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0 15:58: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5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讨论明确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商量,换位思考,才能避免矛盾,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难点是主题的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

  朗读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门口,突然,“嗖”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打在老师黝黑的脸上……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亮出结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若无其事地擦了擦还在微微发麻的脸颊,弯下腰捡起那还在地上跳动的粉笔头,轻轻地放入粉笔盒,面带微笑地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

  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美好啊!可是有一件事由于处理不当给双方带来了伤害。

  老师板书:羚羊木雕。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3、每个人物的形象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三、讨论交流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情感。

  四、再读课文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或“父母”你会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续写“我回家之后”(注意关键词:沟通、和谐)

  【板书】

  要回羚羊木雕──伤害

  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沟通商量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和谐相处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

  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

  (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

  (三)、概括文章内容。

  1、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

  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和奶奶。

  时间:今天。

  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

  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

  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

  ——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

  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

  (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

  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追问我开始写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倒叙。(如果文章顺叙是:A—B—C—D的话,那么倒叙就是D—A—B—C或C--A—B—D或B—A—C—D),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

  作用: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2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

  (1)、插叙。(A—b—B--C),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来插叙了这两件事。

  (2)、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3)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

  (4)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直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芳家里的有关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儿园老师叫我俩“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学校运动场上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地点)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突出主题。(如,《紫藤萝瀑布》的插叙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起到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顺序变化。

  三、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它是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

  四、作业:

  1、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

  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具体生动的描写,写出个性。理解文章的主题。拓展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文中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请根据描述说人物性格。(也可以先做练习册93页有关人物分析的题。)

  1、提示问:同样是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妈妈和爸爸性格有什么不同?

  妈妈:“突然问”——这是什么心理?(像突然发现掉了钱一样,着急、心慌)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十分严厉……坚定地说”——妈妈绝不愿意损失自己的经济利益,性子很急,不问理由、一点没有商量变通的余地,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生硬(我裤子划了条口也要遭到不由分说的责备)。

  爸爸:“静静地点了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声音一直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遇事沉着老练。

  “我”:“心怦怦直跳……小声地……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哭喊着”——胆小、爸爸妈妈生气了她就害怕、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她很难过但又无可奈何。

  万芳:“为我叹气。忽然,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受了惩罚后)嘿嘿地笑着说……满不在乎地说……咬着嘴唇看着我……跑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理解人,爱帮助人,很仗义。活泼开朗,宽容别人。珍惜友情。(所以说插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结: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文章才会具体生动,但人物的语言等不是胡编乱造,作为中学生,要多观察,人物的个性不同,说话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你对人物的描写也要使人能通过你的描写刻画看出人物的性格。这样的作文才是生动的、真实的。写好文章的最高标准,就是要讲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塑一个真实有个性的人物。

  2、36自然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对朋友反悔失信后悲伤难过的心理。)

  3、分角色阅读课文。注意不同人物、不同心理,语气就不同。

  三、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1、你赞成谁的做法?

  赞成父母:家里面贵重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妻子、丈夫都不能独自随便送。父亲虽然把它送给了女儿,但并不等于同意她送给外人,孩子做事前应该同父母商量。比如,父母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孩子也可以随便送人吗?

  赞成“我”:既然父母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我就有支配权。而且我是送给我那么好、那么仗义的好朋友。羚羊木雕有价,友谊无价,何况我已经送出去了,一个有价的木雕能与无价的友情和一个人的信誉相比吗?

  2、不赞成对方,那你认为该怎么做才好呢?或你人物他们要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矛盾?

  父母:

  1、送给孩子贵重礼物的时候,介绍一定有关知识,让孩子知道它的贵重。

  2、当孩子已经送出贵重礼品的时候,要给一点缓冲的时间,或者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沟通一下,并注意保护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顾及孩子的感情。

  孩子:

  1、小朋友送贵重礼品的时候应该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2、妈妈追我要回礼品时,应该跟妈妈讲,自己不知道羚羊木雕那么贵重,承认自己的错误。

  3、再向妈妈讲讲万芳是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请妈妈想一个委婉一点的办法。

  3、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优点:“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缩短了双方的距离,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局限:一是受到“我”的立足点和所处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二是对“我”以为的人和事,只能写其外形、言谈、动作,不便直接表现其心理活动。)

  4、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下面答案:

  a、表现了由于我没有珍惜友情而很后悔的心理。

  b、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的教育,要耐心说服的态度,而不应简单粗暴。

  c、赞美少年间纯洁友谊,批评父母只看重物质利益,不理解尊重孩子心理,对待孩子简单粗暴。

  d、赞扬孩子世界纯真的心理与友谊,批评成人唯利是图。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掌握圈点勾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并学会和家长沟通。

  教学重点:

  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倾向。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羚羊木雕》,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从《羚羊木雕》这个题目中提取到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

  正是因为羚羊木雕的珍贵,才有了下面尖锐的矛盾冲突。

  二、整体感知:

  本文的时间和地点在不断变换,你觉得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几个场景?

  课文诉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组讨论,待会儿,老师找小组代表展示,小组代表的发言就是你们小组共同学习的结果。

  (学生讨论并展示。)

  (老师点拨:插叙写法。在概括课文内容后,板书。)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自己就基本读懂了课文内容,我们把书读薄了。可是,我们还要把书读厚,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三、精读课文:

  (一)那么,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请标出触动你内心的句子,把你的感慨写在旁边。

  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在了课本上,谁愿意先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读书心得?

  学生展示。

  老师注意引导:当学生谈到妈妈时,引导学生集中谈妈妈,把第一场景谈完。注意品析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才是我与万芳的友谊,最后是要回木雕。

  在学生谈到我与万芳的友谊时,老师小结:这种友谊真的是很纯洁,在我们这篇课文的后面,有一段有关友谊的名言,我把它搬到了屏幕上。

  课件出示: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意大利·薄伽丘)

  老师再赠送你两句我们中国的经典:

  原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浆。(《诗经》)

  师:就是这样的一种友情,正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你从索要木雕中又读出了什么?继续谈。

  过渡:你看,我们又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们又把书读厚了。我们能不能把这种体会和感受通过读书读出来呢?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小组内先练习。

  小组展示。

  四、辩论。

  虽然万芳原谅了我,但“我依然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课文最后说:可是,这全怪我吗?到底怪谁呢?我们马上就要进行一场辩论。请看屏幕:

  辩论提示:

  1、我该不该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2、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应该还是不应该?

  3、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该不该要回?

  温馨提示:

  辩论的胜负,决定辩论前的准备:

  1、先决定自己的“立场”,你赞成哪个观点?

  2、充分准备论据。

  3、预测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考虑如何应对?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辩论开始。老师注意小结:现在,我们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友谊为重,不能要回木雕。另一种是太贵重,不应该送木雕。老师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觉得:“友情诚可贵,木雕价也高。”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矛盾?请看屏幕:

  如果你是父母,你将如何处理?请你给“我”的`爸爸妈妈提出建议。同时也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做?

  学生汇报。

  老师梳理:沟通、理解、尊重。(板书)

  小结:是的,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学会沟通,懂得理解和宽容,你的友谊之树就会长青,使你的幸福之花就会常放,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齐读。

  五、布置作业:小练笔

  你也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请你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班长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角色朗读,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能力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珍惜朋友间的纯真感情,学会与父母和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矛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展示的两种内心世界,正确看待情谊与金钱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2、讨论法:通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探究课文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雄辩能力,让学生在争论探讨中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3、自主探究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让学生了解尊重、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知心的朋友呢?有没有收到过朋友送的礼物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好朋友,她们却因为一件礼物,不仅伤心,而且还伤了感情。这件礼物就是--羚羊木雕。

  二、介绍作者(出示图片)

  张之路,曾任中学教师多年,现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是我国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最有影响的少儿小说作家之一。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小说集《题王》《羚羊木雕》等。

  三、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图片)

  1、通读全文,理清事件。

  2、再读课文,辩论是非。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四、检查生字词(出示图片)

  1、读准下列字音:

  怦怦(pēng)逮着玩(dǎi)树杈(chà)脸颊(jiá)

  小藏刀(zàng)攥着(zuàn)兜里(dōu)抹眼泪(mǒ)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五、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图片)

  (一)速读课文,解读文意。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用笔画出关键的字、词、句,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2、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3、主要涉及哪些人物?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如何。

  学生思考并抢答。明确:

  1、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非常贵重。(出示图片)

  2、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

  a、请根据图片简单地概括课文内容。全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写了三件事:

  逼问羚羊木雕;赠送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

  b、中间一件事在叙述中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补说我赠送木雕的原因。(出示图片)

  3、文中一共提到几个人?在是否要回羚羊木雕问题上各持什么态度?(出示图片)

  爸爸:责备我

  妈妈:木雕太贵重,查问并逼我去要回。

  万芳妈妈:责备万芳“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然后把木雕递到我手上

  奶奶:认为要回不好

  我:认为友谊重要,不想要回,但又屈于压力,无可奈何

  万芳:先责备我反悔,后仍肯定”咱俩还是好朋友”

  妈妈的态度固执、生硬,爸爸的话语很婉转,但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态度取决于两种价值观,父母重财轻义,孩子重义轻财。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读出不同人物所特有的语气、语调和情感态度。其他同学当评委。

  妈妈:着急、生硬、固执、咄咄咄逼人。

  爸爸: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委屈、无助、痛苦

  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三)问题探究:

  “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在查问木雕部分,矛盾激化了。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到底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呢?(出示图片)

  学生分小组进行辩论:

  男同学代表父母的观点,为正方:应该要回羚羊木雕。

  女同学代表“我”的观点,为反方:不该要回羚羊木雕。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发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表达要简明,流畅。

  教师总结:父母、和“我”各有各的理由,但子女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服从。结果孩子们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子女和父母间的感情。最好是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六、课外延伸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怎么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呢?(出示图片,全班讨论)

  明确:爱需要理解、沟通,假若爸妈能较早的把木雕的特殊价值告诉我,假若我能在送礼物之前征求爸妈的意见,或许,这个遗憾是可以弥补的。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七、布置作业(出示图片)

  给文中的小姑娘写封信,安慰她,开导她,并告诉她你的想法和看法。

  八、教师寄语(出示图片)

  父母深爱孩子,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孩子珍视友情,又把羚羊木雕送给最好的朋友。亲情、友情都是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情感。之所以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理解,遇事考虑不周,如果彼此多些尊重、理解、沟通、宽容、体谅,那么,这朵友谊之花将永远鲜艳、灿烂!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积累“逮、攥、怦怦、寒颤、形影不离”等词语;

  2.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会与父母沟通;

  4.教育学生学习“我”与万芳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1.朗读表演;

  2.体会与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会与父母沟通;

  2.学习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其步骤:

  (一)组织教学:鼓励学生,调动情绪。

  (二)激趣导入:巧用唱歌,创设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华健)创设情境:这首歌表达了朋友间无比珍贵的友情。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问大家,你们送过什么礼物给朋友吗?请说说。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贵的礼物给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嘘,在哪儿呢?)对了,这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而是当代作家张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为什么我要把它当作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大家呢?因为它里面包含着一种特珍贵的感情,这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吗?

  (三)我来自查: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教学

  ①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犄角()怦怦()寒颤()树杈()

  攥着()脸颊()反悔()无可挽回()

  ②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像身体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关系密切。()

  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对以前答应的事后悔或不承认。()

  2.整体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这只羚羊是怎样的一件东西?

  (明确: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贵重的)

  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

  (明确:爸爸、妈妈、我、万芳)

  ③围绕“羚羊木雕”,这些人之间各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略)

  ④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妈、我、万芳分别是怎样的人?

  爸妈:重财轻义;“我”:珍惜友情;万芳:仗义明理。

  (四)我来表演: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准备活动

  ①四人一组,一个人做听众,三个人分角色朗读(爸、妈、我);

  ②注意每人的神态语气心理性格(应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

  ③注意人物出场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

  ④要用上什么道具,请准备简易道具。

  2.实践活动:我来表演,你来评。

  ①注意人物的个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重音语速语气);

  ③评出谁是“最佳演员”。

  (五)我来研讨:分组,逐一讨论作答,要求同学们畅所欲言。

  这究竟怪谁呢?我们来看看直接与羚羊木雕有关的人:

  ①爸妈有错吗?

  ②“我”呢?

  ③万芳就没错吗?

  (六)我来体验:希望同学们都能踊跃地各抒己见。

  1.我会这样处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更合适呢?会去要回来吗?为什么?

  ②你遇到过类似的烦心事吗?请说说。

  2.我会这样分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帮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吗?

  (七)我来小结。

  1.刚才我们认真分析了课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也阐述了我们自己怎样处理这样的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倾向?倾向于谁不对呢?这样写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倾向于父母不对;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亲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总之,一句话,作者是在呼唤真诚,呼唤友情!)

  2.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请说说。

  略

  (八)我来创作:课外作业。

  续写片断:文中结尾写到“我”已经把羚羊木雕要回来了,此时父母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请同学们写一个二三百字的片断文字。

  (九)送歌一曲:《永远是朋友》。

  送话一句:童心结朋友,人间见真情——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开放的、生动的、以学生为主的、令人回味的语文课。

  整个课堂非常活跃,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认为这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分不开的。

  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的把握全文,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基础,如果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乐学、爱学、会学。合作探究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发掘学生潜能,学生从中不仅能够发现一个个美丽奇妙的世界,还能发现一个个世界中所蕴藏的真谛。

  教师更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给学生表达的权利、选择学习方式及学习伙伴的权利。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肯定,没有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死死的固定一个答案;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都是让他们自由组合。

  另外,教学时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在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演一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那种场面真是精彩极了,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角色的思想,还能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课堂上不仅师生对话,学生对话,还和文本作者对话。这样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学语文,变成了一件带有乐趣的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当然,我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品一品”这个环节应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去体会,更好的理解人物。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羚羊木雕说课设计11-12

羚羊木雕语文说课稿【精选】03-24

《羚羊木雕》说课稿10篇11-24

羚羊木雕说课稿10篇11-13

羚羊木雕读后感作文04-07

《羚羊木雕》阅读题及答案11-29

《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教学设计04-20

七年级语文(上)《羚羊木雕》说课材料11-24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