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30 10:06: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

  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 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查字典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 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思路】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诗歌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言精炼华美,人们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形容语言给人带来的美感。因此,本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仿照所给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教学中所选的例诗除语言优美之外,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模仿。

  【导写过程】

  一、多媒体镜头1

  从模仿到创新

  ——如何仿照例诗创作诗歌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根据所给的例诗,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意味的机会,我们可以来一起比一比,看看是老师的仿写能力强呢,还是同学们的仿写能力强。当今的社会,处处充满挑战。而老师我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精神的人,常想和别人比一比、赛一赛,既挑战别人,又检验自己的实力。我是一个不愿意随便服输的人,你们是不是也有跟老师一样的性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二、多媒体镜头2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

  驱散了凛冽的寒霜;

  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滋润了龟裂的心田;

  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

  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注意例诗,这实际上是一篇学生考场作文中的开头一节。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7)快速审题作文

  【设计思路】

  运用添加因素法进行快速审题作文。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因素和什么叫添加因素法,并能灵活运用添加因素法审题、写作。

  【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活跃气氛

  1.同学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说“学生”10遍,然后齐声说“生学”10遍,速度要快、声音要响亮。在学生说完最后一个“生学”时,不给学生喘息机会立即问:老师最怕谁?学生的回答多数可能是“学生”,教师据此引导: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受思维的定势的影响。

  2.同学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它们俩谁跑得快?注意不要进入思维定势。

  3.四边形剪去两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小结:本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讲,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大胆创新,相信大家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

  二、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谁能以“我”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一句话对自己进行概括呢?(学生作自我介绍。)

  教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在题目中所添加的内容越具体,介绍得就会越有条理,越清晰,在写作上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审题,这就是本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审题方法——添加因素法(板书)。

  三、展示目标

  1.理解“因素”和“因素添加法”。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8)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

  【设计思路】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本设计,将从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力求把教师的讲解点拨与学生的感悟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作文训练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导写过程】

  一、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1.教师讲解。

  联想和想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形式,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对发展同学们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联想和想像力是科学的翅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少不了它。如何在作文时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力,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在作文命题方式上,实行开放性作文,尽量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向同学们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我们在作文时要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这样才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有了激情的驱使,我们就会自觉地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社会“大超市”,去光顾那琳琅满目的“开价生活大书橱”,尽情浏览,用我们宽广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我们应大胆去写,不拘泥于内容和体裁,甚至可以写一些散文和诗歌,因为这两种文体最能提高我们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学生练习。

  用“高原”、“啤酒”、“海豹”三个词语,在30秒内构思一个能讲述2分钟的故事。三个词语的顺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

  教师通过点拨使学生意识到:“高原”、“啤酒”、“海豹”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要把它们组成一篇文章,用一般的思维模式是不行的,必须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使这三个词语串成一个彼此相及的整体。

  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讲解

  1.教师讲解。

  叶圣陶指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因此,在作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9)多角度思维作文训练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

  2.利用几何图形包容性大的特点,给学生极大的想像空间,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3.在叙述的过程中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作开启文路。

  【导写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意识

  运用三个想像力自评测验导入教学。

  1.你觉得自己的想像力怎样?

  a.丰富 b.一般 c.不太好

  2.你认为你的想像力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掘?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像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无所谓

  二、发散思维,展开想像

  借助图形,展开想像,启动思维,引发感情,从中体味、感悟并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围绕图形展开想像。

  教师可以举例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展开想像。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将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使写作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1.给出图形。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0)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设计思路】

  作文之法,新奇为上,无论是韩愈的“唯陈言之务去”,还是郑板桥的“领异标新二月花”,说的都是为文创新的问题,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心灵的展示和个性的表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随着话题作文的遍地开花,作文的构思也在不断创新。如果说精心拟制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发挥“第一瞥”的磁性功能,那么出色的小标题则如众星捧月,能照亮全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学生的竞赛获奖作品《也许》写的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环保题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联全篇,将文章所写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定名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从四个角度来组织材料,使文章不仅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而且内容丰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满篇生辉。出色的小标题如众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课题

  板书:众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三、要点梳理

  1.什么叫小标题结构法?

  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2.学习列小标题的方法。

  (1)时间串联法。

  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

  ②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标题:“春”、“夏”、“秋”、“冬”。 ③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学生生活的习作《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儿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季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

  再向虎山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尔登湖》。

  2、 能力目标: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标: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②学习梭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②体会和学习文中写景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理念和朴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园记》,作者笔下的桃花园,成了许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国的诗人梭罗写了一本题为《瓦尔登湖》的散文随笔,里面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现在,就让我们走出烦嚣的都市,跟随着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受爱默生思想的影响,选择了积极的政治生活。1845年,28岁的他单身只影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过了两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尔登湖》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三)学习生字词: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郁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绿 渲染(xuàn rǎn) 调(tiáo)和 模样(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黄澄澄 (dēng dēng)

  2、 词义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嬉戏:游戏。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如许:如此这样。罕有其匹:很少有与它相当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

  2、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

  3、 作者在文中说:“在我所见过的特异之物中,或许瓦尔登湖最为奇崛,它一直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结合课文说说瓦尔登湖是如何“坚持着自身的纯洁”的?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五)分析、明确:

  1、 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

  2、 文章第一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作铺垫,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颜色变幻的?明确: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

  4、 为什么“近岸的湖水呈现一片鲜嫩的碧绿”?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说明了瓦尔登湖的水本身并没有颜色,是由于湖水太纯净而产生的折射或倒映缘故。

  5、 作者是怎样写湖水的清澈的?明确:通过在湖中潜游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湖中嬉戏的鱼的条纹”、“掉到湖中不动的斧子”、“洁白的鹅卵石在湖底延伸一两杆之后便是细沙”及“绿亮亮的水苔”等细节描写来衬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融为一体,也揭示了作者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后一段写到“蒙蒙细雾”、“习习南风”、“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游的野鸭、天鹅等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景物的描写,充分说明了瓦尔登湖不仅美丽、纯洁,而且充满生机。也充分抒发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明确:《瓦尔登湖》的语言虽朴素却明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作者的心跟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才对纯洁无暇的瓦尔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写。但在这简单直白的语言里,不难看出其蕴涵的哲理——只要你愿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轻松的去克服你的无聊、无趣和寂寞,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六)小结:

  文章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绍瓦尔登湖所处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环境等情况,为下文的展开作好铺垫。接着从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瓦尔登湖的湖水颜色变化奇幻,随着远观近看,四季流转,气候变化,湖水会呈现不同颜色,让人叹为观止。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纯净,在这里,湖水不仅清可见底,而且纯洁无暇,毫无污染。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这一派美丽幽静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罗的心融为一体。宁静、纯洁的瓦尔登湖正是作者朴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这里躬身耕种、采果垂钓,从容悠然;他在这里倾听松风天籁,静观湖光山色,玄思妙想,无拘无束。文章的最后,作者用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这个不仅纯洁无暇而且充满生机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七)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三两题。

  (八)板示设计: 瓦尔登湖梭罗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瓦尔登湖的面积、周围环境及湖水的特点。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 远眺而现对瓦尔登湖的赞美 [近观而现 奇湖水颜色 站在同一点上,湖水忽蓝忽绿 幻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变化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却见物 纯湖水清澈 水中捞斧 净游泳所见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叹世事更替,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充满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 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

  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

  指读,齐读

  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

  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

  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

  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

  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

  “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举头”是什么意思呀 ?“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

  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

  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

  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

  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课堂练习: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 h) 树冠 (ɡuün ɡuàn) 旋转 (zhuàn zhuǎn) 蕴含 (yùn wn) 湛蓝(zhàn shn) 栀子(zh z)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 ) (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01-0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02-0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1-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9篇03-0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2-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02-0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十篇02-28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