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路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路难》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如何能在文言教学中更好贯彻新课标?我尝试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法的引导,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与“诗仙”李白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本堂课的设计从“诗缘情发”开始,诗歌教学一般情况下,应该抓住情感这样一个关键点。尤其是李白的诗歌,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更是感情饱满激越。《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遭受馋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写,诗中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李白慨叹世路艰难,以及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自信胸怀。对这首诗教学,其指导思想是,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诗,通过 “解读——品读——悟读”诗歌环节的设置,在读中展开对该诗的探讨﹑分析﹑理解;教学理念是教师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达到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内涵的把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赏析感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熟悉李白吗?都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能说说吗?
预测回答:从他的诗歌,从他的为人??
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大的爱好吗?——喝酒!
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为了能喝酒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看看能否读准字音和节奏。
(可能出现需要集体纠正的读音:太行山、箸、冰塞川 3个读音为什么? )
请大家再读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学生自由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协助)
大家还有没有交流以后也没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难点
预测:1、行路难?乐府古题?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好吗?) 好像有点难度,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读)
那你根据背景现在能说一下了吗?
——就是诗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三)解读诗歌,感知“难”点
这首诗中有几个“难”字?请你找出来,用笔画标注一下。
预测学生回答:诗中2个;加上题目中的“难”字,一共3个
有人说啊,这首诗歌既有明处的“难”,也有暗处的“难”,其实诗歌处处是难,字字都包含着“难”,请同学们用慧眼来发现隐藏在诗歌字里行间的“难”,好吗?
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把赏析重点放在前三句上面)
学生思考,预测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1、不能吃,是难,一定结合诗句来说明,一说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训练品味读,示范,
指导)
2、过不去河是难,登不上山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3、等伯乐来发现自己是难(典故要说明白)(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4、直接感叹:行路难,是难!歧路,是难!今安在,是难!(多训练品味读,示范,指导)
5、最后一句的 “破”,是难!
“停”“ 投”“拔”“顾”“欲渡”“将登”
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关键问题提示:
假若一上来学生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问:李白这是想去哪里?黄河和太行特殊含义(学生的自我理解说出来)?——胸有大志,未实现,从高处跌入低谷
歧,选择多,才难,美酒佳肴,不吃才难,在茫然之下,让人揪心处还体现在动词?? 茫然,不知所措,你有过吗?此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评说。
这是一条什么路?这么难?——预测回答:政治路,人生路?
可否说他既没有当官,也无仕途可以走呢 ?
看资料(幻灯:公主引荐、供奉韩林、御手调羹、贵妃捧砚),你得到什么信息? 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内心呢?依旧不满面对奢华和高调,却是内心郁闷,为何? 他的目标没有实现——拥有自己政治蓝天,他的诗中就用黄河和太行来书写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为帝王之师,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决定了李白44岁的时候——:幻灯:“上书玄宗、赐金放还”
这首诗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的路上所作,可见这一路走来心怀多少难以诉说的“难言之隐”啊!
让我们用声音——朗读,来体会难以言说的.心情吧。
(这个过程注重,边赏析,边引导朗读,并且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
(四)品读诗歌,赏析“歧”路
这条路越来越难行,诗人在诗中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条路?——歧路
歧,是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岔路,李白面前到底有哪几条路呢?
预测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歧路”还是可以扣住“渡”与“冰塞川”;“登”与“雪满山”——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李白想着离开长安。
总结:
去——违背志向;自己不甘心
留——违背原则,在诗中有体现:哪一句体现想留下,还是对“仕途”寄予希望?——“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
去留两难,内心纠结
这真的是:(幻灯:“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白居易《太行路》
有时候,“人心的反复抉择”才是最难啊!
此时李白的心,时而左时而右,时而去时而留,此时的李白真的是—— (幻灯:“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
把自己当成李白,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的心情,齐读前四句 学生会不由得读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老师打断,大家不由得就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啊!
看看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三个字一句,并且是感叹号,改成都好不行吗?你读读试一试 老师有时候喜欢“弄斧到班门”,我在行路难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听读,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
学生评价,多人试读,可以加不同的语气词,还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读(多找几个学生,不要解释,只听朗读!)
(五)悟读诗歌,共鸣“情”怀
总结过渡:(学生加字读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读方式,却有着同一种的心情,那就是:壮志难酬,彷徨无奈!
内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对生活,对未来彻底绝望了吗?
没有!有诗句为证(齐读最后两句)你怎么理解这两句?
预测学生回答:
——会有时,小时候理想终究化为现实
——化用诗句(结合课下注释)
——不拘与格式,再难也不弯腰
——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前进
——与前文联系,要前行,才会难
《行路难》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金樽(zūn) 珍馐(xiū) 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⑴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⑵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⑶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5、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7、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行路难》教学设计2。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整体感知:
《行路难》是一首交织着忧郁和乐观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观刈麦》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贫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1、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2、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行路难》教学设计2》。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3、 赏析五、六句。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4、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5、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6、 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行路难》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e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f作业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行路难》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二、学生朗读
教师:同学们都预习过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教师: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
(再读诗歌)
三、分析诗歌
1、诗文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丰盛的`宴会图。“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至少是五星级的标准,可是李白为什么“停杯投箸”食不下咽呢?诗文哪些地方暗示我们原因了吗?
引导明确:诗人食不下咽的原因是因为诗人此时心中充满了愁闷。从课题《行路难》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路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生之路。(学生或老师补充诗歌写作背景:
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因此内心非常失落、悲愤、忧郁。
2、古人饮酒时,常舞剑以助酒兴。这里也是舞剑助酒兴吗?
有点激愤的味道。你悲愤又如何?你有才能又如何?
还有吗?
3、“欲渡……”怎么理解这句话?——李白想什么?(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什么让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呢?(“冰塞川,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来进行说明。
4、我们说希望越大,失望越深。李白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苦闷心情可以想象,这苦闷是政治上的受挫失落造成的。
5、大家知道李白不会轻易言败的接下来他如何感叹的?
问:用什么历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
问:李白为什么要引用这两个典故?
姜尚、伊尹巧遇明主,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齐读一下。
教师: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四、总结全诗
1、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总之,全诗基调是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2、主题
3、有一首对联是这样的: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是指谁?(李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2、3。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
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出示大屏幕。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
羞 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 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学会了......如: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 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 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
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 希望 自信 苦闷 失望
《行路难》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李白《行路难》教案。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3.背诵本诗
三、李白生平及其创作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
1.李白的生平
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长安时期(42至45岁);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当涂病逝。
2.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3.李白的创作
李白诗歌现存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主要表现在: ⑴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⑵关怀现实的政治、忧患时局和批判现实的黑暗,以及对人民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⑶热情讴歌大自然,寄托自己的情怀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 ⑷歌唱爱情和友谊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赠汪伦》等. (5) 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 :《长干行》…… (6) 为帝王撰写的游乐诗 。 (7) 边塞诗 。
4.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1)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2)奔放豪迈的感情;(3)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4)语言明朗、活泼、隽永,词采瑰伟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古体、绝句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国以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建国以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四、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五、插播配乐诗朗诵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题解 “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 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 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
七、讲读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 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 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 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八、李白饮酒诗的个性特征豪放率真.
李白饮酒诗展现了诗人豪放爽直的性格魅力 例如:《行路难》 、《山中与幽人对酌》、《梁甫吟》、《将进酒》等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傲岸自负。李白饮酒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将进酒》等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行路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李白的《行路难》,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提问:这里的行路难指的是什么?是交通堵塞吗?
明确:还指人生道路,具体说坎坷就是作者做官、施展抱负的政治之路不平。
提问:面对此种境况,作者也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忧郁悲愤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豪迈
可是作者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面对困境,仍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相信未来可以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同样是写怀才不遇,鲍照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二、《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三、读诗:
1、学生自读,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写标题)
酌酒踯躅
2、请同学们齐读
四、分析诗歌内容:
1、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
——“愁”
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愁”的表现是什么?
“行、坐”“叹、愁”(外在行动)
通过诗人的外在行为,想象一下诗人愁到了何种程度?(浓重、无可排解)
这愁绪如此浓重,令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却又挥之不去、排解不开。
2、诗人为何如此愁苦?
“人生亦有命”
“命”?这和愁苦有何联系?
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是知人论世的'解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知其人论其世。看看诗中的“命”到底指什么?这和愁苦有何联系?
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注释,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老师介绍),说说他看到了怎样的“命”。(知人论世)
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的高低贵贱直接决定了一生的仕途和际遇。)
3、面对这一现实,诗人也只能承认“人生有命”。那么,怎么又说“亦”?和上文什么内容相承接呢?
明确: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兴,比喻)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个方向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4、接下来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是一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自有命,不应该自怨自哀,要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实际上,语言中暗含蕴涵着愤懑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5、齐读后面四句思考诗人是如何解愁的呢?
板书:酌酒,歌《行路难》(也就是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
诗人趁着酒意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欲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但是因为太过悲痛连歌也唱不下去了。
板书:愁———无可排解,压抑郁闷
6、接下来愁的矛盾解决了吗?
没有,对,一句“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是诗人情感郁结到了极点。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头,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感情沸腾,忍无可忍。
7、最后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急转直下,隐忍吞声。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为什么不敢说呢?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他是寒士,门第等级决定仕途,纵使才高八斗,满腔报国热忱,也不能施展。所以只能隐忍吞声。
8、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自我宽慰——愤懑不平——无奈压抑
诗人开始平静的表达了水的流向由地势决定,用比兴手法,既而以水喻命,人民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悲歌断愁,心中仍然愤懑不平,此时呢情感爆发到极点,但又急转直下,隐忍吞声。
9、师问:结合刚才的分析,那么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不是明白了呢?
生答:表达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控诉,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小结:
学完这首诗,我们知道了个人命运和所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千百年来,许多文人雅士,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那我们看课后习题三,根据本单元知人论世的目标,是不是很容易分析出李白和鲍照在抒发情感时的原因啊
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李白却在行路难中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鲍照却是“吞声踯躅不敢言”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
明确: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李白的诗歌中也总会出现愁绪,但是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所以,李白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了盛唐气象(雄浑、充沛的活力)
鲍照,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鲍照的作品艺术风格俊逸豪放,虽才华横溢,又献诗言志,却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
(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
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坎坷,但仍乐观自信;鲍照则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作业:背诵诗歌,预习《蜀相》
板书设计:拟行路难
鲍照
才子寒士
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愁苦
平静压抑———
《行路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能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 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诗,不得不提到李白,提起李白大家会想起那些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的经典诗歌不胜枚举。李白最大的爱好是喝酒!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这首诗,寻找答案!(老师板书 “行路难 李白” )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背景资料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 读准字音
金樽 zn 投箸 zhù 冰塞sè 川
(三)朗读
1、(幻灯片展示《行路难》朗读节奏)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听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4、指名配乐朗读。
5、 同学互评评价
6、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
1、根据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对文中的疑难处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自己理解不了的`诗句的意思。
(小组交流时,教师巡视协助)
3、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五) 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个人独立思考,画出疑难。
2、小组交流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指名回答。
(幻灯片出示):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朋友的做法表达了对李白的怎样的情感?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不舍和惋惜之情)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从哪些动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极度苦闷、抑郁)(结合背景:仕途艰难)(停 投 拔 顾)
(3)诗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
明确:(不是,是虚写,是想象)(比喻,对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 (对理想的追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呢?
明确:(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受挫折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在?)(反复,抒情)(对人生感到很担忧,很茫然)
(6)仕途受挫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此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赏析名句
1、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 抓关键词
(2) 修辞方法
(3) 表达方式
(4) 情感
(5) 蕴含的哲理等
2、分配任务,几个小组赏析一句相同的句子,形成竞争组,比较哪组赏析的更全面,更准确。
(1)1、2、3组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4、5、6组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7、8、9、10组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小组中每个同学先自己赏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汇总意见,使句子的赏析更全面。
4、 小组组长推荐代表展示(以后进生为主)。
赏析同一句诗句的几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组成员对这两个组的赏析做出评价,评价优点与不足。
明确: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采用典故的修辞手法,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委婉含蓄的表现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学们请看:联系前面的难以下咽,难以施展,难以选择,无论他的人生路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真实、坚定、不屈服、不放弃、独立、一身傲骨、洒脱)
(幻灯片出示)
这是一个虽然怀才不遇,但在豪迈中不乏豪迈气概,是一种仍怀有希望的李白!
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面对权贵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思念亲情时: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他赞美友情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人生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七)再次诵读,尝试背诵
1、 “掌一,坐二,蹲三,站四”四遍读法(读完第一遍,与同桌击掌,坐在座位上读第二遍,蹲在地上读第三遍,站着读第四遍。)
2、 分组竞争读。
3、 尝试背诵
(八)总结
同学们,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无尽的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李白,就是这样!他离开我们已经1300多年了,但他却依然鲜活生动、永葆青春,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今天我们重新开启了一扇认识李白的大门,希望大家课下多读读李白的诗歌,吸取那里面释放出来的一切正能量,通过自己的积极进取,在我们这个大好的时代,争做出彩的中国人!加油~!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带着对李白的崇敬和我们那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扬帆远航!
(九) 布置作业
基础:背诵默写。
提高:将本诗扩写。
(十)板书设计
行路难
唐 李白
《行路难》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这首乐府古题是李白于天宝三年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打发出长安时所做。作者做翰林供奉仅两年却受奸佞权贵所害,被迫离开,此诗抒写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逆境中豪迈乐观的气概。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变化,苦闷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4、赏析重点语句,品读诗人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诗词,感受诗人激荡的情感变化。
难点:体会诗人悲愤、失意中自信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走近李白
从小到大我们是在李白诗句的浸润下长大的。在你记忆的宝库中存了多少,请大家动手数数。(学生回忆诗句)
在丰富的诗句中,李白的形象也渐渐树立在我们心中,请你用一句诗仿照例句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
(学生回忆自己积累的李白的诗作名句,并借助诗句归结形象。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了孤单寂寞的李白。(投影出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真是一个千年万年读不厌、都不透的李白。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诗《行路难》,看看你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李白。
二、初读感知 扫除障碍
(一)出示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
体会诗人的高尚品格
(二)学生自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学生自读古诗
(2)集体齐读,纠正易错字音:塞(sè)
(三)了解乐府古题。学生再读古诗,把握感情基调。
(四)师生互读,走进意境。
(听着你们读,也勾起了老师的朗读欲望,大家听听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点评(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其鲜为人知的背景,谁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学生点评后教师补充。(出示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诗人“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无法实现。《行路难》三首皆是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所作。
三、细读品味艰难处境
(一)学生再读诗文。
1、诗中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艰难的处境,请你结合诗句分析。
(学生在品读的同时,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词句,老师巡回检查。)
问题预设:学生会涉及到表现技巧上的问题,如:对比、比喻、反复、设问)
2、作者的处境为何如此艰难?
3、他的心情如何?(请同桌之间相互竞读,读出“歧路多彷徨的苦闷”)
4、穿越时空,假如你是李白,面对这样的境遇,你的心境是怎样的?请同桌之间再次合作,诵读全诗,相互展演。
(他心中仅有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茫然吗?你从哪里看出的?)
四、品读形象
“诗如其人”,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悲而不伤,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坚信长风破浪的日子一定会来临。他将直挂云帆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伟业。这就是李白,一个在逆境中不顾影自怜、自怨自哀的李白,而是一个豪迈乐观,穿越了千年依然对我们自信的微笑的李白。我们为他的诗折服,更为其高尚的品质折服。)
五、感谢有你,李白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在多歧的迷茫中我们苦闷过,也彷徨过,认识了李白,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请以“感谢有你,李白”写一段话,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潇洒自如的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他选择了坚强、自信和乐观。人生历程风雨兼程,遭遇逆境时让我们也像李白一样乘长风破巨浪,直抵苍茫的彼岸。让我们在吟诵全诗中结束这堂课。)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行路难》其二、其三。
【《行路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行路难》教学设计04-14
《行路难》教学设计(15篇)04-14
《行路难》教学设计15篇04-14
《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18
《行路难》教学设计(集锦15篇)05-07
《行路难》教学设计(汇编15篇)04-14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6篇)03-20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02-28
《行路难》教学设计(通用15篇)05-29
《行路难》教学设计汇编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