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9 11:09: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刘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象外之象的言语的敏感通过想象转变成形象的图画,以调动学生的稳性思维。指导学生沿着诗文简练言语的阶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诗的意境。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想象感悟诗境。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一提起家乡,我们都感到特别亲切。请同学们背一背思乡的古诗。

  2、出示课题,点明目标。

  二、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读懂字音(特别是诗中六个多音字)。

  2、提出朗读要求:

  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了再读几遍。

  3、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5、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三、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理解前两句诗意思:

  ⑴提问,抓住关键字眼。

  ⑵要求用文中三处地名画简笔画。

  ⑶根据简笔画巩固诗句意思。

  2、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⑴提问,抓住关键字眼。

  ⑵简介作者。

  ⑶点明重点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四、精读全诗,想象诗境

  1、生反复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想象感悟诗境画面。

  3、出示:

  ( )又( )江南岸,并要求仿写交流。

  4、抓住“绿”字,启发学生深入想象家乡美景,用三、五句话描写场景。

  5、简介诗人背景。

  五、美读全诗,体味节奏韵律

  1、出示挂图。

  2、有感情朗读全诗,读出节奏、韵味。

  六、熟读全诗,当堂背诵

  1、训练学生朗读,指导背诵。

  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七、总结,拓展

  1、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象,作者可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

  2、课外找些王安石的诗词阅读。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本组课文是围绕“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编排的,《泊船瓜洲》是南宋诗人王安石于公元1074年,在第一次任宰相主持变法失败后,应宋神宗急召第二次赴京复职,途径京口泊船瓜洲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未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第三句感叹自己对故乡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记忆忧新,各种在家的美好温馨历历在目,因此本诗从字面上看,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编排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其中本诗中的“泊、间、数、重、还”这几个多音字的辨音,读通诗句、大体把握诗意,学生能自己解决,再辅以教师适当点拨即可达成目标。而知晓诗人的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因此这是本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需要在多种方式的诵读思考中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语境意项辨析“泊、间、数、重、还”等多音字的读音,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教师点拔,生生合作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绿”“又”两个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情节,进入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大体把握诗意。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中的情节,进入古诗诗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人,奔主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于江西临川,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2、解课题,质疑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知道“泊”读“bo″?

  而不读“PO”呢?怎样理解这个课题?

  (2)、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诗人应皇帝急召……)

  3、交流学诗方法。

  二、初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

  1、本诗的多音字很多,浏览古诗,怎样确定“间、数、重、还”的读音?

  (1)抽生读,谈一谈选择多音字读音的理由。

  (2)抽生分别说其它字的解释,确定读音。

  2、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划出来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3、弄懂了这个问题,诗意就一目了然,同桌交流。抽生说诗意。

  三、知诗情、悟诗境。

  1、作者泊船在长江北岸的瓜洲,离家乡南京远吗?

  “远”与“近”展开争论,找出各自的理由。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火车,单靠着双脚和一叶扁舟要跨过滚滚的长江水和翻越几重山,可谓是千山一水,可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般得近?

  2、引读悟情:

  因为作者心里想的是——故乡,脑里装的是xxx故乡,嘴里念的是xxxx家乡,因此不觉得家乡远了,不由念着,生读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情不自禁地吟着:京口。情深意切地叨着:京口……

  3、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深深的赞叹之情。你知道了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在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同样写了江南的美,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绿”这个字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默读24页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4、而“绿”字前的“又”我们得好好品一品,“又”代表“又一次”家乡的那些景物会循环往复,轮回的来来去去呢?学生练习说话:燕子飞了,又飞回来的时候,春天去了,又在来的时候,草儿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5、想想诗人曾经有哪些美好的生活吧?

  四、知背景,入诗境。

  1、古诗学到这里,如果你是诗人同船共渡的朋友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他:学生再次质疑:教师补充介绍资料:

  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积贫扶弱”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了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出尔反尔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从这一段介绍中,你又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播放音乐起……

  2、诗人深知,这一去,一定凶多吉少,而年迈花甲的他,早已倦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可只要他去做宰相,他就一定去,主张变法改革,而他只要施行新政变法,守旧派依然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他只能忧心忡忡,踌躇满怀,将这满腔的千般不愿万般不情,都化作叩问苍天,质问明月xxxx读春风xxx这是发自肺腑的质问呀!

  3、积累有关明月的诗。

  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似手作为古代诗人思乡的标志,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还是杜甫的“露”还是儿时念的举头,亦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一个亘古不变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泊船瓜洲》一诗,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领会诗的意境,体验诗人对家园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补充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深化学习,扩大阅读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4、学习并初步运用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2、乐曲、《泊船瓜洲》的配乐朗诵。

  3、简笔画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出示王安石作品《梅花》,齐读。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2、激情介绍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著名文学家。他,曾官居宰相,为解黎民之苦,积极实行变法。但,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辞官而去。神宗熙宁八年,他二次上京任相,罢相又复相,对一个经历了政治风雨的人来说,对前景并不抱幻想,兴奋喜悦之中,掺有几丝忧虑。此时,他路经瓜洲,望月抒怀,作下此篇《泊船瓜洲》。

  二、解题。

  (1)齐读题目。作者旅途停在什么地方?出示简笔画。

  (2)“泊船瓜洲”这题目又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是学古诗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三、学习古诗

  (1)那么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诗。(正确流利)

  (2)指明读,纠正字音。

  (3)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4)集体汇报,明确诗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在说之前老师再看看几个字你有没有搞清楚?(指名提问:“间”、“数”、“绿”、“何时”、“还”)

  画出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

  (5)揭示学法

  我们刚才抓住了诗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抓字眼,明诗意。

  四、欣赏古诗体会感情

  1、听范读,初步体会诗人感情。

  学习古诗,要了解诗的大意,但更重要的还要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这首诗,大家听听,体会体会。

  2、想象诗的意境。

  (1)听老师读了,我想大家对诗人的感情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怎样才能更深地体会到呢?

  刚才你们听着诗,觉得诗人吟这首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那么,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这首诗的呢?天上有什么?

  (2)那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江南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照着诗想想看。

  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提示:

  明月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独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对岸就是京口,由这些诗人想到……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青山——绿水——河岸,诗人望着明月又怎么想呢……

  (3)诗人看到想到的情景,你们看到想到了吗?现在,如果你们就是诗人,就是王安石,能说说你们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四人一组,一人说,其他人补充。

  指名上台做诗人。

  3、学习三、四两句。

  (1)刚才同学们扮演诗人,想象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家乡春天的许多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诗来概括的呢?

  (2)那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呢?让我们再用“绿”来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好在哪?,体会到了吗?

  (3)指导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4)学到这儿,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学过的另一首写诗人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那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揭示学法:想意境、悟诗情。

  5、朗读、背诵。

  (1)下面我们再听一遍配乐朗诵,进一步体会体会诗人的情感,听的时候老师就要看,哪些同学想象到了意境,领悟到了诗情。

  放配乐朗诵录音。

  (2)学生自由读背。

  指名背诵。

  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13、小结。

  这首诗写了诗人泊船瓜洲时的所见所思所感,他觉得家乡是那么美,那么可爱,他是那么急切地想回到家乡,这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的家乡多爱啊!

  五、扩展学习《回乡偶书》

  1、导入。

  对家园、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是人之常情。这种感情是无比深沉,无法磨灭的。下面这一首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大家先自己读读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联系现实。

  这首诗表现的这种离家多年回到故乡的情景,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

  3、齐读。

  4、小结。

  六、总结

  今天这一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和《回乡偶书》两首诗。这两首诗一首写思乡,一首写回乡,读了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爱家乡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我们的家乡是美丽可爱的济源,她如今已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创卫也取得圆满成功,我们邵原更是被评为神话之乡,让我们也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五、板书

  泊船瓜洲

  远望钟山

  泊船瓜洲 春绿江南 赞春、思乡

  见月思乡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据前所学或收集到的思乡诗句作答(《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

  附: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

  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2、体会用词的巧妙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附: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思念家乡之情

  五、入诗境,悟诗情。

  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小组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4、融情诵读:看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导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经典诵读: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

  2、导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绕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泊的意思,“瓜洲”现在长江北岸,

  4、了解作者,生交流,师小结。

  二、互学

  1、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停顿。边读边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2)检查读古诗情况:指2名学生读,教师范读,自由试读,2个小组读,齐读。

  3)你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

  2、小组合作:

  1)、用画一画的方式学习前两行诗句,感受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

  2)、用想象画面的方式学习后两行诗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点播学习第一句:

  小组展示画图:

  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

  学生在图上标出位置。结合图和注释了解地理位置。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其实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真离得近吗?(长江、数重山)

  从哪些词中看出王安石认为近?(一水间,只隔数重山)

  看到的实际距离很远,但在王安石的心中认为特别近,这是为什么?

  练习读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在他心里一水之隔,确是近在咫尺,读第一句

  在他心里数重山也不远,读第一句

  在他心里家乡就在眼前,读第一句

  诗人太思念家乡了,多想回去呀!再读

  点播学习第二句:

  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的美景,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江南的美丽景色?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绿满江南”、“桃红柳绿”、“春风和煦”……)指数名学生说。

  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绿意盎然的春光图。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朗读第三行。

  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江南春天的美景表现出来了,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交流: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再一次感受江南春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读“春风又绿江南岸”

  诗人离家多长时间了?哪个词看出?“又”

  诗人离家很久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绿了家乡也绿了,江南这么美,家乡也一样美丽,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思念。

  因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他发出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春风---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春风---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小组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家乡在钟山,山高水远,但在作者心中却很近,他太想回故乡,还知道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教师小结:作者泊船瓜洲,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家乡,看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勾起了他对家乡无限的思念,再读,感受。

  三、评学

  1、把这首诗改编成小故事。

  2、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随堂作业

  (1)选字音

  一水间数重山还乡

  (2)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京口瓜州(),钟山只隔()。

  春风(),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水”指的是()

  句中“绿”字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之情。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比较阅读,揣摩不同作者对思乡的不同表达方式。

  3、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教学重难点:

  1、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2、体会诗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环境:

  老师自制的课件;上课环境为有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的教室;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了,大家还能背诵李白的所写的那首名篇——《静夜思》吗?(学生齐背后,出示幻灯片2)

  2)大家知道是什么景物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吗?(月亮)

  3)师小结:说得很好,自古以来,月亮就象征团圆之意,我国古代文人在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词中往往会提到月亮,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泊船瓜洲》。

  2、新授《泊船瓜洲》

  1)初读:大家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文,看看有哪些字词的读音你还不确定?尤其是诗文中的多音字,你能结合书下的注释和你的初步理解,为这些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

  你知道读七言绝句时,应当如何停顿吗?(出示幻灯片3进行正音,师画出停顿节奏)老师范读后学生再读诗文。

  2)介绍作者(出示幻灯片4)

  你对王安石了解多少?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3)诗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①大家再看看文中的注释,了解“泊、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再思考:“京口、瓜洲、钟山”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呢?(幻灯片5)

  ②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眼里看到了什么地方?心中想到了什么地方?(幻灯片6)

  (眼中之景——京口、瓜洲 想象之景——老家钟山)

  ③既然离家“只隔”“一水间”、“数重山”,但离家真的近了吗?(对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即时要回到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只隔”只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而已)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归心似箭、高兴)

  ④诗意:从京口到瓜州仅仅只隔着一条长江了,离老家钟山也不远了,只隔着几重山而已。

  老师小结: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了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眼能见到,说明离家很近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是想象之景,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⑤过渡:离家这么近,诗人回家了吗?为什么不能回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句,然后一边欣赏老师所出示的图片,一边思考问题。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7)

  ①这几张照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的?(春季)你是根据图片上的什么特点来认定是春天景色的?(绿色)是什么让江南两岸出现了一片绿色呢?{(春风)又绿江南岸,所以说,江南的绿色是春风的功劳}

  ②为什么说作者选用“绿”字比“过、满、吹”字好?(幻灯8)

  (一个“绿”字,使动用法,使(江南两岸)变绿,从春风的'结果入手,将静景化为动景,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缤纷、春天的草长莺飞、春天的绿意盎然,春天的满目新绿、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春后江南景色变化。一个“绿”字,其实也是)

  ③一个“又”字,你能体会出什么?一个“绿”字,从表面上看是江南春草遍地生长,一片新绿,实则比喻的是什么在无情地生长?(而这一片生机却隐喻着诗人思乡的愁绪如同春风之下的小草一样,无穷无际地蔓延与生长。)

  (一个“又”字,点明了诗人当初离家的时间,又暗含“草儿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春天去了,也有再回来的时候”的意思,而自己的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又才能回来呢?)

  ④望着一轮明月,诗人会说些什么呢?(幻灯片9)

  (明月何时照我还)

  (3)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幻灯片10)

  此时的诗人,离家已经很近了,只隔着“一水间、数重山”了,诗人也很想回家,却不能回家,这是为什么?

  (背景简介:本诗写于熙宁8年,此时正好是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离京刚好一年,宋神宗再次拜他为宰相,王安石深感变法的不易,因此两次上书推辞都未被批准,只好勉强上任。在途经家乡之时,看到可望可见的京口,想到不远的老家钟山,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怀油然而生,然而皇命在身,却不能回家,所以只能自我安慰;找看到眼前的一片绿油油的庄稼,不油让人想起自己的变法给农民所带来的好处,想到这些,还会不由自主生出一点欣慰和高兴;然而,这变法却得不到上层人物的支持,以后的政治前途和自身命运到底如何:是功成名就呢,还是又一次失败而归?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一种无奈之情已然可见)

  更为苦恼的是,诗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回家吗?(不知道。所以才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呐喊,此处已经可以看出诗人的真实内心了,不愿上任,却不得不上任,只能盼望早日离开官场,尽早回到没有利益纷争的老家。)

  板书:强烈思乡、欣慰高兴、无奈苦恼

  4)生齐读诗文,要读出诗人的这种心路历程。。

  3、背诵古诗(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读诗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七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着眼于春天景色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思念和近家不能回的无奈之情,也写出对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

  暖人的春风和勾人的明月可以勾起大家的思乡之情;而可以使万叶飘落、百花凋零的秋风,则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从而让人想起客居他乡的游子之孤独、凄凉与寂寞,再燃思乡之火。张籍的七言乐府诗《秋思》便是如此。这是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了。

  4、扩展了解同一主题“思乡”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形式表现):

  回顾旧知:你还记得以下这些描写思念家乡的文章吗?

  诗词:《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话文学:《故都的秋》

  欣赏:歌曲:播放mp3《明月几时有》

  5、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古诗词?抄写两首,背诵一首。

  2)学会唱一首思乡的歌曲。

  6、板书设计:

  只 隔 家在眼前 强烈思乡

  绿江南 变法成效 欣慰高兴

  何时还 家不能回

  遥无归期 无奈苦恼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背诵。

  2、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对古诗意思及理解,体会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形式策略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己独立学习:

  让有个性思维的同学自由发展。

  3、师生之间谈话式学习:

  让学生能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示题引问

  1、示题。

  2、学生读诗,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了解诗意

  1、教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的朋友、老师──网络,用它来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网页了解诗人、诗句的意思。

  2、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⑴教师引导交流重点词的意思。

  ⑵解释全诗的意思。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四、借助网页探索拓展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有关本诗和其他有关诗的知识。

  2、学生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五、课后作业

  将今天的学习成果,用Word或Powerpoint做成汇报作业。

  课堂实录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经过第一阶段网页学习后)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时,有同学找老师要密码了,但是要获得密码,必须将你对诗句的理解对大家说一说,哪位同学准备好,就赶紧举手吧!

  (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三个,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同学。)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只隔着几层山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呀?

  生:因为前面(网页)的解释里说:瓜洲在长江(读重音)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所以我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隔着的是长江。

  师:哦,原来你是借助注解明白的,阅读真仔细!哪位同学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的?

  (有两三个学生举手,点其一回答)

  生:我是看地图知道的。(学生操作网页展示地图,指出长江)

  师:你看到了长江,那你知道京口、瓜洲和钟山在哪里吗?

  (生找不出来)

  师:哪位同学帮帮他?

  (举手的同学多了起来,点其一回答)

  生:(操作网页将对应的地点名称拖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师: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在哪里呀?

  生:前面(网页)说了: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重读)。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重读)。

  师:真不错,能借助注解,把地图看明白!那位同学你明白了吗?

  (刚才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点点头)

  析: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取字面信息,通过地图获得直观的信息,两种信息内化为学生的理解,在这里传统的学习与多媒体的优势找到一个和谐的融合点。

  片段二:

  (一学生回答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后)

  师:理解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怎么明白这句诗的吗?

  生:我是看注解知道的。

  师:注解上怎么说的?

  生:(操作网页展示。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师:你能想象一下吹绿了的景象吗?

  生:春天来了,草绿了,树绿了。

  师:嗯,你的春天似乎缺乏生气,哪位同学再来想象一下?

  生:春天来了,岸边的小草绿了,岸边的树的嫩绿的枝条随风摆动,绿树、绿草倒映在水里,水也染绿了,江水、树、草绿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真美的绿呀!

  析: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形象再现,但是,学生对文字的感受更深刻了。这里学生不会因多媒体而产生思想的惰性,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活跃了思维,这又怎是一个绿字了得。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篇10

  文本解读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名作,诗中的作者身处瓜洲,遥望故乡,虽然是隔山隔水,但作者却认为是近在咫尺,“一水间”“只隔”等词把作者的心早已带回了“故乡”钟山,此为全诗的起势,营造氛围。此时作者的情感也似那平静的江水,缓缓而来。待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的情感也似这盎然生机、绿意萌动的江南,积蓄着丰富的情感力量。萋萋的青草和作者的思乡之情一样滋生、蔓延,茫茫而不可摸状,幽幽而又缠绵。到一个“又”字,作者的情感慢慢激涌;春风再来,而我却……,再到“绿”字,那浓浓的伤别情就如勃勃的春草一样奔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只有遥望问明月:何时能伴着我回家。借着淡淡的月光,作者的心也回到了故乡,月光如水,情感如水,静静地倾泻在家乡的大地上。

  教材解读

  1、理解“绿”“春风”“明月”等特殊含义,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2、学习作者对故乡的一种人文情感。

  学习目标

  a类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

  b类

  1、说出“数重山”“绿”“春风”“明月”等词的特殊含义,理解作者思乡之情。

  2、接受作者思乡情感的熏陶。

  c类

  学习其它有关明月思乡的诗句,在古典诗句中感“家”的情感。

  预习作业

  1、熟读这首诗,达到能诵的程度,注意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按节奏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作者曾在南京为官多年,南京在作者眼中就是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始终让作者牵挂,作者来到长江边看着那江水、那青山,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熟悉。查阅资料,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理解“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想想真得是“一水间”“数重山”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

  4、读“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特殊含义。

  5、对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明月”的特殊含义。完成以下句子: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6、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诗,想想“明月”在表达作者情感中的作用。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目标a5分钟】

  1、指名读这首诗

  a提醒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

  b划分节奏

  c标出韵脚。

  2、试背古诗

  3、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板块——【目标b10分钟】

  1、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真的是“数重山”“一水间”吗?

  a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b说说当时的交通条件。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是“数重山”“一水间”。

  第三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1、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子,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3、谈“绿”字的用法。

  a出示教材上“资料袋”上的材料。

  b说说对描写景色的作用。

  c说说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四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1、作者此时的强烈思乡情感奔涌而出,面对一轮明月,他禁不住大声呼唤:

  2、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a作者的情感就像这明光一样……

  b作者的希望自己的情感能透过月光……

  c作者想到故乡的明月是不是也……

  d作者想到故乡的亲人也许也在明月下……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8-04

《泊船瓜洲》的教学设计10-2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6-11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9-18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0-18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05-11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2-18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模板05-27

小学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