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体会夏夜之美;体验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3、学写生字“时、让”。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睡莲叶、睡莲花、蜻蜓、小蚂蚁、萤火虫、草丛、星星、月儿……”。
2、每个学生在蜻蜓、小蚂蚁、萤火虫、青蛙、小鱼……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饰物。
3、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响起(音量放小)《仲夏小夜曲》。
一、激趣导入
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画画、帖图吗?那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装扮这个美丽的夏夜,好吗?
二、创设情境
1、师生一起贴图。
2、完成贴图后,引发进入情境啊:
多美的夏夜呀?我真想变成朵朵美丽的睡莲,变成水里的小鱼儿……你们想吗?你们想变成──
(学生不受约束、自由说,一边说一边带上头饰)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吧。
3、欣赏夏夜之美:
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夏夜。独白: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在这美丽的夜晚,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伙儿打开课本。
三、朗读感悟
1、进入情境:
⑴ 情境中导读:
师扮演睡莲姑姑。
夜深了,公园里静悄悄的。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传来“呜呜”的哭声)。
师:呀,谁在哭呢?
──是小蚂蚁哭了。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
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说话时,声音沙哑,带有哭腔。
⑵ 情境中表演读:
请两对扮演“睡莲”和“小蚂蚁”表演读。
2、体会情感:
(紧接着)师:“快上来吧!”
(小蚂蚁顺势爬了上来。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这只小蚂蚁表演得怎样,哪只小蚂蚁也来试试。
再走到另一只小蚂蚁前说:“小蚂蚁,快上来吧!”
(激起学生的情感,能站起来,紧握睡莲姑姑的手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紧接着──“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小组练习:
分角色读。
(注意“非常感激”、“连声”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
四人小组再互相指导读。
所有扮演“睡莲”和“小蚂蚁”站起来读。
(师独白)师给孩子鼓鼓劲,评一评。
3、讨论领悟:
师:是啊,小蚂蚁回不了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和睡莲的对话谁听见了?
──蜻蜓(面对一只蜻蜓,示意他站起来。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吧!”)
(“不行不行,天很黑,蜻蜓看不见路的,怎么能送小蚂蚁回家呢?”)
师:是呀,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候,谁来帮助他们呢?
──萤火虫,萤火虫可以带路,他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那,萤火虫为什么能给他们照亮呢?)
因为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能分泌出荧光素,在光酶和氧的作用下,就能发出光来了。
你怎么知道?
(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
出示“萤火虫”模型(尾部发出光来)──贴上黑板。
4、体验练说:
演示课件:
师过渡:有萤火虫的照亮,小蚂蚁可以回家啦,他多么高兴啊!小伙伴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睡莲:小蚂蚁,路上小心,欢迎你再来玩啊!)
(鱼儿:小蚂蚁,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载着你欣赏池塘的风光。)
(青蛙:“呱,呱,呱,小蚂蚁再—见!”)
(蟋蟀:“小蚂蚁,欢迎你带你们一家来听我的演奏会。再见!)
(荷叶:“小蚂蚁,下次来玩时,别忘了上我这个大摇篮呀,一定保证你的安全。”)
……这时候,小蚂蚁想对大伙儿说什么?
(“再见了,伙伴们,我要回家啦!”)
(“谢谢您,睡莲姑姑,再见了!”)
(“睡莲姑姑,您的救命之恩我永远难忘,再见!”)
(“噢,我可以回家啦,回家啦,美丽的池塘,再见!”)
(“睡莲姑姑,这里的夜色真美,回去后,我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明天再来欣赏欣赏。”)
……
5、真切感悟:
音乐响起课件演示。
师引读:小蚂蚁告别了小伙伴们,他爬上了“飞机”。
──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音乐声渐小。
师边领读边表演: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这里学生可以跟读并和老师一起表演,跑上台来也行)
──“耶”──小蚂蚁到家啦!到家啦!”
(齐欢呼音乐声渐大)
师:是啊,夏夜多美呀,你们看(青青的)假山,还可以(青青的)什么?(绿绿的)草坪,还可以(绿绿的)什么?看,小路是弯弯的,多美啊!弯弯的( )。
师:夏夜这么美谁来读读呢?
(指导朗读:高兴的、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一边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表演)
师生共同评议。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
(你们知道吗?星星为什么高兴呢?)
──板书:睡莲、蜻蜓、萤火虫(贴图)。
星星看见了这个动人的情景,他在赞美、赞美──夏夜多美。
赞美──睡莲、赞美──蜻蜓、赞美──萤火虫。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
(板书:最美)
师:是啊,这夏夜太美了,让我们来赞美夏夜吧!
四、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说说夏夜美)
1、各小组准备:
师:请大伙儿仔细观察这两个画面,说说夏夜美在哪里呢?
注意:说话时要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者以“啊,夏夜多美呀!”结尾。
先在四人小组说,汇报时,四个人都上台指着画面说。哪一组说得最美,就能得到“星星奖”。
师:各小组开始活动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2、小组汇报:
(夏夜,天格外的蓝,弯弯的月儿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高兴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啊,夏夜多美!)
──(啊,夏夜多美!池塘里,一朵朵粉红粉红的睡莲真美,花坛里的花儿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极了,她们为夏夜增添了光彩。)
──(夏夜多美啊,那蓝蓝的夜空、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圆圆的睡莲叶、清清的池水,你们说美吗?)
──(夏夜多美啊,池塘边传来了蟋蟀美妙的琴声、还有青蛙的演唱呢!──呱,呱,呱。)
──(夏夜多美啊,瞧,小蜻蜓立在碧绿的睡莲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就要起飞了,正要送小蚂蚁回家呢!正在这时候,萤火虫打着灯笼来帮忙。睡莲、蜻蜓、萤火虫最美,因为他们一起帮助小蚂蚁回家。)
歌曲《小星星》响起。
师:是呀,夏夜真美啊!我们应该把“星星奖”给谁?
因为他们是今夜最美的!──大家唱起来跳起来。
师颁奖──挂上“小星星”。(掌声)
五、指导书写
师:你们把夏夜说得真美,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来比一比,写字会是谁最美呢?
出示──时、让(注意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师:来,先看睡莲姑姑写一个“时”,“哎呀!”谁能告诉我,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日字旁要写得瘦、矮,寸字要写得胖一点高一点。)
师范写“时”。
(学生认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坐姿)
师:嗬,大伙儿“时”字写得真美啊!请小朋友们再接着写一个“让”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师:请大家停一停。我看了几个小朋友写的言字旁写得不够好,请看看睡莲姑姑怎么写。
(示范书写)
写好言字旁关键是:言字旁上的“点”要和横折提的“折”对齐,折笔要写直。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
六、课堂延伸
师:你们真行啊,笔下的字写得美,你们把夏夜说得更美。回家后把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的听,去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在一个满天星星的夜里同你一起走进大自然,走进绿绿的草坪、金黄的沙滩……那时,你们再告诉我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前播放音乐《小夜曲》渲染,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以鸟叫声、蟋蟀声引入,用大幅背景图展示夏夜公园池塘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演示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童话里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课文教学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以求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
通过导语的激趣引入,通过师生动手共同创设的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夏夜”,教学伊始,就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对夏夜的美好感觉,进入课文《夏夜多美》所构筑的情感世界。──创造美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使每一个学生能进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夏夜池塘边发生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语感联结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品味美
三、借助课件,真切感悟
对“蜻蜓、萤火虫送蚂蚁回家过程”部分的教学,播放课件,以音乐烘托,以画面渲染,配以表演,促使学生沉醉在夏夜美的意境中。──赞赏美
四、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课文学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用“夏夜多美啊!”开头或“啊,夏夜多美”结尾说话。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对夏夜之美的认识得以升华。不仅感受到夏夜池塘的美丽景色,而且体验到睡莲、蜻蜓、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讨论美
教学设计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宽容大度的胸怀,有着令人臣服的谦逊气度,它立身千岩万壑,笑对风雨雷电,为人间输爽送绿,这是多么无私的品质!今天我们学习《竹颂》,更深入的感受竹的精神内涵。
二、自主学习:
1.读标注音:劲(jìng)竹僵(jiāng)石坚贞(zhēn)攀附(pān)不朽(xiǔ)摇曳(yè)
吞没(mò)郁郁(yù)葱葱(cōng)尘埃(āi
)潜藏(qián)千仞(rèn)
2.解词:
a)
凌云:在空中,升高,登上。
b)
攀附:跟地位高的人拉关系。
c)
积习: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
d)
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三、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1、2段,写作者对劲竹的热爱。
第3
段,写劲竹的奉献精神。
第4
段,写劲竹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2、感知文章主题:本文描绘竹子外形、生长、气节等方面,突出他的坚毅顽强、纯洁朴素、虚心有节、无私奉献的精神。
3、重点分析竹的精神:如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了解“吆喝”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难点:体验作者在写“吆喝”中的内在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接头吆喝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声录音带,学生品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吆喝声,是“生活的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常常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的无尽遐想,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4、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5、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演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⑴ 文章重点是写北京街头的吆喝声,为什么要从洋人对北京街头吆喝的文章写起?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街头的哪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⑵ 作者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事物介绍得有条不紊的?
⑶ 作者为什么能对吆喝内容、声调、韵律进行概括归类?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 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现实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混沌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唉)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塔。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语言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吆喝(1~3)引出话题
(5~9)从早到晚
(10)一年四季
(11~14)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把握与目标确定】
本文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长大、懂事,却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毕业时“我”成了优秀学生;听到爸爸辞世的消息时,“我”表现出惊人的“镇定”、“安静”。这何尝不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所结出的硕大果实呢?全文充满了“我”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师长的教育的极好材料。
从艺术上看,文章至少有三点值得欣赏:一是双线并行,交相辉映。文章以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两条线贯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线对主线进行烘托、映衬,推动情节的展开,使“我”和“爸爸”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二是题目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三是前后照应,恰当埋下伏笔。对爸爸的病危、濒死,多次运用伏笔进行暗示,把即将丧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极致。
基于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和“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学拟从内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进而通过感悟文章的表现形式,而达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而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提高对成长过程中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的认识。
3、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领悟语言的含义,培养自主探究和质疑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时数】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从网上查找《城南旧事》或找《城南旧事》影碟进行观看。
3、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环节与策略】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谈《城南旧事》看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后,师作简要概括总结。
(将《城南旧事》简介、作者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
生阅读)
二、导入
1、媒体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片段,创设情境。
2、导语:母爱如和煦的春风,温暖而轻柔,让人夸赞和难忘,而父爱是“平静的水波深处的激流”,同样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背影》中的父亲如此,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父亲也是如此。
三、整体感悟
1、标题初探,屏幕出示问题:
你在没有读文之前,看到标题产生了哪些感想与疑问?
(此环节只要求学生有疑并存疑,以激发对文章感悟的动机。教师只在积极思考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2、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通读全文,读后交流自己疑问解决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学生交流后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视具体情况告诉他们随着下面的学习,一部分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领会,课堂上没有领悟到的问题在课后再予以解决 )
3、引导感知:
快速朗读全文,投影出示引导问题:
⑴ 谈谈你对文中爸爸的印象,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⑵ 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长大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相关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⑴ 问题⑴:先读出与爸爸有关的事,逐个分析,再归纳起来。
师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赖床不起时,爸爸打“我”。“我”上学去,爸爸给“我”送衣服、送钱。
分析: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由此示例引导,其他方面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总结出“重感情、特别爱花”。
⑵ 问题⑵:先思考“爸爸”与“我”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再思考这些事与“我”的成长有哪些联系?最后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组 合作,共同讨论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我”长大了,是爸爸严厉背后的爱的结果。
4、体验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认识父亲”为话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通过上述探究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引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严中有爱的父亲,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这只是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何不来欣赏一番呢?请大家自己先谈谈对文章写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让大家学习学习。
二、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问题,自由读文,进行探究:
⑴ 怎样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 文章既写了眼前的事,又写了过去的事,文中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
的?
⑶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不久于人世的?
讨论点拨:
⑴ 问题⑴:从课文内容上看,标题的“花”仅仅是指花吗?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细细思考一下它们的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探究结果:标题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点出了爸爸离开人世,语带双关。“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⑵ 问题②:共同读出眼前的事和回忆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示例引导:
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内容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明确(投影出示具体内容)。
⑶ 问题③提示:运用伏笔的方法进行暗示。
2、语句品析。
⑴ 细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联系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读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说说它的含义。
⑶ 回顾课前疑问的领悟情况,讨论解决尚未明白的问题。
3、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体会,把自己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课学习后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上进行总结。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长中的师长”为话题,完成一篇小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小组同学共同交流解决问题。
3.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三、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四、教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已有经验,体会大海的辽阔与深远。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大海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前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在阅读当中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出错?来提醒提醒大家。
跃出攀缘倚井栏
旱涝(有这样两个词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意思?)
浸没没有没过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
瞠目结舌[(1)找找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一起读读。 (2)在句子中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来表演表演吗? (3)我们在《田忌赛马》中学过一个词,也是这个意思。(4)浅井之蛙听了谁的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3.我请同学读读课文,了解青蛙和海鳖之间在谈论什么?
板书:快活渺小
小结:这只井底之蛙开始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快活啊,当它听了海鳖的介绍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三)读书感悟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青蛙的快活?画出这样的句子。
与同位交流交流你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1)你从哪句话体会出了青蛙的快活?[课件出示]
[指导读,读出快活。重点指导1、2句]
(2)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除了“快活”少点儿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夸耀]指生读。
(3)出示青蛙图片,感受青蛙的快活及炫耀自己的得意神情。
(4)谁想读青蛙的话?想读的同学一起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其他同学仔细听。
2.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
[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仞: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大海很深)
夏禹时代: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
(2)海鳖对青蛙说了什么?指生读听了海鳖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
(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小结: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鳖所谓的大快乐吧。
3.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鳖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
指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板书:井 浅、小海深、辽阔
4.所以,听了海鳖的话,青蛙才会?最后一段:(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5.学习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收获:不仅知道了大海的广阔、深远,而且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够目光短浅、盲目自大,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知道走出去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6.老师这儿有一段小古文,大家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谈谈读古文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
(2)谈谈读古文有什么感受?
(3)那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课件出示]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
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地诵读。注意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课后多读相信一定能读好。
(四)布置作业
这儿还有一篇古文寓言小故事《夜郎自大》,[课件出示]
老师已经将这篇文章发到了校园网的宝贝书屋中,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上网学习,看看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当然,有兴趣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更多的寓言小故事也发放到校园网上,供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四篇01-0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1-1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7篇01-09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1-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1-2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1-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01-1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01-0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0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