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6 13:25: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平方米)

  ⑵-=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4、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课后反思:

  更加系统地复习了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将常见的重难点题型再次理清解体思路。坚持每个单元的结束,让学生制作单元归纳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力。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识回顾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并整理知识结构图,同桌交流后再进行补充整理。

  指名学生汇报展示,师生评价。

  归纳整理

  1、归类总结,系统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知识结构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用连乘解决问题、用连除解决问题

  2、复习指导。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那么每种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先回顾,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两位数的十位(几十)和个位分别同一位数相乘,再将计算的结果加起来,例如:计算13×4。

  想:10×4=40,3×4=12,所以13×4=40+12=5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

  ①笔算不进位乘法: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例如:计算32×13。

  ②笔算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的笔算算理同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一样,只是在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例如:计算78×26。

  (3)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在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说说这些积是怎样得到的?指名展示汇报。

  2、教材第58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并整理,分组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补充,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复习指导时,结合例题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乘法口诀,通过自习方向与位置知识,学会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把乘法口诀归类,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口诀的能力和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同时,观察乘法口诀表的特点与规律,能对乘法口诀进行熟练地运用。

  教学手段

  1、教材第79页的乘法口诀表一张。

  2、1-9的乘法口诀的卡片共81。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整理口诀。

  1、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前准备。将学生按位置分成三大组,向每组发放已打乱的乘法口诀卡片各27张。

  2、结合教材第78页上的要求,向学生讲明意图:同学们手上所拿到的是被打乱了的乘法口诀卡片,下面我们将两个相乘数中所有含有2的卡片归纳出来。

  3、请同学们数一数共有多少张,然后想一想为什么。

  4、积极点评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动脑,就像刚才一样,多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继续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3的式子。

  5、总结学生的观察,指出:在完整的1-9的乘法口诀卡片中,两个相乘数中含有1-9的任何的一个数的卡片都有18张。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两个相乘数中含有4的式子,且4在式子的最前面。

  6、让学生将这次归纳结果交到讲台前面,然后组织学生按上面的要求把1-9的都归类,全班汇总后交上来。

  7、在学生中巡视他们的归类,并不时指点。当学生上交完毕后,总结各小组的情况,鼓励学生间的合作。

  二、动手动脑,整理乘法口诀表。

  1、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数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思考:1的乘法口诀该如何编写?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加上1的乘法口诀,我们就有9个数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算一算它们总共有多少句口诀?

  4、出示乘法口诀表。

  5、将剩下的卡片打乱,根据全班同学的人数,每人发给两张。按照坐次,组织学生先后上讲,依照老师刚才的示范,将卡片贴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6、在贴卡片的过程中,积极在一旁辅助学生贴到正确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动手能力。

  7、积极评价学生刚才的表现,向学生展示大家一起完成的“乘法表”,引导学生分组来观察讨论表格,你们从中能够发现那些特点或规律。

  8、把握,当各小组讨论基本结束时,鼓励看哪一组先来汇报,最后看看哪一小组观察得最好?

  9、表扬各小组的发言,并总结:这说明只要我们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就或多或少的能够得到一些知识。

  10、引导学生根据表一起来说一说乘法口诀,然后闭上表格,同学两人一组练习对口令,强调练习时要随意性,不要按照表格上的顺序。

  三、成长的足迹。

  1、到现在同学们已学过数学上的很多知识了,有数字,有加法、减法、乘除法,以及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等,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觉得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2、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引导学生业展示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或作品,谈谈自己最感到自豪的一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练一练第1-5题。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引导梳理合作整理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整理

  议一议:本单元有哪些知识点?把这些要点整理出来。

  二、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含义

  (a)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b)写算式,说除法各部分名称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2、、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a)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将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b)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c)应用口诀求商

  看谁算得都对。

  6×2=12÷3=36÷6=71-50=18÷6=17-9=

  16÷4=30+6=30÷6=3÷3=25+5=8÷2=

  4×5=24÷4=20÷5=18÷3=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列式计算

  1、14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25里面有几个5?

  (b)解决问题

  有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出算式吗?

  3、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4、解答正确吗?

  (c)辨析练习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哪些知识?

  1、什么是圆?圆的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r=dd=2r

  2、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3、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的面积:S=πr2

  二、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形餐桌面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3.14×2=6.28(米)

  3.14×(2÷2)2=3.14(平方米)

  6.28÷0.5≈12(人)

  说一说:最后一个问题大约能坐多少人,要用“去尾法”。

  三、练习十七

  1、一种汽车的方向盘的直径是40cm,它的周长是多少?

  3.14×40=125.6(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用一根长126cm的铁条焊接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得数保留整数)

  126÷3.14=40(厘米)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3、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是100m,宽是50m。如果用射程是10m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喷灌装置?

  100×50=5000(平方米)

  3.14×102=314(平方米)

  5000÷314≈16(个)

  强调:要用“进一法”。

  4、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225cm2,一个圆的面积是1256cm2。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如果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你能发现它们的周长之间大小关系吗?

  先让学生讨论,再集体评讲。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圆柱与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

  (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只有一条高。)

  (2)做第29页第1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

  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三、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36-37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近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完成练习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课后小记:

  由于请学生在课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第一次要求他们写复习提纲,所以本课教学比较顺畅,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主动写复习提纲对单元整理复习效果好。

  但一课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较紧张,所以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单元知识的归纳整理,第二课时再完成部分练习的指导。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觉得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确实灵活多了,有的图文结合、有的题目中有隐含的条件,还有的需要统一单位后再列式计算……许多学生只要稍一大意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错,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如36页第2题,许多学生就因没认真审题落入了“陷阱”中。因为要求的问题是“平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而条件中告诉我们的却是一套4本的书价,所以要注意除以4。

  又如37页第4题,学生看似简单却极易在路程、时间上产生负迁移。因为以往解决行程问题都是用路程除以时间求速度,所以大家习惯地列成1.5除以9.7加2的和。但实际上此题要求的是“李大伯跑1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正确算式应该是将时间除以路程。按道理即使先求速度(即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再用1千米除以速度同样能得出正确结果,可此题用1.5除以11.7又恰巧除不尽,所以在教学中方法只好统一。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们你知道姚明吗?出示有关资料:

  出生日期:1980年9月12日、身高:26米、体重:134公斤、出生地点:上海效力球队:上海东方、休斯顿火箭

  师:在姚明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数学上的知识(引出课题),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分类整理计量单位

  1、学生反思: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时间

  师: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计量单位?

  2、集体完善个人的整理方案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非常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是)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等一会儿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作品。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方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整理方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4.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

  5.教师出示、讲解、引申整理结果。

  1)出示整理结果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其余的作品,课后我们再来交流,现在请看老师的整理。(电脑显示)

  2)讲解说明,总结规律。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箱子、油箱、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重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3)填写123、124页,巩固、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填写,老师巡示。

  6.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的第1、2题

  (三)、计量单位的化聚和换算。

  例(1)2。6吨=()千克400千克=()吨

  (2)2时18分=()分4时40分=()时

  (3)315分=()时()分

  学生自学课本,然后独立完成,最后汇报交流。

  (四)反思与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教材练习二十的第5题

  3、补充练习

  (五)、课末反思(发展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

  说说这节课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哪些内容我们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理一理整节课的知识框架。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90—91页的整理和复习,处理练习二十一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的全部口诀,提高表内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思考、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感受我国渊远的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乘法口诀表、小彩旗等。

  教学过程:

  一、同整理

  (课前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空白的“九九乘法表”)

  1、导入:我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现在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训练,你想去观看他们的训练吗?可是教练伯伯告诉我:想去的小朋友要把这些题目做正确才能上车,你有信心吗?

  2、用口诀写算式。

  (1)课件出示九九乘法表。

  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发的空白的“九九乘法表”,请你根据口诀在上面写出45到乘法算式,注意只写算式,不写口诀。咱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写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小朋友每人奖励一面小彩旗,到时候可以为运动员们喊加油。(做完了举起你的小手)

  (2)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发小彩旗。

  (3)同桌交换,根据大屏幕对改。(课件出示答案)

  3、做习题,讲思路。(处理90页第二题)

  (1)课件出示题目。

  教练对我们大家的表现比较满意,他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爱动脑筋,让大家坐车出发,看开来了两辆汽车。(课件出示)

  他对我们说:一辆小汽车最多可乘5人,一辆大客车最多可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最多可乘多少人?(大家齐读)

  (2)请小朋友们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用你的行动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3)咱们找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小结。

  二、齐练习

  1、处理练习二十一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在车上,小红和小亮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咱们一起来看看。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

  (2)你能做在练习本上吗?做完后用你的姿势告诉同伴。

  (3)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答的?又是怎么想的呢?其他小朋友做的和他说的一样吗?

  2、处理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说着说着,到了训练基地。教练伯伯请小朋友们一起观赏“水上芭蕾”组姐姐们的表演。(课件演示)漂亮吗?他请小朋友们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人?请小朋友们快快动手吧。

  (2)讲评。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3、处理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出示题目。

  水上芭蕾组的姐姐们跳累了,休息时,想看大家做题是不是很认真,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91页,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讲评。

  找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答案,其他小朋友看着自己做的题目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课件出示结果)。

  4、处理练习二十一第2题。

  (1)出示题目。

  水上芭蕾的姐姐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能干,给我们带来了蛋糕,及时奖励,又让我们和她们一起分享快乐。(课件出示蛋糕图片)

  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动手做做吧。

  (2)讲评,找学生说说他的想法。

  三、学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9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教练伯伯看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爱学习,就忍不住想告诉大家一些课外知识,你有兴趣知道吗?

  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呢?(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在数学文化的氛围中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共总结

  这节课中,你们跟着教练伯伯转了一圈,最后他问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整理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11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31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01-22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9-02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0-31

《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10-11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整理和复习(一)》教学设计范文01-15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范文01-15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教学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