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8 11:58: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述和讨论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事物,正确、清楚地对待生活的福祸、得失、好坏。

  【教学重点】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福祸相倚的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薄弱,但思维很活跃。所以,在设计《塞翁失马》的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参与的热情,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获新解

  1、齐背全文

  2、正字音

  塞(sàì)翁失马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析字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其父(老翁)曰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居(经过)数月此何遽(怎么就)不为福乎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4、疏文意

  (1)马无故亡而入胡

  翻译:(那个老翁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那个老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

  (3)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译:(老翁)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译:靠近边塞的人,死了绝大部分。

  知文体,理故事

  1、何为寓言?

  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概括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启示人生。

  比如: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生活在井底里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道理:告诉我们要目光长远,多学习、多实践。

  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学习、多实践,做一个敢拼搏,勇追求的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正如寓言大师严文井:“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2、梳理故事情节

  请学生用四字短语来梳理发生在塞翁身上的事情。(提示:人+事)

  明确: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其子折髀—父子相保

  3、复述故事

  (1)塞翁失马

  老师示范:许多年前,有一个居住在边塞的老翁,有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到他的家里安慰他,有的人感叹说:“哎,太可惜了,那是一匹多好、多俊的马啊。”有的人说:“老翁,你不要伤心了,丢财免灾”。有的人对他说:“没事的,老翁,我家养的马有一匹快生小马了,等生下来,我送你一匹。”

  要求: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合情合理进行想象,补充情节,丰富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请男生对照“失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请女生对照“得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请男生对照“折髀”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请女生对照“相保”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六、积读(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阅读方法;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哲理利用寓言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寓言,领会其中哲理。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由中外寓言以及作者和作品情况导入,首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其次学习课文停顿及弄懂重难点字词句的翻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已经学过《伊索寓言》,知道古希腊寓言故事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提问相关文学常识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请全班同学将文学常识读一遍)

  三、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感知情节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明确:其父子,其马将胡马而归,堕而折,其髀塞遽好骑跛

  1、同学回答,老师范读,全班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读对停顿

  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请同学根据示例将全文划分停顿,提问学生停顿情况,教师纠正)

  2、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3、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四、再读——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示例:亡:逃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将:带领居:经过富:有很多

  2、翻译句子:对照重难点字词义,翻译相关句子

  展示课件七:重点句子的翻译。

  示例: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八: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引导背诵):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情节(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

  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复述准确、生动、形象。

【关于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塞翁失马》优秀教学设计12-16

离骚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0-27

《化石吟》优秀教学设计教案10-30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04-20

《昼夜交替》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04-20

关于《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12-18

《我们吃什么》优秀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用模型解释》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04-20

语文琵琶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2-09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