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7 13:00: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研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文中动物的做法,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文中人物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PPT文本

  学生:文具盒水彩笔

  三、研读活动

  (一)歌曲导入(独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由歌曲过度到教学中。)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我会想我会读

  PPT出示“思考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两个问题。(板书)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爱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凸显主题“爱,让灵性绽放”)

  (三)学习选文

  1、我会读(PPT出示“阅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小组选学选文,学后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3、我会做。做一份“读书卡”或者“阅读海报”。

  4、回报展示选学成果。

  5、在展示中,小组成员补充阅读中的勾画的能体现“爱”的语段。(全班视情况朗读)

  (6、交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待定)

  四、课堂小结

  1、背景音乐情感升华。

  2、PPT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2、课结束分享对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独立分析字的笔画,正确书写巾、衣、本、牙四个字。

  2、听故事,讨论怎样才能见到雪孩子。

  3、初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天地中的学写字的练习。

  1、独立说说巾、衣、本、牙四字的`笔顺并书空。

  2、玩一玩我说你写的游戏。学生说一个字,例如:以,找另一个同学书空笔顺。

  3、写字。看谁写得又准确又漂亮。

  二、字形小魔术

  1、出示木字,抽生读一读,书空写。

  2、你能给木字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吗?开动脑筋想一想。(本、术、禾)

  3、出示力,请你变魔术,加两笔后让它变成另一个字。(办、为)

  4、出示巴字,请你给它加偏旁,看能变成哪些字?(把、吧)

  5、你还能给哪些字变魔术?互相说一说。

  三、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

  1、出示词语:青蛙、刺猬、熊、蛇,你觉得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动物类)你还能说出哪些动物名称来?

  2、第二类:黄色、红色、绿色,是表示颜色的,请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3、第三类:围巾、棉衣、手套,是表示衣物的,请说说表示衣物的词。

  4、你还能说出哪些词是一类的?

  四、照样子说一说

  1、例句: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2、句式:谁真怎么样?

  3、请依照这种句式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九九歌》

  1、自由朗读,看你从中能读懂点什么?

  2、你知道这首儿歌讲的什么意思吗?

  3、教师介绍有关节气的知识。领学生揣摩儿歌的意思。

  4、读一读,争取能背诵。课后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听雪孩子的故事。说一说,怎么才能见到雪孩子?

  1、听老师读两遍故事,可让学生提一些关于内容的小问题,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了。

  2、分组说一说,怎么才能再见到雪孩子?老师不要讲太多的自然常识,让学生问、学生答。

  3、试着把故事接着讲下去。第二年冬天,又下雪了

  三、语文天地的学法指导:初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

  1、想一想,你从这些字中发现了什么?

  2、收集这样的字,写在本子上,再和伙伴们交流这些字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

  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处理为文学鉴赏课)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为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安排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后,集中精力朗读和研读,体会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标,并布置构思和语言方面的思考。本节课则抓住两个重点进行赏析,并根据学生课前提的疑问适当调整,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方法鉴赏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则?因此重在点拨,辅之以简明的提问和必要的小结,即可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辅助手段为创设赏析氛围,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投影仪、电脑及相关软件。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鉴赏要领,明确鉴赏内容。

  (二).放投影,听朗读,创设鉴赏氛围

  (三).赏析构思

  总体设计:千字短文,内容充实,立意深刻,没有缜密的布局是不行的,赏析的关键是抓重点,引导得法。

  赏析重点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简明的问题引导。

  具体作法:

  1.第二段问题设计(落实难点)A文章描写对象是绿,在首段点题后,第二段却先写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写到梅雨潭的绿,这不游离主题吗?不会使文章显得拖沓吗?(由以上两个判断提问引入下面的主要问题)B如果不是,有什么作用?这样写与直接就写绿效果有什么不同?(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段对主体的铺垫和衬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洒脱的特点。)

  2.首尾问题设计

  A在表达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复?(由此判断提问引入下面问题)首尾各有什么好处?(采用电脑限时学生抢答方式,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B首尾部分与文章主体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一线贯穿的特点。)小结:全文紧紧围绕惊诧于绿,既摇曳多姿,又缝合紧密,结构极其精巧。

  预期效果:本部分虽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能够体会出本文构思的精巧所在。

  (四).赏析语言

  总体设计:两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重点赏析,第二段略化处理。此步骤重在点拨。

  具体作法:

  1.第二段动词运用精当,从中选定三个词代表性地赏析。(此为点)

  2.第三段描写充分,字字珠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此为面)

  小结:教师明确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特别强调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对学生的启示,同时说明第三段写景抒情层层深入的特点。l预期效果:学生各抒已见,争相发言,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但因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表达得很透彻,但教师仍要以鼓励为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鉴赏中来,使其有所收获。

  (五).全文总结强化本节重点,并提出今后要多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关于课内练习:鉴赏本身就是很好的练习,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布置作业为促进学生深入赏析,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要点,针对本文的构思或语言写一篇篇幅不限的赏析文章。

  绿 (奇异、醉人) 朱自清

  梅雨亭 (一)比喻

  梅雨瀑 (二)对比

  梅雨潭 (三)奇妙的联想和拟人

  层层烘托 表达了热爱自然赞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分析对话,理解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进行细读分析,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读懂文本。多媒体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活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小男孩的话)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想象一下列宁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列宁对鸟的“真爱”。)

  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

  教师导读,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1读列宁的话“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2接读小男孩的'话“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心地说——(生l读列宁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的爱鸟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2读小男孩的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l读“会飞回来?”)

  师:列宁的爱鸟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2读“一定会飞回来∽以上情景对话,教师可进行朗读指导,多叫几组同学表演读。

  三、研读对话。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错就改的,这一育人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抓住对话,引导学生精读研读,进行深人探究,顺利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师: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穿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呢?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人物对话部分,进行研读探究和集体讨论,体会列宁的育人过程和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小红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原来是想让我们帮她一个大忙,你们愿意吗?那就是教她读读家里的这些电器和物品的名称(课件出示词语、

  过渡:真是谢谢你们。你们知道吗?小红在家里不仅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她还会在家里干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你们的语文书,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短文,然后同桌对读,互相纠正读音。如果两个人都有问题可以把这个字画个圈,等一会老师读时,记住它。

  2、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大家看课文里的这些汉字变成了红色,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生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它们读好,先自己练练吧。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2、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有信心攻下这道难关,把生字读准吗?。

  我们来进行计时比赛,看那一小组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大王?

  3、扩展活动:游戏摘生字果。

  大家的生字学得好,如果你能读准生字,老师就把红红的苹果送给你!谁来尝尝苹果的味道?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如晚=日+免,送=走之底-关。

  读短文,明意思

  1、指导朗读短文:按照标点停顿,并读好句中的自然停顿。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红在家里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集体讨论交流:为什么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想象说话,小红给爸爸妈妈水果时,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小红又会说什么?

  4、你平时在家里和小红一样吗?你做了哪些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听听,共同交流一下。(结合课后第二题说一说、

  写字

  上节课已经写了两个字了,这节课写“上、下”两个字,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说说有什么发现,你想在这两个字的写法上提醒别人什么?

  这节课的重点是写好点,师板书“下”:指导点的写法:起笔轻,收笔重,有头有肚,不要像根棍子。

  拓展性学习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把你对劳动的想法在以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和大家交流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言语过渡,并且书面言语水平逐渐超过口头语言水平,四年级的学生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作文的起步阶段。抓住这个关键期,重点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怎样抓好这个关键期呢?从作文的结构入手,从细节入手,在阅读了学生很多写人的作文后,发现了他们在利用对话刻画人物上写不生动,不得法。因此将对话中的提示语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突破点,写好提示语,对话就能更精彩。

  教学目标:

  1、借助对例文的分析,让学生知道习作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不同的变化,知道怎样把提示语写具体。

  2、在练笔时尝试运用例文中所习得的方法,让对话描写更加精彩。

  教学重点:

  借助对例文的分析,让学生知道习作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不同的变化,知道怎样把提示语写具体。

  教学难点:

  在练笔时尝试运用例文中所习得的方法,让对话描写更加精彩。

  教学过程:

  一、精心选材,激情导入(2分钟)

  1、今天这堂课,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想看吗?(播放无声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二部第23集《神秘的礼物》)(32秒)

  2、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

  3、人物不说话了,这么好看的电视剧就没什么看头了吧?你看很多同学在习作的时候,爱把习作里面的人物当成了哑吧。人物忙这忙那,就是不说话。所以,孩子们一定要记住让习作里的人物开口——说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对话。(板书:对话)。

  过渡:写对话首先得知道什么呀?你们听(播放有声电视剧)

  设计意图:用有声和无声的电视剧片段进行比较,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中悟到在作文中我们也得让人物说话。

  二、学写提示语“悟方法”

  1、悟“让提示语内容生动具体之法”6分钟

  a.他们说的话老师已经写下来了,一起来快速地读读。(出示剧中对话1,生读)

  b:读起来有趣还是看电视剧有趣

  c:我也这么觉得,可是他们说的话我已经写下来了,可怎么读起来听起来没电视剧有趣呢?

  d:我明白了,原来是我没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这些说话的样子写出来啊,吸取教训,看看老师改后的对话,你们班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请他为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思考这段对话写得怎么样?(出示剧中对话2,生读)

  e:老师改后的对话好些了吗?说说你认为改得好的`地方。

  总结:你们真会欣赏,我们写对话时不能光写你说,他说,我说,要写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板书:动作,神态,语气)我们把像这样的谁说的,怎么说的,这样的语句叫做——提示语(板书:提示语),把提示语内容写具体,对话中的人物就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子的对话,才是精彩的对话。(板书:精彩)

  2、悟“提示语位置摆放之法”5分钟

  a:同学们再看大屏幕,迅速的浏览,同样是这段文字,相同的人物,相同的对话,但是什么不一样了?(出示剧中对话3,浏览)

  b:有什么不同?板书:提示语的拉车式,推车式,挑担式。

  C:观察得真仔细,会发现还会归纳,谁来说说这位置变化有什么好处?所以,请你记住提示语的位置由你自己做主。(板书:提示语的位置)

  过渡:提示语位置变了,跟在他后面的什么也在发生变化。

  3、悟“提示语标点使用之法”4分钟

  你们看出示PPT4,

  当提示语位置在前,标点符号是——

  当提示语位置在前,标点符号是——

  当提示语位置在前,标点符号是——

  总结:同学们,会写提示语了吗?说说怎么写?你们真不简单,看似简单的提示语里面原来藏着这么多奥妙呀!它就像漂亮的花朵那样,只要写好了提示语,(板书:写好)就能把我们的对话装点得更加精彩(画花图形板书精彩)。我相信在下面的小练笔中,你们一定会“妙笔生花”。

  设计意图:通过四次ppt对话展示,将写好提示语的方法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直观易懂,学生很容易领悟。

  三、修改练笔,活用方法

  1、师:孩子们,拿出我们第一次见面写的对话小片段,读读你的习作,你觉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3分钟

  2、很好,能发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相信在你的修改下和老师的温馨提示下,你的对话会写得更加精彩,好,开始动笔。时间7分钟。

  3、时间到,写完的请举手,没写完的也请停笔,老师再教大家一招把对话写精彩的方法,那就是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请标了123的同学把稿子拿到台上,新旧稿子进行对比展示。7分钟

  4、同桌交换习作,为每一处用心的修改像老师这样打上一个星星。5分钟

  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当通过人物的对话,通过描写他们说话的样子,你们笔下的有个性的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其实我们在写人物时除了外貌,心理描写以外,还可以用对话来刻画人物,这就是对话的妙处了。

  四、总结提升1分钟

  其实,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板书设计:

  写好提示语,对话更精彩

  动作,

  神提语

  态示气

  语

  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通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反思两年的小学语文 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四个“语文课堂”:

  一、给孩子一个“对话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一个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

  二、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通过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陪伴学生度过 每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引领学生去读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每日利用午读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

  四、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生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如学习《故乡的河》,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美丽家乡 介绍给大家,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祝愿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故乡的芦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先叙述后抒情。作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的特点。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了儿时与芦苇有关的趣事。本课优美、生动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教学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通过对故乡芦苇的回忆,倾诉了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形象、准确的语言,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3、通过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并积累下来。

  难点:、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

  1、课堂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去主动学习,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为前提,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让自己的情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读议领悟中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 :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我选择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的方法,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你看:在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海岛,这就是樊发稼的故乡,这里曾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畦油菜花;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孩子们,这儿美吗?这么美的景色只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最难忘的却是那些朴实无华的芦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理念:这段导语的设计,重在激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从知识的角度讲,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既给学生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细读深究,品读悟情

  1、自由的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语句,

  2、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写芦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童年趣事的?

  3、指名读8——10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芦苇特点的语句。

  4、课件出示: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5、那么这句话写了芦苇的什么特点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几个叠词,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多么可爱的芦苇啊,谁愿意读出它的可爱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上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朗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此环节既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合作研读,自主交流

  1、是啊,多么可爱的芦苇啊,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拟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芦苇图,多么令人神往啊。不仅如此,在芦苇丛中还有很多趣事呢?

  快速浏览11—13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吹芦叶 哨折芦叶船 捉纺织娘)

  2、指名读 女生读句子,男生配动作和声音注意读出欢快劲。

  3、下面谁愿意来读读第二件事,看看你又在哪句话中看到了作者的快乐。

  (“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

  4、带着快乐的心情,让我们来看看最有趣的一件事吧。

  5、纺织娘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

  6、课文是怎样描述纺织娘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愿意来读读。

  7、作者如诗一般的语言更让人陶醉,来,下面我们齐读4、5、6、7自然段。

  10、大家看,这些景色怎么样?他们和芦苇有关系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不可以,这几句恰恰说明故乡很美。)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水到渠成,首尾照应,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体味情感,升华主题

  1、这段结尾再次出现省略号,表明作者对芦苇难以忘怀的根本原因是:故乡的芦苇!你给过我不少(生接:童年的欢乐。)

  2、童年往往是最快乐,最难忘的。而作者的童年是和故乡的芦苇分不开的。所以作者发自内心地说:(课件出示: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设计理念:升华主题,超越文本。感悟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怀念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再造升华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的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感情,寄托着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孩子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学到这儿,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家乡,我爱你)谁愿意说说你爱家乡的什么?说得真好,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心中充满爱的好孩子。

  课下请你饱含深情的,写一写你对家乡的热爱,好吗!(家乡的蓝莓、红豆、灵芝、蘑菇等等)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认识3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3.通过理解课文的语言和吟诵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的欲望,用“雨点落进 ,在 。”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看、听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

  2. 看拼音读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谁来读读第一行……

  3.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如果能用上这边的词语就更棒了。

  4.现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分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

  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①在池塘里睡觉。出示池塘图片,想象池塘像什么?雨点躺在池塘这张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多舒服。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二句。

  ②在小溪里散步。动画演示小溪缓缓流淌的画面,雨点好像在小溪里干什么?为什么?小雨点跟着溪水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呢。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三句。

  ③在江河里奔跑。联系学校运动会上长跑比赛理解“奔跑”,多媒体演示江河水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的情景。小雨点欢笑着要赶上前面那朵浪花。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四句。

  ④在海洋里跳跃。多媒体演示雨点在海洋里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小雨点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指导朗读。

  让我们拿起书,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图背诵课文。

  (1)雨点落进了那些地方?

  A.生答师出示图片: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图片随意摆放)

  B.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和_____里。

  C.看看这几幅画可以怎么排列?

  学生上来排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等)

  D.师小结:书上作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为雨点落进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要流进小溪里,小溪里的水要流进江河里,最后所有的水都要流进海洋里。

  E.谁能读出他们不同的气势来?指名读再齐读: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雨点落进这些地方在干什么呢?

  A.生答师出示雨点各种姿态的图片与相应的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

  B.想一想,课文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

  C.指名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D.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它的姿态也就各不相同,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加上动作把它表演出来?找个好朋友一起练一练。

  E.指名上台表演朗诵课文。

  F.配乐朗诵课文:叫几对好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在下面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悟

  1.快速看课文,这首诗歌共有4句话,每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能用这样的句试也说一举句诗吗?“雨点落进______。”

  3.这阵子绵绵的春雨给世界万物带来了春的生机,老师让小朋友去找春天,相信小朋友都有许多收获。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用句式“雨点落进 ,在 ”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雨点落在池塘里,唤醒了。”

  4.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学着书上的写诗方法,写一首《春雨》的小诗。

  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设计意图:仿写课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指导写字,迁移学习。---写

  1.认读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谁能边读边给它找个朋友?

  2.书写剩下的生字

  说说怎么记住它(师范写)

  3.学生练写(音乐)

  (设计意图:给优秀作业加圈圈,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很大,这一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板书设计:

  2.雨点(图片)

  ↙ ↓ ↓ ↘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教学后记:

  整节课,我非常注意引领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并让孩子们学会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为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下则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组的单元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从单元要求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而作为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因此在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部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学情分析

  《花钟》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其中第一自然段在介绍花开的样子时,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手法,语言优美,对于训练学生的多种表达能力及积累优美语言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是什么?(板书:钟)

  2、你见过用花做得钟吗?(板书:花)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花钟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两个互相检测课后生字。

  3、老师把课后生字组成了词,你们会读吗?在屏幕上出示词语:暮色、干燥、淡雅、昆虫、艳丽、传播、吻合、大致、欣然怒放

  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指导书写致、昆、播齐读。

  4、把词语放到句子里还会读吗?重点朗读以下几个句子。

  屏幕出示句子:“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屏幕出示句子:“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三、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那几种花?用笔把花的名字画出来。(指名说)

  2、想看看这些花吗?屏幕播放课文第一段中写到的九种花,让学生认识

  3、师:有个小学生,也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他写了一段话。

  用字幕出示这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相比,你觉得哪段话写得美?(学生自由说)

  4、写花开,不能都用“开了、开了”,该怎么写呢,我们好好向作者学习学习。

  屏幕出示牵牛花图片及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牵牛花了,作者却不说“开了”,而是说“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样写,把牵牛花写得像个调皮的孩子,有趣多了。指名读。

  屏幕出示蔷薇花的图片那我这样说行不行:五点左右,蔷薇吹起了红色的小喇叭。(学生自由说)

  师:写花开,要写得生动,但不能乱写,要根据花的特点来写。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课文第一段还有很多像这样描写花的句子,自己再去读读,然后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美美地读一读,过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四、迁移运用,练习说话。

  1、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段中,有两种花作者写得也很简单?你们能不能仿造书上的写法把句子写生动?

  屏幕出示午时花和夜来香的图片,指导学生进得说话练习。

  2、学生反馈。

  3、这段话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来读读。(师生合作读)

  五、总结

  六、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仿照课文的写法,把它写生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声调的音。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插图,这个阿姨在干ü绕口令,牙齿对齐iii。

  2.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3.再出示卡片,i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ī,小汽车上坡二声í,小汽车拐弯三声ǐ,小汽车下坡四声ì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i,学生凌空跟着老师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5.u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乌鸦在窝里,提问:这是什么鸟?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说出了是乌鸦。那它的窝象什么呢,学生回答象字母u,出示卡片u。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6.学习u的四个声调,还是用“小汽车平走一声ū,小汽车上坡二声ú,小汽车拐弯三声ǔ,小汽车下坡四声ù”的儿歌。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在黑板上范写u,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8.ü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小鱼,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只小鱼,插入口诀,一只金鱼ü。

  9.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10.再出示卡片,ü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ǖ,小汽车上坡二声ǘ,小汽车拐弯三声ǚ,小汽车下坡四声ǜ。

  11.在黑板上范写ü,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i、ü及四个声调。

  2.读i、ü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复习小汽车的儿歌。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因为i和y的.发音一样,所以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而且y没有四声的练习)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y,学生看,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个y,教师巡视。

  3.出示整读音节yi,插入口令:整体认读yi。再请学生给yi找个朋友,学生自然说出衣服。出示yi的第一声,要求学生看清楚,标调是标在什么上面,告诉学生,我们称y为声母,声母是没有声调的。而我们把i叫单韵母,我们总共学过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

  4.出示yi的另外三个声调,齐读,开火车读。

  5.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一只乌鸦,插入口诀,一只乌鸦w,告诉学生,w是我们学的另一个声母。

  6.在黑板上范写w,学生先看,再写,教师巡视。

  7.出示整体认读音节wu,插入口诀:整体认读wu,再给wu找个好朋友:乌鸦。出示第一声的wū,提问: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标调标在哪里?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y、w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以及四个声调。

  2.读yi、wu的四声,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复习儿歌整体认读yi,和整体认读wu和四个声调。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u,插入儿歌:小ü见到声母y,擦掉两点还念ü。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复习

  出示yi、wu、yu的四个声调,将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打乱,请学生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生字本,要求书写端正,姿势正确。教师巡视。

  iuü的教学反思

  在iuü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比较顺利,但到了整体音节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学生始终记不住“yu”到底怎么读,即使他们的绕口令绕得非常顺利,但是独个放在黑板上,许多学生还是认不着,到最后只好一个一个学生地教。写的过程也发生了点问题,许多学生在写yu的时候ü总是忘了摘帽子。所以在教整体认读的时候花了不少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背诵课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注释理解文意。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说清楚。

  3、积累名言警句,了解文化常识如“万钟”“心之四端”

  教学准备:

  名家诵读音频嗟来之食、辞禄万钟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导入新课

  1.背诵------《大学修身为本》。

  2.板书:舍生取义

  齐读课题。

  义是什么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义项。

  具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

  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认真听读

  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语气节奏、句子停顿。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要读的流畅,朗朗上口。

  3.检查反馈:课文有几句话,指名学生读,纠正字音。注意断句,不读破句子。

  4.齐读课文。

  四、熟读读文理解文意

  1.认真阅读译文,句句对照理解。

  2.出示译文,说原句。

  3.思考:为什么要舍鱼而取熊掌呢?为什么要舍生而取义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齐读1、2句。

  4.同学们,舍生取义舍生就意味着牺牲生命啊。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难道孟子真的`不重视生命么,很看轻生命么?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讲解“兼”字,出示图片。拓展词语:德才兼备、兼容并包、兼容并蓄、兼听则明。】

  再读句子。

  5. 小结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几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

  五、探析义理明辨是非

  同学们,孟子是主张性善的。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他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由此产生。为了说明这一点出示视频:嗟来之食

  1.对于一个有骨气、有正气的人,面对嗟来之食该怎么做?

  出示句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读句子。

  2.然而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

  读句子: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3.面对万钟,孟子又是什么态度呢?

  出示视频:辞禄万钟

  读句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总结、背诵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孟子,聆听了他意味深长的教诲,从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伟岸,思想的深邃。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舍生取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组织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提问: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组织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8

  上课三周下来,觉得不听课的大有人在,“埋头苦干”的、动摇西晃的、吵吵闹闹的,学生不按老师的路子来,很多人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也不知道有学习这回事,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常规训练时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第一周没有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所以以后加强常规训练,小事简单的事能马上训练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书、拿笔、拿本子等事情必须做到快又静,课前准备必须把书放在左上角,笔放在笔槽里,上课后立即进教室做好静习等等,如果在课前和平常的.训练中不抓严落实在课堂的纪律是可想而知的,这点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次,对孩子的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比如:坐好的孩子才是最认真的孩子,一个好字在孩子的脑中是没有概念的,我必须说只有背打直,双手端正放桌上,双脚并拢,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翻语文书本的时候说明多少页,必须指着书上按怎样的方式读,比如:书上12页,请自己指着书,每个音节拼读两遍,老师还要做好示范,每个细节必须老师强调指导,只有不断在孩子的头脑中强化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才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任务上而不是像我这样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应加应变课堂的学习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每天有进步,在不断思考中成长自己成长孩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9

  1、(看一组图片)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光华四射,明月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中秋节源远流长,古时候,每当暮色降临,明月东升,祭月、赏月的活动便开始了。人们纷纷设案桌于月下,桌上有月饼、水果、饮料、芋头等食品,全家人在月光下一起团圆赏月,大人们给孩子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老神话传说。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品尝节日佳肴,一边赏月聊天,全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今天,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夫妻相约一起赏明月,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还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

  2、说说你们怎样过中秋的?

  3、齐唱《八月十五月儿明》

  一、明月,入题

  1、从刚才的图片中,以及同学们的回忆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中秋节我们赏月,故事里我们讲嫦娥奔月,古诗里更有许多明月呢!你能记起几句有月的诗句吗?

  2、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解题,品读

  1、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齐读课题。

  2、这首诗你们早就会背了吧?一起背诵。

  3、(看课件,听朗读),说说听出了什么?(慢,忧伤,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学生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教师深情朗诵,思念的滋味你尝到过吗?指名说。带着思念的感受读题。

  4、李白也在思念,他的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近他吧。

  ⑴打开课文,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板书:思故乡。是什么让李白想起了故乡呢?(提示读古诗前两句)

  ⑵重点理解:疑:好像。什么好像什么?解释后两句。

  ⑶师:地上铺着一层霜,给人什么感觉?李白站在像霜一样的月光中冷吗?他怎么不叫夫人给他拿件衣服啊?叫丫鬟给他端个火盆啊?师:(简介背景)当时李白

  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你觉得他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

  5、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指明对月朗读,齐读。

  6、你们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7、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

  三、扣题,拓读

  师: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三首:《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说说是什么让诗人想起故乡。(简要理解诗意)

  四、结题,回读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总是把思念故乡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当夜晚来临,每当佳节来到,每当明月当空时,想到自己孤单一人,想到家乡的亲人,怎不令人低头沉思,怎不令人归心似箭哪!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起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

  一、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课时准备: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什么?(影子)

  2、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9.影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yǐnɡ后鼻音,zi轻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读课文之前,请大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①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问同学。(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创设情景,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①播放课件: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看,它们来了,你会读吗?(个别读,教师指导:“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2人火车)

  师:看,生字宝宝的拼音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同桌互相听读,个别读) ②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宝宝可高兴啦,坐在一个个红苹果里面,你们想把它摘下来吗?课件出示游戏“摘果子”:将生字贴在果树上,学生摘下自己认识的“果子”。(一个学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学生跟读。)

  (三)学习课文,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师: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学生轻声读课文)

  1、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小节)哪一节是写第一幅图(第一节),哪一节是写第二幅图(第二节)。

  2、学习第1节。

  (1)谁喜欢读第一节。 (个别读)

  (2)指示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有什么发现:(个别说)

  教师引导观察:小朋友向着什么走?(太阳),小朋友面向太阳,太阳就在他的前面。那他的影子在哪儿呢?(指着图,影子在后面。)

  (3)什么时候影子在前呢?(老师课件演示:太阳在后面,影子在前面。)

  (4)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影子就像小黑狗?(学生:影子和小黑狗一样是黑色的。)

  提问家里养狗的黄元丰:你家的小狗和你好吗?(好)你去玩,小狗会怎样?(跟着我) (对啊,影子就像小黑狗,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影子会跟着你,你到哪儿,它也到哪儿。)

  (6)大家觉得影子有趣吗?谁来读读第一节。(个别读)

  喜欢影子的同学起来读,要读出喜欢影子的语气。(部分学生读)

  (7)看插图,试背第一节。

  3、学习第2节。

  (1)谁来读课文第2节? (个别读)

  (2)请学生举起左手,认清“左”的方向,举起右手,认清“右”的方向。

  (3)指示学生观察插图二,说说有什么发现:(个别说)

  教师引导观察:图上小朋友的影子在左还是在右呢?(在右手边,影子在右。那太阳在哪一边?(左边)。

  (4)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呢?(老师课件演示:太阳在右边,影子在左边。)

  (5)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伸手做动作。

  (6)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好朋友?(每个人都有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陪到哪儿。)

  (7)谁愿意和影子交朋友?请你读读第二节。(个别读)

  (8)学生看着插图,边演边试背课文。

  (四)熟读成诵。

  1、三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准字音,课文读通顺。评出优胜小组。

  2、教师:影子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影子这么可爱,大家想把课文背下来吗?

  3、谁来把课文背给大家听?(个别学生展示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时小结。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真是“形影不离”。课后请同学们:

  1、背诵课文。

  2、在阳光下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

  五、板书设计

  前--后小黑狗

  左--右好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6-2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7-18

小学的语文教学设计12-15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2-15

小学语文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6-11

小学语文习字教学设计06-12

小学语文《公输》 教学设计06-12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23

小学语文《蜜蜂》教学设计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