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好不好?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回答后,师:刚才第一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个(或第二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2)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那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统计》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 、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 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 和桥村20xx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 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xx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xx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4)图中的“其他”,是把最爱好排球、网球、手球等球类活动的人数合并而成的,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2 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其他
占百分数 68% 20% 10% 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 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 18%=450(只)
鸭:2500x 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4一146页统计图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二的第6—10题。
《统计》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8-10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航天的照片,知道照片中是哪位航天英雄吗?(杨利伟)伴随着“神州”五号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大我也去航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是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3.出示自学指导1:
师:当一名合格的宇航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项特殊的训练——平衡能力的训练。(出示宇航员进行身体平衡训练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下?
师:下面请看自学指:1:[自学指:1:先认真看课本第98-99页“统计表”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任务:①分小组来进行活动,请小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②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5分钟后,看哪组活动得最好]
圈数
人数
二、看书与分组活动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哪组活动最好!(师巡视)
三、汇报展示
1.调查
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
2.分组展示
指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转圈的统计情况。(注意不同分段的方法的展示,比如4圈及4圈以下、5圈、6圈等等)
师:其实,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出示条形统计图)
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指图说明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认识横轴、纵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一个小格子表示几人等)
四、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在图上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呢?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认真看课本第99页“统计表”之后和100页“自主练习”之前的内容。思考:①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②纵轴只给10个格子,格子不够用怎么办?一个格代表几人比较合适?③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④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5分钟后,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1.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与发现
学生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对比
师: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更形象、更清楚一目了然)
五、考一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本102页第4题
1.板演。指一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练习本上。(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
2.议一议
①更正。师: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②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呢?引导学生加强对比,并说出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出一个代表多少个单位。
③同位互改,调查统计。师:请同位同学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怎么错的?(指名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抓紧时间订正过来。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
六、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练习:课本第10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统计》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
七十五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
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 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 提出明确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 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 用数字表示的。
(2) 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圆圈表示的。
(4) 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 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 发统计图和统计表:
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 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 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统计》教学设计5
1、统计图在各学段的教学要求。
1)、第一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
2)、第二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3)、第三学段: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有三个步骤。
1)、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
2)、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
3)、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3、进行统计教学应注意什么?
1)、不要急于引入正规统计图的学习,在第一学段《课标》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数据。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鼓励学生读懂媒体中的一些统计图。
4)、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地有用信息。
《统计》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一年级教科书93页例1、94页例2,《统计》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科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策略与方法:
采用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
1、小松鼠图片。
2、例1鲜花图及涂好的条形统计图各一份。
3、画"正"字的数据统计图片。
4、五张图片:香蕉、苹果、梨、桃、其它
学生:
1、每生自备两份画有红、黄、蓝、粉四色小花的纸片,其中一份正反面都要画。
2、例2统计图、统计表每生一份。
一、创设情境,铺陈出新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教师(神密的):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
出示小松鼠图片。
教师:它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欢迎吗?(学生兴奋的说:欢迎)小松鼠说:"今天大森林里正举行鲜花会呢。同学们想去看看吗?闭上眼睛老师带同学们去。
出示93页的鲜花图。
教师:笛笛,到了,请同学们下车吧。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教师不做回答。
教师: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先来做一项工作吧。打开课本93页,同学们能在这幅图上表示出各种花的多少吗?
学生:能!
教师:那就拿起笔来,开始行动吧!看谁的作品又对又漂亮、整齐。
设计意图:抓住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把小松鼠恰当引入课堂,足以使学生们眼前一亮,注意力尽被吸引,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图,意在给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空间,以开发孩子的潜能。
2、展示成果。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指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操作步骤。注意引导学生讲清图中每一部分,如:"盆"表示什么?数据从何来?小格子表示什么?怎么知道哪一条表示什么花?
其它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听、看。(意在为学生创设争相发言的自然氛围)
引导学生自我对照。对的举左手,不对的举右手。(意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请认为自己作品很棒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和听课的教师。(意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
教师:小松鼠也做好了,让我们帮它检查一下好吗?(意在引出教师自备的统计图,便于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案《《统计》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3、看图提出问题。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信息要带给大家吗?
4、比较实物图和统计图,看哪幅图能很快帮我们回答问题?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
5、小结
教师: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就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它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有!
教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
二、全面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
教师:小松鼠想和我们大家交朋友,就要更多的了解同学们。它想知道每位同学最喜欢这四种颜色中的哪一种。(自然过渡到对例2的探究中)
学生纷纷说。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卡上选自己最喜欢颜色花的下面画上记号。交给老师,好吗?
教师把收集的纸条握在手中,神秘的问:现在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
教师:那现在我们就要先来记录一下数据了。
教师读,学生记。学生跟不上,纷纷表示抗议。(此环节意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跟不上,那怎么办呢?
面对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简捷、方便。
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提示:以前数图形个数时,数一个就做一个记号。(意在实现知识潜移)
讨论后,学生汇报结果,好的方法给以充分肯定。如果学生能说出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就要给以高评价,如果不能说出就以小松鼠引出。
教师:小松鼠看到大家想这么多方法,可高兴了,它也想了一种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正"字的数据统计图片。
教师:老师读一个,就画一笔,数一数"正"字几笔?代表几个人?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一起探讨用画"正"字方法统计数据的方法与好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从刚才讨论的方法中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再来试一试,好吗?哪位同学喜欢用画"正"字的方法呀?在黑板上收集数据(意在重点向学生推荐这种方法)。
收集完后,叫学生汇报,并说明用什么方法收集的。
2、数据的整理
引学生把收集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填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看着这张表能把这图完成吗?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完成,比一比,看谁的作品好,下课后贴在板报上。同学们可要好好表现呀。
3、展示成果,描述数据
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①涂的对不对?
②整齐、美观的引导学生自评,教师给以恰当点评。
③引导学生讲清操作步骤。图中每一部分的意义,频数范围有何作用?怎样快,美观?
④重点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或发布信息。
4、总结统计的作用
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同学们问。
教师:你能看出我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吗?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少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再让我们看看统计图吧。
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统计图的作用。
学生:统计图能帮我们一眼看出数据的多少,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问题,让我们发现好多有用的信息。
教师:是呀,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会学到更加丰富的统计知识。
5、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收获。
三、实践应用
教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小松鼠学会了好多知识,可高兴了。它说:快六一儿童节了,到时它还要来和我们大家一起过节日。还想为我们大家准备两样水果,可是准备哪两样呢?
出示水果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最喜欢的水果下面做记号。
师生统计之后。
教师:小松鼠要回去为我们大家准备礼物了,让我们和它说"再见"吧。(意在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与课始的情境创设回应)
全课到此结束。
《统计》教学设计7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T:孩子们,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平时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喜欢)
T:谁能说说你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呀?
S:故事书、科技书等。
T: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现在学校决定为你们购买一些课外书,快说说你们想要什么类型的书?
S:童话类、体育类……
T:你们说了这么多,我都记不住了,这可怎么办呀?
S:您可以记下来呀!
T:这个办法不错,下面我们把刚才那些同学说的一起记录下来。
二、全班交流,感受新知
1、让学生感受收集数据的过程
T: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小卷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同学们的答案。(全班动手记录20名左右学生的情况)
T:讲明记录方法。
T: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同学想要的书籍,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记录的结果如何,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记录的结果。(或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方法)
S:到展台上汇报自己的记录过程。(5人左右)
(如果没有画“正”字的方法,就向学生展示老师的方法)
T:刚才我们展示了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记录过程,下面我们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都是每个人记录一次,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图形记录。
T:大家说的真好,那么这些方法哪个更方便呢?
S:画“正”的方法,因为那种方法比较好数结果。
2、学习制作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T:我们已经收集了同学们的数据,下面我们把这个结果制成统计图来方便我们观察。请大家把小卷子翻过来,看着大屏幕的统计结果来制作统计图。(每一个小格代表一个人,提要求)
T:刚才我们经历了收集数据和根据结果制作统计图的过程,看着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S:我发现有?人喜欢?书,我发现……
T: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谁能看着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呀!
S:提问,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刚才我们经历了统计的整个过程,并且体会到了统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P111,读题,明确要求。
2、看来统计还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最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统计组员最爱吃的一种蔬菜。提要求。
《统计》教学设计8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
收集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呢?
2.数据收集和整理:请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教师利用word,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扇形统计图(教师利用word,直接由条形统计图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订正。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与李明同学的进行对照。先在小组内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各项支出金额。
根据课前每人收集到的家庭一个月支出情况,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请同学总结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原因及特点作用。
2.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统计》教学设计9
一、目标制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工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社会经济的应用更加广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之一。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新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的安排有关统计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册统计教学第一节,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设想: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选用教材上的内容,9月22日本班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学生集体去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游玩,所以这节课我从整体上创设了孩子游览活动后,力图从真实的学校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你最喜欢哪只动物?”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增强了学生的回味性,学生能为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到兴奋,各抒己见,想法不一。最后,通过统计下次春游学生的行动路线,解决游览的路线问题,体验到统计的价值。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作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2.教学过程活动化。
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统计的过程。低年级增加统计教学,是增加了统计的活动。统计教学的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本着这个原则,我在设计上,通过学生分组调查、合作交流、小组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如: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你想怎样调查?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有的同学可能采用逐一访问的方法,举手表决的方法等)为了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全班再汇总收集信息的过程。研究统计方法交给学生,在各组调查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的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及画“正”字的方法等,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上前汇报时,可以用自己组记录的符号来在黑板的方格里表示,尊重了每个小组的意见。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与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
3.师生关系民主化。
课堂上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去动植物公园游览一番,你都见到什么了?
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
师:这么多不同意见?有什么办法能调查一下哪种动物最受同学们的喜爱呢?(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调查结果是什么?
小组长汇报
小结:刚才同学们出现了这么多调查记录的方法。有的组是用画△、○、√的方法来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还有的组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个正字表示5个人。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举手表决搜集相关数据,形成情况统计图。
《统计》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操作和思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前不久,我们漆桥中心小学三年级同学举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老师统计了男、女生套中的个数,并制成了统计表。
2、男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小钢张明王宇陈晓杰
个数4896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云
个数8645
师问:男生几人参加了比赛?女生几人参加了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比出谁赢了呢?学生观察表后回答:
男生一共套了多少个?4+8+9+6=27(个)
女生一共套了多少个?8+6+4+5=23(个)
结果是男生胜了。
3、师:哎呀!男生赢了,女生输了。为了增强实力,女生再派1名代表参加比赛,和实力强大的男生进行了第二次的比赛。老师统计了第二次的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我们看男、女生分别套了多少个?(板书:6、9、7、6)(10、4、7、5、4)
请你算一算这一次男、女生的总成绩分别是多少?
6+9+7+6=28(个)10+4+7+5+4=30(个)
这次比较总数,结果是女生获胜!
4、对这样的比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人数不一样,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第一次比赛我们不是比较总数吗?
5、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同桌交流。(分别算出男、女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圈呢?先想,想好后同桌交流。
想出几种方法?(必要时可以写写)
6+9+7+6=28(个)28÷4=7(个)7就是6、9、7、6这组的平均数。板书:7
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图上移(移多补少)板书
那么你能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
学生计算后汇报,师板书:10+4+7+5+4=30(个)30÷5=6(个)
6就是10、4、7、5、4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圈要除以5,而求男生时为什么除以4?
5、现在你知道男生胜了还是女生胜了吗?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女生多,表示每个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吗?你能举举例吗?
这个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平均数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队套圈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真的套了7个。
6、(1)我们算了2组数的平均数了,现在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和原来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观察平均数7和原来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a、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有比平均数多的,有比平均数少的,还有一样的三种情况。
b、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2)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还有些数和平均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师: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能用小棒代替把它们移一移。
师:在移之前想好了怎样移?同桌的先说,再移,台上的3个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再移。
学生移好后,说说移的过程。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丝带,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丝带平均长度是多少?
同学们先估一估,平均长度在()㎝和()㎝之间,为什么?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之间。
再算一算,写在自备本上。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和再平均分。
3、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等。
4、辨一辨
(1)漆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诸老师一定是38岁。
(2)漆桥中心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马倩同学不可能捐4元。
5、说一说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平均身高是怎么算出来,把篮球队员一共的身高除以篮球队员的人数。
6、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统计》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95页内容。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活动、统计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学生分析
学生对参加活动、喝牛奶、拍球等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和知道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示像:小朋友们自己主持班会,讨论队活动课将进行什么活动。
电脑出示配音录像:
大家好,我是帅帅。今天老师有事,让我来主持这次的班会,周三下午队活动课举行什么活动好呢?问问同学们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种再让同学们民主决定。
跳绳、踢毽子、拍球、拔河这四种活动你们喜欢哪种?(同学们意见纷纷)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提问。
你们能帮帅帅想个办法算出哪种活动是同学们最想参加的吗?
生1:让同学们举手表决。
生2:我用画“∣”来算。
生3:用电视上的画“正”字来算。
……
2.再放录像:
帅帅:为了算得更准确性些,我用“√”一个一个同学来算。(同学们依次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跳绳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问。
师:通过刚才的民主表决,你们认为他们会进行什么活动呢?
刚才我们说的和帅帅做的就是统计。
板书:统计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图表
项目 | 跳绳 | 踢毽子 | 拍球 | 拔河 |
人数 |
2.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学生填,展示后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除了用符号记录以外,我们还可以在统计表上涂颜色来表示,出示统计表。
2.教师示范:跳绳的有6人参加,我们就在它对应的位置上面数出6格并涂上颜色。(边说边演示)
3.提问:除了用数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给对应6格涂上颜色?(看左边对应的数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么?(一个人)
4.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喜欢拍球的小朋最多,喜欢踢毽子的小朋友最少)
5.你能从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生1:踢毽子比拍球少多少人?8-4=4(人)
生2:跳绳比拍球多多少人?8-6=2(人)
……
五、小组合作,体验统计过程
1.为庆贺“六一”儿童节,牛奶公司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送一盒牛奶作为节日礼物,甜牛奶、酸奶、纯牛奶、草莓奶、巧克力奶,哪种是你最爱喝的?请告诉小组长。
2.小组长用喜欢的方法将自己小组的同学最爱喝的牛奶进行统计,再汇报,教师填统计表。
品种 | 甜牛奶 | 酸奶 | 纯牛奶 | 草莓奶 | 巧克力奶 |
数量 |
3.分析牛奶统计表及其作用。
六、游戏,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作用
1.以每组选1名同学与1名裁判进行拍球比赛。
2.通过统计表记录的数据评选胜负。
3.小结:统计不仅可用于投票活动,订牛奶等集体订购,还可以用于各种比赛,生活中统计的作用很大。
七、拓展与实践
1.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播放关于少用塑料袋的宣传片录像,进行环保教育,再让学生回家统计一周家里用了多少塑料袋。并想一想日后该怎样做。
八、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在什么地方用到统计?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过到统计?
课后反思
学生对统计喜欢什么活动、喜欢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赛、涂统计图都很感兴趣。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确实很有用的。但在统计图涂色操作中,在对应地方涂色,学生往往会涂偏,说明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还比较差,在日后教学中还要加强。
《统计》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05页的例2,第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横向复试条形统计图,能从复试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据横向复试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的内容。】
2、出示五种动物时速统计图。
提问:
(1)它有什么特点?
(2)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分析统计图的方法。】
3、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从这个横向条形统计图里发现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统计的知识,继续研究复试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
2、指导分析例题2 的统计表。
3、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该怎样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说说:用横条表示停车的数量;同种停车数量要挨紧等。
提问:甲乙两个停车场应该怎样表示?
1、先示范画两条横条,让学生观察、参与。再让学生完成其余的横条,完整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有既定的步骤。】
2、待学生完成统计图后,解答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表中数据,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解决统计图下面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里完成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再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二十第二题
(1)学生汇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个问题学生先调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再在小组里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得评价。
五、布置作业
调查小组人均用水和用电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统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 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 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师:现在我想问问小朋友想去哪里举行夏令营呢?大家的想法现在不统一呀,可是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XX。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是的,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统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及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愉快教学法、讲解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各一张
学生:题卡3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具吗?(出示四种玩具)老师要从这四种玩具中挑选一种,奖给在这节课中会听、会看、敢说、敢想的小朋友,只要你能做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得到它。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到底选择哪一种呢?
生1:小狗
生2:小猪
生3:小鸡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那怎么办?
生:大家喜欢哪一种玩具的人多,就选哪一种。
师:看来老师要对全班同学做一个小调查,看哪种玩具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把哪一种玩具奖给大家。老师要像刚才那样一个个问下去,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浪费时间,也记不下来。
师:谁能想一个办法?
生1:举手数一数 。
生2:投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办法,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拿出你的1号答题卡,在你最喜欢的玩具下面打对钩。
(学生完答题卡)。
师:最后一排学生请你走下座位,将你前面同学的答题卡收上来,交给老师。
2.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尝试记录发现问题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答题卡,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哪种玩具喜欢的人多?
生2:喜欢小狗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小鸡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
生5:喜欢小猫的有多少人?
生6:喜欢小猪的比喜欢小狗的多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下面老师一张一张读,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拿出你的第二张题卡做好记录。(教师较快的读数据,有的学生记录不下来。)
师:前后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
(2)总结方法再次记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1:老师说小鸡,我就在下面画“×”;
生2:老师说小猫,我就在下面打“√”。
教师简介写“正”的方法,演示“正”字结构,说明为什么?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我用打“√”。
生2:我用画“×”。
生3:我用的是“正”。
师;喜欢每种玩具的有多少人?
生:喜欢小猫的有9人,喜欢小猪的有10人,喜欢小鸡的有2人,喜欢小狗的有12人。
教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收集,记录整理下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统计》。(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来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3.认识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表)根据你的记录我们一起来填写表格。像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统计表。
师:(出示统计图)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来表示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如果一格代表一个人,喜欢每种玩具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0个单位格的纸条,8个单位格的纸条,2个单位格的纸条,12个单位格的纸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
生:能,因为上面写着数。
师:请你来到黑板前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看最顶端对着数几,就是几人。
师:刚才我们把这个表格叫统计表,你能不能给这个图起个名字呢/
生:统计图。
4、通过统计图、回答问题 。
师:看着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谁又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1: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多?(喜欢小狗的人最多,有12人。) 师:看来玩具狗最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老师就将玩具狗奖给大家。谁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2:喜欢哪种玩具的人最少?(喜欢小鸡的人最少,只有2人。)
生3:喜欢小猪的有多少人?(10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讲评.)
5、小结。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跟刚才杂乱无章的数据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看的清楚、整齐。
师:分别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生:能清楚的看到每种数据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张题卡,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例如,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小朋友的爱好是什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样的水果?都要用到统计的知识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解决出来
《统计》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
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 份国家级省 级市 级县 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1554021384492、出示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为了给这些车辆停车带来方便,我们会修建很多停车场,让不同类型的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的不同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课件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xx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课件出示: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我们要: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自我评价。
1、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习满意吗?并想做以整理、统计、分析(课件出示统计图)。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教师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自动生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3、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统计》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统计——折线统计图(一)说课设计11-08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设计11-08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白杨》教学设计12-06
教学设计反思01-27
《春联》教学设计01-18
夏教学设计12-31
《飞机》教学设计12-30
《梅花》教学设计12-26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