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读会“给予、如愿以偿、沉默不语、兴高采烈、享受”等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予”字。
2、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围绕问题“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触摸“一直盼望”等语言的温度,层层扣击文本,解决问题。
3、读中悟,悟中读,深刻感受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心灵。
【学习主线】
以“如愿以偿”为文眼,提炼“小女孩如愿以偿”这一中心,以研读的形式层层扣击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强烈愿望,明白是金吉娅帮助她如愿以偿,然而金吉娅并非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她在用二十美元给家人买圣诞礼物和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之间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选择后者,并诚实向妈妈交代。透过金吉娅的话语,学生体会到她的美好心灵。感悟到了这些,“如愿以偿”的内涵显得饱满,最后以“金吉娅的妈妈、兄弟姐妹们,他们都如愿以偿了吗”将“如愿以偿”的内涵推向深度,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就得到了更充实的延伸。
【预设流程】
一、理解女孩,期待“如愿以偿”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就如我,今天来上课比赛,希望拿个一等奖回家。那你们呢?在考试的时候,100米赛跑的时候,看到喷香的鸡腿时,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尽兴说)(追问: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愿望就叫——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愿”就是愿望,“偿”就是实现。
2、在西方国家,人们表达愿望的方式很特别,每到圣诞节,家里条件好的都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把愿望写在卡片上,由父母帮他如愿以偿,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家境贫穷,有的甚至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于是就把愿望卡挂在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上。你们看——(出示“给予树”图,点击出示课题及注音)看这两个字,拼一拼,读正确。(指名读)指导生字“予”的书写,在学生写字时板书课题,板画给予树。
3、在这棵给予树上,有无数人的心愿,其中一个女孩这样写道——(出示文字)
亲爱的圣诞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指名读。
(2)他(她)读正确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样读正确吗?自己试试。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非常想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她很想要?(点红:“一直盼望”)她怎么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橱窗里的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看到小伙伴抱着洋娃娃,她盼望——(学生接读);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学生接读)。
(4)小女孩就这样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谁来读一读,读出小女孩如此强烈的愿望!(请一个班里平时读书机会比较少的同学,站到上面来,别怕,有老师在!)你读出了小女孩的心声,她的愿望如愿以偿了吗?(在黑板上打个“?”)
二、触摸文字,质疑“如愿以偿”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23页——
1、放声朗读,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个生字词比较难读,要提醒大家的?请几个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关注后进生指导方案:
(1)第1位学生提出要提醒的词语,教师:“你最想教会谁?”(让他教会一位后进生)
(2)第2位学生提出要提醒的词语,教师:“你带着大家读!”(让所有后进生都尝试着读正确)
(3)看这些词语,来,会读的读响一点,不会读的跟着他们读——(允许后进生不甘人后地当回能干者,响亮地带着别人读。)
三、层层扣击,感悟“如愿以偿”
好,让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
1、学生回答:如愿以偿了!
2、是谁帮助她,使她如愿以偿呢?(板书:金吉娅)
3、对于有钱人来说,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是轻而易举的事,那金吉娅是否属于有钱人?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谁来读?(如果学生找不出,暗示:金吉娅家富裕吗?)
(2)金吉娅的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妈妈却要求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给家人送出最诚挚的祝福。面对这二十美元,金吉娅是怎么处理的呢?面对妈妈的要求,她想怎么样?可是想到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她又想怎么样呢?请把她复杂的心理写下来。
出示句式:
面对妈妈的要求,她想,可是,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又想 。
(交流反馈)
(3)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金吉娅最后还是决定——买洋娃娃。
4、可是,他做了这些之后,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
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自由读一读。
(2)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金吉娅?(难过、诚实、善良、富有同情心、仁爱、体贴、乐于助人等等)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配乐个性化朗读)
四、总结延伸,深化“如愿以偿”
现在小女孩还什么都没有吗?(学生齐答“不是”,教师擦去黑板上的“?”)她拥有了什么?(金吉娅买的洋娃娃)(板书:洋娃娃)仅仅是拥有了洋娃娃吗?(还拥有了金吉娅给予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然而金吉娅的妈妈、兄弟姐妹们,他们都如愿以偿了吗?这个问题留着下节课再解决。
《树》教学设计2
一、绘本分析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切。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理解这个故事的孩子会隐约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
二、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故事中品味成长、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四、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
赏读封面
1、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生答)。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英文(师读,并告诉学生giving的意思是给予,板书,整个意思是一棵给予树)封面还有什么呢?(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2、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瞧,同学们多聪明,我们从图画中读出了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阅读绘本
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边读边从以下五个板块引导:
1、童年时
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枝,想象树枝像热情的手臂欢迎小男孩的到来。男孩儿会和树每天玩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意图:因为是绘本,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画,还引发学生的想象,听说读写自然渗透。在下面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引导学生读书读画,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体验。】
第四——十面:学生分角色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十二面: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
小男孩是怎样向大树表达爱的呢?(画了一个爱心)所以大树很快乐。
2、少年时
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大树说的话,学生读男孩说的话。
第十七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为什么大树还是很快乐?
【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青年时
第十八面:学生自己读,再请一名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男孩是来向大树要房子的,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做房子。)
质疑:孩子会砍掉树枝吗?
第十九——二十面:师读故事,为什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大树还快乐呢?
4、中年时
教师提问:你们希望男孩再回来吗?大树希望孩子回来吗?
【意图:通过这样两个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对比中阅读故事,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大树对孩子无私的爱。】
老师明白你们的善良,我们看看故事是不是这样呢?师读第二十一—二十三面。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
5、老年时
过渡:很多年过去了,当孩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这次他来干什么的呢?(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第二十四——二十五面:师读故事中大树的话,请一名学生读男孩的话。故事还剩下最后一面了,聪明的孩子,你知道这一面的内容吗?大树很快乐!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意图:师生共同阅读,方能共同发展。语文课就是要读书,“读”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读”的实践,才能建构知识意义,锻炼阅读能力,获得审美愉悦,而且必然同时受到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过渡:大树很快乐,可此时的她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呢?
五、交流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六、总结,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
3、师:你们想想里面哪儿画面最让你们印象深刻?小组讨论
《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兴高采烈”、“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你还记得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吗?西方也有与我们的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是──(生接)圣诞节。在那样美好的节日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团聚、快乐、爱……)有一年的圣诞节,在一个仅有8岁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上,如果你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听讲,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2、师板书课题,指读,纠正读音。
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入手,引入新课,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进而建构阅读的话题;同时,将课堂常规要求和文本中的“礼物”结合起来,非常巧妙;对题目中出现的多音字,及时指导,很有必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⑶读完以后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学要求清晰而明确,有目标要求,也有方法指导。
2、出示以下词语,说说意思:
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谅
3、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词语的句子: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以词入课,看似乎顺手捎带,实则匠心独具,由一串词,拎起重点段落,王老师深谙“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实质。若能在这个环节前面加上检查其他词句和学生读通的训练,则学习更为扎实。因为5册孩子毕竟还有不少的识字任务,读通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若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则另当别论。
三、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品读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沉默不语”中隐含的体贴和善良。
①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她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买了那么多礼物,而我只买了棒棒糖,他们会不会失望呀?我把钱给别人买礼物,妈妈会怎么想呢?……)
②随机理解“兴高采烈”、“猜测”等词义,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在这个地方,王老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抓关键词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教学策略。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王老师抓最能表现金吉亚内心世界的词语,通过正面体会和侧面对比,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2、品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通过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外表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重点出示:
“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故意少“什么都”三字,使学生体会那个小女孩的一无所有。)
⑴说话:那个小女孩没有……没有……没有……(礼物、鲜花、欢乐、爱……)
⑵朗读。
⑶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会说什么?(学生自由说话──师生情景对话)
师:孩子,我们家并不宽裕,这点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
生:……
师: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才攒下的钱,你该为自家人买礼物的呀。
生:……
师:孩子,哥哥姐姐都给你买了礼物,你却要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花钱,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师: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爱,多么体贴,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⑷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学生齐读。
⑸那个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
(说话:不仅……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⑹再次齐读“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四、想象说话、写话
1、如果金吉娅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她说什么?
2、那个陌生的小女孩会怎样表达对金吉娅的谢意?
尽量用上以下词语:如愿以偿、善良、体贴、仁爱、同情、不仅……还……
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学习迁移词语,这是这个设计的一大亮点。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王老师让孩子们借助这些词语来抒发情感,则将词语教学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王鼎钧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品格及命运。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导入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明确教学内容
三、字词积累(幻灯片出示生字词)
四、朗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1、体味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2、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2)请你用“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五、整体感知
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课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2、请你用“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归纳那树具有的高尚品格: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
六、课文分析
1、文中树的命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在不同的阶段,大树的外型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树。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特殊的生活环境
(2)、奇特的容貌
(3)、对人类有功德。
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
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两方面的矛盾:
(1)、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
(2)、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近期的大树是临死之树。
第三部分:现时的大树。这部分着重写了四件事:
(1)、醉汉驾车出事;
(2)、电锯锯倒树身;
(3)、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
(4)、挖树根、平路面。现时的大树是悲壮之树。)
七、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并体味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于是这一天来了……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表现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动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
八、拓展延伸
讨论一:对那树,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怎么看?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借这棵树的悲剧命运告诫人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讨论二: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幻灯片出示相关资料)
九、布置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十、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略)
《树》教学设计5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四、教学过程: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 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 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兴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
《树》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流程】
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的心情紧张吗?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接受邀请吗?(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屏幕播放圣诞节的相关图片)
过渡语:同学们,听着这样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过渡语: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你对圣诞节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说对圣诞节的了解。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想不想看一看?屏幕显示“我知道”,即圣诞节资料袋。(生读资料)过渡语: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过渡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看老师写故事的题目:给予树,谁能读课题。
2、生读对了:真不简单,多音字“给ji”和生字“予yu”你都读对了,(结合板书)谁还会读?再请几人读,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
读时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待会老师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会读了吗?同桌相互检查,如果有读不准的相互提个醒。
⑵都读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到援助这个词语时,随机理解“援助中心”。书上提到了援助中心这个词语,对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帮助人实现愿望的地方),课文中还说到,每到圣诞节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圣诞树,这可不是一般的圣诞树,树上挂满许多人的心愿,出示课件“给予树”,看,这棵圣诞树就是──给予树,继续读词语)同学们能熟练认读词语了,课文能读通顺吗?请5个同学们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对了没有?请学生正音。
4、课文中都写到谁了?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吉娅做了一件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文本,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给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给家人买好东西?而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贵重的洋娃娃呢?)对呀,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金吉娅。我们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是怎样的?自己读读第三小节,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3、你看到的金吉娅什么样呀?生交流找到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变红)指名读。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疑问吗?(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呀?)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自由读1~3自然段)生交流,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担心,带着这份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相应句子)。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真是心事重重。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了。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愿意读?(学生读)这时候哥哥姐姐什么样呀?(兴高采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描绘)而“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呢?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来试试。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她体贴着家人,关心着家人。
四、深入文本,感悟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给予
1、这么体贴、关心家人,可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多有价值。让我们继续来研究,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生默读)
2、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老师把这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一个同学对着大屏幕读。一生读。
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让学生讨论少了“什么都”可以吗?想想她没有什么?师:是的,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娅的眼中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可是……没有”。
3、(出示给予树,配音乐)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读读小女孩写什么了?(请生读心愿卡上的内容)金吉娅,看到小女孩写的心愿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帮助她实现愿望)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的呀,你确定要帮一个没见过面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想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此时,她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她还给予小女孩什么?
4、(创设情景)圣诞的钟声敲响了,远方的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怎么说?
(有时间安排学生写几句感谢的话交流。)
5、小结:
是的,小女孩太高兴了,太激动了,她不仅仅收到了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还收到了温暖、希望、快乐,更收到了金吉娅给予她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结束这节课吧!
《树》教学设计7
一、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31课。
1、板书课题:
这个“给”以前读什么?送给的给,这儿读“给”,给予的给。来,一起把课题念一下,学生读题。
2、学习这一课,咱们首先要做的事是:正确认读生字词。请大家拿起笔,划出书中带有拼音的词,要边读边划。划后交流。
3、我也给你准备了几个生字和新词,你会认吗?出示:圣诞、享、逛、援、仁、偿、宽裕、试探、暗示。
二、通读课文
1、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读通课文。怎么读呢?听我读第一段:
师示范。
我读的怎么样?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字正腔圆,一字不差。要知道我能读到这个水平,是反反复复练出来的。你们呢,也要象我一样,反反复复的练。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深究课文
1、读通了课文,我们再来说说金吉娅。金吉娅是个怎样的人,他做了些什么,他家人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说,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比如,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得到了20美元钱用来买礼品。会说吗?看着课文,准备准备。学生交流。
2、在这个故事里,金吉娅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什么事?关于这件事,金吉娅自己有一个说法,他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同学反复读金吉娅说的话。他为什么难过,这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联系上下文来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3段。想一想,这究竟是因为什么?金吉娅难过是因为他看到了、想起了一些事。他刚才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看到了他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他看到了他的妈妈生气了。)
追问:给“兴高采烈”换个词。妈妈为什么生气?看到的同时他又想起了在这之前发生的一些事,什么事?圣诞节快到了,哥哥姐姐们热烈地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呀?
(很显然,棒棒糖不是哥哥姐姐们想要的,那个东西五十美分一大把,太普通了,平时也能得到。)
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担心,担心什么呢?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说过……想起这些,金吉娅就难过,但是,难过归难过,金吉娅这时要说服妈妈。所以,在妈妈把他叫到房间时,不等妈妈开口,金吉娅先开口了……学生齐读金吉娅说的话。
3、齐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口气读?为什么?我激动是因为我想不到啊,我想不到什么?再读这一段。哪些词用的好?是啊,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送来了,美啊!跟这句差不多美的句子还有啊!你能把它找到吗?齐读找到的句子。
小结:学语文就应该这样,既要明白课文说什么,又要知道课文是怎么说的。最后让我们用朗读来结束今天的课堂。课件出示美句,学生齐读。
四、设计意图
总的指导思想是把课上得朴实、平实一点,尽量地贴近教学的实际,所以教学时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其它什么都不用。这一课的教学,从教学进程上看,运用的是一种“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采用的是“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先是读好生字、新词,然后是朗读课文,要求是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树》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给予树》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是这节课一个训练项目。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情正确的情感态度也是这节课的一个训练项目。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的读写生词。
2、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语句和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感悟体会。
时间: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1、师:还有一段时间就要过春节了,你们听到“春节”两个字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春节是我们东方人的新年,你们知道西方人的新年是什么吗?(圣诞节)。你对圣诞节有了解吗?(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课外了解到的关于圣诞节的资料)。
3、教师随机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
4、出示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课题。
二、审题激趣,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指导疑难,指名读,同桌互读。)
3、教师出示要求会认又会写的生字:予 担 宽 裕 买 猜 糖 即 卡 盼 仁 贴(学生质疑难字,自由读,小组内竞赛读。突出“担”和“卡”的多音读音,并指导学生扩词。)
4、指导书写,着重字有“予”“裕”“买”“盼”。
5、出示本课的生词,学生认读并在练习本上书写。
6、实物投影出示生词写的整齐正确的练习。
二、精读课文,读悟其情。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3、我来动脑: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4、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这两个问题。
5、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相关语句:
①“孩子们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学生谈体会,重点理解词语“热烈”“诚挚”“甜蜜”)
②“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兴高采烈”)
③“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同学们之间互相做做摸摸口袋的动作,体会当时人物的高兴心情。)
(通过学生的感悟和教师的引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兴高采烈的韵味。)
(2)汇报表现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相关语句:
①“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学生谈妈妈为什么担心?突出妈妈对孩子的疼爱,希望孩子愉快、幸福;学生读出妈妈的担心、忧愁)
②“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学生谈谈妈妈生气的理由;全班讨论“妈妈该不该生气?为什么?”读出生气的感觉。)
教师出示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学生可以从理解“沉默不语”这个词语来理解金吉娅的心情,突出理解金吉娅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师生对话:师扮妈妈,生扮金吉娅,展现金吉娅为什么没有给亲人买很好很多的礼物的理由。突出课文的重点,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金吉娅所说的话,注意提示学生朗读时的表情、语气、语速。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谈谈自己对“给予陌生人爱心”的看法。深化课文的主题内涵。
③“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学生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谈谈自己对于这段的理解,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悟情。)
师:妈妈此时此刻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帮妈妈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吧!(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妈妈的身份说此时要说的话。)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发放课外阅读材料《给予的故事》,学生阅读。(故事没有讲完,讲到那个人面临着艰难选择的情况,该如何做?)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自己给故事设计结尾。
2、出示图片(内容为义务献血、希望工程等),教师激情解说图片内容。
3、出示“爱的宣言”:你是怎样理解爱心的,说出你自己最想说的话。
4、学生写“爱心宣言”,并且在班内自由汇报。
【《树》教学设计(精选8篇)】相关文章: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3-08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教学设计01-05
《去年的树》课件设计05-02
给予树教学反思10-0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12篇)11-30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08-16
《雨巷》精选教学设计02-23
离骚的精选教学设计07-14
七年级上 《望天树》教学设计12-1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