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19:58: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 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

  6、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

  7、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2、品位语言的精妙。

  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5、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6、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三峡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深厚他们的文化底蕴,从精神的高度去开拓,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三峡》不但写景优美。而且语言简易凝练,字字珠玑,对初二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师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所绘之景、所蕴之情及作者绘景、蕴情的行文思路。

  2、学会用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体会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峡之美好。激发学生一览三峡之热情。

  三、教学流程

  (一)造境,搭建沟通的平台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说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牢牢把学生吸引住。本课导语设计从“峡”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对话点

  1、请学生读第一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峡之山的连绵与高耸,补充《宜都记》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的语句来对比印证,加深学生对三峡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导学生接着读第二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峡夏水的迅疾与奔放,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虚。)

  3、引领学生继续品读第三、四段春冬三峡奇丽景色的特点。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细节处

  1、回归语言品三峡

  (1)我们刚才跟随郦道元先生领略了三峡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试想一下: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认真读文章三、四两段。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三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林寒涧肃(寂静)

  ⒁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精读课文,品析探究

  1、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的呢?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注: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比较欣赏,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未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行比较欣赏。

  4、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学设计 篇4

  课标要求与分析:

  《三峡之秋》与语文课标中“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关。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第85-87页的内容。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静心地品读着文章,就如同尽情欣赏着一幅绚丽壮美的三峡秋色图。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视野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

  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到底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放三峡风光片] 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作者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悟,感受美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

  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学生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自学)

  2、全班交流

  早晨:

  (1)学生充分说。

  (2)教师引导: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明丽)进一步解释“明丽”那些事物是明丽的?(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

  (3)三峡的早晨就像是一首美妙的音乐,(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3)出示:“中午,群峰披上金甲…...三峡有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4)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

  小结:中午的'三峡充满了生机,是如此热烈,这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吗?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下午:

  (1)出示三峡神女峰的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雾多)

  (2)这是什么时候的三峡?(下午)

  (3)出示:“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这一段,下午的三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老师补充)

  (4)讲解:“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比喻句)

  (5)此时的长江和中午的长江比较,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平静)

  (6)男女生分读3.4自然段,读出热烈、平静的感觉。

  夜晚 三峡的夜晚景色如何?

  (1)学生充分说。

  (2)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出示“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摇曳”.师进一步解释:渔火是亮的,夜是暗的,驳船是动的,夜是静的,以亮衬暗、以静衬动的写作方法,更能体现夜的宁静。

  (3)读这一段,读出静的感觉。

  月夜:

  (1)说到这宁静的三峡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呢?大屏幕出示“这时…………从山上挂下来”。学生谈理解,教师补充: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再次强调比喻句)

  (3)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美妙的月色,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吗?(自由读,推荐读)

  三、积累内化,回归美

  作者为什么能把三峡之秋景写得这么美?

  1、学生阐明观点

  2、师补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方纪笔下美丽的三峡,希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以便于书写自然之美。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秋景。(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三峡教学设计 篇5

  一、 复习巩固

  1、 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二、 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 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 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 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 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 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 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三峡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教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识。

  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懂得重点字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一)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二)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峻;茂:指草茂) 哀转久绝(绝:消失)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

  教师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五、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 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 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然后写一片断赞美家乡某一季节特征。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4、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六、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作业设计

  正在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来了不少外国游客,如果他们去游三峡。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网上资料,写一篇《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

  三峡教学设计 篇11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②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自然风景图片、三峡工程图片、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

  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多媒体显示下列互联网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游历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的注释该书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配乐配图的课文朗读)

  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

  2、教师提示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学生再进行朗读体会

  3、教师提示本课需重点掌握的字词(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生字: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自三峡三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重点实词: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哀转久绝素湍绿潭

  四、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六)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教师提示:课文五个段落,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三峡的优美壮丽景色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②后四段以“水”为核心来写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板书)

  中心景物景物特点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2、品析美景,领会美情: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形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展示例句: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之水:秀丽美

  三峡的秋水:凄婉美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努力读出课文中蕴含的“美”来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1、师:“三峡”以其优美的景色,成为众多文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课前我们展示的书法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的内容与本课对三峡的描写也有相应照的地方

  让学生齐声背诵《早发白帝城》(多媒体同时展示诗歌的内容)

  (七)分发“同类文拓展阅读”材料(附后),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再搜集其他三峡图片、写三峡风光的诗句、与三峡有关的传说等,对其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专题摘抄

  三峡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三峡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顺文章大意。

  (一)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A)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B)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C)五个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D)具体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不必翻译。

  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除了“春、谪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2、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①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② “夫战,勇气也。”--“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曹刿论战》)

  ③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补

  (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①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③ 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①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口技》)

  ②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

  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曹刿论战》)

  4、换

  (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1)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5、调

  (调整法)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② 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6、变

  "变",就是变通。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另外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见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① 波澜不惊--(湖面)风平浪静。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二)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六、作业

  独立思考,翻译全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峡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水经》,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写景善于抓住特点,三峡奇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传达景物神韵。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节奏上动静相生,使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虽只几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深入品味短文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景物描写的魅力,在课文的基础上做扩展联想,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谈对三峡的了解。

  二、品析文字美

  1、读正确:听录音范读,勾画圈点生字并看提示弄清读音-——大声练读、,用最短的时间读正确——赛读加深印象。

  2、读流畅:指名读——学生点评——总结读流畅的方法:停顿分明,节奏感强——运用以上方法练读全文。

  3、理思路:浏览全文,独立理出作者思路,寻找归纳景物特点——同桌交流——梳理: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2)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知道?你觉得画面美吗?

  4、悟感情:作者对这里怀有怎样的感情,能理解吗?美美的朗读。

  三、品味画面美

  以春景为例赏析。

  1、读相关句子

  2、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它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凭你的想象,画面中还会有些什么景物?

  3、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组合景物,形成完整画面(显出来)——着色(艳起来)——动态想象(活起来)

  4、表达通过神游三峡,感受到的美(说出来)

  1)总结提炼学生的.表达技巧美:结构好——顺序清——特点明

  2)回到课文,再读文句,检验想象的合理性(放回去)

  5、在想象中,同学们合理地添加了一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没写入文中——写作的需要(抓特点)

  6、用以上方法,自由感知其他几幅画面的美。

  7、用眼发现,感受三峡之美。(播放课件)

  8、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三峡以美征服世人,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篇——朗读欣赏相关诗文。

  2、“高峡出平湖”与三峡工程,自然美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应留意不同的声音。

  三峡教学设计 篇16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三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教学设计05-27

《三峡》的教学设计08-20

三峡教学设计09-09

三峡教学设计01-28

《三峡》的教学设计01-03

《三峡》教学设计01-30

三峡教学设计08-17

《三峡》教学设计01-07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08-04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