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9-07 17:21: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113~116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课上交流,形成网络。

  1。课前,同学们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你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哪几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整理出一份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小组长做好记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全面又条理。

  2。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你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学生汇报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二、唤醒记忆,沟通联系。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我们所学的这些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首先确定“0”和1、—1、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2、—2、、0。3、1、1。7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数轴上,你能发现什么?

  (正数>0,负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从0往右,数越来越大,从0往左,数越来越小,把数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真分数<1,假分数>或=1)

  2。沟通联系,加深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呢?(指名学生口答)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将会是怎样的呢?(只问不答)

  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80%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有多么严重,也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着说给你的同位听。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三.应用提高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书P115T5(投影出示)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吗?

  同位互相批改,做错的请改正过来。

  2.T6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通过用正负数记录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正负数记录数据简单,清楚,明了。

  3.T7

  同学们看,这是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这次地震中,它幸免于难,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P71-72页内容,“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2.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进一步明确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明确有关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百分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提问: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明确:因为小数就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是特殊的分数,两者可以互化。

  (2)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实例说一说。分组讨论,指名说,师作适当引导补充。

  (3)小数和百分数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么互相转换?

  强调: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先改写成小数,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

  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去掉“%”,再把百分号前的数缩小100倍;

  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4)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说,再明确: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5)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二、巩固练习

  1.P71第1、2题。

  第1题,直接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2题,在交流答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72“练习与实践”第4、5、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其方法。集体订正。

  3.完成P71第3题。

  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进行填空。

  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实践”第6、9、10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00、2000-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00=?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00=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00=3000。

  ……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00-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600-400=3000+6000=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120-50=800+900=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70=2107000-□=2000□-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2-28

《数新房》教学设计12-21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29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29

《数蛤蟆》音乐教学设计12-24

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13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01-14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13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