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7 14:55: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决定举行优质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一、活动对象

  全校各学科专任教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三、活动要求

  1、教案要求

  教案应该力求体现“三性一特色”,即: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

  (1)规范性

  教学目标: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时设计:课时安排要求合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板书设计:新颖、明确、简洁。

  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

  (2)科学性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2)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3)先进性

  (1)教案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2)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3)教案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 )突出课改特色

  ①合作学习 ②自主学习 ③探究学习 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⑤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2、作品必须是原创的。

  3、将作品压缩打包发至学校教研邮箱lphhzxjy@163。com。

  四、评比及设奖办法

  1、由抽调教师组成评委小组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优质教学设计评比标准》对参评作品打分,按得分高低评定获奖等次。

  2、评选优秀课件设计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并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

  优秀教案评比标准

  1、(20分)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2、(20分)教学设计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20分)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4、(15分)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15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6、(10分)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83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王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王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响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认识找、生。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评价。

  2、认识两中的生字。

  3、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格外和鲜艳是什么意思?(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你会说鲜艳的什么?

  4、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五、学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可是也没见着一个花生。他想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说一句话?这句话小松鼠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

  组织学生讨论: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3、指导朗读: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口里低声说)

  六、练习朗读全文。由较好的学生领读,特困生练习读。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九、谈一谈:

  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3个生字。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认读生字、组词。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指导写字:

  里: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笔是竖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果:先写日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我会读。

  ⑴自由读词语

  ⑵同位互相读

  ⑶请同学们齐读、指名读

  ⑷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生医生、先生、生产、生活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藕、土豆、山芊、萝卜、山药、荸荠)

  4、讲评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观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准备日出的录像片断或者有关的挂图、一段优美的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要求

  1.请学生自由读读“导读”的要求,交流:从“导读”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小结。

  二、谈话导入

  1.大家观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细读课文,解决疑问;感受日出的壮观

  1.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发现: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日出的景象,那么这两种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从一些重点的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日出的录像片断)仔细观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样。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日出的壮观,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作铺垫。]

  4.提问、交流:(1)课文读到这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了吗?

  (2)作者说“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感情朗读。

  1.让我们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日出的壮观景象。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然后可以把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请部分学生朗读(可配乐),大家评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日出的美和壮观。(在此环节后,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背诵。)

  3.我们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想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和作者形成共鸣。]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阅读其他的描写日出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大家一起欣赏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课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样呢?

  [意图: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2.你们抄写了哪些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意图:鼓励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

  二、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1.同学们抄写了这么多喜欢的词句,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日出的壮观美景。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受到启发。]

  三、背诵课文

  1.课文写得这么美,想不想背下来?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小组内背诵。

  3.全班指名背诵。

  四、扩大阅读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日出的文章,简单说说好在哪里。

  2.各小组推荐喜欢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图:通过搜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交流中扩大了阅读量,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六、板书设计

  日出前:浅蓝 红霞越来越亮

  日出时:负 纵 升 冲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时 透过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镶 透出 出现 染成 光亮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说明:

  《世纪宝鼎》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介绍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二、本课学习重点:

  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世纪宝鼎精美的艺术和赠送宝鼎的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专业性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过程:

  ㈠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我写“鼎”字,请同学们注意字形,笔顺。

  2、我们一起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㈡让我们来认识“鼎”学习新课。

  1、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练习说说,用笔画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⑴自己读课文10分钟,要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画出新词,自由认读。

  ⑶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3、重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宝鼎的样子。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⑵如:“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等,通过看图弄明白。

  “浮雕”“铸”“铭文”通过弄懂。

  “造型古朴”“文艺精湛”“艺术造型”“纹饰”等。

  理解这些词语主要办法是熟读课文,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关键字;有的可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⑶练习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福鼎的.赞美。

  ⑷指着图说说宝鼎的样子。

  4、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⑴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理解。

  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和“它表达了中国人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等词句。

  ⑵练习读3、4自然段,领悟表达方法。

  (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从课文的条理;运用了具体数字;从结构等说说。

  5、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落实课后第二题,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

  ⑴ 我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如果让你介绍,你准备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②要表演赠送宝鼎关键在于介绍清楚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

  ⑵自己练习表演,让家里人评价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1、位置;2、形态、3、结构、4、材料、5、周围环境、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师:通过几年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学以致用,下边,老师来测试一下。我提供画面,请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下古诗,会背古文吗?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师:(介绍古文知识链接)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学弈〉〉(多媒体出示)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弈”就是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师:“学弈”呢?

  师:完全正确。

  师: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

  师:能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师:敢读就很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表扬。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根据刚才的断句,自己再读读课文。”(配乐学生有节奏朗读古文)

  师: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疏通全文。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那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师: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

  师: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师:很好!到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我接着提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

  师:刚才读的书上那句古文“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师:人们对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师:谁能完整的讲一下这个故事?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学生练习。)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师:“通过这篇古文,你学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学生结合实际谈道理)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02-04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四篇01-0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02-01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02-0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七篇01-30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十篇01-2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01-0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六篇01-31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01-2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10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