片给大家讲讲鲸的进化过程呢?
2、考考记忆力。
“吃食物”这一段,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须鲸主要吃( )和( )。它们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 )连同( )一齐吸进嘴里,然后( ),把水从( )中间( ),把( )吞进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 )。
齿鲸主要吃( )。他们遇到( ),就凶猛地( ),用( )咬住,很快就( )。齿鲸里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 )。有时候,好几十头( )围住一头( )重的( ),( )就把它吃光了。
3、考考判断力。
同学们能看着图片判断出鲸的种类吗?
(1)出示第一组图片(通过是否有牙齿判断鲸的种类)
过渡:通过看鲸是否有牙齿可以判断出鲸的种类。除此之外,看鲸喷潮时的水柱也能判断出哪个是须鲸,哪个是齿鲸,如何判断呢?
(2)出示第二组图片(通过喷潮时的水柱判断鲸的种类)
a 指名判断。
B 追问:你的这个答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
(3)出示判断题,请大家一起做出判断。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
鲸总是独自睡觉的。 ( )
判断对错后说说依据和理由。
4、加试(机动)大家读书读得都很认真,关于鲸的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水平相当,很难分出上下。我们再来加试一个题目,给大家讲讲你了解的关于鲸的其他知识,好不好?
5、简单评价评价,发胸卡。
过渡:许多同学还跃跃欲试,别着急,我们还有机会。想当一名合格的讲解员,还要具备一种能力,那就是利用资料合理创编的能力。面对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文化层次的参观者,有时需要你把掌握的资料重新编排,很多时候还要加入自己的语言,使你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参观者接受。比如:我们都知道,鸵鸟是鸟类中形体最大的一种,(出示数字资料)在讲解时除了运用这些数字,你还有什么其它方法没有?回顾一下《鲸》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了说明鲸形体很大,作者用它和大象做比较,假设人在它嘴里活动的情景……你能仿照这些方法,把鸵鸟得形体很大这个特点介绍给参观者吗?
五、练习仿写。
1、指名发言。
2、请一名同学用上几种说明方法,完整地说一段话。
3、同学们课下可以仿照刚才的练习,使用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种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其它内容。注意:无论你使用哪些说明方法,都要围绕着这个事物的特点去写。
六、作业。
必做: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
七、选做。
1、写倡议书:保护人类的朋友——鲸。
2、给各种鲸设计名片。
3、鲸的自述。
板书设计:
鲸
形体 大
比较、数字
举例、假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文中角色对话。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读好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请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们不用自己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他的大手替他们把桃子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球”。
3、学写“球”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样才能把“球”字写漂亮呢?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王”变成“王字旁”后的区别。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他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45亿年了,所以我们称他是——地球爷爷。(板书:爷爷。)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读一读。(齐读。)谁能和地球爷爷打个招呼?(请学生说,表扬说话亲切热情的小朋友。)
二、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创设情境,自读课文。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地球爷爷年纪大了,有几个字他总是念不准。小朋友,我们能帮助他吗?(能!)好!巧的是,他念不准的的字就在课文中。我们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平时自己读课文时,你会做些什么?指名说,老师建议:把预习时圈记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2、利用情境,认读生字。
大家准备好了吗?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这些生字给读出来,就是这几个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能大声地念给出来?指名认读,随机正音。(这时,课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见了,字也打乱了,现在谁还会读?(随机点读、正音。)
开火车读,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认读词语,引导学生说更多的词语。
三、情境继续,研读对话。
1、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说说小猴和小兔在森林里干什么,指导读好“唱啊,跳啊,真高兴!”
树上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导读好“又大又红”。
2、出示课件,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可口,我们再来读读桃子上的词语,把它摘下来吧!学生读词语。
3、小猴想请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红的桃子高高地挂在树上,该怎么办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好“有礼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课件,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你有疑问吗?
4、自由读课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集体交流,指名逐个读,评价提高,最后整合。
重点读好:
(1)小兔:礼貌;很奇怪(适当加动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说。速度较慢。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把书立好。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5、自由读一读地球爷爷说的话,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后知道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集体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带领学生根据词语初步理解意思,板书: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据课文,观看课件,联系生活:①说一说“地球爷爷的手能……”
②有表情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6、地球爷爷真厉害,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吗?
老师演示磁铁和曲别针的实验
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吸铁石把曲别针吸过来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爷爷一样有这样的引力,不过要比磁铁的引力大得多。
7、列举有地心引力的现象,教师演示纸飞机现象,总结地心引力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现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读好?再读课文。指名读。地球爷爷的年纪很大,指导读慢,“很大很大”读好,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指名读。
补充句子的练习: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能让( )
8、师读最后一段,学生读。
说话练习:老师刚讲完课,( )。
四、情境小结,拓展阅读。
听了地球爷爷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个人在果树下休息。忽然,“扑通”一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现象很平常啊,却引起了这个人的思考,后来他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是谁——(牛顿。)一只苹果给牛顿带来了什么呢?大家课后可以问问家长、查查资料、看看书,下次我们再来讲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1-0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01-0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02-0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02-0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01-1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01-0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3-0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四篇02-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