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6 15:06: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2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27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阙( ) 嶂( ) 曦月( )

  襄陵( )沿溯( )素湍绿潭( )

  漱( ) 属引( )绝巘()

  (2)文学常识积累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选自《》,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峡峡和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视频展示)

  2、检查

  (1)学生朗读、点评。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

  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配乐)

  (2)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答对得10分,答错,则问的组得10分,每组限问5题。(教师针对学生翻译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指正)

  第二课时

  四、深入研读

  1、理清思路。

  全文仅一百五十余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一起来看看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明确:

  前三句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2、深入研讨。

  (1)三峡究竟有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请同学们稍稍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地貌特征有:山高岭连。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生讨论,师巡视)

  ①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之景。

  ②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的呢?

  ③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

  ④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⑤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

  讨论交流明确:

  ①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夏天水流湍急;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

  ②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漱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

  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④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

  ⑤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对文字上的缺陷及时给以点评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

  目的是抒发感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对三峡欣赏赞叹之情。夏天写了江水的奔放美,春冬写了江水的清幽美,晴初霜旦写了凄婉美。

  3、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他们的任何一点发现都是他们自己所得,不必把老师的答案强加给学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山高岭连

  夏季水流湍急

  水春冬清荣峻茂

  秋季水枯谷凄

  《三峡》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问题:

  b.(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小结

  七、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学设计 篇5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教内容和步骤

  —、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读以入文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正音:藻( ) 荇( )

  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鉴赏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

  《三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探究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读,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诵读,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朗读——理解——背诵,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突破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引导,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探讨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师准备

  1、对“信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要有一定了解。

  2、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2、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水经注》: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sù shù xī tuān xiào zhàng

  阙处 襄陵 绝巘 属引 沿溯飞漱 曦月 急湍 长啸 重岩叠嶂

  4、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译一译,记一记:

  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一段一人,先读后译。

  注意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补充注释)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时)

  D、其间千二百里。(代指两地)

  E、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认为)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绝。(断)

  H、绝巘多生怪柏。(极)

  I、哀转久绝。(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当到)

  三、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四、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五、本课时小结

  六、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①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②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2、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3、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①三峡很美,哪你觉得它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

  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样将其描绘得传神入化——抓特征写景。

  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丽

  秋景——凄凉、哀婉(对渔歌的理解)。

  四、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

  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教师点拨: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峥嵘连绵逶迤

  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附:《三峡》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的快。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吴法仁

  《三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关于三峡的资料 录音带

  一、导语 :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条理清楚。

  五、作业 :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 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 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 明确背诵方法。

  2、 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 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 学生自主训练。

  3、 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三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并背诵本文。

  4、通过对比认识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与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电教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引出课题。

  一、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二、分析课文。

  1、根据课文提示读全文。思考:每段所写内容及景物特点。

  讨论明确:

  1)内容:三峡形势,(总写)四季景色(分写)

  2)景物特点:三峡形势——连绵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凄清悲凉(见屏幕)

  2、根据图象介绍三峡景物,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见屏幕)

  3、讨论:作者安排文章顺序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讨论:对比分析《三峡》与《雾中三峡》的异同。(见屏幕)

  5、看今日三峡工程建设录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结:

  1、内容;

  2、景物特点;

  3、对比体会,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四、作业:写短文:《美丽的怀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点。

  2、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三峡》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唐·元结)。

  【设计意图】

  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

  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三峡》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歌曲,引领学生感受西部粗狂、纯朴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歌曲演唱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视谱的锻炼,并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

  钢琴磁带三峡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 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按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设计意图:以激励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9、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师总结下课

  《三峡》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7)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

  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

  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

  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

  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

  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

  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

  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品味课文(10)

  1.反复吟诵。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3.分组讨论。

  4.学生小结。

  5.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

  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

  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色,试着仿写一段。

  板书设计

  三峡雨

  回忆童年趣事

  三峡情表达思乡之情

  渴望再回故乡

  三峡云

  《三峡》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教学设计 篇15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三峡》教学设计 篇16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 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四、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7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 篇19

  一、内容简介

  《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朗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三)走进作者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的作者?

  生: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著有《水经注》。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远,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河北逐鹿人。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函等职。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所著《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注《水经》作的注释,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四)字词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的语言魅力,接下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quē xiāng jiàn zhǔ sù

  阙襄涧属溯

  shù xī tuān zhàng xiào

  漱曦湍嶂啸

  师:字词我们已经掌握了,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地把握好节奏,下面我们听一下录音朗读,拿出笔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准,边听边在书上作批注。

  (五)播放课文录音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文,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自己练读,强调注意读音、停顿、语调。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还在朗读技巧上予以一定的指导。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练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书下注释,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它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文中重点词语: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的意思)

  ②、略无阙出:(阙:quē通“缺”)

  ③、重岩叠嶂:(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④、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的意思)

  ⑤、至于夏水襄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⑥、或王命急宣:(或:有宣:传达。)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奔bēn:指飞奔的马。不以:不如。)

  ⑧、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⑨、良多趣味:(良:实在,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④、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七)、再读课文,体会里面的精彩。(体验朗读)

  1、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山-----怎样的山

  绵长高俊

  夏水-----有什么特征

  水急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清净优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肃杀

  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八)再次播放《三峡风光》

  师: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

  (九)背诵积累

  理清思路,想象文中的画面,背诵全文

  (十)小结

  师: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有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十一)布置作业

  1、请以生活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为例,抓住他们的主要特点写几句话。

  2、假如让你做导游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你打算怎么介绍呢?

  (十二)板书设计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夏江流湍急

  三峡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惜缘

  《三峡》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2、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山水美景。

  《三峡》教学设计 篇21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峡》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 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

  6、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

  7、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2、品位语言的精妙。

  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5、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6、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三峡》教学设计 篇23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 强调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的欣赏之情。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质疑、释疑。

  3. 课内安排一课时

  4.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5. 学法指导:

  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②自主、合作、探究中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落实《新课程标准》

  精神想象导入

  发挥想象力,描述心中的三峡情景。引入课题,组织学生交流。

  “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课文,把握文章朗读方法,试读,评价,修正,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疏通文意

  词汇积累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扫清字词障碍;归纳总结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积累词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理解成诵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当堂成诵。

  鼓励学生背诵文言名篇。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作业

  搜集阅读三峡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三峡》教学设计 篇25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背诵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多媒体显示文题)

  二、揭题解题

  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教学设计 篇26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峡》教学设计 篇2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对珍贵自然遗产的欣赏、保护意识。

  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难点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说明

  复习

  新课导入

  一、导语:语文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走进这座殿堂,我们去欣赏过古朴的赵州桥,参观过宏伟的故宫,游览过如画的苏州园林,真是美不胜收。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同学们,你们也想去山峡游览一番吗?现在就开始我们的三峡之旅吧!

  课程讲授

  二、整体感知:

  1、观看视频,欣赏三峡风光,感受美。

  2、谈论观感,说说你印象中的三峡是怎样的。

  3、了解作者及《水经注》

  三、朗读

  提示:读好文言文关键要把字音读对,把停顿读对。

  1、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阙(que)处叠嶂(zhàng)乘奔御(yù)风

  曦(xī)月属(zhǔ)引素湍(tuān)绿潭

  襄(xiāng)陵绝巘(yǎn)林寒涧(jiàn)肃

  沿溯(sù)长啸(xiào)飞漱(shù)其间

  2、根据文意标出停顿

  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E、其间千二百里F、虽乘奔御风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H、绝巘多生怪柏

  3、自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标记。

  4、齐读课文,教师指导。

  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疏通文意。

  1、释新词。

  2、译美句。学生自读自译,将疑难处做好标记。

  3、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五、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把握作者写作手法,感受三峡四季之美

  1、阅读本文,说说本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的哪些内容,分别表现出三峡的哪些特征。

  第一自然段:写三峡两岸的山,整体概括三峡面貌,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

  第二自然段:写三峡的夏水,表现出三峡之水的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自然段:写三峡的春冬之景,写出了春冬之景的美丽,如一幅山水画。

  第四自然段:写三峡的秋景,写出了树林山涧一派肃杀的景象,突出三峡之秋的凄凉冷落。

  2、作者在写夏水时,是如何突出夏水雄伟峻急的?

  明确:首先,作者突出水势之大,只着了一个“襄”字便将水大之势凸显而出,并用“沿溯阻绝”一词借用航道被堵来侧面表现水势之大。接下来作者描述水势之急,以“乘奔御风”来与水势作比,突出水势之急。从而将夏水的雄伟峻急的特征写尽无遗。

  3、作者为何要将春冬两季结合在一起写?三峡春冬两季具有怎样的美?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春冬两季雨水减少,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因此作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写。此时的三峡有“素湍”,有“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有动有静、有色有声,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树,“茂”字写草。这四个字是三峡“美”的综合表现。而“良多趣味”一词,说明了作者的审美意趣,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4、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季的寒凉的?

  明确:作者先用一个“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然后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天,让人不胜凄凉。

  总结:本文先总体勾勒三峡概貌,再抓住四个季节的特点分别描写。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严谨。

  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山水,8204;8204;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六、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品味美文吧!

  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你体会到的三峡美景。

  明确: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小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大自然美景不光可以令我们的身心舒畅,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让我们多亲近山水,多亲近自然,做一个俗中雅人吧!

  作业布置

  1、背诵并翻译原文。

  2、写一篇描写山水的短文。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连绵高耸(静)

  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27篇)】相关文章:

郦道元三峡的教学设计【精选】03-25

课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03-24

07-30

《三峡》优秀说课设计12-20

三峡课件教案设计05-16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三峡》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06

三峡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06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