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1 14:16:51 志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1

  一、地理规律:

  本节课我积极展开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变课堂为学堂,学会从地图中寻找信息,进行正确的图文转化,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案例,共分三个标题:“大量的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在说明巴西工业分布与热带雨林开发现状的同时,更加突出了人地关系和谐的思想,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巴西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设计理念:

  通过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关心的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巴西地图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况;

  3、通过数字、图表信息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状况;

  4、运用资料分析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六、重点难点

  重点:巴西种族、文化特色;热带雨林的作用和问题;人地关系和谐理念。

  难点:巴西工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们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如果我们没有了肺我们就会死亡,你知道地球的肺在哪里么?现在地球的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的肺没有了我们人类结局会怎样?我们能够拯救“地球之肺”吗?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巴西,走进拥有“地球之肺”这个神秘而重要的国家。

  主题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自主学习]读“卞卡一家”图,了解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种人,也有黑种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有大量的混血种人是不是卞卡家特殊的情况呢?

  出示图片“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读图认识: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

  过渡:巴西的这种混血种人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探究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说一说为什么巴西会有许多混血种人?从巴西的代表文化狂欢节和桑巴舞,可以发现葡萄牙、非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印记,这对巴西有什么影响?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狂欢节

  足球

  桑巴舞

  成果展示: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还有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很多,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搜集、阅读书籍等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渡:如果你想到巴西来,你需要知道巴西哪些方面的资料?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居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

  主题二:巴西的自然环境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85页“巴西地形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拉丁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陆上邻国众多。

  (2)地形: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河流: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亚马孙河流经巴西西北部。

  (4)气候类型:学生根据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观察巴西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其主要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00

  200

  300

  400

  500

  [合作探究]罗斯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农业的人,他带来了几种经济作物的种子,各小组帮他选一下,找出适合在巴西耕种经济作物并简单说明理由。

  过渡: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接下来共同来探究一下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自主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为之后的工农业发展学习做铺垫。

  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

  主题三:巴西的工农业发展

  [自主学习]读图“巴西农业、矿产、工业分布”自主完成问题。

  1、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有哪些?大概分布在哪里?

  2、找出图例所示矿产资源分布。

  3、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并填写课本87页表格。

  [合作探究]读图“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与哪些因素有关?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出示课件,明确探究结果。

  成果展示:巴西农业生产与当地热带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巴西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侵略,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生产,二战后工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读图分析,学会归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

  主题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目前,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

  [自主学习]热带雨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

  2、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

  成果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占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 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 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

  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

  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

  巴西的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出示以下问题:世界面积大国、世界人口大国、世界足球王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氧 吧。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第六节 巴西

  1、巴西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在图3-31上找到巴西,并找到他所处的大洲,所濒临的 大洋以及周围的邻国。在 图中能指出巴西的大致纬度位置。

  2、 亚马孙河

  在图3-3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回想课本30页的1-43图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 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3、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3-3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3-3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 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 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 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4、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3--3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 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 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课堂活动:

  (1)、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国家有那些?

  (2)、填表比较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气候

  (3)、思考:课本92-- 93页3--5题

  巩固练习:

  同步互动66页

  板书设计: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 积最广的河流

  亚马孙河

  长度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补充练习:

  填充图第32页第一题和第二题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民族融合的国情。

  2、了解巴西农业生产和工业与资源的布局与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巴西农业分布的影响,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气候图、巴西的农业带(区)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014年巴西世界杯,使全世界都认识了巴西,以及巴西的足球,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学习9.2《巴西》。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世界政区图。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小组合作讨论:巴西的'地形图读图回答:

  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材料:亚马孙河(AmazonRiver),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逊河河长6400公里,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达每秒21.9万立方米,比其他3条大河尼罗河(非洲)、长江(中国)、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千米,占南美州总面积的40%;支流的数超过1.5万条。

  小组合作探究: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环境效益——改善全球气候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1.7亿人口,居民的种族构成及文化风俗会怎样呢?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开发历史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当地的土著居民印地安人曾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明。15世纪末,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先后入侵,并开发了种植园,发展了罪恶的非洲黑人奴隶贸易。

  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

  小组合作探究: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

  (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

  (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

  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的能源矿产如优质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该怎样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进口能源。

  (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小组合作探究: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结合图18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

  主要是产生环境问题。

  (1)森林遭受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3)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

  (4)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全球气候恶化等。

  巴西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些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的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

  【课堂总结】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整的工业基础,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运动。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教材对巴西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巴西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强调了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学会结合巴西地形、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和人文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

  1、重点: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

  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对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巴西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确定“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画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意义重大。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确定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图片,并结合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关注。

  2、难点: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亚马孙河流域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争议不断。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二、说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图示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熟练“工具”和“朋友”。

  (3)情景教学法:

  ①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国家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也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诱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能力。

  (2)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按照“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因果层次关系进行安排,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认识巴西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征。

  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尊重。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巴西地图。

  巴西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巴西文化、经济的相关实物或模型(如足球、咖啡豆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 导入话题:通过展示巴西足球比赛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巴西除了足球还有哪些特点吗?

  探究学习

  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展示巴西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让学生找出其邻国和大洋。

  讨论巴西的地形地貌,如亚马逊河流域、巴西高原等。

  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经济与产业

  介绍巴西的主要产业,如农业(咖啡、糖、大豆)、矿业(铁矿石)和制造业。

  探讨巴西的经济发展与其资源的关系。

  3. 文化与社会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民族文化,如桑巴舞、嘉年华等。

  讨论巴西的社会问题,如城市化、教育、医疗等。

  小组合作

  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巴西的特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足球文化、咖啡种植、热带雨林保护等。

  2. 成果展示:每组准备PPT或海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总结提升

  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信息。

  2. 思考提问: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作业布置

  1. 完成巴西相关的练习题。

  2. 收集更多关于巴西的信息,准备一个小报告。

  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6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主要产业和特色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国际视野。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难点:巴西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多样性。

  3. 教学准备:

  课本、地图、多媒体课件(包含巴西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事先收集关于巴西的一些基本信息。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巴西的美丽风景图片或者播放一小段足球比赛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你对这个国家有什么了解?”

  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

  地理位置:使用世界地图指出巴西的位置,介绍其邻国和大洋。

  地形气候: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解释热带雨林气候等概念。

  经济产业:讲述巴西的主要产业,如农业、采矿业和工业,特别强调咖啡、糖蔗和大豆的生产。

  文化特色:介绍桑巴舞、足球等巴西的文化元素,可以播放桑巴音乐让学生感受。

  活动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主题,如“巴西的经济发展”、“巴西的文化与我们的生活”等。

  分享汇报: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者教师准备的`作业。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经济和文化特点。

  强调巴西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巴西的信息,如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事件等,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5.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

  2. 认识巴西的主要经济产业,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3. 掌握巴西的文化特色,包括语言、节日和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2. 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

  1.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巴西的人口结构和主要城市。

  3. 巴西的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

  4. 巴西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四、教学媒体:

  1. 地图和地球仪:展示巴西的地理位置。

  2. 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重要节日和风俗习惯。

  3. 实物或模型:展示巴西的农产品或工艺品。

  4.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作品。

  五、评估方式:

  1. 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项目报告:学生以小组形式提交关于巴西的研究项目报告。

  4. 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设计框架,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此外,由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变化,教师应该持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8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进行科学规划的活动。以下是针对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中的《巴西》一章可能的教学设计概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认识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

  3. 掌握巴西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理解。

  二、教学重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巴西的经济结构及其主要产业。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巴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融合。

  2. 分析巴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

  1. 课本、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相关的案例研究材料或新闻报道。

  六、教学过程(示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巴西的音乐或足球比赛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巴西的.基本情况。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20分钟)

  使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并讲解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讲述巴西的主要经济活动,如咖啡、糖、牛肉的生产与出口。

  介绍巴西的文化多样性和著名的节日、风俗习惯。

  第三环节:互动探究(15分钟)

  分组进行案例分析,例如探讨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10分钟)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观看与巴西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加感性认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收集更多关于巴西的信息或制作主题报告。

  七、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制作一份关于巴西某个方面(如经济、文化、旅游等)的报告。

  在地图上标出巴西的位置,列出其邻国和主要的地理特征。

  总之,这仅是一个基本框架,实际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学情和学校条件进行调整。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学生能够掌握巴西的主要经济产业和文化特色。

  学生能够学习并使用适当的地图技巧来分析巴西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式白板等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来探索巴西的发展挑战和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和国际事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巴西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概况。

  3. 巴西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问题。

  4. 巴西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来介绍巴西的基本情况。

  2.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图书馆资源、互联网等进行独立或小组探究活动。

  3.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增进对巴西问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巴西的地图和一段简短的巴西风土人情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开(30分钟):

  教师讲授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以及主要城市。

  分组探究活动,每组研究一个主题(如足球文化、狂欢节、亚马孙雨林保护等),之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使用互动式白板或GIS软件,查找巴西的经济数据、人口统计等信息,进行分析讨论。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整合本课所学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小结。

  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巴西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巴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综合评价:期末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制作关于巴西某个方面的研究报告或演讲展示。

  六、教学资源:

  课本、参考书和地图集

  互联网资源(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文章)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设备(如互动式白板、投影仪)

  相关视频和纪录片

  七、教学反思(教师用):

  课后,教师需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认识巴西的文化特色,包括语言、节日、足球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经济概况,包括主要的产业和出口产品。

  4. 培养学生对巴西的综合认识和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巴西的文化和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巴西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案例材料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巴西的'音乐或足球比赛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30分钟)

  利用世界地图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

  介绍巴西的自然环境,如亚马逊雨林、河流、山脉等。

  讲解巴西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展示巴西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图片或视频。

  3. 互动探究(5分钟)

  分组讨论巴西为什么会成为“足球王国”。

【七年级下《巴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11-07

七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教学设计04-17

博客七年级英语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06-08

双减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03-31

北京版《上对下》优秀教学设计07-19

七年级下教学反思08-25

七下《悄悄变化的我》教学设计06-10

七年级下音乐教学总结08-22

七年级语文下教学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