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18:11:54 林强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具学具:

  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

  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粉笔、纸片、铁片、铜片、铝片、螺丝钉、塑料片、回形针、木片、陶瓷、塑料尺、布条、毛线、钢锯条、铅笔芯、易拉罐、硬币、钥匙、小刀、海绵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学会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现在,请同学们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比比哪组的同学组装的又快又正确。

  1、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讨论:如果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4、教师演示:那我们现在把这根导线接起来,小灯泡是不是会重新亮起来?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5、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6、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7、学生自由阅读课本12页下面的内容。

  8、交流汇报:

  (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2)什么叫导体和绝缘体?(板书: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二、新知探究

  (一)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样才能知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用电路检测检测)

  2、预习课本11页“检测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

  3、(抽生演示)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你学到的方法进行检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检测过程,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4、问:橡皮能不能让电流通过,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二)分组实验: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1、问: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检测各小组的多种材料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学生分组实

  (1)师:下面我们来检测多个物体。看哪组的实验速度快,完成的质量高。

  (2)实验要求:

  A、先预测每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B、要学会分工与合作,共同配合。

  C、要按照刚才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严格检测。

  (设计意图:先对多个物体是否导电进行预测,不让预测流于形式。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

  3、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实验记录表,整理分析检测结果,全班交流汇报。

  (1)抽生说说实验结论。(记录表)

  (2)说说这多种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三)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1、小组合作:说说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它们?

  (保护绝缘材料,不要用湿布擦拭,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2、全班交流汇报。对生进行安全教育。

  3、问:插头、插座、导线等为什么要在外面包一层绝缘体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4、小结:生活中,人们利用导体把电流送到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地方。

  三、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 ()。

  2、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

  (二)判断题

  1、橡皮是导体。()

  2、铅笔芯是导体。()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灯泡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4、钳子把手的地方使用了绝缘体是为了安全。()

  5、在生活中只有导体有用,绝缘体没有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让电流通过导体

  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绝缘体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2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橡皮、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不锈钢调羹、木条、螺帽、信封、陶瓷片、棉布、铅笔芯等待检测物体。

  师:简单电路、万用表、半导体、水、学生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简单电路接通电源让灯泡发亮,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并追问;电由电池流到灯泡靠的是什么?引出导线。

  2指名说说导线的组成后,提问:电是通过铜丝还是塑料流通的?塑料皮能使电流通过吗?引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板书: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导体,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绝缘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2学生汇报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是怎么做的。媒体播放目录检测橡皮过程的录像。

  3强化检测步骤: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过程要做到科学规范还蛮复杂的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这里把检测过程提炼成了几个关键词,不知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和录像中的检测过程对照起来?幻灯片出示:1号盘取出→预测(记录)→检测→复测(记录)→放人2号盘

  [意图:从复习导线的组成引出导体、绝缘体概念,并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目的有二:一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二是让学生直接学习比较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发展更加有利。另外,用流水线式的关键词提炼复杂的探究过程,能较好地落实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过程]

  三、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学习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吗?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信心吗?

  2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能检测清楚,而且还知道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肯定能做到以下要求:1)小组成员能合理分工;2)按检测步骤规范操作;3)控制好声音,不影响别人。

  3提醒学生补足材料:由于时间匆忙,老师没能准备齐25种物体,还差7种,怎么办?提醒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身体、教室里、老师身上寻找补充材料进行检测,尽量补足。

  [意图:没有提供全部25种材料的用意有二:一是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二是促使一些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如手指、头发等作为检测材料(因学生带到实验室的'材料基本只有铅笔盒和科学书),以引入下面对人体的探讨]

  4提议:这次材料很多,同学们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每检测五种材料换一个同学检测,每人都来检测几种。

  [意图:一项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组员都有动手机会]

  5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报告单,提醒学生实验中别忘了记录科学实验报告单。

  简单讲解:用“√”表示灯泡会亮,用“×”表示灯泡不会亮,填人相应物体下面栏目。别忘了把研究中的特别发现也记录下来。

  [意图:改变实验报告单设计的用意是减少学生填写栏目,节省时间;同时增加“特别发现”栏帮助学生记录诸如“金属做的物体都是导体”“铝箔纸一面能导电,另一面不能导电”等发现]

  6材料员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撸导,帮助学生解决检测中的不规范现象,尽可能满足学生想要检测的诸如水、湿布等补充材料要求。

  7汇报交流:《导体与绝缘体科学研究报告会》现在开始。在报告会的过程中,要求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问题。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我们都留一点时间,给在座的听众提问。

  8请汇报员上台展示实验报告单并汇报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等,然后让其他学生质疑提问。

  1)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铅笔芯能否导电争议现象,师生共同演示;让检测头在铅笔芯上滑动显示灯泡亮和不亮现象,明确铅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铝箔纸或螺丝刀等材料有些会亮,有些不会亮现象,指明有些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要分清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针对部分组出现的检测出错情况,帮助查找原因:如没有接触好、检测头互相接触了等。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上都是哪些物体?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

  根据学生检测中出现的人体等不能使灯泡发亮情况,引出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灯泡不亮的不一定都是绝缘体。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光用这种简单工具就判断―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万用表。介绍万用表并检查其正常与否后检测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意图:对于人体、水等材料,用简单电路检测器检测是测不出的,而学生的生活知识告诉他们这是导体,因此设计使用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帮助学生的思维认识进行一次飞跃,也使学生的认识更具科学性]

  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电器设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材料。提问: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小结: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2幻灯片出示一些安全用电图片让学生辨析认识,小结教室中要注意的安全用电事项:

  A不要用湿手、湿抹布触碰开关、插座等带电物体。

  B不能用教室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C不要用铅笔芯、铁钉等导体去插插座等带电物体。

  五、课后延伸

  以还有一样材料忘记让大家检测了为由,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帮助演示检测半导体。师暗中调整半导体方向,让其一次导电,一次不导电。然后布置课外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时间关系,今天就发给每位同学一个,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一下这个物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意图:半导体材料的引入,目的是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火花,通过课后研究,自己查找资料,认识到还有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使其认识更为科学、理性]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 、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 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 、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 34 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 、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 .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 ; 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 .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 33 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 ,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 、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5

  一、 教学目标

  1、 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 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 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 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 学生汇报。

  3、 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 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 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 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 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 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 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 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 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 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 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趣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检验活动:哪些物品连接在两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发亮?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以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教育大家都来安全用电,好吗?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

  6V电池组,小灯泡(6.3V),硬币、铅笔芯、橡皮、塑料尺(各1件),开关1个,废电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导线6根(其中两根带金属夹、两根焊于废电灯泡灯头上)。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提问:连接电路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用其他材料可以代替金属线吗?

  演示课本图4-9实验,(电路先固定在示教板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回答:

  1.哪些可以代替金属线?

  2.哪些不可以代替金属线?

  金属、石墨可以导电,叫导体;橡胶、塑料不能导电,叫绝缘体。

  板书:四、导体和绝缘体

  (一)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应用

  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作用来区分的。

  介绍几种绝缘体应用实例,结合实验以及课本图4-10加以说明。

  提问:为什么导体能导电、绝缘体不导电?

  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教师纠正不妥之处。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表达能力。

  小结并板书:

  导体能导电是由于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导电是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线

  介绍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课本图4-11)。

  演示课本图4-12实验。

  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灯泡不发光。将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玻璃导电,灯泡发光。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玻璃烧成红炽状态后能导电是由于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成导体。(结合进行辩证唯物论思想教育)

  导体和绝缘体沿有绝对的界线,当条件改变时,原来不导电的物体也可能会导电。

  四、布置作业

  1.第四节练习。

  2.“想想议议”内容,写观察记录。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平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食盐、水、搅棒、人体验电球 分组实验:电流检测器、常见材料实验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谈话:大家先看这里。【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见过吗?这是一个简单电路。 如果我把开关按下去,灯泡就会。

  2、设疑: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二、引入课题

  1、提问:我们来试试吧,请听实验要求:打开开关、接入物品、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打开开关、取出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

  3、设疑:奇怪,有些组的灯泡亮了,有些组的灯泡却没有亮。这是怎么回事? (实物投影分组的材料,并进行分类)

  4、灯泡没有亮了,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没有通过,或者这个物品不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绝缘体)灯泡亮了,又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电流通过了,或者这个物品导电,或者这个物品是导体)。

  5、定义: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品,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三、制定实验步骤

  1、提问: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我们需要做实验检测。请看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

  2、谈话:既然是实验,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步骤。(学生2分钟自主探讨实验步骤,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教师帮其理出顺序。(评价学生:你说的真棒!你观察得很仔细!教师态度要和善,要发自内心的去鼓励学生。)

  4、评价:明德门小学的同学真棒,自己可以独立制定一套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把大家的实验步骤再进行完善。

  教师归纳:

  (1)小组进行分工;

  (2)预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3)检验电流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

  (4)实际检测物品能否使小灯泡发亮;

  (5)重复检验一次;

  (6)记录;

  (7)整理实验台;

  5、小组分工:组长、管理员、检测员、记录员。

  6、引导小组分工合作

  谈话:请看实验要求:①分工明确到位②实验小心翼翼③交流轻言细语④发言声音洪亮⑤做一名倾听者

  四、学生展开实验并汇报

  1、教师分发材料袋,小组展开检测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1)组内一名同学汇报,另一名同学做助手,将小组的检测结果贴在相应的区域;

  (2)在汇报时,告诉大家你们小组检测的物品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3)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再分类,看看导体的材料有什么特征?绝缘体的材料又有什么特征?

  3、小组展开汇报,分别得出导体的材料有:金属、石墨;绝缘体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

  4、提问:你喜欢导体?还是喜欢绝缘体?(学生各抒己见)

  5、追问:假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导体,会出现什么现象?都是绝缘体呢?

  6、小结: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的必备材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出现在电工材料或电器中,就像这些材料。(播放视频)

  四、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过渡: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实验。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4)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下面一些做法,请你做出判断。

  (a) 检查电器时,必须断开电源。

  (b) 发现电线掉在地上用手去捡,或用湿木棍去挑。

  (c) 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d) 发现有人触电赶快用手去拉。

  五、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1、通过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那么下节课我们将对安全用电做更多的探索,请同学们回家查找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六、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人体 食盐水 金属石墨 塑料 橡胶 陶瓷

  不锈钢勺子 笔芯 塑料尺子 橡皮筋陶瓷勺子

  不锈钢尺子 塑料梳子 橡皮

  回形针塑料勺子 透明胶带

  铁夹子

  钥匙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2

  活动目标

  1.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知道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

  2.尝试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做记录。

  3.激发幼儿对电的知识产生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知道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

  难点:尝试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做记录。

  活动准备:

  电池、电池盒、灯泡、曲别针、铁片、木棍、毛线、吸管、塑料圆片、椅子、水杯、硬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昨天晚上乐乐在家里看书,突然电灯冒了一团烟然后就不亮了,原来是灯泡坏了,还好家里有备用的灯泡,秘秘拿起灯泡直接就去安装,突然有一阵麻麻的`感觉,然后它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它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了,回想刚刚发生的事情秘秘好害怕。医生告诉秘秘,如果家里灯泡等电器坏了需要更换时,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一定要带上绝缘的手套或关掉电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绝缘的物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吧!

  二、操作过程:

  第一环节:组装电路

  小朋友根据材料袋中得到材料组装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吧!操作环节:

  1.首先认识电池,知道电池分为正负极,正极是凸起来的小包就像戴了顶小帽子一样,负极平平的就像小屁股一样。

  2.要如何放进电池盒里呢?(图一)

  观察电池盒里面有一端是带有弹簧的,我们要将电池像小屁股一样的负极放到弹簧椅子上,用力一压就将电池放进电池盒里了。

  3.接下来我们用小夹子夹住灯泡,灯泡就会亮了起来。

  (图二)

  当灯泡没有亮起来时检查以下几项:

  1、电池是否放反了

  2、灯泡与灯泡座是否拧紧了

  3、动一动小夹子是不是没有夹紧

  (图一)(图二)(图三)

  第二环节:探索导体与绝缘体(图三)

  1.出示曲别针、铁片、木棍、毛线、吸管图片,提问:猜一猜:连接哪些物品能让灯泡亮起来呢?请你们来试一试吧,请在能让灯泡亮起来的物品后面画上"",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的物品后面画上“×”。(出示操作单1)

  2.验证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使电流顺利通过并使灯泡亮起来的就是导体,许多金属如金、银、铜、铁都是导体;不能够使电流顺利通过,同时灯泡不能亮起来的就是绝缘体;如木头、塑料、橡胶、金刚石等都是绝缘体。

  操作单1操作单2

  三、拓展活动:

  1.出示椅子、水杯、硬币、彩色圆片等物品图片,提问:请你猜一猜以下这些物品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出示操作单2)

  2.请小朋友试一试吧!

  3.班级还有哪些物体是导体呢?请你来找一找吧!(幼儿自由探索)四、小结:一般的电工用的工具都是有绝缘的功能,例如:钳子、螺丝

  刀、电笔、锤子等等,它们绝缘的部分大都是橡胶、胶皮、塑料和木头。

  五、延伸活动:

  你家里还有哪些导体呢?请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找一找,明天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动总结:

  我们通常把导电、导热性差的材料如金刚石、人工晶体、琥珀、陶瓷、橡胶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导热都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安全用电常识,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插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明标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③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展示

  (一)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探究物体是否能导电的检测过程。

  1、预习教科书第11~13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物体称为导体?什么物体称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做什么?我们利用绝缘体做什么?

  (3)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

  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2、师:请同学们把你的预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学生交流第1题时,板书:容易让电路通过(容易导电)、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导电)。

  学生交流第2题时,多媒体出示:导体与绝缘体的'作用。

  学生交流第3题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

  (1)拿出橡皮,预测并记录。

  (2)检验电路检测器。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检测灯泡是否发光。

  (4)连续重复检测一次。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上。师质疑:在检测前为什么要检验“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一次?

  3、师:哪位同学能上台来向同学们演示一遍检测橡皮的过程?

  (二)分组试验:检测20种物品,经历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过程。

  1、师:好,同学们都学会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老师手里有几种物体,到底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是不容易导电的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表上了。请大家先猜一猜,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认为是导体的在导体的下打勾,是绝缘体的在绝缘体的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

  2、师:下面我们来检测20个物体。

  3、师:试验前老师有两个提示:

  第一,要分工与合作。

  第二,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放在另一个盒里。

  师:请小组长从抽屉里取出材料,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响起)

  4、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请完成得快的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把物体的名称卡贴在黑板上相应的集合里。)

  5、交流汇报,丰富概念:

  ①师:(给音乐停止)检测已经结束,请小组长整理试验器材,放回抽屉里。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展示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是容易导电是导体,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意见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三、当堂测试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

  (二)判断题

  1、橡皮是导体。()

  2、铅笔芯是导体。()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4、要经过多次的检验才能确定检验的物体是否是导体或绝缘体。()

  二、拓展练习(全班探究)

  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

  2、插头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提示:下节课学习制作插头,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工作。)

  3、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

  四、小节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合作得好的组。

  观看一段安全用电的视频。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 ↓

  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 ↓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4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和绝缘体》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教会学生区分导体,还要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方法。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同时,我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多更好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教法

  ①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学生教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具体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并运用课件动画图。让学生置身于本课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②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日常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学法

  ①猜想质疑探究。教学时遵循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引发知识冲突,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会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常见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待检测物体一包。

  教师:电路检测器、多媒体课件。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推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3.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的,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4.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常识。

  5.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教学重点:

  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习了简单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各种物体放到电路中去检验其导电性能,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本课主要教学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制作一个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检测装置,学会用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认识人体和大地以及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发现他们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注重用电安全。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按照科学认识的方法,组织学生对“物体是否容易导电”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将先作出大胆的猜测,然后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再用简单的闭合电路检验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最后分析、总结出结论,以此形成自己的能力,进而解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导电性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剪刀、钥匙、硬币、橡皮、瓷调羹、干木棒、纸片、石块、铅笔芯、尺子、钥匙、梳子。

  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是容易导电的,外面的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

  3.引出课题:师: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物体,有的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都有哪些。(板: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

  二、对所带物体进行预测

  1.师:我们桌面上都有一大堆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我们先进行预测(全班做手势,教师记录)

  2.师:到底你们的预测正不正确呢,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

  生:做实验

  师: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阅读第二段话,并注意观察图中那位同学的做法。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个演示,比如这根钉子,你认为它容易导电吗?

  好,那我们进行检测(师演示)

  三、学生实验

  1.师:谁能说说刚才老师是怎样检测钉子的?

  生:把电路检测器的接头接到钉子的两端,发现灯泡亮了,就说明钉子导电。

  2.师:实验步骤大致是这样,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出示,生齐读)

  师:第一步,你认为有必要做吗?为什么?

  生1:有必要,如果这个电路检测器是坏的,那实验就不准了,所以要先接通电路,看看灯泡是否亮,亮了就说明检测器是可以用的。

  师:你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真棒!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前必须对检测器进行检测。那么检测的时候检测一次就行了吗,干嘛还那么浪费时间,检测那么多次?

  (全班悄然无声)

  师:比如说我检测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它不亮,第二次亮了,那我们能说它是容易导电的还是不容易导电的了吗?

  生:不能,肯定有一次操作是有误的,所以还要再检测,如果亮的多就说明它是容易导电的

  师:你的想法真好!对,科学就是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现第一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不同时,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直到检测出来为止。

  1.师:现在你会做了吗?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6种你最想研究的物体进行检测,开始。

  2.(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组,发现有的组已经检测完。)

  师:如果你们小组已经测完了6种,还可以测其你身边的其他物体。

  四、汇报实验结果

  1.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几个小组汇报)

  2.通过这几个小组的汇报,我们发现有些小组认为剪刀是容易导电的,有些认为是不容易导电的.,那我们请这两个小组上来做实验。(生演示)

  3.师:谁来说说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塑料部分,所以灯泡不亮;而第二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铁的部分,灯泡亮了。

  师:还有疑问吗?我们掌声谢谢他们。

  1.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师随生答板:硬币、钥匙),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橡皮、纸片、塑料)

  2.师:像硬币、钥匙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板:导体),像橡皮、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板:绝缘体),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把这两句话画下来。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哪些特点?

  生:导体是铁做的,绝缘体是不是铁做的

  4.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而另一些物品,如塑料尺、橡皮、干木棒是绝缘体。

  过渡:

  师:水是金属吗?

  生:不是。

  师:它是不是导体呢?

  生:是

  生:不是

  五、检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

  1.师:到底是不是呢?老师这有两杯水,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盐水,我们分别对他们进行检测。(师实验演示)

  师:我们先检测电路检测器,灯泡亮了,可以检测了。好,先来检测这杯盐水,灯泡亮了吗?(亮了),再检测一次,(亮了),说明它是(容易导电的)。同理检测纯净水。

  2.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有的水容易导电,有的水不容易导电,在我们生活中,纯净的水是不容易导电的,而不纯净的水是容易导电的,大自然中的水,一般都是容易导电的。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找找看我们教室周围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六、寻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生1:电风扇是导体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是铁做的

  生2:窗帘是绝缘体

  生3:挂屏幕的那根链子是导体,因为它是铁做的

  师:你的眼睛真雪亮!

  生4:人是导体

  师:哎呀,老师不得不佩服你,敢于大胆的猜想,你有未来科学家的潜质。这个问题我们等下再来研究。

  生5:桌子是绝缘体

  生6:防盗网是导体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能够学以致用,一下子从我们教室找出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那刚才有同学说人是导体,到底是不是呢?

  七、师实验,推测人是导体

  1.师: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实验。这是一支电笔,是电工用来检测用电器是否带电的,注意看,如果老师这样拿着电笔插进这个插座,是不能检测出插座是否带电的,如果老师用手指按住电笔顶端的金属片,你会发现(电笔里面的小电珠亮了),插座是带电的。这也就证明电路连通了。

  师:是谁接通了电路?

  生:老师

  师:对,通过老师这个人体接通了电路,让电笔的电珠发光,这个实验间接证明了人是导体。

  过渡:因为人是导体,所以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用电器和电工具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物投影),像这些物体,他们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师举起插座),插座的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

  生1:插座的里面是导体,用于通电的,外面是绝缘体,防止触电的。

  师:真棒!导线?

  生2:导线里面的铜丝是导体,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

  师:对,像这个螺丝刀、钳子等这些都是一样的

  八、安全教育

  过渡: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导体是让电流通过,而绝缘体是阻止电流通过,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那么我们怎么用电才是安全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做法对吗?

  5个学生判断5幅图片,并说为什么。

  过渡:我们懂得了怎样安全用电,但万一我们触电了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触电及急救的短片,生观看。

  九、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大家来研究。比如湿的木头、水果、石头等等,我们可以用今天我们学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07-01

导体和绝缘体的教学设计06-20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05-13

科学课《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反思08-16

教学反思《导体与绝缘体》05-20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反思05-20

科学课《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12-15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范文08-26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