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例》教学设计1
教案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巩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考回答: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体现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
什么形状的?你会画吗?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 )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
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
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500
师: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离。 生2:?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师评价并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检测反馈。
1、练习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图上,用20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
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练习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02040 60千米
练习3、4略
2、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2、判断下表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表1:成正比例。买的数量扩大,总价也随之扩大,总价和买的数量的比值一定。
表2:成正比例。飞行时间缩小,航程也随之缩小,航程和买的飞行时间的比值一定。
表3:不成正比例。数量和单价的比值不是一定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设疑引入(购买笔记本问题)
(1)(出示表格)谈话:除了观察到这两个量的比值不是一定,这两个量还存在其他关系吗?咋们不妨一起来研究研究。
(2)四人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表格中的两个量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3、这种规律与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3)全班交流。
1、观察表格中的两个量有什么变化?
单价变化(扩大),数量也随之变化(缩小)
2、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这两个量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指出:都是用60元购买笔记本
3、这种规律与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①成正比例的量,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随之扩大,表3中,单价扩大,数量反而随之缩小。
②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比值一定,表3中,单价和数量的乘积一定。
(4)谈话:刚才,咋们研究了数量和单价的变化规律,猜一猜,单价和数量是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自学“试一试”上面的一段话,可以轻声读一读,圈圈重要的词字。
(5)交流:学生结合投影说说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2到3人)
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当单价和对应数量的积总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我们就说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成反比例,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成反比例的量。(揭示课题)
2、试一试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反比例,请看大屏幕:
(1)(出示表格)学生读一读题目,交流:表格中有哪两种量,他们相关联吗?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完整。
然后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2)同桌合作讨论(出示要求)
算一算: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想一想:这个乘积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之间的关系吗?
说一说: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
算一算: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乘积都是72)
想一想:这个乘积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之间的关系吗?
(这个乘积表示一共运的水泥吨数,每天运的吨数×天数=总吨数(一定)板书)
说一说: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略)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个反比例的例子,想一想,怎样的两个量是反比例关系?(板书:相关联、乘积一定)
4、用字母式子表示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上面两个例子,你也能像学习正比例的意义时那样用一个字母式子来表示反比例的意义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判断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是否成反比例。
(1)出示题目和要求
(2)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再全班交流、评议。
2、根据情况选择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后依次交流3个问题
3、根据情况选择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思考
(3)全班交流、评议。
4、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反比例?
(1)用同样多的钱购买不同的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
(2)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
(4)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与宽。
(5)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机动)
X×Y=5 5×X=Y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生活中有许多成反比例的量,只要注意观察,用心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我们的聪明和智慧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比例》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3——64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中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正比例图像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通过观察帮助学生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利用图像由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激趣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口答
想象猜测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的表格(略)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到黑板上示范
互相评价纠错
学生讨论
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想一想,说一说
画一画,议一议
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
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比例》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数下83-84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6题。
教材分析:教材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主要是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比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体会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比与分数、除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比的知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b≠0)
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填空: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
5.练一练:完成教材第83页的“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完成第3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四、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4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
(2)完成第5题:
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
比是20∶40,化简得1∶2。
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
(3)完成第6题。
五、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让学生回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从而自然进入复习序列,从比到比例。
沟通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为接下来比较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奠定基础。
对比和比例进行比较,强化理解,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复习解比例。
应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7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反思03-29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05-02
《正比例关系》教学反思范文12-25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1-02
《叶》教学设计12-17
《飞机》教学设计12-30
《梅花》教学设计12-26
春蚕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