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3 13:22: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1

  一、知识背景

  《燕子过海》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采用叙事、抒情相结合,语气时而平缓亲切、时而低沉、时而激扬,记叙了小小的燕子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小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流露了对小燕子的无限怜惜、敬佩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运用设问写法描写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为燕子过海的艰辛作了环境铺垫。第2自然段写一群燕子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这段中的词语较丰富,可让学生找出以帮助理解句子,从而积累词汇。第3自然段近距离展现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赞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艰难的精神并呼吁大家要爱护益鸟燕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法帮助识记,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书初步理解词语。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还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是通过理解句中的主要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在前两课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练习,因此可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并迁移运用,从而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

  兴趣是的老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实践,达到深悟之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谐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读展开想象,在合作读中交流体会,在质疑声中思考、讨论、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以体会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会认写11个生字,理解“昼夜、疲倦、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感受燕子过海的艰辛及永不后退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

  (1)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

  (2)懂得在生活学习中的成功离不开像燕子在困难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燕子过海时艰辛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研读重点词理解句子,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及奋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板块

  (一)、音像激趣,导入新课。

  1、听歌曲《小燕子》

  优美的歌声能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受感染,心里顿生对燕子的亲切感,情绪一下子可调动起来。

  2、教师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引题:每年春天,可爱的燕子们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给春天带来了生机,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欢乐。可你们知道吗?燕子在飞行的路途中还要经过无边无际的大海,随即板书课题。

  (二)、借助课件视觉感受

  1、课件点击画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海的辽阔,接着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有课件的借助,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比较到位,容易体会,此句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打下了铺垫。

  2、点击课件出示正在飞越大海的燕子的动画,配上舒缓的音乐,再出示燕子在飞行过程中无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师同时饱含深情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3、叫学生谈谈对课件中展示的画面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抒已见,初步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各自情感的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动?

  2、再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同桌反馈检查:哪些字易读错、写错?该怎么读,怎么记?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整体感知燕子过海的不容易。

  (四)、精读重点句,深入体悟。

  课始的课件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仍意犹未尽,可以指导学生回想课件内容,结合课文语句,在文中找出重点句。小部分小学生可能还是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质疑,用问读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怎么飞?在飞的过程中顺利吗?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找出三个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并积极引导。在体悟句子意思时,以学生为主,与学生共探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习方式迁移。

  1、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法指导:

  (1)读通句子

  (2)划出你认为句中关键的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

  (3)理解关键词意思,第二对词可由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帮助学生理解。

  (4)带着对关键词的理解再读整个句子,用心体会感觉其路途遥远、燕子飞行的劳累。

  (5)指导朗读,通过范读、小声自由读、指名读、对比读,读出体会到的句中含义的语气,达到以读悟情的效果。

  在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才更真实。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引领学生总结学懂句子的方法:读通句子,划出重点词,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读。充分利用个体,群体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词:太疲倦、像……一样、落、伏。

  回忆雨点落的样子,出示“飞、落”进行比较,通过词义差别感受燕子掉下来的急状;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极累状:趴在桌子上。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出示“站、伏”进行词义对比,深入体会燕子过分疲劳的无耐及作者用词的凝练。

  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集体读,自由读相结合,以读促情,师生评议。

  3、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练读谈感受。抓住“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体会出燕子在极其疲倦的情况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飞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体会燕子的劳累达到了极点,再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气的朗读,读出对燕子的敬佩与无奈失去生命的同情。这一重点句的学习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形式的品读,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同时出示三句话,有感情朗读,增加朗读训练频率,反复体验。鼓励质疑解惑,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既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想象:燕子飞行的路途如此遥远,还会有哪些艰难险阻等待着它们,它们又是怎样克服的?课件展示燕子在急风骤雨中奋勇飞行的情景,让学生即景抒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谈感受,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六)、发散思维,情感熏陶。

  小小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惜献出生命,它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对燕子说什么,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可联系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发表看法,还可联系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如何对待开个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但也离不开个体的发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应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那才是阅读的境界所在。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是教学中的简明教案,本课时板书采用重点字词式,本着简洁、清晰、直观的原则,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3、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燕子教学设计优质课件设计02-28

《燕子》教学设计课件推荐03-17

《燕子》教学设计课件资料04-20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5篇)03-29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6篇03-16

优质课《燕子》教学设计03-09

《背影》课堂教学设计10-30

背影课堂教学设计10-27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3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汇编15篇)04-03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1

  一、知识背景

  《燕子过海》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采用叙事、抒情相结合,语气时而平缓亲切、时而低沉、时而激扬,记叙了小小的燕子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小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流露了对小燕子的无限怜惜、敬佩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运用设问写法描写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为燕子过海的艰辛作了环境铺垫。第2自然段写一群燕子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这段中的词语较丰富,可让学生找出以帮助理解句子,从而积累词汇。第3自然段近距离展现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赞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艰难的精神并呼吁大家要爱护益鸟燕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法帮助识记,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书初步理解词语。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还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是通过理解句中的主要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在前两课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练习,因此可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并迁移运用,从而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

  兴趣是的老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实践,达到深悟之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谐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读展开想象,在合作读中交流体会,在质疑声中思考、讨论、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以体会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会认写11个生字,理解“昼夜、疲倦、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感受燕子过海的艰辛及永不后退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

  (1)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

  (2)懂得在生活学习中的成功离不开像燕子在困难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燕子过海时艰辛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研读重点词理解句子,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及奋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板块

  (一)、音像激趣,导入新课。

  1、听歌曲《小燕子》

  优美的歌声能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受感染,心里顿生对燕子的亲切感,情绪一下子可调动起来。

  2、教师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引题:每年春天,可爱的燕子们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给春天带来了生机,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欢乐。可你们知道吗?燕子在飞行的路途中还要经过无边无际的大海,随即板书课题。

  (二)、借助课件视觉感受

  1、课件点击画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海的辽阔,接着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有课件的借助,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比较到位,容易体会,此句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打下了铺垫。

  2、点击课件出示正在飞越大海的燕子的动画,配上舒缓的音乐,再出示燕子在飞行过程中无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师同时饱含深情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3、叫学生谈谈对课件中展示的画面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抒已见,初步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各自情感的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动?

  2、再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同桌反馈检查:哪些字易读错、写错?该怎么读,怎么记?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整体感知燕子过海的不容易。

  (四)、精读重点句,深入体悟。

  课始的课件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仍意犹未尽,可以指导学生回想课件内容,结合课文语句,在文中找出重点句。小部分小学生可能还是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质疑,用问读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怎么飞?在飞的过程中顺利吗?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找出三个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并积极引导。在体悟句子意思时,以学生为主,与学生共探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习方式迁移。

  1、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法指导:

  (1)读通句子

  (2)划出你认为句中关键的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

  (3)理解关键词意思,第二对词可由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帮助学生理解。

  (4)带着对关键词的理解再读整个句子,用心体会感觉其路途遥远、燕子飞行的劳累。

  (5)指导朗读,通过范读、小声自由读、指名读、对比读,读出体会到的句中含义的语气,达到以读悟情的效果。

  在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才更真实。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引领学生总结学懂句子的方法:读通句子,划出重点词,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读。充分利用个体,群体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词:太疲倦、像……一样、落、伏。

  回忆雨点落的样子,出示“飞、落”进行比较,通过词义差别感受燕子掉下来的急状;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极累状:趴在桌子上。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出示“站、伏”进行词义对比,深入体会燕子过分疲劳的无耐及作者用词的凝练。

  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集体读,自由读相结合,以读促情,师生评议。

  3、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练读谈感受。抓住“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体会出燕子在极其疲倦的情况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飞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体会燕子的劳累达到了极点,再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气的朗读,读出对燕子的敬佩与无奈失去生命的同情。这一重点句的学习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形式的品读,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同时出示三句话,有感情朗读,增加朗读训练频率,反复体验。鼓励质疑解惑,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既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想象:燕子飞行的路途如此遥远,还会有哪些艰难险阻等待着它们,它们又是怎样克服的?课件展示燕子在急风骤雨中奋勇飞行的情景,让学生即景抒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谈感受,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六)、发散思维,情感熏陶。

  小小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惜献出生命,它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对燕子说什么,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可联系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发表看法,还可联系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如何对待开个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但也离不开个体的发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应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那才是阅读的境界所在。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是教学中的简明教案,本课时板书采用重点字词式,本着简洁、清晰、直观的原则,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燕子过海》课堂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3、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