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03 09:59: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难点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 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 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认识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⑴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⑵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⑶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⑴“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⑵“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⑶“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2、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学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1.联系学校实际,观察图画和观察学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创设情境演练,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2.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线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展茅中心小学学习。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将和我一起度过充实而又快乐的小学学习生活。

  2.自我介绍。

  板书自己的姓,让学生认一认,表扬认识的同学。

  (二)树立班级的概念。

  1.游戏蜘蛛织网,学生间自我介绍。

  线团从老师手里传到第一个学生手中,第一个学生介绍完了后,线的另一头拉向第二个学生,以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结成了一个网,告诉学生:这个网是我们大家共同编织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份功劳,每一个同学都是我们这个班的成员。从今天开始,我们32个同学和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级(1)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

  (三)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种设施和功能,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怎样上语文课。

  1.上好语文课的意义。

  语文课就是教大家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听,学会说,还要学会读,学会写,为将来学习其他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地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

  2.上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走动,有问题举手发言。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3.课后要求。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不懂就问。

  (3)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

  (二)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1.养成正确读写姿势的意义。

  小朋友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避免近视眼、驼背等问题的发生。

  2.读书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双手握书,眼睛不要离书太远,也不要太近。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教师检查纠正。

  3.写字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胸离桌沿一拳左右,眼睛与本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手握笔下断,离笔尖大约一寸。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在语文书第一页填上自己的姓名。教师检查纠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3、你们还知道那些谚语和俗语?

  4、课下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对话

  我们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六)、口头习作练习

  作者把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写的是如此的美丽壮观,谁能为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昨天下的`第一场雪呢?[做到读、说、写结合]

  (七)、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欣赏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爱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总结:

  课后,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习作,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雪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

  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⑵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四、延伸讨论,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请你发言,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2、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板书: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出示)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 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撞倒 抓痒 毒蛇 踩印 生气勃勃

  A、 音:先自己轻声试读—刚才在读的时候发现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 指名读 齐读

  B、 义: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

  (1)词语会读了,课文是不是会读得更流利呢?一边读一边划出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2)课文读通了,谁来读读你划的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3)你很会读书,读懂了课文是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可爱(板书)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2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学习课文1-3节,品味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猫的性格有多古怪

  师随机指导理解

  我们来交流一下

  (1)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一般用在人身上,可这里用在猫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联系生活,联系班级,怎样的人算是乖的呢?

  把你的体会送入句子中去读一读。品读好老实的句子

  (2)贪玩: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设问,你为什么把一天一夜读得这么响呢?

  再指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怎样的方法呼唤猫回来?

  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全班齐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交流: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吧,呀,呢都用得很有意思,常说的语言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常用的语气词

  生:比如我们常用的去玩——吧

  师:哦,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多聪明。孩子们,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3)尽职: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结合插图理解“屏息凝视”(意思是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B、辨析:屏息是不是不呼吸了呢?

  D、指导朗读: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练习读——指名读

  E、 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来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

  有什么感受呢?而我们的猫的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按照三小时计算,三个小时多少分钟(180),又是多少秒啊(1080),是10秒的108倍,而我们刚才体验了10秒种啊!

  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F、师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尽职的猫,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难飞。

  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玩尽职,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看板书:猫既老实又贪玩,虽然贪玩,但是又尽职,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难怪作者感叹——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赏读2、3节

  1、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猫的性格古怪”不仅表现在这里,而且还更有趣呢?把你认为表现猫古怪的词语划出来。 生默读。

  交流: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它既胆小又勇猛(板书)

  2、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1)小梅花

  生读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脏脚印。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句子,体会小梅花,小脚印表达情感的不同。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

  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2)蹭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什么是“蹭”?(摩擦)

  (老师在一位同学身上重重摩擦)

  学生评价:应该是轻轻地摩擦

  好,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蹭蹭

  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朗读该怎么读(轻轻地,充满友情的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到的不是猫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他,可见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谁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吧。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丰富多腔的叫

  还有觉得特别生动的地方?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A、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可是平时我怎么听都觉得猫的声音只有单调的“喵喵”一种,而我们的老舍爷爷却能听出这多种多样的声音来,难道他有特异功能吗?(善于观察)

  B、创设情境模仿猫叫

  这叫声背后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也许,猫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会迫不及待连叫几声——

  也许,猫吃饱了,喝足了,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玩得兴致勃勃,听到主人的呼唤,会不耐烦地应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贪玩,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要打架了,会虚张声势地粗吼一声——

  也许,猫正伸出脖子来让主人给它抓痒,优哉乐哉,会非常享受地细叫一声——

  师:哈哈!这样丰富多腔的声音听起来就特别美妙,怪不得作者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乐曲,让我们把脸上的笑意带到朗读中去吧!

  师生共读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

  (三)、小结

  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这间有什么联系?(前后自相矛盾)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能不能也用(说它??吧,的确是呀??“的句式来说说性格古怪的这两方面内容呢。

  难怪作者说(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脚印。大家能帮他一起来说服他的妈妈吗?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

语文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2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九篇02-1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01-2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1-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5篇02-12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2-04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1-26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1-1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6篇02-2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02-2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难点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 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 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认识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⑴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⑵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⑶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⑴“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⑵“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⑶“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2、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学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理念

  1.联系学校实际,观察图画和观察学校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创设情境演练,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2.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线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展茅中心小学学习。从今天开始,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将和我一起度过充实而又快乐的小学学习生活。

  2.自我介绍。

  板书自己的姓,让学生认一认,表扬认识的同学。

  (二)树立班级的概念。

  1.游戏蜘蛛织网,学生间自我介绍。

  线团从老师手里传到第一个学生手中,第一个学生介绍完了后,线的另一头拉向第二个学生,以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结成了一个网,告诉学生:这个网是我们大家共同编织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份功劳,每一个同学都是我们这个班的成员。从今天开始,我们32个同学和我,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年级(1)班。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和进步,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为班级增光。

  (三)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种设施和功能,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

  (四)布置作业。

  1.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2.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怎样上语文课。

  1.上好语文课的意义。

  语文课就是教大家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会听,学会说,还要学会读,学会写,为将来学习其他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地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

  2.上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走动,有问题举手发言。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3.课后要求。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不懂就问。

  (3)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

  (二)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1.养成正确读写姿势的意义。

  小朋友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避免近视眼、驼背等问题的发生。

  2.读书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双手握书,眼睛不要离书太远,也不要太近。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教师检查纠正。

  3.写字的姿势。

  (1)讲解:身体坐直,胸离桌沿一拳左右,眼睛与本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手握笔下断,离笔尖大约一寸。

  (2)教师示范。

  (3)学生模仿,在语文书第一页填上自己的姓名。教师检查纠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3、你们还知道那些谚语和俗语?

  4、课下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对话

  我们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六)、口头习作练习

  作者把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写的是如此的美丽壮观,谁能为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昨天下的`第一场雪呢?[做到读、说、写结合]

  (七)、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欣赏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爱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总结:

  课后,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习作,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雪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2、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罗布泊这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谜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读课文,概述内容情感

  1、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个怎样的地方,并说说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触。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三、研读课文,感受忧患意识

  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作用有何区别。

  ⑴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一切是人为的!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⑵救救青海湖、月牙泉和所有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杨树,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

  四、延伸讨论,拓展环保主题

  1、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在拯救罗布泊的专家讨论会上,请你发言,说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为什么?要求至少说出两点依据。

  五、调查研究,宣传环保风尚

  1、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六、小结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对着永恒消逝的家园,人类只能长歌当哭,任他们走进永恒,走进我们血脉相传的记忆!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猜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喜欢)是啊,猫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它不仅是画家笔下的宠物儿,也是作家爱写的小动物。这不,我们大作家老舍先生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10猫)。

  2、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板书: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出示)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 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撞倒 抓痒 毒蛇 踩印 生气勃勃

  A、 音:先自己轻声试读—刚才在读的时候发现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 指名读 齐读

  B、 义: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

  (1)词语会读了,课文是不是会读得更流利呢?一边读一边划出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2)课文读通了,谁来读读你划的两个概括性的句子

  (3)你很会读书,读懂了课文是主要写的是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可爱(板书)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2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学习课文1-3节,品味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自己读读课文,看看猫的性格有多古怪

  师随机指导理解

  我们来交流一下

  (1)老实: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乖。一般用在人身上,可这里用在猫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联系生活,联系班级,怎样的人算是乖的呢?

  把你的体会送入句子中去读一读。品读好老实的句子

  (2)贪玩: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设问,你为什么把一天一夜读得这么响呢?

  再指名读,“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引导想象,猫贪玩出走后,会有谁用怎样的方法呼唤猫回来?

  带着感受再读句子全班齐读

  师: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画句子

  师: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的态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交流:老舍先生写这句话用词很有什么特点呢?

  生:吧,呀,呢都用得很有意思,常说的语言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常用的语气词

  生:比如我们常用的去玩——吧

  师:哦,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多聪明。孩子们,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来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师:体会出什么了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师:这是你的体会,哪有别的体会吗?

  生:没有加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根本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写得更具体,更通顺了。

  师:哦,你觉得更通顺了,同学们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

  师读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舍对猫的喜爱,

  师:他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

  生:他非常喜欢这只猫。

  师:从老舍先生连用三个语气词,可以体会到老舍先生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

  生读

  师:这样读好吧。(范读)像说话一样

  生读

  师: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我们说话一样。咱们呀,就这样读

  师: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

  生:接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

  师:慢一点,像对朋友说

  生轻说

  师:你多爱这只猫啊,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对朋友说——

  生说

  师:老舍先生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

  (3)尽职: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A、结合插图理解“屏息凝视”(意思是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B、辨析:屏息是不是不呼吸了呢?

  D、指导朗读: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

  练习读——指名读

  E、 创设情境:同学们,让我们来找准目标,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

  有什么感受呢?而我们的猫的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按照三小时计算,三个小时多少分钟(180),又是多少秒啊(1080),是10秒的108倍,而我们刚才体验了10秒种啊!

  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F、师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尽职的猫,再狡猾的老鼠也插翅难飞。

  下面,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舍家的猫,老实、贪玩尽职,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看板书:猫既老实又贪玩,虽然贪玩,但是又尽职,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难怪作者感叹——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赏读2、3节

  1、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猫的性格古怪”不仅表现在这里,而且还更有趣呢?把你认为表现猫古怪的词语划出来。 生默读。

  交流: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它既胆小又勇猛(板书)

  2、好,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这么多古怪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其实这一对一对古怪性格也是一幅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读一读。

  (1)小梅花

  生读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一个个脏脚印。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句子,体会小梅花,小脚印表达情感的不同。

  师:哦,你发现了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有,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句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多美啊,尽管是猫踩脏了稿子,但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朵朵

  小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直说”踩几个脚印”其厌烦之意一目了然。)

  师:体会得好。一个小脚印把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都表现出来了,老舍先生正在伏案写作呢,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读)

  师:老舍先生多喜爱猫啊。

  生:这是典型的猫爱人,人爱猫

  师:应该说猫亲人

  生:人喜爱猫,猫亲人。

  生:猫对老舍先生用温柔可亲来回报老舍。

  (2)蹭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A、什么是“蹭”?(摩擦)

  (老师在一位同学身上重重摩擦)

  学生评价:应该是轻轻地摩擦

  好,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蹭蹭

  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朗读该怎么读(轻轻地,充满友情的读)

  学生试读——指名读

  (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可亲啊,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到的不是猫碰了他,撞了他,而像一位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他,可见老舍爷爷对猫是多么喜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对动物充满爱心,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谁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把老舍爷爷的爱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吧。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3)丰富多腔的叫

  还有觉得特别生动的地方?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A、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可是平时我怎么听都觉得猫的声音只有单调的“喵喵”一种,而我们的老舍爷爷却能听出这多种多样的声音来,难道他有特异功能吗?(善于观察)

  B、创设情境模仿猫叫

  这叫声背后一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也许,猫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了,会迫不及待连叫几声——

  也许,猫吃饱了,喝足了,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玩得兴致勃勃,听到主人的呼唤,会不耐烦地应一声——

  也许,猫在外面贪玩,碰到了一只势均力敌的猫,要打架了,会虚张声势地粗吼一声——

  也许,猫正伸出脖子来让主人给它抓痒,优哉乐哉,会非常享受地细叫一声——

  师:哈哈!这样丰富多腔的声音听起来就特别美妙,怪不得作者觉得自己是在欣赏乐曲,让我们把脸上的笑意带到朗读中去吧!

  师生共读

  师: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可是这些都是猫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呢

  生:一声不出

  师:多有趣啊,刚才老舍先生是这样写的他的性格古怪

  (三)、小结

  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这间有什么联系?(前后自相矛盾)把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特点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能不能也用(说它??吧,的确是呀??“的句式来说说性格古怪的这两方面内容呢。

  难怪作者说(齐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老舍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脚印。大家能帮他一起来说服他的妈妈吗?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