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三角形么?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讲得很好,也就是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我们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是(有些答不是)。
师:现在同学们从老师发的5根小棒中选出3根,看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好,开始。(板书: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
生:摆一摆(上台展示)
师:任取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却围不成三角形,那么围成与围不成,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三角形的边。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
Ⅱ、自主探究,提炼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探究活动,请齐读操作要求,开始!
生: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填写(教师进行指导)
组别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
13583+5○8;3+8○5;5+8○3
245104+5○10;4+10○5;5+10○4
33453+4○5;3+5○4;4+5○3
458105+8○10;5+10○8;8+10○5
师:坐好。大家认为有哪几组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呢?
生:前两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1,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1:3+5=8,3+8>5,5+8>3(课件展示:3、5、8,围不成)
师:很棒,我们继续来看第2组
生2,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手指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生2:4+5<10,4+10>5,5+10>4(4,5,10,围不成)
师:为什么这两组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3+5=8,4+5<10(或有两条边的长度的和没有第三条边长)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说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那围成三角形的就是3、4组了,对吧?
生:对。
师:生3,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3:3+4>5,3+5>4,4+5>3看第三组的课件演示(3、4、5,围成)
师:这个呢?
生3:能围成,5+8>10,5+10>8,8+10>5
师:回答得非常棒,大家试一试将3、4组与1、2组进行对比,为什么3.4组能围成三角形?
生:它3个都是大于的(有些同学会回答:两边的.和比第三条边大)。
师:那也就是说围成三角形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这个有问题么,大家看看屏幕,1、2组也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呀?
生:都大于。
师:对!必须强调每组都是,即是“任意”,我们把它表示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擦去?,补任意)
师: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出现在课本的82页,大家把它画起来。(5秒)齐读。
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Ⅲ、巩固应用,变式提升
例判断下列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1)6,7,8(2)4,5,9(3)3,6,10
(学生先用三条式子来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
教师指导学生: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
1、判断以下几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并说明理由。
(1)3cm4cm5cm()
(2)3cm3cm3cm()
(3)2cm2cm6cm()
(4)3cm3cm5cm()
注:学生学会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提高做题速度。
2、生活中的数学
3、巩固提升
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四、回忆新知,归纳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 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62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两点间距离的含义,并在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发现、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归纳的能力。 3、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两点间的距离。 1、出示三角形ABC: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2、三角形里藏着的知识还多着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3、从A点到C点,可以怎么走?相同速度时走哪条路更快到达C点? 4、如果增加一条从A点到C点的线,还是AC最短吗? 5、你怎么证明?(可以测量) 6、从比较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即两点间线段的长度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7、再来观察三角形ABC:能用算式表示AC短于另一条路吗?(AB+BC﹥AC)如果要从B到C呢?AB+AC﹥BC吗?AC+BC﹥AB吗?是不是三角形中两条边相加都会大于另一条边呢?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从中选择三根纸条,拼拼看。 ⑴证明要用数据说话,你打算怎样做? ⑵拿出纸条后在自由本上记录三根纸条的长度,然后拼拼看,能拼成就在刚才记录的旁边打上对钩。 ⑶学生开始拼 ⑷学生汇报,并板演拼的过程。 ⑸师记录(可以拼成的有: ①15厘米、15厘米、15厘米, ②15厘米、11厘米、11厘米, ③15厘米,11厘米,8厘米, ④8厘米、7厘米、5厘米。 不能拼成的有: ①15厘米、8厘米、7厘米, ②15厘米、7厘米、5厘米。) 2、观察: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根纸条是否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 ⑴学生观察并计算 ⑵全班汇报交流 ⑶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三角形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⑷再来观察另外两组数据,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学生观察思考。 ⑸同桌交流。 ⑹全班交流。即:三条边中若有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就围不成三角形。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判断下面各组中三条边能否围成三角形。单位:厘米 ⑴9、7、6⑵8、5、3⑶20、15、7⑷17、8、8 ①学生判断②交流判断的结果及判断的方法③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发现,要判断三条边能否围成三角形,其实只需要判断什么就可以了? 4、小结:同学们通过提出猜想,操作验证并归纳,我们发现了三角形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猜想、操作、验证、归纳能都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法。 三、练习 1、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对钩。单位:厘米 ⑴3、4、5⑵3、3、3⑶2、2、6⑷3、3、5 学生判断后全班交流。 2、用下面的6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单位:厘米) 2、2、5、6、6、6 ⑴学生独立思,并记录 ⑵全班交流。(①6、6、6②6、6、5③6、6、2④6、2、5) 3、现在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10厘米,请问另外一根小棒的长度可以是多少厘米?最大呢?最小呢?你是怎么想的? ⑴学生思考⑵全班交流⑶讨论方法 四、评价反思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五、作业 【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01-26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05-02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01-15 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05-17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范文03-2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5-17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精选6篇)05-20 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07-20 四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05-17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