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3 16:29: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画》教学设计1

  【教材理解】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以上目标,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复习会认的字和写字。

  【学情简介】

  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的识字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孩子在语境中记字,让孩子在边读书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同时记住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和远程教育网中的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谁来说说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画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苏珊的画》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画字拼音。

  3找同学读课题,齐读课题。

  (这样找学生单个读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分清“苏珊”这两个字)

  4画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画的写法。

  请你打开书第76页,把画这个字写在书上,老师看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这样把生字放在这里进行学习,为了分散很多个生字在一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的记住,而且采用得是课件出示字的写法,更优越于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整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及笔画。)

  5你知道有哪些名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名画,是我国大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简介,出示作品。

  (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

  老师把苏珊的画也带来了,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文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师范读

  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一位叔叔也想来读一读,请你们认真听,认真看,听完后说一说老师读得怎样?

  (这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欣赏评价别人)

  3再读文

  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想老师这样读课文,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课文,和你圈出的字宝宝多打打招呼。

  三、细读课文并认字

  1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帮读书边思考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学习楼梯老师贴上楼梯,让孩子齐读楼梯。楼字可以读半边最早时期人们的楼是木头的楼梯也是用木头做的,在奥地利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楼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了解楼梯的历史,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

  3读第一段体会心情

  苏珊对自己的画话满意吗?她的心情怎样?(高兴)请你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苏珊高兴的心情。知道孩子读第一段。

  4学习比赛朗读第一段

  这幅画苏珊是准备去参加比赛的,齐读比赛两字,咱们现在就来比赛,看谁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找三名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当好评委。

  (利用了刚刚开完奥运会的时机,增加了孩子课外的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比赛,让孩子亲身感受比赛,对比赛的印象会十分深刻,会更加理解比赛一词。

  5就在小苏珊这么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苏珊心情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6师范读第2自然段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苏珊着急的心情。

  7学习哭字

  苏珊急得怎么样了?哭了?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领读哭了说说你什么时候哭?

  8学习及字

  苏珊为什么哭?他的画来不及再画了。来不及(就是时间短、赶不上)

  用来不及说句话。咱们给及做个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帮孩子体会苏珊当时着急的心情同时设计了同音字的比较,孩子会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谁帮助了苏珊呢?认真听老师读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苏珊?

  10利用利用它这个它是什么?小花狗还是斑点?

  11学习卧字

  贴小花狗卧在楼梯上,贴卧在?你是怎样记住卧字的?用卧字组词。

  12指导读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样?用课文中的话说?苏珊这时笑了起来,高兴了。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开心和高兴。

  13学习脑筋

  爸爸对苏珊说了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一些,让大家听明白。

  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脑筋出示脑的图片,让孩子说记字办法筋字。脑筋就是思考。

  14学习第字和懂理辈记字

  那么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苏珊的画得了第几名?苏珊高兴吗?令他最高兴的是什么?懂得了爸爸话的道理,会一辈子记住它的。记住什么?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第、懂、理、辈、记这几个字。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过的字齐读一遍

  和字宝宝们打打招呼。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和这么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时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15 苏珊的画

  笑脸

  笑脸

  哭脸

  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来单独认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相结合,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理解。把写字也放在了课题的书写中,更加深了孩子对字的印象,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识记“楼梯“这两个字时,我们给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楼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理解字义的识字办法,在识记“及”这个字时,我们就选择了给孩子讲解字义的办法,并能帮助孩子掌握朗读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这样讲,剩下的一部分字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了一起,他们也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识记的字,我们让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字,把本课的生字让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让孩子在读中学字,在识字中又进行了读,做到了识字是为了学文,学文同时又识字。通过课堂实践,这样的教学相比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字记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课堂的调控比较难,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师吸引,但是个别孩子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学习。

《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2、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复习色彩知识:提问: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2、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3、欣赏课本中的《红土地》、《顾盼》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 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要求: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五、作业展评:展示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画》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画》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刮蜡画的特点、掌握刮蜡画的技法。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刮蜡画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和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讨论导入

  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画的效果)。请同学们进行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请小朋友猜猜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刮出来的)。(假若同学不知道怎样画出来,老师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师来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问: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刮的方法来画一幅画。

  师并板书:快乐刮画

  利用画面不同效果的对比,为学生埋下学习的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新授课

  师:首先大家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打开课件)。

  欣赏完这么多的刮画作品,这画是怎样刮出来的呢?我也想试试:

  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油画棒在纸上涂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上一层底色,再涂上黑色)

  用工具刮画: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问:刮画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种底色的呢?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还有不同底色的刮画。(打开课件)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张刮画的底色都是有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它称为多色刮画,那起先只有一种底色的那就应该是单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多色刮画和单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多色刮画的步骤应该怎样,跟单色刮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讨论,并回答。

  此时,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讲解刮画步骤

  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

  生:想

  师:在你们试试之前,老师想让你们来欣赏一下跟你们一样大的同学们的画。(打开课件观看)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作前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为实践奠定基础。

  学生作画

  提出作画要求:接下来,同学们想想自己将要刮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画,可以大胆想象。注意画面内容、色彩丰富,底色和表现内容要相符。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讲评作业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情况最好。

  让学生本人说说作品的含义,创意与在制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评。

  在自评互评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总结延伸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水平是难分高下的(以比赛的形式开始,但并没有以比赛的方式结束),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体验过了刮画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后拓展,为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体验美术的作用的途径。

《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形状,积极进行想象,学会添画的方法。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师:“老师刚刚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张纸,不知道是谁丢的。”师出示纸片,转动着观察,“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吧!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师添画(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废纸不一定没用,看!我们不就把这张废纸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吗?所以呀,小朋友们的废纸不要乱仍,要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大家看看她还像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玩玩试试

  (1)师:“现在老师请5个同学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彩纸,五个同学排成一排,前面四个同学随意地撕纸,把撕下的纸一半给老师,一半递给后面一个同学,第五个同学添画。添画完说说你变的是什么!”

  2、撕一撕

  师:“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倒数十秒撕完。(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3、刚刚大家都发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尝试了撕纸的乐趣。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小纸片还可以怎么变呢?(出示课件,让同学们感受各种角度的不同添画)

  4、小组讨论:看了这么多,大家来说说怎样看可以发现更多奇妙的联想?怎样更巧妙的添画?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5、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可以中间添画,也可以周围添画。看来没用的纸,一下子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边小结边出示课件)

  三、启发创作

  1、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你认为撕的最好的一片纸添画一下。 (板书步骤:撕纸、联想、粘贴、添画。强调快速)

  2、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3、启发

  师:“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4、创作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尝试了撕纸添画,现在把你们的画面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别忘了给你们的画取个动听的名字哦。”(强调创意,注意卫生)

  3、评价

  自评互评: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的画。评一评谁的想法最丰富,谁的添画最奇妙。

  四、延伸总结

  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将碎纸片变成了这么美的画,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时也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卫生小金牛每个星期来到我们班!

  五、教学后记

  本堂课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撕纸的快乐,然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撕纸技巧,通过比较、动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贴添画思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案的讨论,学生动脑动手、想想试试,较好地拓宽了制作思路。整堂课将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齐读课题。

  1、复习词语。

  2、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主要人物有谁?

  二、走进课文。

  1、走进“高兴”部分

  师:小小年纪就能准确地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可真不简单!一开始,玲玲的心情很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这是个长句,注意换气,像老师这样读读。师范读。

  (2)师:“端详”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做个“满意地端详着”的动作吗?

  生上台拿画表演。指导朗读。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着自己满意的画,你心里会怎么想?

  再次指导满意地读。

  师:是啊,玲玲是那样仔细欣赏自己的画,爱不释手。你看,已经很晚了,她还在满意地端详着,爸爸看见了,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扮演一下爸爸说话。

  师:什么时候你会被人“催”?

  师:“催”你们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的心情有点着急,但是也是在为你们着想,是吗?谁来学着爸爸再催一催玲玲,还有谁?催了这么多次,所以书上说:“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这么多次,玲玲,怎么还不答应啊?来,一起来。(生齐读玲玲的话)

  2、走进“难过“部分

  师:可是,就在这时,只听(拿出字卡)“叭”的一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贴画)……谁来接着往下读?一生读第四段。

  师:你有过心爱的,特别心爱的东西突然被弄坏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难过。你呢?那大家能体会到玲玲此时的心情吗?

  (引导生体会“哇”要读地突然)

  师:(一生读时,走到跟前)(学爸爸的样子)怎么了?孩子?

  你想想,此时玲玲是那么伤心,那么着急,那么难过,她说起话来会是什么样的?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吗?(出示:玲玲———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是啊,(出示:为了这幅画,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么呢?(生答)体会体会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语,大声地读读吧!

  师:面对伤心的玲玲,爸爸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读一读,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

  (1)强调爸爸的语气和蔼。

  (2)你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

  (3)指导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同学们,爸爸帮玲玲出了主意,作为玲玲的好朋友,请你们也快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出句子:别哭,玲玲,你要是……不是很好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玲玲,谁来安慰她?

  3、走进“满意”部分

  师:多热心的同学们啊,大家为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动脑筋,她想了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轻声读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了,你们觉得这幅画真漂亮。第二天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刚一拿出来,大家想象一下,同学们会怎么说呢?那评奖的结果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原来评委和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仅仅会画画,而且还会评画呢!

  4、感悟爸爸的话,明晓道理

  师:此时,玲玲心情很——高兴,你们都说对了。但是,她更高兴的是,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说,她明白什么道理了呢?(生答)

  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板书:坏—动脑筋—好)

  (1)齐读这句话。“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2)是啊!遇到事情,我们一定不要……要……因为……一起来读!

  师:(个别背,集体背:一起来把爸爸的话铭刻在心吧!)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听着同学们的话,老师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来。

  (教师出示裙子,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师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都变成了好事,同学们,你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画》教学设计7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8

  【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设计理念】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同学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2、课文彩色插图。

  3、制作小卡片、小奖状。

  4、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观察图画,了解图画内容。

  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

  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 ,今天这节课我请了几个爱画画的小朋友来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出示课文彩图)让我们认真观察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画后回答。

  2、引出话题:我们的画。

  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3、谁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

  学生自我表示。

  (板书“小画家”、“小话家” 并强调)

  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图上的小画家比赛”向学生提出争当“小画家”和“小话家”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展示的氛围、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一种竞赛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示范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拿出自己画的画,示范介绍自己的画。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⑴ 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 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师示画)你们猜,我画了什么?[板书“画了什么”并强调]

  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介绍自己的画。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画吗?[板书“为什么画”并强调]

  学生自由说想法。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板书“你喜欢吗”并强调]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

  语。

  2、学生个人上台介绍

  xx,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吗?

  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你可以问问小画家们觉得你的画怎么样啊?

  学生:你们觉得我的画怎么样啊?

  其他学生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还有哪位小画家能像这样讲讲自己的画?

  (有了第一个学生的示范,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再请学生示范,效果会比第一次更好,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xx促说,双向互动

  1、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

  四人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上台来介绍。

  2、小组代表上台展出自己的画

  3、小代表介绍自己的画

  (教师可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一边看画一边听介绍的学生充分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跨组交流

  你们一定还想看看其他组的画吧?那就快带上你的画去和其他小画家交流吧。

  学生自由走动,相互介绍自己的画、评别人的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使整个交流自由而不随意。)

  5、创设情景,深化交流(开办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⑴ 创设公司

  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八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选一名分公司经理(小组长);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⑵ 学生交流:分公司地选好经理和名称。

  ⑶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⑷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⑸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

  1、颁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对优秀“小画家”和“小话家”进行奖励。

  2、你们既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也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刚才,小朋友在图画公司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多数同学还没欣赏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把所有小画家的画都贴出来,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3、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

  4、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画》教学设计9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儿在活动室里运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等)在随意摆弄脸谱造型,有的用瓶盖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圆形做嘴巴……幼儿们想象丰富,创造热情高涨,体会着创作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将这种活动迁移引申到美术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的果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脸上的几个部位。

  2、在活动中发展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2、材料准备

  (1)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磁带。

  (3)水果、字母、数字、蔬菜、食品、动物、图形等背景图。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欣赏与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动画课件:《给老师画像》

  (动画显示老师教画画和“我给老师画像”的过程。图片、朗诵、背景音乐同步播放。)

  (2)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画像里脸上的几个部位分别是什么?(出示老师画像)

  (3)让幼儿认识“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1)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支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形,暂停后,请小朋友猜猜,这支小魔笔究竟想画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大胆表述)

  (2)小魔笔画出一张娃娃脸,让孩子说出脸上还缺少什么?

  (3)小魔笔施魔法(动画显示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4)引导幼儿用屏幕上动画显示的图片来替换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及讲述为什么这样替换?

  (5)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3、讨论与操作

  (1)观看背景图,自由交流讨论。

  (2)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

  4、展示与体验

  让幼儿一起相互欣赏与展示,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画》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会写“蜀”、“嵩”、“轴”、“锦”、“囊”、“乃”、“谬”、“矣”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处”。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联系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教师提供附文,帮助学生对应文言文,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悟和收获。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牧童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童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讨论交流。

  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凭借工具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迁移。

  2.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

  3.学习方法的迁移。

  牐犠灾餮习、自我教育是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由“学会”到“会学”的主要途径。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会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解惑。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不教”,就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创造师生、生生共同的条件和氛围,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牐犖疑杓频“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不能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培养和发展的任务,因此,迁移现象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文言文“互动式”教学正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兴趣、态度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这是《牧童评画》。

  教师背诵课文。

  学生感受古文的特点。

  小结:古文的特点:简练。

  [简析]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进而在学

  习的时候,加以体会,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学习现代文《牧童评画》

  1.读通现代文《牧童评画》。

  2.理解故事内容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简析]现代文、古文之间的迁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先把《牧童评画》的现代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大意,然后让2人小组演课本剧,最后加入口语交际内容,学生先读白话文的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由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实现了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迁移。

  三、学习文言文《牧童评画》。

  1.齐读文言文的课文,要求读通顺。

  2.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请几位同学读文,适时指点: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4.对照书后的注释及你们刚才阅读的资料,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边做注释。

  5.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内容。

  [简析]学习方法的迁移——在处理教学难点解句释文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习第一句后,后几句让学生自主理解、合作讨论。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老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的理解,并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1)古今文对照。(2)参照书后注释及字典。(3)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这是学习文言文经常用到的扎实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几句话可以用,以后学习任何文言文都可以用到,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迁移。

  四、归纳理解本文的重点字:“好、曝、拊掌、之”,突破字意理解的难点。

  [简析]教会方法,积累运用——古时候汉字的数量比较少,不象现在词汇非常丰富。一词多意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现象。在学习完一篇古文后,积累词汇的用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六、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快快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七、拓展作业:

  1.理解课文,你想对杜处士和牧童说什么?

  2.推荐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可文言文,让学生读、背。

《画》教学设计13

  课型:工艺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学具:(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 ,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n, bsp;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二)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画》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设计理念】

  1、教学情境生活化,走进交际。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设计时,我不拘泥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建立“画廊”、卖图画、 创办个人画展,再现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拓展语言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活动形式多样化,深入交际。

  创设多层面的活动形式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能促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活动中,有个人面向全体的、有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3、评价方式多元化,激励交际

  口语交际课不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实施口语交际评价的主要空间和舞台。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评出“优秀解说员”、“最出色画廊“,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氛围,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所作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能针对别人的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养成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幅画,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展示作品,激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今天带什么作品来上课了?

  2、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3、这节课就让小朋友来展示自己的画,让大家欣赏你的画,好吗?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二、介绍作品,引导参与

  1、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如何让别人读懂你的画呢?那就让小朋友来当一当解说员,说一说自己的画。

  2、活动过程:

  ⑴ 明确评选规则

  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将获得“优秀解说员”的光荣称号。小朋友要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是不是优秀解说员,就由你们来当裁判。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的建议。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欢迎吗?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大家就给我热烈的掌声;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那你就大胆地提出来。

  ⑶ 让学生自由提出意见。

  ⑷ 学生在小组内解说自己的画,并进行交流.。

  ⑸ 提供展示的台舞,让学生上讲台来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并相互评价。

  三、创立“画廊”,激励交际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推销给大家呢?

  1、创立“画廊”。

  ⑴ 那么多美丽的画,挂在教室里,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我们来办几家画廊,好不好啊?

  ⑵ 我们先给作品分类,有利于小朋友办画廊,说说可以分那几类呢?(如可以按分类动物、植物、风景、综合)

  ⑶ 小朋友们拿着画就可以到相应的四大组中建立画廊。

  建立画廊要求:

  选出画廊的经理;给自己家的画廊取名字;各家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创办特色,选出最佳画廊。

  2、学生在组内推选好经理,并把画廊名称介绍给大家知道(龙腾虎跃画廊、百草园画廊、无限风光画廊、应有尽有画廊等)。

  3、各家画廊经理推选好两名推销员,并佩带标志。

  4、各家自由推销画,看谁家的生意最红火,画卖出去多。

  5、评选最佳画廊、最佳顾客和最佳推销员。

  四、举行画展,陶冶情操

  1、现在请各家经理带着你们的员工,挑选出你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2、学生在优美音乐的声中欣赏大家的画。

  3、站在如此美丽的画前,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回家收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家里创办个人画展。

  2、邀请同学参观画展。

  3、看谁的画展办得最成功。

《画》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