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 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能力方法目标:
1、运用例证法,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用文章作者的 观点来解释、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世界观目标: 联系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方法和认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二)讨论明白: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2、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 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通。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作者全面否定了一般人的对于“不求甚解”的观点吗? 没有,作者是说“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也就是说不完全对。
2、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的什么特点?举例证明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3、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4、从本文题目来看,“不求甚解“不能表明作者的态度,请你为本文的标题加上合适的词语或者短语,使作者的意思或情感更加明白。 如《不求甚解新解》《不求甚解辨》《不求甚解正义》等或者是《正确理解不求甚解》
5、《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说“不求甚解”,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可以把握本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四)拓展: 辩论 甲方:“不求甚解就是囫囵吞枣,该贬” 乙方:“不求甚解”就是不拘泥于局部而是着眼整体,该扬。
(五)、你觉得对待问题一般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对待重大问题,关键性问题要求甚解,一技微末节的事则不必认真,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上。
小结:(六)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04-11
不求甚解造句(7篇)12-01
不求甚解造句7篇12-01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不求甚解 (邓拓)阅读理解及答案02-16
《不求甚解》教案(沪教版八下)02-17
不求甚解是贬义词吗?2篇01-13
《脚印》教学设计12-22
太阳教学设计12-22
《青花》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