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
2、知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
4、初步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简单计算
5、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实验等能力。
二、重点、难点:
1、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
2、初步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简单计算
三、课前准备:
1、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简析:
先结合媒体展示,讲解引入本节主要内容的教与学。本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溶液组成的成分,我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并完成书本P158“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其中我给“活动与探究”的设计要求为:二人一组,每组只做一个实验,再组与组讨论交流,自然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和计算式。接着采用学生阅读和老师归纳强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简单计算,最后联系实际,设计一道与无土栽培知识相关的题培养学生实际应运能力。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简单计算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等安排在下堂课继续探讨学习。
2、多媒体课件
3、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药品:蔗糖
四、教学过程
学习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引入课题
【导入】通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溶液的认识还是记忆犹新的。
【媒体展示】复习:溶液是一种、的物。
【导入】溶液在人类生活、生产中都有很大的用途
集体口答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常识性介绍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溶液
【媒体展示】动画: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与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讲解】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媒体展示】图片:喷洒农药
【讲解】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使用也离不开溶液
【媒体展示】图片:病人输液
【讲解】水溶液更与空气一样,对于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是通过溶液输送到肌体的各个部位的。
【引入】既然溶液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去了解更多有关溶液的知识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溶液的组成的认识
【板书】§6-2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提问】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媒体展示】动画:品红溶液的形成
结合媒体展示对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进行阐明
【讲解】先结合书本“高锰酸钾溶液的形成”加深对溶质和溶剂概念的认识。
【板书】结论:m(溶液)=m(溶质)+m(溶剂)
【提问】书本P158“交流与讨论”说出你知道的日常生活中溶液的组成的例子
【媒体展示】溶液组成的典型举例
溶液溶质溶剂酒精溶液酒精(液)水糖水蔗糖(固)水盐酸氯化氢(气)水植物油的汽油溶液植物油(液)汽油X的Y溶液XY
【提问】由此看来:1、溶质原来的状态是什么?
【小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提问】2、什么是最常用的溶剂?
【小结】水是最常用的,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引入】在实际的应用中,光知道溶液由哪两部分组成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知道溶液中各成分间的质量关系
课前预习、讨论
集体回答
小组代表将预习交流结果举手发言
观察分析,思考后回答
观察分析,思考后回答
培养自学能力
检验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的`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实验配制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实验配制
【板书】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媒体展示】
M(溶质)/gm(溶剂)/ml实验1320实验2550
【讲解】结合媒体展示明确活动要求:
1、实验要求:二人一组,每组只做一个实验(教师结合以上媒体展示进行分组)
2、探究要求: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
①哪组配的溶液更甜?
②你能通过有关数据的比值来说明吗?(提示:水的密度一般用1g/ml计算)
教师巡视、纠错。(内容包括:天平调零、要放相同质量的纸、药品要放左盘、轻拍手腕、量筒要放平、要用滴管、读数的方法)
【提问】①指定小组回答:哪组配溶液更甜?
②能通过有关数据的比值来说明吗?可以的,请举手发言(可以是溶质与溶剂的比,也可以是溶质与溶液的比)
③实验计算的结果。边提问边完成媒体展示
【媒体展示】数字按横行逐一展示
m(溶质)/gm(溶剂)/gm(溶液)/g实验132023≈13%实验255055≈9.1%
【引入】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譬如前面书上出现过的体积分数等)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象以上探究活动中m(溶质)与m(溶液)之比,是我们在化学上最常用的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之一,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回答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
集体口答
练习增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作预备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式
【板书】㈠溶质的质量分数
【媒体展示】
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板书】计算式:
【讲解】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大。俗称浓度越大。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例题来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格式。
思考、理解、记录
为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作预备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指导学生阅读P160例题后板书强调格式
【板书】
1、有关概念的计算
例1书本P160例题
解:ω(溶质)=400g/(400g+100g)×100%=80%
答: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媒体展示】图片:作物的无土栽培图示、花卉的无土栽培图示
【讲解】无土栽培突破了土壤、气候条件的限制,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无土栽培营养液是多种化合物的水溶液。例如:
【媒体展示】
几种作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各溶质的质量分数表
种类肥料番茄/%茄子/%硝酸钙晶体Ca(NO3)?4H2O3.543.54硝酸钾晶体KNO34.047.08磷酸二氢铵晶体NH4H2PO40.771.15硫酸镁晶体MgSO4?4H2O2.462.46
【媒体展示】
根据上表计算:为配制适用于番茄生长的100g无土栽培营养液,需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多少?
(8.08g)
学生阅读理解
记录、熟悉解题格式
观察、思考、分析
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本上练习
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准确记住公式
巩固此类型题的解题方法
本节小结
【讲解】结合板书强调本节重点:本堂课的重点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学会简单的举例和判断,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和初步学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简单计算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等我们将在下堂课继续探讨学习。
回顾、记忆
加深对本节重点内容的印象
布置作业
【媒体展示】
1、复习巩固
2、预习书本余下内容
积极思考,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6-2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m(溶液)=m(溶质)+m(溶剂)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㈠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概念的计算
例1书本P160例题
解:ω(溶质)=400g/(400g+100g)×100%
=80%
答: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2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
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
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
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
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
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
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
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忆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
【总结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可以简单的介绍这些实验。)
活动二: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讨论交流】生活、生产中你见过哪些有关溶液的用途?(化学实验中在溶液中反应可以加快反应;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医疗过程中的注射现象;鱼池中的鱼较多时用喷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浊液的形成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回忆生活中使用洗涤剂的过程,讨论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总结交流】共同总结乳浊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现象。(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活动四: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
【讨论交流】根据教材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区别?
【师生总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扩散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当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浊液”则是一种液体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并不聚成较大的油珠而存在于水中所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溶解”与“乳化”是一种过程,具体区别如上。
3、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五:探究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材第30页“活动与探究”内容,设计实验。
【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过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思考练习】完成教材第33页中的“习题”内容:第1、2、3、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学完本节课,我们知识了哪些内容?
【拓展资料】教材第31页的“资料”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33页“习题”第4题。
2、教材第32页的“家庭小实验”。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 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 教学难点
1、 从微观上理解溶解现象;
2、 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 教学方式
课件、板书等手段;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合作与交流等方法;
五、 教学过程
板书 溶液
特征:均一、稳定
溶液的形成组成:溶剂、溶质
溶液的命名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1.溶质+溶剂 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
碘酒 碘(固体)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体) 水
稀盐酸 氯化氢(气体) 水
5.师生活动4: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
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4.教师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师生活动2:对比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媒体)。
溶质 溶剂 溶解情况
碘 水 碘难溶于水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难溶于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于汽油
总结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板书: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溶剂等]
四、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要求学生在所做过的三个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
3.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4.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提醒学生:滴加酒精的过程中不要振荡,滴加结束后振荡;要留心观察振荡前后的现象)。
5.教师总结:如果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会发现酒精和水这两种物质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动4(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1.学生实验:观察3号试管中的液体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
2.学生实验:向3号试管中滴加2-3滴洗涤剂,按照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浑浊液体1和浑浊液体2(媒体)。
4.建立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5.学生实验:比较滴加了洗涤剂和未加洗涤剂的两支试管的干净程度。
6.分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溶液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05-27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05-19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05-19
水的组成化学教学反思05-20
跤组成的词语02-11
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5篇05-29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说课稿12-20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01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03-15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