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教学设计 篇1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学生说出关于人生的名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了解作者学生汇报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同桌之间交流读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对人生作的比喻,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2、发挥联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说的理。
3、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达深刻道理的写法。
2、难点:
结合文中一些关键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
二、课前热身
1、读准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鲑鱼(guī) 停滞(zhì) 馈赠(kuì)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臆测:主观的推测。
攫取:掠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
(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1、“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的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就会受到人们的一次祝贺,年岁越大,人们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强,但继续“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难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级,他便死亡了。大多数人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乐天知命,平平庸庸,虽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质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他们的精神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3、还在少数的人,他们的一生则是在探索、挑战和开拓中度过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是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下面三种人。
⑴ 师生共同分析第一种人。
“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从这句话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类人?“矿物”指什么?
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学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战,热爱生活。
在工场劳动的人──艺术工作者、发明家──珍惜时间,勤于劳作。)
五、写作训练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用更多的画面,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丰富的人生。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
(学生习作摘录略)
六、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
【板书设计】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奋斗
生 征服广阔领域 进取
在工场劳动
《人生》教学设计 篇3
[课时]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人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情感态度观念:学会自尊、尊重他人。
运用: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学情分析:
1.进入我校学习学生,只有少数是因为个人的爱好而选择读中职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普遍觉得进中职学校学习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对未来有了信心。在这个时候教师引导他们在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很符合他们的需要。
2.学生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了解不多,困惑较多,非常需要具体的辅导。
3.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间很有限。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偏重辅导——辅导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内容:
一、课本内容
第一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1.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整合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普遍联系
第二课时:学会交往艺术
备选活动设计:
★活动:师生猜成语游戏
★活动:第一层面——“我的一次糟糕的人际交往”演讲
过程:让学生先写好,交上来批改,挑选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上台演讲,让师生全面了解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各种欠缺之处。
第二层面——上黑板写出克服上述人际交往弊端的方法
(1)活动设置:在一位同学讲完他的故事以后,各组就可以抢答,先抢到的就有机会上黑板写出克服前面同学人际交往弊端的方法。
(2)要求:每小组只能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其他组员作智囊团,可以递纸条,也可以换人。
(3)评价:按量与质来评价,写得又多又好的组每人奖一个优(即平时分数加一分)。
★活动:“我身边的人际交往高手”演讲,让学生先写好,交上来批改,挑选各种类型中最有代表性的上台演讲,让师生全面了解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各种艺术(做法参照第一个备选活动)。
★活动:讨论——人际交往中最忌讳什么?
第一课时
基本课型:师生游戏——辨析题——总结
前置作业:师生猜成语游戏(具体见下面——可在课堂上完成)
教学主要环节(课堂活动):
第一环节:
师生猜成语游戏
为了说明事物之间联系的偶然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各大组各派一位代表在黑板写两个成语,并编好序号,从1编到8,老师将每个成语与其前面的序号以某种能够记得的事件联系起来,然后背对黑板,将这8个成语按顺序背给学生听(如第三个如果是家破人亡,可以联想到家有三口人,所以从序号三,可以联系到家破人亡)。学生们会大吃一惊。教师再把记忆的规律告诉学生,并请出也能按顺序记住黑板上成语的一两位同学上台按老师所说的原则进行猜成语游戏。
这个游戏将花去20分钟左右,但课堂气氛将非常热烈。教师顺势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从这个游戏可以延伸到课本里的什么知识”的答案就很自然了(“联系的偶然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理论)。
估计学生不可能直接把正确答案写出来,教师可以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环节:
教师板书,让学生辨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修改这句话)。
在学生对课本内容还没熟悉的情况下,一接触到“普遍”两个字,就以为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他们对上述这句话很难修改,偶尔有个别人上去修改也只能以失败告终。教师可以用黑板擦擦去他们的答案,等到大家都一片茫然的时候,再公开以下答案
(参考答案: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这是正确的,但同时又是客观的 ,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主观的想象出来的胡乱的联系——如喜鹊报喜,乌鸦叫丧,是我们要批判的。)
第三环节:
学生总结:
1.联系是复杂多样的,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也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4.(学生能总结多少教师就在黑板上写多少,并通过师生的辨析去伪存真)。
事件预测及其对策:教师猜成语时要督促学生赶快上黑板写成语,而且写出的成语越难越好。老师可以在学生写的时候边看边思考,等到学生写完了,再过一两分钟准备,就基本可以记下来了。老师万一中途记不下来,不要重新看一遍,要继续猜。学生猜成语一般成功率也很高,但很多人是凭机械记忆而记下来的,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介绍记忆的方法,同时指出机械记忆是没能保持长久的,还是老师这种有联系的记忆才能长久,当然,联系到的事件应该是对自己来说很特别的。
预料成果:课堂气氛较好,游戏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本枯燥的内容出现得很少,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成为本课的主题,并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的教学比老师的机械灌输的效果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部分好学的学生课后再去翻课本,也能比较轻松地接受课本的理论。
第二课时
基本课型:学生演讲——主题讨论——总结
前置作业:以“我的一次糟糕的人际交往”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真实,表达清晰,字数不限。教师阅后分别评分,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备用,以便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避免重复太多和遗漏。(此前置作业在第三课上完后即布置学生准备)
教学主要环节(课堂活动):
第一环节:学生演讲,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1.学生自愿演讲,演讲学生先把自己演讲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再开始演讲,是否脱稿不作要求。
2.指定演讲,教师指定自愿演讲过程中未出现的某些类型的学生上台演讲。
3.自由演讲,经过前两步,此时气氛应该比较热烈,如有时间可给更多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
第二环节:讨论——人际交往中最忌讳什么?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完成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最先写出而且大家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每位组员可以得一个“优”。
这个环节有利于缓解刚才的紧张情绪
第三环节:总结:根据刚才讨论得出的人际交往中的忌讳,让学生总结出人际交往中的四大原则,可谓水到渠成,又不会太唐突,太生硬。
利益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原则、合作原则。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如何看待“与人相处吃亏是福”的观点。
事件预测及其对策:学生的演讲要提前一周布置撰写演讲稿,一定要先交给老师阅读批改归类。
指定学生演讲之前可以先私下与学生沟通,让其做好准备,上课时才不会慌。
讨论“人际交往中最忌讳什么”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因为课本里有答案。很多小组会直接写四大原则的反义词,教师可以在最后再添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贪婪、小气、奸诈、尖刻、阴郁、自大、暴躁等)。
预料成果:课堂气氛较好,整节课学生七上八下地往讲台赶,演讲——讨论——书写——这些中职生最喜欢做的事,在这节课中全部贯穿其中。整节课全部内容没有偏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个主题,所以,效果良好。
《人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选择越多,对选择的能力要求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掌握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培养自觉明智的选择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培养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选择,培养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充满选择。一方面,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的需求不断扩大,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面临选择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以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动探究
(一)生活的岔路口
1、为什么说生活中充满着选择?
明确:生活充满选择,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不断扩大,自主力不断增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另方面,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这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刘彬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刘彬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业余时间常在体校打篮球。马上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刘彬陷入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不大;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这么热吗?而且,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也许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可能不错,不过……
(1)刘彬的苦恼是怎么造成的?
(答:面临中学毕业后的种种出路的选择,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2)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苦恼?
明确:生活充满选择,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不断扩大,自主力不断增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另方面,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这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刘彬的这次选择会对他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明确:可能最终决定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决定他一生的发展——也许会一帆风顺,事业成功;也许,会一路坎坷,最终一事无成。)
2、为什么要慎重对待和们面临的选择?
明确:人生的道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二)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1、如何学会选择和学会承担责任?
明确:
⑴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①要做出明智的选择,就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②学会处理周围人的意见和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想法两者之间的冲突,慎重做出选择。
③要考虑自身条件,如能力、兴趣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⑵①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②自己选择,并从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明智,人生更积极。
2、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对我们成长有什么意义?
(1)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作
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3)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3、如何做出合理选择?
明确:
1.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我们要学会自己做出选择,不能因为外来因素的影响,弄不清自己的真实需要。
2.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即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父母的期望、自己的兴趣、家庭的条件、自我的实际需要等,最后做出选择。
3.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了解周围人的意见,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例如比较法,通过对比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最后做出正确选择。
三、课堂小结
学会自己做主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做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人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立自强精神。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
能力:面对遇到的困难,逐步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的能力。
知识:认识自强的重要作用,明白走上自强之路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强的意义、自强的方法和途径是重点,人生当自强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自强人物的信息,预习课文内容;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题《描绘自强人生》,背景音乐:刘德华《Evryone isNO.1》
师: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共同描绘自强人生。(板书)描绘自强人生
师:我知道在座的同学中,肯定有不少体育爱好者,(师询问几位同学的爱好)如果一个人少了一条腿,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参加这些活动?
生:表示怀疑。
师: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单腿跳高。同学们把座椅往里放放,看看自己单腿能不能跳得很高呢?要注意安全,别碰着!怎么样?
生:很困难,做不到。
师:确实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有一个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想知道他是谁吗?
多媒体展示:侯斌跃杆的图片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多媒体展示:自强者之歌
记残奥会“三连冠”——侯斌
9岁那年在车祸中他失去了左腿。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主动调整自己,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别看比别人少了一条腿,可我干什么都不差!”从1994年起,他几乎囊括所有国际跳高F42级比赛的冠军,并取得了残奥会“三连冠”。他以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去迎接一切挑战。生活中,他爱好广泛,富有爱心,乐于助人。他的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演电影、主持节目、做讲座……他向社会展示着、奉献着,也创造着自己的美好人生。这就是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五四奖章获得者侯斌。
多媒体展示:感悟自强
1、在侯斌的精彩人生中,他始终坚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侯斌的故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间3分钟左右。
生:分组讨论,师做以调控引导。
师:好,时间到。现在请各小组发言。
生:分组展示。
师:(通过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掌握自强的表现)由此可见,自强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
师:一个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他也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相反,一个自弃的人畏惧困难和挫折,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会主动败下阵来。
多媒体展示:1、自强者不怕困难,积极进取
在我们的身边,一定有像侯斌一样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同学,请说说他们的感人故事。
多媒体展示:寻找我们身边的榜样
生:各小组发言。
师:针对同学的发言做以点评。
师:一个人需要自强精神,中国要强大、中华民族要复兴也需要自强精神,自强不息更是全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
多媒体展示:知识竞赛
中国自强人物知多少?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人物进行交流。在规定的4分钟时间内看哪个小组抢答的最多就算获胜。
师:看来课下同学们做了大量的搜集准备工作,这也说明我们在学习上已经学会了自立,走向了自强。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备了这种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多媒体展示: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师:刚才我们明确了自强的意义(板书),我们怎样才能掌握自强的方法,走上自强之路呢?(板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情景再现。
多媒体展示:走自强之路
多媒体展示:情景再现
情境一:小静家庭条件优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她就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学习成绩好坏、今后人生路该怎么走对她来说无所谓,反正父母有的是钱。
情境二:刚升入中学,小刚就制订出一个详实的学习计划:比如按时起床、及时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等等。刚开始几天小刚认真执行计划,不出两个星期他就坚持不住了。
情境三:小涛是个要强的同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今年表哥考上北大后,小涛暗下决心:每次都必须考班级第一,争取早日考上清华大学。但这次期中检测小涛只考了班级第七名,小涛对自己失望极了。
师:小组讨论: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
生:讨论并回答。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道理:
①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自己的追求;
②目标要正确,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③有了正确的目标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同时要让学生懂得:为人生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多媒体展示: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师: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比这三位同学,同学们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呢?准备怎么去克服?
生:各小组同学积极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要自强,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多媒体展示:2、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师:生活中我们自身的弱点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要战胜这些弱点,超越自我,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约束自己,就一定能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多媒体展示:3、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多媒体展示:收获与展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请同学们以“做自强的中国人”为主题,进行60秒即兴演讲。
生:积极作即兴演讲。
师:对同学的演讲做以点评。最后送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结束新课)。
多媒体展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生》教学设计 篇7
内容标准
一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强不息在学习、生活及事业成功中的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的困难,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
(二)能力:努力形成自强的生活态度,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走自强之路。
(三)知识:了解自强的重要表现,理解自强的重要性,明确走向自强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描绘自强人生”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项目内容。主要阐述了自强精神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要走自强之路,应从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超越自我、在生活中磨砺自己等方面去努力。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父母、老师,当遇到失败、困难、疾病时,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情绪,不能勇敢地去面对。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强的重要表现及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其中分析自强者的表现和自强不息的意义即“人生当自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应注重结合大量的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和学生自身实际来理解自强精神的意义。“走自强之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列举优秀人物事迹,让学生与自己比较,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走向自强。
教学准备
教师调查学生在成长中都遇到过哪些困难,以及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自强的感人故事以及生活中自强的榜样。
教学方法:自主感悟、交流分享、自我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师出示万里长城图片,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见证者。依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始终顽强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共同描绘自强人生。(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片断。本环节为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自强精神)
教师:刘翔创造了一个奇迹,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定还会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震撼了你的心灵。我们来做个知识抢答游戏,由教师介绍人物事迹,看哪位同学最先抢答出人物的名字?
教师:
①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懈追求,留下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是——?生:屈原
②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他是——?生:林则徐
师:这里还有几位人物,大家了解吗?(师出示人物图片,学生介绍其事迹)
◆中国脊梁◆
①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②朱自清: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毛泽东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③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童年起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④洪战辉: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不堪家庭重负而离家出走。洪战辉从13岁担起家庭的重担,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父亲和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他说:“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可难倒的,一个人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担不起的山”。
教师:大家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学生:匡衡、范仲淹、詹天佑、鲁迅、桑兰、袁隆平等
教师: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的重要表现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出自强的重要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教师: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用自身的奋斗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内涵,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绝美的舞蹈。(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教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这个舞蹈的领舞者——邰丽华(配文字材料《无声世界的舞者》)
无声世界的舞者
她是一个舞者,上天赐予她感动所有人的舞姿,但却夺走了她感受声音的权利。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颠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教师:邰丽华从一名聋哑人成长为舞蹈家,她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让我
们用手语告诉她:你真棒!好不好?(师生共做手语)
教师:在邰丽华的成长过程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奋斗。(生分组讨论并结合自身实际回答)
教师: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依靠这种民族精神我们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成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祖国的发展历程。(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后建设成就,配乐《走进新时代》)
(三)创设情境,自主感悟
教师: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有句话说的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走自强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女排队员——赵蕊蕊,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材料)
赵蕊蕊13岁开始学习打排球,一进队,她就郑重其事地向爸爸宣布:“我先在青年队打三年基本功,争取到一队打主力,然后争取进国家队打主力,成为中国最棒的拦网手,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排球是力量型的运动,像她这类“长麻杆儿”在比赛中很容易受伤。赵蕊蕊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便不停地给自己加班加点,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后来的各项重大比赛中,她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坚持到底。
赵蕊蕊不仅在训练上刻苦是出了名的,而且她还非常认真,从排球的基本技术垫球、传球、扣球练起,注重每一个动作。正因为这样不断地练习,她的扣球和拦网技术日臻成熟,从一个爱哭鼻子的“玻璃美人”,真正成为了中国的“网上长城”。
教师:赵蕊蕊是如何走向自强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师板书)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
⑵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⑶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XX年5月12日14:28分在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希望◆
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敬礼;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绵阳安置点……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灾难终将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在灾害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幼小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看到这些小英雄们,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教师:成为生活的强者,要靠大家自身不断地努力。与生活的强者相比,你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讨论战胜弱点或不足的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⑴学习方面:
a、遇到难题就想放弃。
b、没有目标,学习不努力。
c、上课有时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听讲。
⑵生活方面:
a、天气寒冷的时候,不能做到按时到校上课。
b、怕吃苦,遇到困难就退缩。
c、身体条件差,却不注重体育锻炼。
学生:各抒己见,战胜弱点的方法。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早日走上自强之路。
教师:出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情景对话:《小树与大树》(让学生感悟人的成长过程与小树一样,都会经受一些考验,关键是要勇于克服困难,走向自强。)
由老师扮演小树,学生扮演大树。
学生:……(自由发言:在困难面前应……,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教师: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就像这棵小树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艰难险阻。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师:我们临沂是个美丽的地方,这些年取得了很多发展成就。近期全市人民都积极行动起来争创文明城市。作为建设新临沂的主力军,你准备好了吗?把你的打算、决心或对家乡的美好祝福写下来吧!
学生写下自己的决心打算,为建设新临沂做好准备。(本环节为实现情感的升华而设计)
教师总结:
XX年,总有种种力量把我们打动。当我们面对
雪灾下无助的等待!当我们面对骄横无理的火炬抢夺
当我们面对地震废墟下顽强的逝者与生存者......
我们深知强国的背后还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我们更会
由此牢记:总有一种适时出现的力量让我们感动,它
让我们相信同胞也相信自己!我们自信!
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课外作业
以《坚强中国有你有我》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班内交流。
《人生》教学设计 篇8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2)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
(3)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
2、知识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3)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3、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运用辨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2)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试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本课地位
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需要具备面对挫折的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包括两课: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挫折和意志品质的知识、面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意志品质的方法。它是上两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上两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怎样应对挫折,为下一课“为坚强喝彩”教会学生磨练坚强意志奠定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汇景实验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背景中,家庭的过分的关爱和帮助,造成他们对挫折缺乏感受和体会;更重要的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可能对挫折会产生认识的偏差:认为谁遇上挫折谁倒霉,不能辨证地看待挫折这把“双刃剑”;或者遭遇挫折时容易退缩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或有愿望战胜挫折,但不知道正确有效的方法。为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挫折的含义、明白挫折是人生难免的、挫折在带给人们痛苦磨难的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健全人格、增长智慧、发展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指导其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
2、课本知识与课标对应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双向细目表
课标内容标准教材内容(第三单元)课程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成长中
的我认识自我
1.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
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挫折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
坚强意志的力量
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我的意志品质
磨练意志,学会坚强
四、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挫折的含义;以挑战的姿态面对挫折,不仅能战胜挫折,还能增长智慧、发展能力;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难点: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五、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包括小组研讨、自我透视、自我反思、情境体验、小组合作式讨论等;
启发式教学:包括讲故事、分析引导、材料分析法、解析法、榜样学习等;
活动式教学:包括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合作式讨论、班级分享式学习、情境活动式学习等。
六、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1课时。
八、本课知识结构
让挫折的含义
挫挫折与人生相伴产生挫折的原因
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丰人生难免有挫折
富不同的态度,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
我不同的结果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们挫折是把双刃剑
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挫折面前也从容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生正确认识挫折
寻找应对挫折方法有效方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学会自我疏导—宣泄、移情、升华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等。
2、学生准备:回顾并写下自己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总结自己战胜挫折后收获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收集名人或身边的人战胜挫折的经历的故事;分好学习小组,选好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小组学习、讨论并做好活动记录)。
(二)课程内容的分析(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框题
导入:教师:课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曲完,讲述教师本人和学生同年龄时所遇到的挫折(不同教师可以不同的事例),以此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或者挫折呢?1,以教师本人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话2,暗示学生每个人一生挫折总是难免的
师生、生生交流把握含义、
分析成因教师分析:大家想想:当时大家的心情是怎样呢?
学生:不开心、失望、紧张等等;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原先的愿望能达到吗?
学生:不行。
教师: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阻碍、挫折。那么,为什么总会产生挫折呢?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根据课本图片P61、62内容讲解。概括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教师提问:下列情况的挫折属于什么因素?
1.父母对我总是不理解,我很生气和难受(家庭因素)
2.我的成绩总上去,我很烦恼(个人因素)
3.父母的离异,但我真的希望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家庭因素)
4.在很多贫困的山区,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孩都没书读,他们渴望读书但却无能为力(社会因素)把握挫折的含义,它含有两层意思:有目的的活动遭遇失利、失败、阻碍;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
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先找原因,然后老师梳理概括。
用事例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产生挫折的因素更具体化
教师总结过渡正是因为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可能完全避开的,所以在我们一生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我们该怎办。总结并且过渡
分析引导教师:当我们遇到数学难题时,可能会表现出几种不同态度?结果分别会怎样?
学生:一是想方设法解答出来,能学好数学;二是思考一阵子后放弃了,学习半途而废;三是一看不会做便扔在一边不管了,只能是不学无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及其对应的三种不同结果。
整理、对比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把遇到挫折时的三种不同心理反映、对应的三种人生态度及其结果整理出来。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提高概括力。
教师总结人生难免有挫折,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对挫折用不同的态度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地选择坚强的态度面对挫折,不被挫折压倒,才能战胜挫折。突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方法。
第二框题
导入教师: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提问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教师总结过渡对于勾践来说,他没有为命运所屈服,在经历亡国丧家的巨大挫折中忍辱负重,积极准备,寻找机会翻身,终于拯救了国家和自己。同样,去年遭受百年一遇洪水灾害的广东省乐昌地区的人民,面临突然来的家园尽毁、痛失至亲的情况,依然不放弃生的希望,强忍悲痛的同时在各方的支持下尽快重建家园,想办法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对他们来说这才是上上之计。如果他们无尽地怨天尤人或是望天打卦等待救援,现在也只能是废墟一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而人们在挫折面前的态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挫折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一定是一件坏事吗?我们能不能将它变成一件好事呢?我们能不能战胜挫折呢?人们经常使用些什么方法战胜挫折呢?这就是我们第五课第二框题“挫折面前也从容”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总结教师提问:遭遇挫折是倒霉的事情吗?
学生辩论,谈看法。学生辩论,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含义;总结出挫折具有两面性,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师归纳:挫折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借用案例帮助分析下面让我们先来阅读教材第65页和66页的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一个是发生在我国的真实故事──化名小丹的残疾姑娘如何战胜一次次的挫折而走向成功的事例,另一个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说明:一个人遭受挫折的打击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地战胜它,就可以战胜挫折、取得出色的成绩,就会获得智慧和成功。
教师:可见,挫折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其实何止林肯,观察古今中外名人的生活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你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化挫折的两面性;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榜样。
小组竞赛名人的.事迹知多少
第一环节:抢答题
1、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写成《史记》
2、写《孙膑兵法》的孙膑为什么名字叫“膑”?
3、范仲淹在被贬到邓州时曾写了《岳阳楼记》,其中哪句话表达了他崇高的抱负?
4、明代医学家在三次落榜后没有一蹶不振,最后写成《本草纲目》的是谁?
5、美国发明家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研究出经久耐用的电灯泡,他是谁?
6、清代名作家4次落榜,后来写出了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他是谁?
7、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完成《命运交响曲》?
8、英国物理学家,只能用三根手指与电脑对话,被称为“当代的爱因斯坦”的是谁?
第二环节:名人故事我来讲1.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体验到挫折是人生成功的必经阶段。从而正确看待挫折,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3.知识之间的融合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有句老话叫“蚌病成珠”,提问:这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总结过渡:如果说珍珠是蚌在痛苦中艰难磨练的结晶,那么智慧就是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礼物。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战胜挫折呢?强化主题,再出点出挫折对人生的作用,坚定学生的信心;过渡下一环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7—70对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总结的能力
注重联系、回归生活教师:学生最常遭遇的挫折应是来自生活与学习上的,当你学习时遇到难题、或学得非常困乏、厌倦、甚至出现放弃学习的念头时,你曾经采用过或者你将采用哪些方法来度过这一关?生活上,比如家庭出现破裂,朋友出现矛盾时该如何去处理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忆或寻找有效的方法,在组内交流自己战胜挫折的成功经历和经验。1,用课本的知识回答现实的问题
2,交流分享,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解答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
整合、理清思路教师:请同学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几个观点。
学生:人生难免有挫折;正确地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要从容(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师点题:“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学生自我总结
练习巩固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心理测试和课后拓展作业——“我应对挫折的计划。反馈学习效果
十、教学资源链接
(一)小小测试
你如何面对挫折?
1、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自认为遭受的挫折次数:
A0—2次B3—5次C5次以上
2、你每次遇到的挫折:
A大部分能解决B有一部分能解决C大部分解决不了
3、你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程度如何?
A十分自信B比较自信C不太自信
4、你对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知难而进B找人帮忙C放弃目标
5、有非常令人担心的事时,你:
A无法学习B学习照样不误C介于AB之间
6、碰到讨厌的对手时,你:
A无法应付B应付自如C介于AB之间
7、面临失败,你:
A破罐破摔B使失败转化为成功C介于AB之间
8、学习进展不快时,你:
A焦躁万分B冷静地想办法C介于AB之间
9、碰到难题时,你
A失去自信B为解决问题而动脑筋C介于AB之间
10、学习中感到疲劳时,你:
A总是想着工作,脑子不好使了B休息一段时间,就忘了疲劳C介于AB之间
11、学习条件恶劣时,你
A无法干好工作B能克服困难干好工作C介于AB之间
12、产生自卑时,你
A不想再干工作B立即振奋精神去干工作C介于AB之间
13、老师给了你很难完成的任务时,你:
A顶回去了事B千方百计干好C介于AB之间
14、困难落到自己头上时,你
A厌恶之极B认为是个锻炼机会C介于AB之间
评分标准
选择
得分
题号ABC
1210
2210
3210
4210
5021
6021
7021
8021
9021
10021
11021
12021
13021
14021
19分以上,说明你抗挫能力很强。但切记不可得意忘形,应不断坚持培养与锻炼,才能让自己保持强的抗挫力水平哦!
9——18分,说明你虽有一定抗挫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力薄弱。需要继续加强锻炼。
8分以下,说明你的抗挫折能力弱。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选择屈服与放弃,做事情难于坚持到底,需要好好锻炼意志,提高抗挫折力的水平。
(二)阅读—思考—感悟
卧薪尝胆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十一、课后练习:
1、出一期墙报:“战胜挫折,我有办法”
把全班分成5—6人小组,组员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交友、青春期发育等方面战胜挫折的最有效方法,用笔简单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整理好后展示在教室的墙报上,供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2、我应对挫折的计划
※我现在的挫折:
※挫折给我带来的影响:
※挫折给我带来的机遇:
※我准备采用的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我预期在战胜挫折后将收获的经验、智慧和才干:
※应对挫折的计划实施监督人。
※我在学习这课后的收获:
《人生》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慧心、风韵、慷慨、厄运、无忧无虑、心旷神怡、举世无双”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寓意,学习把握寓意的方法。
3、掌握寓言的一般特点及个别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习《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第一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二、重点讨论: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二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二、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三、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四、小结 :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人生》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
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闲适厄()运
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窖()泯灭()禀告()慧心
审美心旷神怡()
三、学习《白兔和月亮》(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有什么作用?
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采用问题探究法)
1、把握寓意
(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
(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
(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4、)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读完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惑?(文章中或者自己头脑中的都可)
五、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
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六、体验与反思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七、拓展阅读、(一)飞蛾与灯焰
1)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2)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3)“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4)“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5)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6)立即,影子变小了。
7)“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8)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9)“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10)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11)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12)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阅读《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八、当堂检测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xi()戏风韵()禀告()e()运
险象die()生得失之患()泯灭()心旷神怡()
2、把握寓言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借古喻(),借小喻(),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寓言的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本文体裁为_________,《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
九、课外延伸:1、周国平的散文寓哲理于叙事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人生寓言》中的其他篇章,写出阅读心得。附:周国平《人生寓言》中的片断。
(一)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二)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三)诗人的花园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
“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选自《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阅读感悟:
1、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3)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7)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9)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10)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人生》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禀告(bng)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1、朗读
2、复述
3、精缩内容
4、概括寓意
5、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四)、研读与赏析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7、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
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与反思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六)、拓展与延伸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七)、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八)、布置作业:
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
1、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
2、200字左右
三、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惊喜万分
守月得失之患
还月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相结合?”这一问题没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师不能离开操作台进行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及“如何评价、鼓励学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
【《人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生》教学设计06-12
《人生》教学设计10-18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05-28
课文《人生》的教学设计09-07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06-3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06-11
寓言人生教学设计06-11
《人生寓言》的教学设计06-1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03-17
《人生的境界》的教学设计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