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9 09:35:06 雪桃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上善若水”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对“七善”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阐明《道德经》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地位)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它继承了《周易》、《范洪》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提出了“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影响了中国历史上诸多学派和帝王,成为他们开宗立派的思想源头和统治之术。唐朝贞观年间,《老子》被玄奘译为梵文流传到印度,及至近代,老子的思想波及欧美,影响到包括黑格尔、罗素、尼采在内的大批哲学家。美国作家麦克哈特说:“在西方,《道德经》仅各种英文译本至少有四十多种,除了基督教的《圣经》再没有任何一种书得到如此重视。”

  (二)教学环节

  1.温故知新,背诵自己喜欢的章节(知其形)

  (1)配《高山流水》音乐,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章节。

  (2)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3)纠正背诵过程中的错误并适时指导诵读。

  2.出示学习内容《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读其声)

  (1)老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和朗读的方法。(所配音乐:《渔舟唱晚》)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明读,组读,男女分读,评读,全班齐读。

  3.结合书中注解,理解文义。(懂其意,晓其理)

  (1)渗透学法:抓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章节意思。

  (2)小组合作,翻译文义,全班交流。

  (3)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畅谈自己领悟的道理。

  4.拓展训练,理解“七善”(践其行)

  (1)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对“七善”的理解和认识。

  (2)说说自己学完之后的感受和践行的打算。

  5.教师小结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老子及其道家思想,体会《道德经》的语言魅力和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提升思想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水的品德,培养谦逊、包容、奉献等美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水之“善”的内涵,理解老子以水喻人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并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关于水的各种形态和水在自然、生活中重要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如瀑布的磅礴、河流的奔腾、湖泊的宁静、雨水滋润万物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引出课题“上善若水”。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分钟)

  简要介绍老子的生平、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以及《道德经》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4.全班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四)疏通文意(18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

  3.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难,全班共同探讨,教师适时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善”“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等字词的含义,以及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文中类似句式)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4.教师强调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帮助学生巩固文言知识,如:

  实词:善(善于、擅长;好的品德)、居(停留、居住;处于)、心(思想、心思)等。

  虚词:而(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等)、于(比、在、对于等)、之(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

  特殊句式:省略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主语“水”)等。

  5.请几位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五)文本分析,理解主旨(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说的“上善若水”,水有哪些“善”的表现?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找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这些语句,理解水的“善”体现在滋润万物却不争夺名利,甘愿处于低洼之处,有深邃的胸怀,与人交往真诚仁爱,说话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发挥才能,行动把握时机等方面。

  2.组织学生讨论:老子为什么要以水来比喻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特性与做人有什么相通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归纳,指出水的特性与高尚品德的相似之处,如谦逊、包容、无私奉献、顺势而为等,让学生明白老子以水喻人,是希望人们学习水的品德,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六)拓展延伸(7分钟)

  1.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上善若水”的精神?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上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在与同学相处时宽容大度、团结友爱等。

  2.展示一些体现“上善若水”精神的人物事迹或名言警句,如雷锋的无私奉献、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高尚品德的力量,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热情。

  (七)课堂小结(4分钟)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字词的积累、文章的翻译、水之“善”的`内涵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上善若水”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水为榜样,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八)布置作业(3分钟)

  1.背诵并默写《上善若水》。

  2.以“上善若水”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文意、领悟哲理。对于文言字词的讲解,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同时,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育人价值。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准确翻译全文。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体会老子以水喻道、以水喻德的写作特色,理解“上善若水”的深刻内涵。

  3.引导学生从水的品德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宽容、谦逊、坚韧等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深入理解水之“善”所包含的七个方面,体会其蕴含的哲理和道德启示。

  2.教学难点

  领悟老子道家思想中“道”的抽象概念,并理解其通过水这一具体形象所传达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引导学生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践行“上善若水”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杯水,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杯水,你们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水的形态、作用、特性等方面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上善若水”,让学生思考水与高尚品德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二)文学常识介绍(3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子的画像和生平简介,简要介绍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以及《道德经》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重点提及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核心观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文化基础。

  (三)初读课文,正音释义(8分钟)

  1.教师播放课文的音频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的读音,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着音频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熟悉文章内容。

  3.教师利用PPT展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善”“渊”“仁”“信”“治”“能”“时”等,讲解其读音、释义和在文中的词性及用法,同时介绍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帮助学生扫清文言字词障碍。

  4.开展朗读接龙游戏,让学生逐句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四)译读课文,理解文意(15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刚才学习的文言字词知识,尝试自主翻译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标注出来。

  2.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译文,讨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难句子,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一句,重点讲解“利”“争”“恶”“几”等字词的含义和整句的翻译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水的品德与“道”的接近之处。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的翻译,强调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信、达、雅”,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意思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五)精读课文,品味内涵(12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文中是如何具体阐述水的‘善’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体现了水的哪些品德。”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关键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这些语句,启发学生思考水的这些品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例如,对于“居善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为水总是流向低处,处在谦卑的位置,这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懂得谦逊,不骄傲自满;对于“心善渊”,教师讲解水的深邃沉静,象征着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内心,不浮躁浅薄等。

  2.教师进一步提问:“老子为什么要以水来比喻高尚的品德?这种比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水的自然特性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水与高尚品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之处。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领悟老子以水喻人的精妙之处,即水的种种特性与人类所追求的高尚品德有着相通之处,通过对水的观察和体悟,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六)拓展延伸与情境体验(10分钟)

  1.教师创设情境:“假设你是一位志愿者,在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与其他志愿者的意见不合,或者服务对象不太配合等。请你运用‘上善若水’的思想,谈谈你会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学生思考片刻后,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将自己代入到志愿者的角色中,运用所学的“上善若水”的理念来解决模拟情境中的问题。

  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分析在这些情境中运用“上善若水”思想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名人的慈善行为、普通人在困境中坚守善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与“上善若水”精神的契合点,让学生感受到“上善若水”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

  (七)课堂总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言字词的积累、文章的翻译、水之“善”的内涵以及从中学到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启示。

  2.强调“上善若水”这一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应该秉持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以水为榜样,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好心灵的人。

  (八)布置作业(4分钟)

  1.背诵并默写《上善若水》,要求书写工整、准确无误。

  2.以“水的品德给我的启示”为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上善若水”的感悟和体会,以及自己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水的品德。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道德经》原文书籍、教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拓展延伸环节,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哲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然而,在文言字词的讲解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构建更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

【八年级《上善若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上善若水11-30

上善若水的意思08-31

上善若水作文08-25

上善若水作文07-13

上善若水阅读答案10-04

(优)上善若水作文07-14

(荐)上善若水作文07-16

(合集)上善若水作文01-05

[荐]上善若水作文11-16