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0 09:05: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牧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牧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牧童》教学设计15篇

《牧童》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说教法:

  读中品,品中读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画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词 写字

  齐读词语

  书写“钱”字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画家和牧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 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的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四、 图文结合,品读课文5、6段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2、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4、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5、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6、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

  7、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板书“虚心”)你想对大画家说些什么吗?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

  2、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

  3、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牧童》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从中感悟人物的不同品质。

  2、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

  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指导生字的书写,注意

  书写时的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分析了解文中

  重点词汇的意思并加以记忆。

  2、引导学生能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怎样的人才

  称得上是一名大画家吗?(学生谈对画家一词的理解)你认识哪些大名鼎鼎的画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画家叫戴嵩,他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熟读课文,感受画家的品质。

  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想画家戴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朗读)

  总结学生的意见并板书“著名”

  2、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里呢?能不能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总结: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三项学习目标抓住学生对教材及课文人物的感悟理解,并试图通过反复的

  诵读感悟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突出了对结果性目标的设定上,但课标中强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把握,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教案目标缺少对学生语文意识和兴趣的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加强体验性目标的确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和探索。

  作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大意及文中的人物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案中设计让学生讨论“画家”的含义及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画家这一环节就显得不必要了,已是对第一课时的重复,也很难激发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可采取直接入题的形式,揭示本课重点问题。

  在对戴嵩著名这一特点的分析上,教案设计安全按课文的内容顺序进行,问题的设置也以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造成教学过程繁琐,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在练读旁观者赞美之词时,采用边演边读的方式收效较好但缺少一定的提升练习,即可让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句子也来夸一夸戴嵩的技艺,使技能的训练不只停留在朗读的层面上,并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实现。

  另外,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不易

  多人来欣赏。”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

  从这些句子中你分别看出戴嵩的什么?(远近闻名,技艺高超)

  3、如此厉害的大画家会引来旁人怎样的称赞呢?请大家练读以下两句话。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学生朗读过后选取一两名学生进行表演读,并谈谈从自己朗读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齐读练习,注意读出旁观者看到画后的惊讶和赞美)

  4、可是正当大家对戴嵩的画大大称赞的时候,听到了一声“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下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并作答)

  原来是一个小牧童的声音,他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说明了什么?(声音很响,“画错了”与别人的称赞声不一样)

  听到这样的喊声,如果你在场会怎么想?(学生交流)

  5、如此胆大的小牧童竟然敢说大画家画错了,可是戴嵩生气了吗?请找一找戴嵩是怎样做的?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指名学生朗读)

  从朗读中你感觉到戴嵩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板书:虚心)

  请你试一试,读出戴嵩的谦虚和真诚。(学生练读,老师选

  由“……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发现戴嵩的著名,需要老师及时处理这一偶发事件,较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浓

  墨涂抹”与“轻笔细描”的意思,从而感悟出他技艺的高超。

《牧童》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写生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写生字、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学习本课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运用提问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运用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课件。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

  作品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亮起你的小眼睛,猜猜他们的身份————画家和牧童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做到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问老师、求学网、问同学、看下面的汉语拼音)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好,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个好朋友(出示带拼音的字)

  1、同桌合作学习,读不准的互相帮一帮。

  2、谁来读一读?(真棒!)有些字比较难读,要多读几遍。墨、驱、蔼、翘、蝇(是整体认读音节)、惭、愧

  3、谁愿意领大家读一读? (分读行)读得真好

  4、如果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吧!小火车从哪儿开?)

  5、你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的吗?同学们得方法可真多。

  6、你能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吗?(一边组词一边讲解)

  戴嵩的戴是个姓,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戴着,谁还能组个词? 看,惭愧两字读有什么旁?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猜猜带竖心旁的字的这个词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心情)说的真好,联系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再齐读这个词。再看这些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是我国国画中的两种绘画技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谁来指一指,这幅画中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呢?(请一学生上台指画)谁能读出两词的区别?男女生分别读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看这个词,拱手,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一般是向别人表达敬意。

  商人的商要求会写,观察一下它和哪个字长得有点像,写时注意什么?

  商人做生意要八方来财,全靠嘴一张。所以,在商里面是八口。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字的中心,商的中心就在八口,我们把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大家拿出手看大屏幕一起写一写商。现在,在田字格本上写两个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认真,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写完了同桌之间交换看一看,写得好就奖一颗星或者一朵花。)谁得到星或者小花了?

  7、你们都是写字小明星,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就得把课文读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可以用上刚才读的这些词语来讲讲课文主要讲了画家和牧童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吗?

  三、感受戴嵩画技高超

  1、小朋友们,课文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板书:著名)

  2、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那他的画技一定非常高超,课文中有一个描写他现场作画的句子,赶快找出来读读吧。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来感受戴嵩高超的画画技艺,谁来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呀?(他画得很快)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画得快说明什么?(很熟练)

  “一会儿……一会儿”句式练习。这句话里有一组词:一会儿……一会儿,谁能用着组词来说说话?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还读出了什么?(很用心……)

  4、反复引读这句话:

  师:戴嵩画得多认真啊,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快呀,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用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熟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真不愧是一位……生:著名的画家。

  所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

  5、人们都称赞什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赶紧找出来读一读。

  生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生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吧。(出示句子:围观的人……赞扬道。)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句子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的词语(夸赞、称赞、赞扬)

  真棒,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来,一起读这三个词(红色)

  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感觉,小朋友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

  6、刚才我们读的是两个人夸戴嵩,他们是(商人、教书先生),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现场还会有哪些人?好,此时,你就是戴嵩的朋友,家人、富人、读书人、医生、官员……你就在现场,看到这么惟妙惟肖的画,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想来夸一夸,对吗?你会怎么夸?

  夸得真好!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说话的本领真强!小朋友课文中的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戴嵩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神笔”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幅画的精美,如果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会更生动。来,老师帮你们一把,送给你们一些词语选用。

  7、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妙笔生花、出神入化、鬼斧神工

  指名读词语

  老师想扮演一下戴嵩的老师来夸一夸:“戴嵩啊,你的画真是出神入化,老朽自愧不如,佩服、佩服啊!(拱手)”

  8、选用词语练习说话

  真是太棒,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看,刚才你夸我夸他夸,大家七嘴八舌地夸,我们就叫做“纷纷夸赞”。

  四、感受戴嵩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1、小朋友,面对这活灵活现的画,面对这惟妙惟肖的画,面对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对这绝妙之作,面对这神来之笔,大家都在不住地啧啧称赞,可是就在这时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出示句子:“画错啦,画错啦!”指名读

  谁来喊一喊,你为什么喊得这么大声呀?理解:炸雷

  好,你就是牧童,请你来大声地喊一喊。指名读

  大家一起大声喊一喊。

  这声音像晴天霹雳,炸雷一般,大家一下子……生:呆住了。

  (看学生)大家呆住了吗?演一演,小朋友真像演员。

  2、这位先生,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商人,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富人,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怎么想?

  3、正在大家你惑不或对牧童不屑一顾的的时候,戴嵩又有什么反应呢?

  请大家快速读5、6段,你想把什么词送给戴嵩?(板书:虚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4、指导朗读

  第一句读完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戴嵩;你真虚心呢!你真不愧是大画家,气度不凡呢!

  第二句,理解“拱手、连连拱手”,用动作做一做。

  对话表演(5、6两段)(机动)

  5、、欣赏绝妙之作:(出示斗牛图)

  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地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在上面题诗一首: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6、师小结:小朋友,一个人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说戴嵩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小小的牧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勇敢的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板书:勇敢)我们说,小牧童也同样了不起。(画箭头)

  7、面对这么了不起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结束语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戴嵩绘画的场景,一起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和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

  1、爱积累的你: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爱表演的你:与好朋友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3、爱讲故事的你: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牧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牐犠灾餮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解惑。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不教”,就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牐犖疑杓频“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这是《牧童评画》。

  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简析]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

  习的时候,加以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学习现代文《牧童评画》

  1.读通现代文《牧童评画》。

  2.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简析]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牧童评画》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2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

  三、学习文言文《牧童评画》。

  1.齐读文言文的课文,要求读通顺。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

  [简析]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3)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迁移。

  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

  [简析]教会方法,积累运用——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六、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七、拓展作业:

  1.理解课文,你想对杜处士和牧童说什么?

  2.推荐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可文言文,让学生读、背。

《牧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 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 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 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 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 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 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 生:“二声部合唱”。

  7、 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 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 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 学生小组讨论。

  11、 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 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 生:“好!”

  15、 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 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 出示高声部旋律。

  2、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 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 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 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 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 知识扩展:

  1、 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 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 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 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牧童》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夸赞”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抹、挤、拱”三个形近字。

  2、 能理解“称赞、赞扬、夸赞”三个意思相近的词;

  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重点:

  1、能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过程:

  欣赏戴嵩的画。今天老师给大家一幅《斗牛图》,

  这就是一幅有名的《斗牛图》,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戴嵩,这幅《斗牛图》被视为绝世佳作,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故事呢。

  一、揭示课题

  一起读课题21、《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sōnɡ cán kuì

  戴嵩 惭 愧

  mò mǒ pī ɡǒnɡ

  浓墨涂抹 批评 拱手

  ɡòu qiào qū

  购买 翘起来 驱赶

  yínɡ ǎi jià

  牛蝇 和蔼 价钱

  三 、自由读读1-4段。

  研读第一自然段。

  戴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他的“著名”?

  PPT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什么样的画家才叫“著名”? 这节课,我们先去感受这个画家的著名。

  PPT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你注意到了“一……就……”。)

  指名读读。 齐读句子。

  PPT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没有不点头称赞”是点头称赞还是不点头称赞呢?还可以怎么说?(都)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就……”的句式说说。

  PPT看画的人一 ,就 。

  有钱的人一 ,就 。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戴嵩可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

  研读第二自然段

  他画得这么好,他究竟怎么画的,你们想看看吗?一边读一边画出戴嵩画画的句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一会儿”(画画速度多快啊!)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画画技术多高超啊!)

  PPT“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指出。

  谁能用朗读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还有几个形容画画的词语:泼墨如云 工笔细描 浓墨重彩 细线勾勒

  请用这个句式夸夸戴嵩的画技?

  戴嵩的画一 ,就 。(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围过来看。……)

  指名生夸一夸。(学生自由练习后,教师指名回答。)

  看来,戴嵩的画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在夸,就叫——PPT(纷纷夸赞)

  是啊,戴嵩的画画得这么快,这么好,难怪画一挂出来就有人欣赏,还不停称赞呢?

  研读三四自然段

  你听到谁在称赞了?(商人 教书先生)

  PPT“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夸一夸。

  指名夸一夸,说说为什么?

  句中有两个词,都是表示夸奖的意思。请找一找。(称赞 赞扬)。

  (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文章更生动,以后小朋友写作文时也要这样。)

  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文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到吗?PPT(夸赞)

  师生合作读。男生读商人,女生读教书先生,老师读提示语。

  引: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还不停称赞呢?

  一位商人称赞道——男生接;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女生接。(老师听出你特别强调神笔这是为什么呀?)

  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戴嵩的画确实是绝妙之作。如果你也在场,请你也夸夸他的画技?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1-4段,再次感受大画家的著名。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PPT生字:抹 商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4、评议修改。

  5、看看其他几个字在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

  读读写写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就成功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牧童》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及说明】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形象作用,激发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自然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堂课我选择用之前学习过的歌曲《牧童》进行导入,引导同学们演唱歌曲牧童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

  2、新课教学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我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再听一遍乐曲)

  (六)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我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的水平。

《牧童》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二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4、感受戴嵩谦虚和牧童勇敢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斗牛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就是有名的《斗牛图》,这幅绝世佳作现在就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一位主人公画的,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叫出他的名字,这幅《斗牛图》和课文中的那幅《斗牛图》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画家和牧童》,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并了解复习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指名朗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三)再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除了直接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呢?

  生:交流第一自然段描写戴嵩著名的句子。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商人和教书先生吗?(不是)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大画家的画呢?理解纷纷夸赞。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夸赞大画家的画,可是,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谁呢?(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师:大家也来扮演小牧童大声喊一喊吧!听了小牧童这炸雷一样的喊声,围观的人都怎么样了?为什么大家都呆住了?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想什么?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那到底什么地方画错了呢?现在我就是戴嵩,谁来给我讲明白了。(指名对照图讲)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读一读小牧童的话吧!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面对著名的画家,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小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你觉得这个小牧童怎么样?板书:勇敢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 “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六)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戴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课题吧,生齐读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谦虚 勇敢

《牧童》教学设计9

  一、揭题导入,点词读句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想象练笔: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让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想象练笔:

  这就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一张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连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牧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比较的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2.有感情诵读古诗词。

  3.通过想象,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生齐读。)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所有人都怀念着,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

  二、学习《牧童》

  (课件出示《牧童》。)

  师: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整首诗是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生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读,纠正读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读了这么多遍,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

  师: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后来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们说,神仙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说。体会诗人情感,随机点拨:“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齐读诗歌。)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牧童?

  生:悠闲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

  师:这真是美好的童年。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齐读。

  三、学习《舟过安仁》

  师:谁知道杨万里还写过哪些古诗?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师: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孩子的诗。同学们先读一读,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诗人。(指读一二句。)

  师: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生说。)

  师: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说。)

  师: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说。)

《牧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

  二、欣赏乐曲

  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3. 分乐段欣赏乐曲。

  (1)第一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进行记忆。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

  (2)第二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二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二乐段。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节拍轻轻的用右手指尖点左手掌心,不出声音。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

  (3)第三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② 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采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的方法,使乐曲的曲调更加的流畅。所以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A’。

  (4)教师分别弹奏书上谱例,学生完成书上练习。教师提示:提示学生三个谱例的节拍不同。

  4. 完整的欣赏乐曲。(《牧童短笛》动画)

  教师提示: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到A和A’的时候,跟随音乐旋律用手划4/4拍指挥图式。

  三、介绍乐曲背景

  1. 贺绿汀简介。

  2. 介绍乐曲背景。

  四、知识拓展

  教师:这首钢琴独奏曲由于受到众多音乐家的喜爱,被改编成了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长笛演奏《牧童短笛》音频)

  教师:贺绿汀一生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还有《游击队歌》。播放《游击队歌》音频。再欣赏一首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森吉德玛》。播放《森吉德玛》音频。

  五、课堂小结

  “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音乐家为我们表现了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啊!

《牧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2个字“价、钱”。

  2、朗读感悟课文1-4段,知道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看看他们是谁?一起叫他们一声:戴嵩、牧童。

  2、我们都知道“牧童”就是:学生接:放牛的小孩。

  3、那么你知道戴嵩吗?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我知道”的内容。

  4、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画家和牧童,看老师写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戴嵩是一个大画家,老师觉得我们一般称呼一个人叫什么家什么家,那他一定是很了不起的,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家和牧童》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请教。

  2、交流学习生字:

  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大都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忆,这两个字挺难的,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戴、蔼”

  戴:是啊,这个戴课文中是戴嵩的戴,除了姓戴的戴,你妈妈戴围巾、戴项链也是这个戴,还有其他的戴吗?偏旁是革字旁。

  蔼:可以用“渴”和“喝”来记。

  3、小朋友读了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第1——4段课文,想想找找,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戴嵩是个著名画家,就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读一读,说说你从这句话哪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

  是啊,戴嵩的画那么受人欢迎,难怪他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拿起书,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

  (2)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读一读,说说你从这句话哪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片刻”:给片刻换一个词语。

  C看徐悲鸿画的画《马》,让学生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现在你知道了吗,这是国画的两种不同技法,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看戴嵩的《斗牛图》,说说你觉得戴嵩怎么样?

  D是啊,这样一幅绝妙之作,用了一会儿就完成了,把戴嵩的了不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指名读。齐读。

  (5)难怪周围的人都要夸赞他,用心读这几句话,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结合理解:

  A近义词:称赞、赞扬、夸赞,这三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三个词语来表达,用在课文里也不显得重复。

  B戴嵩的画让大家夸了又夸,赞不绝口。朗读称赞的话,指名、分组。老师引,学生齐读。

  C是啊,商人一看到戴嵩的斗牛图,就();教书先生一看到戴嵩的斗牛图,就()。

  (6)加油站:戴嵩的画让大家赞不绝口,现在啊,我们也来到了戴嵩画画的现场,请小朋友仔细欣赏这幅画,也来夸一夸。

  请你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夸夸戴嵩的《斗牛图》。

  看词语手册上的词语: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绝妙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

  (7)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大家欣赏夸赞戴嵩的斗牛图的情景,齐读2——4段课文。

  3、小朋友,戴嵩是那么著名。他的画有那么多人喜欢,大家都赞不绝口,可是这样一位大画家,却在课文最后连连向一个小小的牧童拱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四、卡片复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价钱

《牧童》教学设计14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身为著名画家,戴嵩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另外,对于戴嵩和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学生知道的很少,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注:字音——惭can愧、蔼ai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律动: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写话训练在低年级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削减了写话的难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猜猜找找、参加智慧乐园”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2、对比感悟促深化。

  上这节课的初衷缘于读文时的一种感动,不仅为戴嵩向牧童请教的虚心和从善如流感动,更为牧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诚勇敢、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价值取向上我稍稍倾向了后者。

  之一:一大一小书写课题,突出大画家和小牧童,后来在文本解读时我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又重新书写课题,让学生感悟到牧童虽小但精神可佳,教师有在学生的建议下改写课题。

  之二:我结合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人们的纷纷称赞和“呆住了”的空白处,使学生在对比评价中更深体会到牧童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多么难能可贵!

  之三:在结课时我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并建议他们可以上网继续查找相关资料、这样,把学习的领域拓宽到课外,进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

  3、自由写话扬个性。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崔峦先生多次强调:到了二年级应该强化写的训练。本节课我用大量时间进行了写字和写话训练。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和间架结构,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写话训练我主要展示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尤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给画配话。但是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求不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为向中年级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牧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牧童短笛)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师谈话: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ujrh,是一串串雏鸟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2回忆旧知:以前,我们就学过一些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研讨,同学们还记得吗?出示《所见》《村居》,齐读。

  3揭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牧童》。提示“牧”字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书中插图,想象古诗大意。

  2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读通顺,流利)谁再读?

  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强调字音不卷舌?分析字形

  4出示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的意思搞清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谁先来读这首诗?结: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大家注意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铺诗中为什么读pu?:(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诗中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2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生板书: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结:刚才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小结出示:抓重点字?体会诗意??齐读

  4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或许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小结: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5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出示:(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饱卧??你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6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蓑衣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注释插图)

  小结出示:学看注释?理解字义也是学古诗的一种反方法齐读

  蓑衣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①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2)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7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师板书:安然自乐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齐读)结:刚才大家一边想象,一边用朗读把牧童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又是学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小结出示:想象意境?感悟情感?齐读

  2、作者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出示读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4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五总结学习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方法、诗意……)今后用学到的方法灵活学习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出示黄庭坚的《牧童》,自由读,指名读,体会两首古诗不同的主题。

  小结出示:学习古诗,还可以对照着来学习,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意图。

  2、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原野迷人景色的同时,认识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等,课下多背诵积累这样的诗

  3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牧童》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牧童》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牧童》教学设计12-24

《牧童》说课稿12-17

牧童黄庭坚10-06

黄庭坚《牧童诗》与吕岩《牧童》09-27

牧童诗 黄庭坚09-30

《牧童诗》黄庭坚《牧童》吕岩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2-28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 《牧童》说课设计12-17

五牧童哲理故事11-28

《牧童》改写(15篇)01-19

《牧童》改写15篇01-19

《牧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牧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牧童》教学设计15篇

《牧童》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说教法:

  读中品,品中读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画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词 写字

  齐读词语

  书写“钱”字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画家和牧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 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的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四、 图文结合,品读课文5、6段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2、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4、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5、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6、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

  7、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板书“虚心”)你想对大画家说些什么吗?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

  2、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

  3、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牧童》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

  意,从中感悟人物的不同品质。

  2、分角色朗读不同人物的

  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指导生字的书写,注意

  书写时的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分析了解文中

  重点词汇的意思并加以记忆。

  2、引导学生能通过多种形

  式的朗读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怎样的人才

  称得上是一名大画家吗?(学生谈对画家一词的理解)你认识哪些大名鼎鼎的画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画家叫戴嵩,他和一个小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咱们一起来看看。

  二、熟读课文,感受画家的品质。

  1、请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想想画家戴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朗读)

  总结学生的意见并板书“著名”

  2、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里呢?能不能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总结: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三项学习目标抓住学生对教材及课文人物的感悟理解,并试图通过反复的

  诵读感悟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突出了对结果性目标的设定上,但课标中强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的把握,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教案目标缺少对学生语文意识和兴趣的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加强体验性目标的确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和探索。

  作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的大意及文中的人物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案中设计让学生讨论“画家”的含义及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画家这一环节就显得不必要了,已是对第一课时的重复,也很难激发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兴趣。可采取直接入题的形式,揭示本课重点问题。

  在对戴嵩著名这一特点的分析上,教案设计安全按课文的内容顺序进行,问题的设置也以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造成教学过程繁琐,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在练读旁观者赞美之词时,采用边演边读的方式收效较好但缺少一定的提升练习,即可让学生试着模仿文中的句子也来夸一夸戴嵩的技艺,使技能的训练不只停留在朗读的层面上,并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思维的实现。

  另外,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不易

  多人来欣赏。”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

  从这些句子中你分别看出戴嵩的什么?(远近闻名,技艺高超)

  3、如此厉害的大画家会引来旁人怎样的称赞呢?请大家练读以下两句话。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学生朗读过后选取一两名学生进行表演读,并谈谈从自己朗读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齐读练习,注意读出旁观者看到画后的惊讶和赞美)

  4、可是正当大家对戴嵩的画大大称赞的时候,听到了一声“炸雷”般的声音,这是怎么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下一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并作答)

  原来是一个小牧童的声音,他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说明了什么?(声音很响,“画错了”与别人的称赞声不一样)

  听到这样的喊声,如果你在场会怎么想?(学生交流)

  5、如此胆大的小牧童竟然敢说大画家画错了,可是戴嵩生气了吗?请找一找戴嵩是怎样做的?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指名学生朗读)

  从朗读中你感觉到戴嵩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板书:虚心)

  请你试一试,读出戴嵩的谦虚和真诚。(学生练读,老师选

  由“……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发现戴嵩的著名,需要老师及时处理这一偶发事件,较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浓

  墨涂抹”与“轻笔细描”的意思,从而感悟出他技艺的高超。

《牧童》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着重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纬”,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要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课文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去朗读、品味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受到生活的启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写生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写生字、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学习本课时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运用提问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运用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课件。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

  作品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亮起你的小眼睛,猜猜他们的身份————画家和牧童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做到姿势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可以问老师、求学网、问同学、看下面的汉语拼音)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好,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个好朋友(出示带拼音的字)

  1、同桌合作学习,读不准的互相帮一帮。

  2、谁来读一读?(真棒!)有些字比较难读,要多读几遍。墨、驱、蔼、翘、蝇(是整体认读音节)、惭、愧

  3、谁愿意领大家读一读? (分读行)读得真好

  4、如果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吧!小火车从哪儿开?)

  5、你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的吗?同学们得方法可真多。

  6、你能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吗?(一边组词一边讲解)

  戴嵩的戴是个姓,还有另一个意思是戴着,谁还能组个词? 看,惭愧两字读有什么旁?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猜猜带竖心旁的字的这个词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心情)说的真好,联系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再齐读这个词。再看这些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是我国国画中的两种绘画技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谁来指一指,这幅画中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呢?(请一学生上台指画)谁能读出两词的区别?男女生分别读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看这个词,拱手,你能做做这个动作吗?一般是向别人表达敬意。

  商人的商要求会写,观察一下它和哪个字长得有点像,写时注意什么?

  商人做生意要八方来财,全靠嘴一张。所以,在商里面是八口。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字的中心,商的中心就在八口,我们把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大家拿出手看大屏幕一起写一写商。现在,在田字格本上写两个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认真,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写完了同桌之间交换看一看,写得好就奖一颗星或者一朵花。)谁得到星或者小花了?

  7、你们都是写字小明星,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就得把课文读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可以用上刚才读的这些词语来讲讲课文主要讲了画家和牧童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吗?

  三、感受戴嵩画技高超

  1、小朋友们,课文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板书:著名)

  2、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欣赏;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那他的画技一定非常高超,课文中有一个描写他现场作画的句子,赶快找出来读读吧。

  3、出示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来感受戴嵩高超的画画技艺,谁来读?

  指名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呀?(他画得很快)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画得快说明什么?(很熟练)

  “一会儿……一会儿”句式练习。这句话里有一组词:一会儿……一会儿,谁能用着组词来说说话?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还读出了什么?(很用心……)

  4、反复引读这句话:

  师:戴嵩画得多认真啊,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快呀,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用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画得多熟练哪,你看他……生读

  师:戴嵩真不愧是一位……生:著名的画家。

  所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称赞。

  5、人们都称赞什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赶紧找出来读一读。

  生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生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吧。(出示句子:围观的人……赞扬道。)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句子中有三个意思相近的的词语(夸赞、称赞、赞扬)

  真棒,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来,一起读这三个词(红色)

  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的感觉,小朋友写话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

  6、刚才我们读的是两个人夸戴嵩,他们是(商人、教书先生),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现场还会有哪些人?好,此时,你就是戴嵩的朋友,家人、富人、读书人、医生、官员……你就在现场,看到这么惟妙惟肖的画,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想来夸一夸,对吗?你会怎么夸?

  夸得真好!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说话的本领真强!小朋友课文中的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戴嵩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神笔”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幅画的精美,如果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词语,那我们的语言就会更生动。来,老师帮你们一把,送给你们一些词语选用。

  7、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妙笔生花、出神入化、鬼斧神工

  指名读词语

  老师想扮演一下戴嵩的老师来夸一夸:“戴嵩啊,你的画真是出神入化,老朽自愧不如,佩服、佩服啊!(拱手)”

  8、选用词语练习说话

  真是太棒,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看,刚才你夸我夸他夸,大家七嘴八舌地夸,我们就叫做“纷纷夸赞”。

  四、感受戴嵩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1、小朋友,面对这活灵活现的画,面对这惟妙惟肖的画,面对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对这绝妙之作,面对这神来之笔,大家都在不住地啧啧称赞,可是就在这时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出示句子:“画错啦,画错啦!”指名读

  谁来喊一喊,你为什么喊得这么大声呀?理解:炸雷

  好,你就是牧童,请你来大声地喊一喊。指名读

  大家一起大声喊一喊。

  这声音像晴天霹雳,炸雷一般,大家一下子……生:呆住了。

  (看学生)大家呆住了吗?演一演,小朋友真像演员。

  2、这位先生,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商人,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富人,听了牧童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怎么想?

  3、正在大家你惑不或对牧童不屑一顾的的时候,戴嵩又有什么反应呢?

  请大家快速读5、6段,你想把什么词送给戴嵩?(板书:虚心)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1)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4、指导朗读

  第一句读完师评价:你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戴嵩;你真虚心呢!你真不愧是大画家,气度不凡呢!

  第二句,理解“拱手、连连拱手”,用动作做一做。

  对话表演(5、6两段)(机动)

  5、、欣赏绝妙之作:(出示斗牛图)

  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批评后,虚心地接受了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成了这幅名副其实的传世之作——《斗牛图》。清朝的乾隆看了这幅画,非常喜欢,同时也被戴嵩的精神所感动在上面题诗一首: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现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6、师小结:小朋友,一个人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正,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更何况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大画家,所以我们说戴嵩非常了不起。(板书:了不起)

  小小的牧童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勇敢的指出大画家的错误,(板书:勇敢)我们说,小牧童也同样了不起。(画箭头)

  7、面对这么了不起的大画家和小牧童,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结束语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戴嵩绘画的场景,一起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和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

  1、爱积累的你: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爱表演的你:与好朋友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

  3、爱讲故事的你: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牧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牐犠灾餮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解惑。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不教”,就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牐犖疑杓频“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这是《牧童评画》。

  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简析]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

  习的时候,加以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学习现代文《牧童评画》

  1.读通现代文《牧童评画》。

  2.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简析]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牧童评画》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2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

  三、学习文言文《牧童评画》。

  1.齐读文言文的课文,要求读通顺。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

  [简析]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3)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迁移。

  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

  [简析]教会方法,积累运用——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六、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七、拓展作业:

  1.理解课文,你想对杜处士和牧童说什么?

  2.推荐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可文言文,让学生读、背。

《牧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 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 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 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 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 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 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 生:“二声部合唱”。

  7、 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 出示切分节奏X X X

  9、 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 学生小组讨论。

  11、 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 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 生:“好!”

  15、 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 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 出示高声部旋律。

  2、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 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 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 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 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⑹小组进行演唱。

  ⑺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⑻生:“太棒了!”

  ⑼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⑽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⑾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⑿生:“好!”

  ⒀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 知识扩展:

  1、 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 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 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 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 小结:

  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牧童》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夸赞”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抹、挤、拱”三个形近字。

  2、 能理解“称赞、赞扬、夸赞”三个意思相近的词;

  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重点:

  1、能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画家的著名。

  学习过程:

  欣赏戴嵩的画。今天老师给大家一幅《斗牛图》,

  这就是一幅有名的《斗牛图》,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戴嵩,这幅《斗牛图》被视为绝世佳作,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故事呢。

  一、揭示课题

  一起读课题21、《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sōnɡ cán kuì

  戴嵩 惭 愧

  mò mǒ pī ɡǒnɡ

  浓墨涂抹 批评 拱手

  ɡòu qiào qū

  购买 翘起来 驱赶

  yínɡ ǎi jià

  牛蝇 和蔼 价钱

  三 、自由读读1-4段。

  研读第一自然段。

  戴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他的“著名”?

  PPT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什么样的画家才叫“著名”? 这节课,我们先去感受这个画家的著名。

  PPT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你注意到了“一……就……”。)

  指名读读。 齐读句子。

  PPT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没有不点头称赞”是点头称赞还是不点头称赞呢?还可以怎么说?(都)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就……”的句式说说。

  PPT看画的人一 ,就 。

  有钱的人一 ,就 。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戴嵩可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

  研读第二自然段

  他画得这么好,他究竟怎么画的,你们想看看吗?一边读一边画出戴嵩画画的句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一会儿”(画画速度多快啊!)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画画技术多高超啊!)

  PPT“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指出。

  谁能用朗读把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还有几个形容画画的词语:泼墨如云 工笔细描 浓墨重彩 细线勾勒

  请用这个句式夸夸戴嵩的画技?

  戴嵩的画一 ,就 。(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很多人围过来看。……)

  指名生夸一夸。(学生自由练习后,教师指名回答。)

  看来,戴嵩的画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在夸,就叫——PPT(纷纷夸赞)

  是啊,戴嵩的画画得这么快,这么好,难怪画一挂出来就有人欣赏,还不停称赞呢?

  研读三四自然段

  你听到谁在称赞了?(商人 教书先生)

  PPT“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夸一夸。

  指名夸一夸,说说为什么?

  句中有两个词,都是表示夸奖的意思。请找一找。(称赞 赞扬)。

  (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会使文章更生动,以后小朋友写作文时也要这样。)

  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文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到吗?PPT(夸赞)

  师生合作读。男生读商人,女生读教书先生,老师读提示语。

  引: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还不停称赞呢?

  一位商人称赞道——男生接;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女生接。(老师听出你特别强调神笔这是为什么呀?)

  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戴嵩的画确实是绝妙之作。如果你也在场,请你也夸夸他的画技?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1-4段,再次感受大画家的著名。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PPT生字:抹 商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4、评议修改。

  5、看看其他几个字在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

  读读写写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画就成功了。

  一会儿 ,一会儿 。

《牧童》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及说明】

  1、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2、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形象作用,激发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自然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课的类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本堂课我选择用之前学习过的歌曲《牧童》进行导入,引导同学们演唱歌曲牧童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

  2、新课教学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我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再听一遍乐曲)

  (六)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我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的水平。

《牧童》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二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4、感受戴嵩谦虚和牧童勇敢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斗牛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就是有名的《斗牛图》,这幅绝世佳作现在就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一位主人公画的,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叫出他的名字,这幅《斗牛图》和课文中的那幅《斗牛图》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画家和牧童》,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并了解复习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指名朗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三)再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除了直接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呢?

  生:交流第一自然段描写戴嵩著名的句子。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师:咦,同学们,围观的人只有

  商人和教书先生吗?(不是)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大画家的画呢?理解纷纷夸赞。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夸赞大画家的画,可是,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谁呢?(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师:谁还来大点声喊一喊?(生读)

  师:大家也来扮演小牧童大声喊一喊吧!听了小牧童这炸雷一样的喊声,围观的人都怎么样了?为什么大家都呆住了?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想什么?

  4、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戴嵩是怎样的态度呢?到底是大画家画错了,还是小牧童说错了?我们读一读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读读戴嵩的表现。

  和蔼是什么意思?那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从戴嵩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虚心

  师:那到底什么地方画错了呢?现在我就是戴嵩,谁来给我讲明白了。(指名对照图讲)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咱们一起读一读小牧童的话吧!

  师:你们认为牧童说的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师:面对著名的画家,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小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你觉得这个小牧童怎么样?板书:勇敢

  师:是啊,当我们发现了别人的错误时,就应该勇敢的指出来。

  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有什么感受?

  (评点: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教师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温老师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浮现画面,深入感悟人物语言的刻画,进而感受人物品质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读议议中树立起画师与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吗?

  2、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不论是大画家的虚心,还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那你觉得老师刚开始这样一大一小写课题还合适吗?(集体改课题)

  3、齐读课题

  (评点: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人物评说,这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与概括,也是对学生言语表达的一次训练。)

  (总评:1、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课堂教学也要前后照应,让学生在心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圆。本课的教学教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画出心中的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 “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发表对老师书写课题的评议,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训练语文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将语言和思维表达训练落到实处。整个教学走了一个来回,把小画家的品质和画家的人格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六)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戴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课题吧,生齐读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谦虚 勇敢

《牧童》教学设计9

  一、揭题导入,点词读句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想象练笔: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让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想象练笔:

  这就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一张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连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牧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比较的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2.有感情诵读古诗词。

  3.通过想象,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生齐读。)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所有人都怀念着,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

  二、学习《牧童》

  (课件出示《牧童》。)

  师: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整首诗是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生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读,纠正读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读了这么多遍,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

  师: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后来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们说,神仙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说。体会诗人情感,随机点拨:“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齐读诗歌。)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牧童?

  生:悠闲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

  师:这真是美好的童年。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齐读。

  三、学习《舟过安仁》

  师:谁知道杨万里还写过哪些古诗?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师: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孩子的诗。同学们先读一读,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诗人。(指读一二句。)

  师: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生说。)

  师: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说。)

  师: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说。)

《牧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

  二、欣赏乐曲

  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3. 分乐段欣赏乐曲。

  (1)第一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进行记忆。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

  (2)第二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二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二乐段。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节拍轻轻的用右手指尖点左手掌心,不出声音。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

  (3)第三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② 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采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的方法,使乐曲的曲调更加的流畅。所以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A’。

  (4)教师分别弹奏书上谱例,学生完成书上练习。教师提示:提示学生三个谱例的节拍不同。

  4. 完整的欣赏乐曲。(《牧童短笛》动画)

  教师提示: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到A和A’的时候,跟随音乐旋律用手划4/4拍指挥图式。

  三、介绍乐曲背景

  1. 贺绿汀简介。

  2. 介绍乐曲背景。

  四、知识拓展

  教师:这首钢琴独奏曲由于受到众多音乐家的喜爱,被改编成了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长笛演奏《牧童短笛》音频)

  教师:贺绿汀一生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还有《游击队歌》。播放《游击队歌》音频。再欣赏一首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森吉德玛》。播放《森吉德玛》音频。

  五、课堂小结

  “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音乐家为我们表现了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啊!

《牧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牧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2个字“价、钱”。

  2、朗读感悟课文1-4段,知道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看看他们是谁?一起叫他们一声:戴嵩、牧童。

  2、我们都知道“牧童”就是:学生接:放牛的小孩。

  3、那么你知道戴嵩吗?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后面“我知道”的内容。

  4、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画家和牧童,看老师写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呀,戴嵩是一个大画家,老师觉得我们一般称呼一个人叫什么家什么家,那他一定是很了不起的,这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家和牧童》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请教。

  2、交流学习生字:

  课文中的生字我们大都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忆,这两个字挺难的,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戴、蔼”

  戴:是啊,这个戴课文中是戴嵩的戴,除了姓戴的戴,你妈妈戴围巾、戴项链也是这个戴,还有其他的戴吗?偏旁是革字旁。

  蔼:可以用“渴”和“喝”来记。

  3、小朋友读了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第1——4段课文,想想找找,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戴嵩是个著名画家,就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读一读,说说你从这句话哪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齐读。

  是啊,戴嵩的画那么受人欢迎,难怪他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拿起书,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

  (2)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A读一读,说说你从这句话哪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片刻”:给片刻换一个词语。

  C看徐悲鸿画的画《马》,让学生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现在你知道了吗,这是国画的两种不同技法,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看戴嵩的《斗牛图》,说说你觉得戴嵩怎么样?

  D是啊,这样一幅绝妙之作,用了一会儿就完成了,把戴嵩的了不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指名读。齐读。

  (5)难怪周围的人都要夸赞他,用心读这几句话,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结合理解:

  A近义词:称赞、赞扬、夸赞,这三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你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三个词语来表达,用在课文里也不显得重复。

  B戴嵩的画让大家夸了又夸,赞不绝口。朗读称赞的话,指名、分组。老师引,学生齐读。

  C是啊,商人一看到戴嵩的斗牛图,就();教书先生一看到戴嵩的斗牛图,就()。

  (6)加油站:戴嵩的画让大家赞不绝口,现在啊,我们也来到了戴嵩画画的现场,请小朋友仔细欣赏这幅画,也来夸一夸。

  请你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夸夸戴嵩的《斗牛图》。

  看词语手册上的词语: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绝妙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

  (7)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大家欣赏夸赞戴嵩的斗牛图的情景,齐读2——4段课文。

  3、小朋友,戴嵩是那么著名。他的画有那么多人喜欢,大家都赞不绝口,可是这样一位大画家,却在课文最后连连向一个小小的牧童拱手呢?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四、卡片复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价钱

《牧童》教学设计14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身为著名画家,戴嵩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另外,对于戴嵩和我国一些著名的画家,学生知道的很少,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4、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注:字音——惭can愧、蔼ai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律动: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写话训练在低年级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削减了写话的难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五、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猜猜找找、参加智慧乐园”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2、对比感悟促深化。

  上这节课的初衷缘于读文时的一种感动,不仅为戴嵩向牧童请教的虚心和从善如流感动,更为牧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诚勇敢、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价值取向上我稍稍倾向了后者。

  之一:一大一小书写课题,突出大画家和小牧童,后来在文本解读时我和学生一遍又一遍的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又重新书写课题,让学生感悟到牧童虽小但精神可佳,教师有在学生的建议下改写课题。

  之二:我结合插图让学生大胆想象人们的纷纷称赞和“呆住了”的空白处,使学生在对比评价中更深体会到牧童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多么难能可贵!

  之三:在结课时我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并建议他们可以上网继续查找相关资料、这样,把学习的领域拓宽到课外,进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语文了学科的人文性。

  3、自由写话扬个性。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崔峦先生多次强调:到了二年级应该强化写的训练。本节课我用大量时间进行了写字和写话训练。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和间架结构,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写话训练我主要展示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尤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给画配话。但是低年级写话训练要求不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会写的字还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为向中年级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牧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牧童短笛)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师谈话: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ujrh,是一串串雏鸟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2回忆旧知:以前,我们就学过一些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研讨,同学们还记得吗?出示《所见》《村居》,齐读。

  3揭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牧童》。提示“牧”字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唐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那在吕岩笔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书中插图,想象古诗大意。

  2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读通顺,流利)谁再读?

  他读准了一个生字,生板书:蓑强调字音不卷舌?分析字形

  4出示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诗的意思搞清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谁先来读这首诗?结: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大家注意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铺诗中为什么读pu?:(多音字从字义上区分读音)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诗中指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2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生板书: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结:刚才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小结出示:抓重点字?体会诗意??齐读

  4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点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抬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歌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安详的吃着草。或许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小结: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5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出示:(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你认为这句诗中的重点字是哪一个?生板书:饱卧??你能试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6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7蓑衣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注释插图)

  小结出示:学看注释?理解字义也是学古诗的一种反方法齐读

  蓑衣那决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①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2)这样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7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这样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感受?师板书:安然自乐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齐读)结:刚才大家一边想象,一边用朗读把牧童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又是学习古诗的另外一种方法。小结出示:想象意境?感悟情感?齐读

  2、作者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出示读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4能背下来了吗?试着背一下,注意感情。

  五总结学习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方法、诗意……)今后用学到的方法灵活学习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出示黄庭坚的《牧童》,自由读,指名读,体会两首古诗不同的主题。

  小结出示:学习古诗,还可以对照着来学习,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意图。

  2、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原野迷人景色的同时,认识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等,课下多背诵积累这样的诗

  3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