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前,我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从文章资料、课题、人物等方面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文章资料。在课上,以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入手,比较容易理解的资料让学生透过反复读来代替老师的讲。让孩子大胆质疑,提出课上就应解决的问题,即教学重点资料。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取同伴、自己选取喜欢的段落,充分体现还给学生自主权。汇报自学效果时,引导学生多评点、多感悟,重点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以两个口语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文章资料的理解状况,做到学习语文与提高语文潜力相结合。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资料的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叙的是春秋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重的故事。课文用三个小故事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全文以事件的起因、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课文记叙顺序清楚,结构完整。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已接触过这类历史资料的课文,部分学生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也比较感兴趣,比较了解,所以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时必须明白从何入手,对理解这类课文的方法,他们也会做到心中有数。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孩子在课前并不做任何收集相关资料作业,对这一类课文也不感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用心性才是整节课的关键,在课前我以竞赛作业形式,调动他们的用心性,并提示这部分同学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尽量让每个孩子在课上从同一齐跑线出发,在课上我也多把机会给这些同学,让他们以同学带同学的形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文6个生字,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提高学生的自悟理解潜力、语言表达潜力及逻辑思维潜力,训练学生大胆想象的潜力、大胆质疑的潜力,发展学生的辩论思维。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必须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明白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是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必须顺序写的表达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晏子的智慧,对楚王及晏子两个完全对立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独立阅读文章,学生只要了解文章主要资料及叙述顺序即可。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我根据“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让学生颂读、品味,加深对文章资料的理解,两个口语练习(让学生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对全文资料进行一句话感言)帮忙学生突破难点。
五、教学媒体
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对文章大意、对课题、对人物进行预习、读文。
(一)汇报预习状况
1、这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晏子使楚》,昨日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此刻我就来检查一下,我请几名同学来读文章,你认为他们读得怎样样?(好,通顺、流利、有感情;不好,不熟、生硬……)哪部分读得不好再读。
2、透过预习,也透过刚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结合资料说。(从标题、主要资料、条理、结构等方面汇报)
以下是学生从网上收集的一部分资料:楚庄王(?―前591),春秋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名旅(或作吕、侣)。在位时整顿内政,兴修水利,使“商农工贾,不败其业”,国势大振。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继攻陆浑之戎,向周室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后大败晋军于邲(今河南荥阳北),迫使鲁、宋、郑、陈等国先后归附,称霸中原。楚庄王前613即位,在位22年,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多个,成为中原霸主。
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继父任齐卿,历仕灵、庄、景公之世。曾出使晋,与晋大夫叔向议齐政,预言齐政权将为田氏代替。有《晏子春秋》传世,为战国时人搜集他的言行所作。
让学生带着资料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楚王戏弄晏子的段落,你发现了什么?(三个段落的叙述结构一样,都是楚王先为难晏子,之后晏子反驳楚王,最后楚王输给晏子)
4、我们再读课文,看看你或是我们该带着什么问题学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楚王几次戏弄晏子,怎样戏弄的,晏子怎样做的)
5、提出问题(能够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二)学习文章
1、好,此刻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评点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把晏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写出来的。
(先自读,再以小组为单位,可自由选组)你认为哪部分最能突出晏子的特点,你就自己去读、去品味,做到边读边感悟边评点(在书上做好标记)。
2、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⑴从资料、写法、重点词句、感悟入手。
⑵先读、再品味,同组同学做补充,补充完毕再由别的组补充。
⑶针对重点词、句问生:读到这儿,你联想到什么?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a.楚王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晏子?
b.楚王是不是只想侮辱晏子?
c.晏子为什么取得胜利?
⑷汇报完,生再读,该怎样读,为什么这么读?
3、好,你们说得很好,此刻我们就分主角来读文,注意人物对话该怎样读。
4、读得很好,此刻你们想不想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结合资料、资料可评价楚王、晏子、卫士等)你们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
(三)总结、练习
学完文章,你能用一两句话对文章进行一个概括吗?我们来个“一句话感言评比”,看谁的见解最独特。
(四)布置作业
对文中任一人物进行分析,写一份评价报告。
七、构成性课程评价设计
这篇独立阅读课文的资料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但却比较搞笑,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口语练习:请你对文中你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评价;一句话感言评比。这其实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先由学生自我评价,再由同学间生生评价,最后我们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潜力,又检查学生对文章资料的理解状况,效果很好。
学校点评:
评点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评点、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用心地感悟,用心地思考、自由地表达,中高年级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并适当向课外延伸阅读评点。贺桐老师的这节《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赞赏他们“求新求异”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很明显,贺桐老师是在努力地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贺桐老师分四步完成教学资料:首先以汇报预习状况为切入点,让学生展示超多的资料,这是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潜力的培养。“书本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孩子们只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贺桐老师给学生指引了一条能够吸取无数知识的途径――课下收集。学生们能够利用多种媒介:报纸、杂志、相关资料、网络、计算机等等,贺老师让学生汇报预习状况也就是检查他们的课前学习状况,检查他们在收集、处理、发布信息方面的潜力如何;然后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带给的材料,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学生围绕课文主要资料展开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充分地阅读,用心地感悟,用心地思考、自由地表达。让学生主宰
整个课堂,没有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学习文章,老师起到一个“扶手”的作用,只是帮一把、扶一下,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之后贺桐老师进行总结、练习,此练习设计新颖。“一句感言评比”这一设计让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我们教书育人不期望看到一个个复本,我们要的是一个个有独立个性,敢想敢说的学生;最后是布置作业,这一设计是在初读整体感知――细读探究感悟――精读品评交流之后的一个赏读品味内化的练习,学生们透过对文章的理解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一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潜力,同时又是一个“标新立异”的着眼点。
总之,这是一个新颖、独特、充分体现评点式教学实验精神的成功案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 、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言,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主动地积累语言,学会主动地去表达,特别是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有意识地多看课外读物,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作者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明白叙事性文体主要的板块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而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使学生明白,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文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一是口头表达,学会说话;二是学会书面表达,学以致用,学会书面表达,学会习作。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十四个字,会认“敝、柑”等八个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格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写作脉络,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习得一些写记叙文的方法。
3、反复诵读晏子的语言领悟其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1、 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晏子语言的妙处,习得一些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法和教法:
学会快速浏览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用边读边想读书法在书上批注;学会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学会提出有创见的问题;学会从文章主要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并从中领悟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例文中习得表达技巧,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过感情读来领悟作者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读书的乐趣。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从中领悟作者在表达的感情;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过渡,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内容,从而领悟到一些作文表达技巧和学会谋篇布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写十四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具体学习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说的说得人笑,不会说的说得人跳”。语言是一门艺术,会用这门艺术的人,立于别国的庙堂之上,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用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让敌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预习了这一课,知道我要说的是——晏子。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历史名人,去了解他、学习他。好吗?
二、板书课题、释题、师范读。
三、学生自读,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1、过渡:同学们,你们在课外对本课已进入了认真的预习,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范读,下面看投影上面的问题然后,自己默看课文,回答以上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写事情经过的时候,写了楚王和晏子的几次较量?
2、指几名同学来回答,老师相机纠正,总结。
四、学习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检查刚才的学习所得。
(2)师引导: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才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楚国不是大国,他就不敢那样狂妄,也就不会有下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请同学们继续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上文作者告诉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开始讲述故事,大家一起说: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话读一下。在学生读的同时,师相机板书:起因: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显威风。
(2)师引导:同学们叙事性文章,一般来说作者要先告诉我们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详细描写还是一笔带过?对!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缘由,要简单的描写,而重点应在事情的经过。下面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我们一起来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国王让关上城门,让晏子从城门边的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进去。
——晏子说,如果楚国是狗国,他就进狗洞。
(2)画出晏子的语言,多读几遍,体会妙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问题)
指几名同学回答,学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师要做适当的总结,(见下)
妙在:将计就计,让楚王没有选择地打开城门。
(3)学生读晏子的语言注意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师相机板书:经过 国王 出招:关城门开狗洞;晏子应对:是狗国进狗洞 结果:只得打开城门
4、解决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刚才,楚王和晏子的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胜,楚王惨败而告结束。更精彩的两局我们留待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我们来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把生字的拼音标注出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OK?好!现在开始。
师巡视全班,关注那些平时好写错字的同学。之后,指几名基础最差的学生板演。
5、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不少:我们知道了本篇课文写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过招,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结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老师为你们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到高兴,这节课老师很轻松,很开心,感谢同学们。
6、作业: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三个,并组词。读晏子的话体会其奥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过妙,体会其语言的妙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叙事性习作的谋篇布局。进一步学习晏子的能言善辩,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上一节课,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晏子在第一回合中的精彩登场拍手称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更加精彩的语言艺术会令我们深深折服。那么,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大家一起说。对!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1、学生默看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国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2、指名说一说。
3、师引导学生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来表达。
——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晏子:最无能的我只配访问最下等的国家;
4、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投影显示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需要老师引导说出:将计就计,有力地贬低了楚国,让楚王有苦说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结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么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以牙还牙之后,带着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惨败之后,无可奈何的笑,是一种难过的苦笑。
7、学生读第二次晏子应对的'语言,注意感情。师相机板书:
——只好陪笑。
二、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过渡:
楚王前面两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通过攻击他本人,来达到攻击齐国的目的,结果,楚王不但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落得惨败。我们知道楚王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会想去什么坏点子呢?我们同学课外做了很好的准备,已经知道,现在楚王开始把进攻晏子的矛头直指齐国,他抓来一个人,说是齐国的一个小偷。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讲到,对第五自然段,下面我们进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OK?同学们都喜欢动脑思考,经常能提出很好的问题,下面老师把这段时间交给你们,让你们把提问。
(让学生质疑提问: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学生先自答,学生答不上来的,老师相机引导答疑。)
1、楚王出了什么招?晏子如何应对?
国王:随便抓一个人诬蔑齐国人没出息;宴子:齐国人在本国安居乐业,在楚国为盗,是因为两国的风气不同。
2、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
过渡:前两次较量,晏子都是将计就计,这一次,他用了什么方法来维护国家的尊严?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对,晏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齐人为盗的原因,而且,批评了楚王治国无方,致使民风很坏,让好人到了楚国也变成了坏人。有力地打击了楚王。他的话妙哉?对!太神妙了!
3、较量结果,楚王惨败,找到原文的句子来说明?
——楚王只好赔不是。
4、学生认真读晏子的语言,边读边体会其妙。师板书: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终,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击要重。从此以后,想要侮辱齐国,显显威风的楚王,怎么样?对!不敢不尊重晏子。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
2、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从此以后,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顾全文,借助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渡:
同学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径,也就是有一定线路。我们学习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脉络,这对我们的习作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借助板书,回顾一下文章的脉络。
1、指几名同学说。
2、师引导总结。
先写事情的起因,简单的一句话。然后,写事情的经过,经过写得很详细,写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较量的三个回合。最后写事情的结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在写叙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思路清楚。
五、总结:
1、学生说一说学习本文的收获。
2、老师总结。略
六、作业:
1、课外找一些有关语言艺术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小练笔。写一篇记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特别注意经过部分要详写。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显显威风
经过:三个回合 只好开城门——只好陪笑——只好赔不是
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学后记:
本文教学成功点在于:抓住重点,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较量作为重点来讲。这个重点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学生参与很积极。另外,注意让学生体悟,晏子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所在,学生,虽然不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他们从内心明白,巧妙机智的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然后,对于晏子的几次应对的语言,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尽可能让他们把设身处地来读,读出晏子的语气,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爱上语言,爱上语文。注意文章的脉络思路,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内容,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本文的行文路线,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叙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点在事情的经过。本文教学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内容安排略多,给学生读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一些,比如,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晏子每次回应的语言各妙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少了一些读的时间,同时,也影响到教学原来的热烈气氛。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 学习方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接待他的是谁呢?你想知道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同来看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晏子和楚王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2、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引导探究
第一次交锋:
1、第一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导填空)
2、教师指导填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那楚王是(狗王)。 》
3、晏子可真会回答。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是“看了看”)
4、是“看了看”说的,那晏子看了看,他可能怎么想?
5、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看了看说”,而不用想了想“说”?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6、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7、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爱国精神。冷静。有勇气。非常有胆识)
8、“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而“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第二次交锋:
1、哪位同学给大家讲讲第二个故事?
2、指导填表:
3、指导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可见,楚国就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出示生读:(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2)“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4、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5、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6、这三个成语和原句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这三个成语还用了什么方法?(生: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7、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8、引导有感情地读一读。(严肃、装着难为情、拱了拱手)
第三次交锋:
1、谁来讲讲楚王第三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指导填表:
2、指导填空:《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可见楚国是(贼国)。》
3、晏子这次是怎样说的?(面不改色)请同学们面不改色地读一读晏子的
话。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中心研讨
1、现在,请同学们送给晏子几个词,作为对他的评价。大家想送他什么词好呢?(机智过人、临危不惧、能言善辩)
2、那么楚王呢,我们选几个词送给他,选哪些词合适呢?(你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词给他,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读)(胸怀坦荡 虚心求教 礼貌待人 趾高气扬 傲慢自大 自取其辱)
3、教师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看,这就是晏子。最近老师在读《战国策》,文中的晏子,让老师想起了《战国策》里这样一句话: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一个人的辩论,比九个鼎还重;三寸长的舌头(虚指),比百万军队还强大。)
五、交流:
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课后评议](看课人对这堂课的评价)
1、课准备充分,研究到位,方法得当,进步迅速。
2、课上的很有条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资料出示的恰
如其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后反思](200字以上)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
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
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揭题导入
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
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
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
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
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
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
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
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
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
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3、随机交流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仗着”、“国势强盛”
“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
“乘机”、“侮辱”
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
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哎,你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知道”、“从这个洞进去”------楚王做好了侮辱晏子的准备,晏子刚到楚王,下马威
2)、现在晏子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钻,要么不钻。如果钻进行会怎么样?不钻进去呢?
3)、搞得不好就会让楚王抓住把柄了,那可就不好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处理的?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你从他的这个回答里听出了什么?
“是狗洞,不是城门”------楚国是狗国
“访狗国”、“钻狗洞”那么楚王就是?
2)、其实晏子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今天从这个洞里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你楚王就是?
3)、你要是楚王,你还敢不敢让他钻?
4)、再读读晏子的这番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他为什么这样问?
为什么不直接说?
“看了看”-------为什么不是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反映敏捷、聪明、将计就计
5)、假如你现在的身份就是齐国的使臣晏子,你觉得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自己先试试。
6)、朗读
7)、面对晏子的这个问题,楚王的反映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你从这里又读明白了什么?
“只好”“大开”------楚王的无奈
2)、你觉得在这第一回合里楚王怎么样?
3)、前面我们看到的楚王是怎么样的?现在呢?
4、小结:同学们,在这第一回合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可是啊,楚王的刁难并没有结束,那么下两个回合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1、4、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冷笑、招待、盗贼、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晏子的语言,感受他能言善辩的口才。
课前准备
补充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揭示课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学生汇报收集晏子资料。
3、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展示生字:
侮 辱 谎 敝 矩 囚 嘻
臣 淮 柑 橘 枳 贼 赔
①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交流识字经验。
③教师提醒并范写容易写错的字:谎敝臣。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4.提出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认真读文,把晏子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并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阅读时如果遇到问题做出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解决。
三、研读文本体会语言艺术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没解决的问题。
预设生:(1)晏子为什么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呢?
(2)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3)为什么偏偏在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会有武士押着囚犯经过?
(4)晏子说的“水土不同”怎样理解?
2.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3、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3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从晏子的话里你感受了什么?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一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3)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
大屏幕展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4)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4、晏子见到楚王后又接连受到侮辱,那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晏子的话里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二、三、四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①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晏子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②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并记住它。
(大屏幕出示)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③想想这里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④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晏子的话里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②在这话里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有所以,就必须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读读。
③晏子为什么不用“因为”这个词呢?
(3)大屏幕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这段话吗?为什么说是“水土不同”?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类比)
③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典故:
(大屏幕展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课件教学设计03-02
《晏子使楚》课件设计05-10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8篇12-25
《晏子使楚》课件设计内容05-09
晏子使楚教学资料下载01-15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课件11-16
《晏子使楚》教案02-16
《晏子使楚》阅读的答案04-26
晏子使楚的教材课件05-14
晏子使楚阅读附答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