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9 14:21: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二、作者简介(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读过程中回答)

  二、作者简介(略)

  三、解读课文

  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完成积累拓展四)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积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辅助资料

  3、预习新课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用一句话描述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

  冬天狂风呼啸,一条条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

  然而在老舍的笔下,冬天却富有别具一格的温馨舒适之美。

  (二)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山东也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三)整体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风景不妨写点实物,写出诗情画意。

  老舍《谈叙述与描写》

  (四)精读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从什么角度,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雪后的小山总的特点是什么?选取喜爱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明确:景物:矮松、黄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银白 暗黄 粉色)

  顺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点:秀气,暗呼段首的“妙”字,体现“温晴”特点。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给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五)拓展阅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赏析语言特点。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四世同堂》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济(jǐ)南伦敦(dūn)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

  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教师逐步疏导,简析文意并简明板书。

  特点:温晴。景物:山、水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三、美文品读,展现风采

  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请分组思考第二个问题:(投影展示)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你认为用得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启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声读,并动笔圈点批注。

  抽生回答,教师以图画为引导,分别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词句,从修辞、写法、情趣等方面品读妙处。(安排一段配音朗诵表演)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写美

  过渡: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的确确很美,你想,为什么他笔下的景就这样的美,这样的惹人喜爱呢?如果文章单为写景而写景,会不会打动人,会不会感动我们?这景里面还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为这景里面融进了情,融进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这样的动人。这种写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写美:老舍笔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爱,我们三穗,我们家乡四季的景也不错呀。请你写一写或说一处我们三穗,我们家乡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五、小结课堂。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到处都蕴含着美,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七年级(7)班的同学会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驰骋在文坛的圈子里。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学设计7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平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平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