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03 11:16: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创设情境: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相机板书: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录音),学生自带水彩笔,做风筝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

  (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家长听听?

  (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⑵ 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

  (处处闻啼鸟)

  ⑶ 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⑷ 哪里讲了花?

  (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⑸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住腰。

  2、这是什么?

  (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指名说)

  二、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把他们写进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 (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 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 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学生描字,说──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 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⑸ 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⑵ 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

  评价读;

  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

  七、课堂总结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当时看到这一情景又是怎么说的吧!

  (听录音诵读全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题,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宿 徐

  3、组词:

  宿: 住宿 宿舍 宿营

  徐:请姓徐的同学(或认识姓徐的人的同学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4、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围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现新市徐公店吧!

  (生画画)

  ⑷ 指导朗读,生认真体会。

  ⑸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此时此刻,你眼前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先说一说,再画一画,最后读一读诗句。)

  4、配乐诵读全诗,体会感情。

  5、你能把古诗编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小故事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6、背诵诗句。

  四、指导书写

  1、认读: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翘舌音。

  3、同桌互相练习组词。

  4、用“追逐”造句。

  5、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6、师讲解、示范、指导。

  7、生描红、临摹。

  五、课堂总结

  (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洛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四、学生准备:

  课前查阅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投放时间:

  20xx年9月15日。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解题 :闻:听。

  二、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指名汇报,对了解信息较多的学生可追问信息的来源并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三、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诗,正音。

  五、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字典、结合书上的注释,同桌互相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刚 闻:听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口述句意,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5、配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春夜喜雨》让学生齐读。

  2、出示《春望》,指名朗读。

  七、小结、布置作业。

  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欲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收集来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的临终绝笔。全诗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似乎不费时力,就能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一腔爱国热情。但是理解诗意并不难,学生读上几遍,再疏通一下几个字的字义,如“元”、“但”、“定”等的意思,学生就能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但学古诗词,远不止理解诗意那么简单。体悟诗人能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所表达的诗情,才是重中之重。这首诗,以“悲”为感情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渴强烈望,爱国热情一表无遗。但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懂得陆游的拳拳爱国心,岂是一首诗所能做到的。陆游一生追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多次遭受排挤、打压、却仍不改其报国之心。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抒情言志。

  所以,在学完《示儿》后,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陆游的性情、陆游的志向,我又向学生出示了他的另两首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首诗,写于不同的时期,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老时,做梦时,乃至临终时,诗人都在忧国忧民。三首诗表达了诗人同一个情怀:一心为国、渴望祖国统一。

  三首诗学下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为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震撼了。陆游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诗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二、对话平台

  1、初读: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⑵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⑶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读:

  ⑴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⑵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⑷汇报交流诗意。

  ⑸多种方式朗读。

  3、诵读:

  ⑴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⑵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⑶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⑷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5、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习:

  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自学:

  ⑴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⑵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⑶汇报:

  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⑷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3、细读:

  ⑴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⑵指名读,读后评价。

  ⑶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⑷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4、诵读:

  ⑴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⑵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⑶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5、写字:

  ⑴出示生字:

  枫、于,学生认读,

  ⑵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⑶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

  “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⑷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6、练习与拓展:

  ⑴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⑵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天的焕然生机,再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养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所有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相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⑴分析字形,掌握规律。

  ⑵师范写“枝”“刘”,提醒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⑶描红、临写,评出优秀。

  二、朗读感悟

  1、《赠刘景文》。

  2、整体感知:

  ⑴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⑵同桌之间听读。

  ⑶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说说自己“听诗”的感受。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汇编15篇)】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合15篇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6.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7.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8.古诗两首《泊船瓜洲》《游子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