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
4:体会本诗主旨,学习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
诗句中蕴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首联:不屈不挠无怨无悔。
颔联:借用比喻忧国忧民。
颈联:借用双关抒写感受。
尾联:慷慨正义舍生取义。
教学过程:
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一:感知文本
1;老师范读全诗。
2:学生结合注解,自由朗读诗歌。
3: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且标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举手发问,老师释疑。
5:补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体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分别说说故事对应哪些诗句,故事讲完,顺势引导背诵。
二:质疑探究
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欢————————,因为它表现了―――――――――。
2:给大家留下5分钟时间思考。
3:举手发言,交流意见,做好评价,及时点拨、追问。
三:拓展延伸
学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学习《过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以题切入,确定基调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都有谁吗?
生:岳飞、文天祥、还有上个学期学到的辛弃疾也是吧!
师:他们善于诗文,也是响当当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二、学习《过零丁洋》
1、朗读古诗
同学们请看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生:“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师:仅仅是路过零丁洋吗?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释):不是的,文天祥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师:对啊,此时的文天祥成为阶下囚,成了元军的俘虏,他会做何感想呢?
生:成为阶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很痛苦。
生:还有伤感与无奈。
师:《过零丁洋》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创作的。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刚才对题目的理解,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可跟学生讲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联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诗的“飘絮”与“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运或不顺的仕途。)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可联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文天祥的诗句更胜一筹: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这种“四柱对”的影响,但他并不是简单重复,杜甫的诗只是两组现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则是把两个地名转化为两种心情。)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诗,以生命殉国,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五、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情怀。
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学快乐的钥匙,师生上课时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学习因合作而充满欢乐,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
2、巩固落实很重要,之所以个别同学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有些赶时间,主要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学案没有进行认真的讨论,课前预习不够深入,要运用好学案还要抓落实才好。
3、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要讲课的压力促使自己精心准备,收获课堂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压力才会进步提高。存在的问题是:准备充分了要流畅地把教学流程完成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还掌握得不够熟练,课堂也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比标准和细节还不完美,教学流程还不够娴熟,表达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坚持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同学们都参与,收获上课与学习的快乐,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与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同学们的学习和教师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搜集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注意“寥”字的读音。
(2)注意“絮”字的写法。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前提是理解。本诗根据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朗读时要体会到这种感情。后两句激昂高亢,抒发了自己情愿舍生取义,为拯救祖国而死的高尚情操。
3.阅读教学
(1)阅读理解本诗,不妨从张弘范对于诗的评价入手:为什么他会连说“好人!好诗”呢?将这句话作为突破点,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研读的兴趣。
(2)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1275年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分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势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生如风吹雨打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忆过去。
诗人于1275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漂浮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4.活动提示
(1)“朗读”提示中的“有节奏、有韵味”是朗读本诗的重点要求。在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后朗读古诗,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人悲愤和慷慨的感情产生共鸣。
(2)“思考与交流”及“拓展与运用”。
(3)积累这3个词语的意思是:
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
惶恐:惊慌恐惧。
汗青:指史册。
安排的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临终之作《示儿》。
5.古诗大意
经过辛辛苦苦的努力,因为通晓《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一考中了进士,被起用做官,可生逢乱世,战火已经烧了四年。祖国山河破碎得有如风吹柳絮,自己被俘以来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犹如雨打浮萍。在惶恐滩的时候,我为国家危急恐惧不已,如今来到零丁洋,我又怎能不感叹自己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长生不老呢?只要我对国家一片忠心就能光照史册。
6.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过零丁洋》一诗的情感变化较大,前六句沉郁悲愤,后两句慷慨豪壮。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内容指导学生体会好这种情感变化。
【关于《过零丁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范文07-01
过零丁洋阅读答案07-01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设计10-24
文天祥 《过零丁洋》赏析06-09
文天祥过零丁洋作文10-30
《过零丁洋》文天祥翻译10-21
文天祥《过零丁洋》翻译09-06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08-28
文天祥过零丁洋朗读08-23
文天祥过零丁洋练习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