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4 13:14: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儿歌欣赏《春晓》(课件1),齐背古诗《静夜思》(课件2)、《画》(课件3)。

  二、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大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好诗。这些诗可美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草》(课件4)。

  三、简介作者(课件5):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他写《草》的时候才16岁呢!(领读题目和作者)

  四、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出示全诗(课件6):范读、带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出示诗的节奏(课件7),领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五、感知诗歌

  1、齐读全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六、探究诗歌。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课件8)。

  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抓住句中的“原”字进行教学)

  原野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抓住句中的“离离”进行教学)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课件9)。

  抓住句中的“岁”字进行教学:用“岁”说一句话?岁和年是什么关系?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几个?

  抓住句中的“枯”“荣”进行教学: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看图说一说各个季节的草的不同特点。)

  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枯”和“荣”是什么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课件10)。

  烧不尽”就是烧不……到了冬天草叶子都枯黄了,大火一烧,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课件11)。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指名说说第四句的意思。

  5、齐读诗歌,读出感情(课件12)。

  第一句:突出“离离”,读出小草的蓬勃生机;

  第二句:突出“枯”“荣”,读出草因四季的变换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三句:突出“尽”,读出野火的猛烈;

  第四句:突出“又”,读出小草生命的顽强。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对小草说的吗?

  七、拓展延伸,背诵古诗

  1、《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的后边还有下面的内容呢!(课件13)(齐读)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听儿歌、唱儿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3、背古诗:指名背、齐背。

  八、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欣赏到了小草蓬勃的生机和顽强的意志。我们要爱护小草,要有小草的顽强意志。

  《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 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 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 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 问:

  ①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 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①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② 让学生说说;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 教师画简笔画。

  ④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强调“尽”的意思)

  ⑤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 做练习。

  ⑵ 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2、齐读课题:草唐代 白居易 (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出示课件)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师:谁会用岁说一句话8岁就是你出生了8年,一岁就是一年。(点击课件)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那小草在一年中会有哪些变化呢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画一画,你们边看边想图上的意思,再举手起来说说。(师画一幅,生说一幅)

  我用绿色和黄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简单的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干枯。让学生说说各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从颜色上观察小草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师:说到这里,谁知道枯和荣分别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再让学生说说荣、枯应分别写在那幅图下面(生说师写),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板书:春夏 荣秋冬 枯)

  游戏:师念枯,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师念荣,学生高举双手。(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枯、荣的理解加深了。)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齐读这一句。

  师:野火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尽字中的尺像箩筐,箩筐倒过来(边讲边画),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尽意思是完。(出示课件)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野火把小草烧不完(生跟着说)

  (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生: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板书:烧不尽)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跟着老师读这一句。

  师:生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生长。(课件)

  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师用绿色粉笔花草芽。板书:吹又生)

  5、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

  描述表演。 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大声自读,分组读,抽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五、完成练习

  做一题议一题,并对照大屏幕改错。

  1、我会填空。

  ①、这首诗是描写( )季景色的。

  ②、《草》是() 朝大诗人( )写的,诗中------------------,

  -------------------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 一对反义词,是( )和( )。

  2、我会连线。

  离离原上草, 一年一度秋冬枯萎春夏繁荣。

  一岁一枯荣。 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 野火烧不尽, 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春风吹又生。 野火是烧不完这些小草的。

  3、我的发现。

  我发现一岁一枯荣的前一个一读( ),后一个一读()。 下面的一我来注音。

  (1)一()条小河。

  (2)一()心一意。

  (3)我参加了一次有趣的体育活动。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现在正是春天,看窗外的小草正在茁壮成长,你们现在的年龄正是人生的春天,祝你们像小草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草》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体感知悟精神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 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点品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 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 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 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 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草》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前预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跄( ) 愠( )怒 酸涩( )惶惑( ) 湿漉漉( ) 拽( )到蔫( )巴 残渣( )飒飒( )—霎( ) 绽( )开

  2、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朗读感知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理清情节

  通读全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活动三、 品评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拓展延伸

  以“说吃草”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练习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横线上。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和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讲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故事。(教师边板书诗作者“白居易”边娓娓道来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人,他出身贫寒,但从小热爱学习,特别喜欢写诗。16岁那年,白居易离开家乡到京都长安后,仍不断写诗。为了提高写诗的水平,他到处求名师指点。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老诗人顾况。顾况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当他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叫白居易时,又想开玩笑了。他说:“唉呀!你这个名字可起得不妙啊。”顾况摸着胡须说道:“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里米价昂贵,租屋困难,要想在这里住下来,可不太容易啊。”白居易听了这句话,想想自己到长安后经常愁衣少食,四处借债的情景,不禁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好,在京都居住可真不容易啊!”顾况见眼前的年轻人谦虚好学,就说:“好吧,把你写的诗念给我听听。”白居易开始读诗了。(放录音《草》朗诵)白居易刚读完,顾况便连声赞道:“好诗好诗,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前程无量。居易这名字取得真好哇!”白居易不解地问:“老先生,刚才您还说我的名字取得不妙,现在又说我的名字取得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顾况笑着说;“刚才不知道你会写诗,所以才说你居住长安不容易,名字取得不妙。现在看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所以说你居住长安很容易,名字起得真好。”说完就热情地指点起来。从那以后,白居易更加勤奋起来,终于成为我国唐朝三大诗人之一(其他两位是李白和杜甫)。

  2、故事讲完后,教师接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看看自居易写的诗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开始讲解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1、师:“ 刚才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读,现在我想听听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样?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会老师会考查考查你们,看谁读得最好。好,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看着同学们认真朗读的样子,老师很欣慰。你们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教师相机评价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3、师:“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遍,要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4、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烧”这个字怎么读的呢?(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 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 “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请大家再跟着老师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

  5、师:“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现在我们一起读这首古诗,要格外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学生齐读古诗)

  6、师:“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感受一下发音的注意点。)

  7、师:“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古诗,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师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的眼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小组内可以试着说一说。”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相机评价。)

  师:“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教师小结:”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师:“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学生回答“要”) 师:“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 (学生朗读)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师:“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师:“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师:“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出示生字: )

  师:“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们在请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思广益。)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呢,有些老师都还没有想到呢。大家都已经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那现在大家在自己的田字本写写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看一下,比比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更好。”

  (三)总结新课

  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草》这首诗,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的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

  师:“我们已经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回家之后呢,我们的小朋友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比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草》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五、小结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教学设计07-23

《草》教学设计06-16

草教学设计04-28

《草》的教学设计09-24

《草》教学设计06-16

草教学设计06-09

草的教学设计04-24

风铃草的教学设计08-23

《草》教学设计点评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